「筆法千古不易」?——用筆的說道
用筆一直是古今書人最為關注的事情。然而到具體措施,蓋莫能言。即便有所指證,也如中醫論病,而語焉不詳。一方面是因為用筆技藝高難,語言難以表述,一方面也是因為筆鋒的運作極不顯現,書家自身也多不能實證,即便偶有所悟,也不過大概。所以涉及到用筆的具體措施,古今不見有傳。
筆法,顧名思義,就是講用筆的方法,包括執筆法、運筆法等。掌握執筆是進入書寫階段的第一步,提筆寫字即要對執筆法有一定的把握,對於執筆法這裡不再贅述。
書法最重要的是講究運筆之法,我們稱之為用筆法。有人將用筆法分解為起筆法、行筆法、收筆法等,較繁瑣。如果引用章祖安先生的觀點,用筆要領歸結為兩個字:用鋒。所謂能用筆,就是能「用鋒」,體力轉化為筆力,即轉化為用鋒之力。
書法用筆,千古的基本規律和原則是一致的。
用筆要做到:筆毫齊順、萬毫齊力、筆毫復原。
運筆中,要注意線條的聚、散、方、圓等。「方筆用鋪,圓筆用裹」;「轉便圓,側成方」。楷書長橫、篆書、連綿草等常用裹毫;魏碑常用鋪毫。
「立鋒」,筆鋒挺而健,力透紙背;單以筆腹掃頓按,必質感薄弱,墨象虛浮。筆腰是筆毫產生彈性的部位,有不少書家慣用筆腰,如顏真卿用筆,筆腰一觸紙即能彈走,所以頓重而能清勁,可惜很多學他的人,一頓即倒、腰軟無力;康有為的筆腰運用也很精彩。
無論筆鋒,筆腰、筆根、筆側,都要做到力透紙背。
使用近前端的筆鋒,筆鋒變形程度小,易於恢復,「大筆寫小字」就是這個道理。
折角處的挫鋒,挑鉤處的蹲鋒,捺底出鋒前的微微回縮,均使散敗的毛筆在一定的程度得以復原立起。
收筆動作使筆頭恢復齊順原狀,可直接書寫下筆,保持了行筆的前後連貫性。
中鋒運筆,寫出的點畫,重心即在中間,筆畫圓潤保滿,質地厚實,立體感強。中鋒用筆是千古不易的原則,「能運中鋒,雖敗筆亦圓;不會中鋒,即佳穎亦劣」、「筆得中鋒則肉在外而骨在內」。
「中鋒立骨,側筆取妍」,可結合運用。但側筆筆鋒傾側了,筆畫跡象總不免略顯削類扁薄,不如中鋒的飽滿厚實,一般重要的筆畫,如主筆,都盡量使用中鋒以顯凝重穩字勢,側鋒用得過多,整體氣格會弱。
一支好的毛筆,應是飽滿無缺的圓錐體,它垂直於紙面時,無論往前後左右哪一個方向按筆,都可以獲得順齊的中鋒。
八面出鋒更有利於在筆畫換向時保持中鋒。
書法的點畫要符合以下審美原則:質感強,渾圓,厚實,凝重,如鑄如刻;意味含蓄、雋永,忌直白外露;氣勢通達,暢而不滑,澀而不滯。

※初唐虞世南小楷《破邪論序》,婉雅清逸,有魏晉之風!
※怎樣臨帖才能做到「真像」
※人的一生,是讀的一生!
※一直藏於民間、秘而不宣的米芾行書《離騷經》!
TAG:書法家論壇 |
※千古不易的筆法規律,到底是什麼?
※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的完美詮釋,前後赤壁賦筆法分析
※告訴你,千古不易的真正筆法才是書法之魂
※千年筆法,盡在此文,真把筆法給講透了!
※千古筆法,經典實用!
※講透千年筆法,盡在此文,真把筆法給講透了!
※筆法的秘訣是什麼?
※執筆法淺說
※徐渭執筆法欣賞分享 看的懂你就知道學書畫怎麼用筆了
※《蘭亭序》筆法,教你怎樣運筆,你不寫寫,值得收藏!
※筆法有法:用筆的「發力點」問題
※想行筆順暢,圓轉筆法不失為一種較易掌握的技法
※搞清楚轉筆和折筆,二王筆法就學懂了大半!
※所謂的「筆法」究竟是什麼?
※關於毛筆筆法,這篇文章都講透了
※工筆畫經典筆法,真實用!
※怎樣才是正確的執筆法?
※「楷祖」鍾繇的《用筆法》,有白話釋讀呢
※是真的嗎?古之善書,往往不知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