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性善惡是可塑的嗎?聽聽進化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怎麼說

人性善惡是可塑的嗎?聽聽進化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怎麼說

日前,人工智慧Master碾壓人類的消息令圍棋手們惶惑迷茫,美劇《西部世界》里混淆人工智慧和人類的殺戮和倫理讓觀眾們局促不安,人們不僅疑惑:人工智慧的時代真的到來了嗎?如果人工智慧達到甚至勝於人類的聰明才智,那麼又是什麼可以區分人工智慧和人類?是靈魂還是人性?如果人性是天然存在的,那麼它是好是壞?人性與後天養成又有什麼關係?


「若想要人們相信人類本性的存在,我們就必須闡明人類本性究竟是什麼,以及這樣的信念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意義。」語言學家、進化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白板》(The Blank Slate)一書中,講述了何為人性以及應該如何看待人性的問題。作為斯蒂芬·平克的「語言與人性」四部曲中文版的其中一部,《白板》與其他三部《語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思想本質》(The Stuff of Thought)、《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一起,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向普通大眾闡述了人類語言、進化和心智的問題。


斯蒂芬·平克13歲時就自稱是無神論者,但自認在「神學意義上卻從未是宗教主義者」,從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心理系畢業後,他進入哈佛大學讀研究生和博士,畢業後在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任教,2003年轉入哈佛大學心理學擔任教授。「我本質上,是一個心理學家和認知科學家家,語言知識認知的一個分支。」平克的研究重點主要有認知科學和語言研究,而正是「語言」讓他聲名鵲起。1994年,他的《語言本能》一經出版便成為了轟動一時的暢銷書,併入選《美國科學家》(American Scientist)評出的20世紀100本最佳科學書籍。

在介紹《白板》觀點之前,我們有必要闡述進化心理學的基本觀點——即人類的思維、心智和語言如同人類的身體,經過自然選擇、生物進化,人類擁有內在的神經迴路(neutral circuits)可以適應環境發展,還可以處理很多不同的問題。因此,幾乎所有的問題,強暴、通姦、婚姻、利他主義等等在進化心理學看來,都有自然選擇的根源。

人性善惡是可塑的嗎?聽聽進化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怎麼說



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以進化心理學為思考框架,《白板》的核心觀點是,「人性」是一種遺傳的神經指令(neurological instruction),可以引導人類尋求和平、互相爭鬥、製造武器、工具、學習語言、八卦交流、裝飾身體或是擔憂天氣情況,因此每個人都攜帶著自己的天賦和基因出生,個體之間確實存在差異,所謂的「人性」並沒有「神奇的可塑性」


對於希望「望子成龍」「男女平權」「種族平權」、認為人生有無限可能的人們來說,這樣的觀點未免有些刺耳,甚至有點「種族主義」和「納粹主義」迴光返照之嫌。然而平克並非該學說的第一人:早在1950年代,喬姆斯基就發現人類諸多語言中的共同結構,以及新生兒就是自動生成語言的「機器」;1975年E.O.威爾森的「社會生物學」提出,我們可以像研究螞蟻行為一樣研究人類自身行為,並得出結論稱人類天生地容易發起戰爭,男人就是有在社會等級上統治女人的傾向。在當時,這種理論被斥為「生物決定主義「,因此也被視為平權運動和政治正確的極大威脅。而正是站在這兩位巨人的肩膀上,平克提出了自己的「人性觀」。


在《白板》中,平克首先列舉了目前在知識界流行的三種學說,即約翰· 洛克的「白板說」、盧梭的「高貴的野蠻人」和笛卡爾的「機器中的幽靈」,他們讓人們誤以為:「人的大腦並不存在固有的結構,而是可以由社會或者人類自身隨意塑造」。正如洛克在《人類理解論》中,強調了經驗對於人類認知的作用:


讓我們假設,人類的心靈如同所說的那樣,是一張沒有任何印跡的白紙,不存在任何思想。那麼,人的心靈是如何形成的呢?人類大腦中所具有的複雜且無窮無盡的想像力是從哪裡來的呢?人類擁有的推理知識和能力又從何而來呢?對於該問題,我的回答是來源於「經驗」。


平克進一步論證,在20世紀,源於這三種學說的「白板說」已經成為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研究基礎,充斥於教育和藝術中。比如,心理學試圖用一些簡單化的習得機制來解釋所有的思維、情感和行為;社會科學試圖把所有的風俗習慣以及社會安排看成是兒童在文化環境影響下不斷社會化的產物;在這種狀況下,許多「天生就有」的概念,例如情感、血緣、性行為、疾病與天性都被認為是「被創造的「或「被社會構建的」。

在這一傾向的影響之下,就連為兒童築夢作畫的沃爾特·迪斯尼也得出這樣的結論:「我認為孩子們的心靈就像一本空白的書,在個體生命的前幾年,生活將會在這本書上進行濃墨重彩的刻畫。刻畫的質量將會對這個孩子未來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平克指出,這樣的「白板理論「會造成相當不利的結果,因為所有人都相信兒童都有無限可創造的未來,所以社會普遍插手孩童教育,並把孩子們的錯誤歸因在父母身上,造成了「社會集權的滲透」。


平克對「白板說」發起了批評,提出人類是先天基因加後天教養的產物。他認為,人類在個體、性別之間都存在著重要的、內在的差異:孩子的性格由他們的基因、群體和經驗決定,父母並不能強行塑造孩子們的性格,就像成人並不能改造自己的伴侶一樣。男人和女人同樣進化,但是彼此擅長的是不同的任務。


「我們出生時肯定不是白板,為什麼孩子可以學語言而寵物就不能,是因為他們天生不同,如果你去研究人類學,會發現人類學家很喜歡列舉異族文化如何與我們熟知的不同,但是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人類的行為和情感模式總在一個非常豐富的合集之中……從斷奶到武器、天氣、控制等等。」


「人類學習語言、彼此交流、論述推理……你要承認,如果你沒有某種內在的結構,你開始就不可能學習或者發明文化。」


對於人性本身,左翼抱有一種烏托邦的想像——人類的心智生來空白,人類是高貴的野蠻人,問題出在傳統的社會制度上,右翼則有著截然相反的悲觀展望——人性是罪惡的淵藪,只有貪婪和看不見的手才是解決辦法;在這兩種態度之間,平剋期待達到一種平衡:「關於人性的新科學應該能夠證實部分關於人性的悲觀看法,並且消解一些佔據當今知識分子生活的烏托邦想像。」

「人類生來即帶有某種天性」的觀點,在德國納粹清除劣等種族過後的幾十年間,可能會惹怒很多人,因為這樣一來,人生而平等的觀念很可能就會受到挑戰,而缺乏「可塑性」也會讓人類永遠無法使得自己的種族變得完美,那麼,人們是否將墮落為自私自利、充滿偏見和暴力的一族?


因此,進化心理學也受到了許多知識分子和科學家的批評,例如哈佛古生物學家史蒂芬·傑伊·古爾德 (Stephen Jay Gould)認為,進化心理學不過是雞尾酒會的猜測,說的都是根本無法證實的故事, 語言和意識很可能不過是意外才出現的或者是伴隨其他進化過程的副產品;同時也有保守的媒體指出,平克在試圖瓦解道德理論的宗教基礎。


而平克認為,這種種擔憂是多餘的:首先,呼籲人類平等並不等於要求同一,自然選擇始終是道德中立的,沒有任何精英主義的政治傾向。所以人們始終應當被平等地對待,平等地尊重,而不應該因為所屬的種族、性別等等而受到歧視。他指出,正是「白板」理論統轄下的政治和科學犯了錯誤,政治平權的理想經常建立在錯誤的生物學假設上——人們生來平等,沒有任何內在的基因塑造的能力和行為的差別。他認為,平權應該是道德準則而並非實際假設,平權並不需要生物學上的正名,特別是建立在這種錯誤的生物學之上的正名。


其次,即使人性天然使人類頭腦中存在某些可鄙的念頭,但並不意味著一定有糟糕的結果,因為人類心智十分複雜,其中一些念頭可以被遏制,如同他在晚近著作《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所論證的那樣:近幾十年來暴力時間的漸漸減少,「人類世界現在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和平年代中」。而這是人類歷史中最為重要卻往往最容易被忽視的進步。

人性善惡是可塑的嗎?聽聽進化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怎麼說



平克和妻子小說家麗貝卡·戈爾茨坦在家中閱讀,平克結過兩次婚,沒有孩子。神經迴路讓文化傳遞成為可能 (節選)


將文化與關於人性的科學銜接起來的第一步在於,我們需要認識到,文化並非像毒氣那樣,可以通過皮膚滲入人的身體裡面。文化離不開那些負責我們學習能力的神經迴路。那些迴路並沒有使我們成為失去辨別能力的模仿者,相反,它們通過異常精巧的活動方式使文化的傳遞成為可能。這也正是為何對大腦內在機制的研究並不能夠取代對學習、文化和社會化研究的原因,前者只是嘗試去解釋後者是如何運作的。


以一個人的母語為例,這是一種習得性的最優秀的文化技能。如果將一隻鸚鵡和一個兒童同時置於一定的語言情境中,兩者都能夠進行學習,但是只有兒童具有心智計算能力,可以從聲波中提取出詞語和規則,並在此基礎上講出或者理解無數的新句子。這種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實際上是一種學習語言的先天機制。同樣,兒童在學習文化時也並非像攝像機那樣只是被動地將畫面和聲音記錄下來。他們必須具有特定的心理機制才能夠將隱含在人們行為背後的有關信念和價值提取出來,只有這樣,兒童才能夠成為一個熟練掌握該文化的人。


即使是文化學習過程中最簡單、最基礎的事情,如模仿父母或者同伴的行為,實際上也遠非看上去那麼簡單。為了弄清楚當我們毫不費力地學習他人時,我們的頭腦中發生了什麼。不得不想像,假如我們擁有另外一種大腦,將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幸運的是,認知科學家們已經替我們考慮到了這一點,他們對機器人、動物以及腦損傷病人的大腦進行了探測。


人工智慧研究專家羅德尼· 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希望能夠製造出具有模仿學習能力的機器人,但是當他想運用計算機科學中比較常見的學習技巧時,很快就面臨著這樣一個難題:


機器人觀察到一個人正在打開玻璃瓶。這個人走近機器人,將瓶子放在機器人旁邊的桌子上。他(人)將兩隻手放在一起反覆摩擦著,然後將瓶蓋從瓶子上面取下來。他一隻手握緊瓶子,另一隻手握著蓋子,然後開始沿逆時針方向旋松蓋子。當他打開瓶子時,停下來擦了一下自己的額頭,然後瞥了一眼機器人,看它正在做什麼。接下來,他繼續開瓶蓋。機器人試圖去模仿這一動作。但哪些重要的動作是需要模仿的(比如,逆時針旋轉蓋子),哪些又是不需要模仿的(比如,擦一下自己的額頭)……機器人如何才能對它從這次經歷中獲得的知識進行概括,並將其運用到其他相似的情境中呢?


答案就在於:必須使機器人具備洞察被模仿者心理的能力,這樣它才能夠推斷出人的活動目標,並判斷出人是通過哪些行為表現來實現自己的目標的。認知心理學家稱這種能力為直覺心理學、大眾心理學或者是心智理論(「理論」在這裡是指被人、動物或機器人所默認的觀念,而非科學家們持有的外顯觀念)。而目前已開發出來的機器人還遠遠不具備上述能力。


人們還發現,黑猩猩的頭腦也很難推斷他人的目標。心理學家勞拉· 佩蒂托(Laura Petitto)對一隻名為寧姆· 猩斯基(Nim Chimpsky)的雄性黑猩猩進行了符號語言訓練,並與它在大學公寓里共同生活了一年。起初,寧姆看上去彷彿在「模仿」她洗盤子,但實質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寧姆用洗碗布擦洗盤子之後,盤子未必會比之前更為乾淨。如果給它一個並不髒的盤子,寧姆仍舊會按照洗臟盤子的方式來「刷洗」。寧姆並沒有掌握「刷洗」的概念,即使用液體讓某種物品變得乾淨。它只是在模仿佩蒂托擦洗的動作,同時也很喜歡手上沾著熱水的感覺。許多實驗室實驗均得到了相似的結果。雖然黑猩猩和其他靈長類動物都喜歡模仿(即「見樣學樣」),但它們模仿人類行為的能力(即複製他人的意圖而不是執行他人動作的能力)並不成熟,因為它們的直覺心理學不夠成熟。


即使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學習,一個不能識別他人信念和意圖的大腦也不會採用這種傳承文化的學習方式。孤獨症患者進行這種學習的能力受到了損傷。他們能夠掌握諸如地圖和圖表之類的表徵客觀事物的東西,卻不能掌握表徵心理的事物,也就是說,他們不能揣測他人的心思。儘管他們的確是在模仿,卻是以一些很奇特的方式在模仿。一些人總喜歡模仿他人的言語,逐字逐句地重複著別人的發音,而不是提取出其中的語法模式,但正是這些語法模式可以幫助他們構造出他們自己的語句。


一些孤獨症患者也會試著學習自己說話,卻經常將「你」這個詞當作自己的名字來使用,因為周圍的人會用「你」來指代他,但對病人而言,他卻從未意識到「你」這個詞是具有相對意義的,只是在講話者對著自己的說話對象時才會使用。如果一個家長敲擊一塊玻璃,並喊道:「噢,該死的!」患孤獨症的兒童就可能會認為「噢,該死的」指代的是玻璃,這就駁斥了經驗論者提出的理論,他們認為,隨著時間的日積月累,正常孩子僅僅通過將語音和事件聯結起來就可以學會語言。孤獨症兒童的這些行為並非是低能造成的後果。在解決其他問題時,孤獨症兒童是可以勝任的(甚至算得上是專家),其他一些未患孤獨症的智障兒童,並沒有表現出同樣的言語和模仿能力的缺陷。孤獨症屬於一種先天性神經癥狀,具有很強的遺傳性。孤獨症患者以及機器人和黑猩猩的例子提示我們:文化學習是可能的,但只有神經正常的個體才具有天生的能力來完成這種學習。


人類擁有比較長的童年時期,科學家往往將其解釋為一種適應方式,它使兒童在步入成年獨立打拚之前能夠從他們的文化中汲取大量信息。如果文化學習依賴於某種特殊的心理裝置,那麼我們將會看到,這種能力在兒童早期就已經表現出來了。我們也的確看到了這種情況。


有實驗結果表明,1 歲半的嬰兒並非只是將重疊的事物不加辨別地聯繫在一起的聯結主義者。他們屬於直覺心理學家,在模仿他人的行為之前會對被模仿人的意圖進行揣測。當一個成年人在一個嬰兒面前說出一個詞,比如,「那是toma」這句話中「toma」這個詞,嬰兒會記住這個詞,並認為它是成年人講話時正在看著的那個玩具的名字,而不會認為它是自己看到的那個玩具的名字。如果成年人用一個道具做出演奏小提琴的動作,並暗示這只是一種偶然事件(高聲發出「哎呀」的喊叫),那麼嬰兒就不會刻意去模仿他的動作。如果成年人做出同樣的動作,並暗示這是他有意這樣做的,那麼嬰兒就會對其進行模仿。當成年人試圖去做某件事情卻失敗了時,比如,試圖去按門鈴上的按鈕或者把線纏繞在釘子上,嬰兒就會模仿成年人原本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模仿成年人真正做過的事情。作為一個研究兒童如何掌握語言的研究者,我總是非常驚訝於他們如此早就「掌握」了語言邏輯,以至於在3 歲時就能夠掌握本國語言中的大部分口語。還有一種可能是,一旦我們的大腦發育到一定程度,有能力操縱我們的文化獲得裝置時,基因組就試圖使這些裝置儘可能早地發揮作用。

人性善惡是可塑的嗎?聽聽進化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怎麼說



本文節選自《白板》(斯蒂芬·平克 著,湛廬文化2017年1月版)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厄齊爾和桑切斯,續不續約取決於教授
還記得那個「外星人」嗎?小羅親筆信回顧職業生涯
鹿晗疑似自己花錢買了塊百達翡麗限量,一些大牌卻高價請明星帶貨是哪裡出了問題么?
這位加拿大男子竟然敢與美洲獅干架,只是為了拯救愛犬
為了讓外國遊客們把零錢花完 日本成田機場出現了171台扭蛋機

TAG:界面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越聰明的人越是無神論者?科學家:因為進化
會說話的浩克見過嗎?馬克魯法洛解釋《雷神3》綠巨人進化理論
科學家稱宇宙最終會毀滅,我們的進化、我們的探索有什麼意義呢?
為什麼保持孩子的好奇心這麼重要?好奇心根源於人類進化!
人類源自幸運?科學家稱進化不可知不可逆
斯蒂芬·弗里斯特|靈魂進化的指路人,他既是療愈者又是實戰派
進化論是怎麼發展成進化心理學的?
為什麼有些科學家始終不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
科學家稱「蜥蜴人」可能存在?但卻不符合進化論!
為什麼人們更容易信神而不是進化論?
從「哥哥姐姐」進化成「叔叔阿姨」是一種怎樣的心理變化?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可以進化成人類?生物學家的解釋顛覆你的科學觀
人要怎樣進化才能成為「植物」人?
為何猿不會進化為人?它們是人類表親不是祖先
進化心理學:紅色衣服的女人更性感?
這些心理常識可讓心靈得到進化
想知道我們為什麼不再進化嗎?
若動物進化成人類就會長這樣,好慶幸人類的祖先不是熊啊
動物會進化得和人一樣聰明么?這是我們不知道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