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孝經·天子》研讀紀要

《孝經·天子》研讀紀要

點擊上方「弘道書院」可以訂閱哦!


一、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1.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此句為全章中最重要的兩句話,它強調推己及人的過程,強調人之本與德之本,此兩句釋義為:一個人若愛自己的親人,則不敢對他人有憎惡與怠慢之心。由此形成相互尊敬的良好秩序,人與人之間不至於互相憎惡、怨恨。

《孝經·天子》研讀紀要



本章紀要整理者張宇曦

2.不敢


兩字首先出現於《孝經》中「開宗明義」章中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它強調自我約束,是道德意識的起源。「不敢」不限於天子。如下文講到:「父母如同天地,愛我之雙親,不敢惡於人。」我的身即為父母身的遺體,惡我的身體即為惡我父母。由此不敢讓我承自父母的身體遭到毀傷。由愛敬父母之情喚起道德意識的覺醒,此意識並非外界的強制,外在的律法,神的命令,來世的吸引,而是內生出道德意識。


3.仁的重要性


曹元弼先生所解的「愛敬者,孝之至情,禮之所由起。」中間缺少一個環節——仁。「仁之本,禮之所由起。」最根本的德即為仁。(仁,釋義為愛和敬,此處同時強調愛敬。)仁是普遍秩序的基礎。由情生仁,禮為後起。父嚴,母慈,對母為愛,對父為敬。對父母的愛敬推演為對社會的愛與敬。即中華文明以孝為起點而擴展,形成普遍的愛與敬。


4.愛與敬

愛與敬的區別。西方強調對上帝和神的愛,缺少敬,因此無從推出禮。在中國文化中,顏淵問孔子,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由此推出愛和敬可並存。二者同時具備,則為仁。


愛為同,具有親密的情感色彩。敬為異,需要保持距離。仁為和,將愛與敬交融的和諧狀態。在「和」的狀態中,愛與敬保持平衡。愛與敬可以通過陰陽、乾坤來理解。


舊約只要求敬,不要求愛,講求正義。新約偏於愛。由此觀之,本源的差異十分重要。西方的愛或者敬之情比較單一,只強調單一的敬或愛,中國的愛敬與父母相對應,敬主要是對父親,敬主要是對母親,因此能夠使敬與愛保持均衡。

《孝經·天子》研讀紀要


雲隱書院外部視角


日本過於注重敬,缺乏愛。此種感情狀態必定出現等級,產生隔閡。而中國的道德邏輯都是內生,並非靠法律的規制,而是靠自身的生髮,例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表述。因此,在中國,公德與私德並無明確的分界線,私德可以轉生公德,愛敬之情無窮盡。


二、天子至庶人皆當始終孝,各隨其分以行愛敬,則能永保其祖父所傳之天下、國家、身體髮膚,有慶無患。


1.天子的地位

天地在時間的延續中建造起共同體,是由過去、現在、未來之生命的延續,強調傳承的過程,由天子與庶人結合的政治架構組成。天子為共同體中的權威。架構中天地為父母,庶民為子,天子為中軸。共同體的原點寄託於自身,共同體的善惡取決於自身。因中國文明中秩序的生成為內生的模式,所以每個人都是秩序形成的主體。在政治架構中,天子與庶民在身份上具有差異性,人民不可替代天子,天子以百姓四海為一體,所展現出來的愛與敬深篤至極。

《孝經·天子》研讀紀要



2.德教與身教


天子以行示孝,示範於天下人。從愛敬之心到德教,天子首先自身做到對雙親有愛心,然後示之以民如何做民之父母,遍愛天下所有的子民。


3.西方的主奴結構


西方習慣構建出主人和奴僕的結構,以此運用於現實政治當中。在城邦生活中,其構建的最基本關係也是主僕關係。例如在亞里士多德的家政學中,出現以家為單位的政治活動,管理奴隸的學說,將處理物的關係作為處理城邦的出發點,以財產權作為重點,因此很難有效處理城邦的關係。《孝經》從人的基本情感出發,討論人如何建立更大的組織。西方將城邦建立在物質之上,思考方式把人降格為物,其結果是人與人之間嚴重疏離,此種角度已經偏離人倫、情義。世界不應該按照以物為中心運作,其基本定位應為人,其運作更應注重人倫,情義,柏拉圖談到在人間建立最好的城邦需要以最有智慧的人成為王。西方在考慮如何立法以治理。契約核心的環節是推崇立法者,把立法作為構建國家的核心。在中國推崇的理念中,有德者必有其位。治德根本,分為向外和向內的模式。秩序的內生或外生模式,分為是由自身生長出來,或是由外在灌輸進來。中國的治德模式即為內生的,而西方是外生的。


三、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1.天子的特殊性及代表性。


天子應遍愛天下百姓,並不同於每個人都由此開始。天子做民父母,通過愛敬父母,習得愛敬之情,以此培植為父為母之心。所有人都應把愛敬父母之心推演到最大範圍,期望達到萬民為一體的效果。國之體為愛民情感的載體。天子靠愛敬之情,以治天下。天子進行教化,涉及到政與教的關係。聖人以學來教,天子以身行示範於天下。


2.政與教


天子之位與聖人之教,是否是政教合一。如何理解政教合一。教,教化,是人文,並非宗教。對人的文明社會普遍有更高的要求。此處的政教合一不是緊密的合一,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由主義。教化,即以身施教於天下萬民。歷代君王尊師,均做到以教化之道在義理上以德化天下。

《孝經·天子》研讀紀要



3.民主的缺陷


關於民主的學說,存在一個始終沒有解決的問題。人民主權和民主之間有一個巨大的鴻溝,人民主權中談到的人民是一個整體,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人民為多數。眾議可以視為少數人的意見,盧梭將少數納入共同體。公益是體現在大立法者身上,理論的內在問題無法消除。現實的民主政治過程中會有敵人或奴隸存在,新的法律可能會使階級發生變化。民主制度會不斷製造奴隸。


公眾號ID:hongdaozx


慎獨以誠,敬事而信。


重建中國式生活方式。


長按左圖關注弘道書院!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弘道書院 的精彩文章:

《孝經》研讀開宗明義章第一研讀紀要
弘道書院丙申冬日《孝經》讀書班如期開始
秋風:讓川普風暴來的更猛烈一些吧
秋風:反傳統情緒與雙重的無知
秋風:儒家義理是一套世界公民語言體系

TAG:弘道書院 |

您可能感興趣

《孝經》研讀開宗明義章第一研讀紀要
丁酉年《尚書》研讀紀要(2)
九針一周年會議紀要
新華醫院第四屆危重孕產婦學習班會議紀要
東北產科聯盟母胎醫學熱點問題論壇會議紀要
RP胡塞爾讀書會第一期會談紀要
《八民會紀要》:房地產糾紛案件審理中的疑難問題(上)
顳下頜關節盤移位中國專家共識研討會紀要
道醫養生紀要:立秋三候,起居「睡」出陽氣來
詩歌來到了美術館——阿多尼斯詩歌朗誦交流會、繪畫展紀要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陽光愛尚·抑鬱症關愛聯盟12期讀書·分享會紀要(一)
宋雲行紀要注(上)
抑鬱症是精神病嗎?——陽光愛尚·抑鬱症關愛聯盟11期讀書·分享會紀要(一)
銀價回落整理 靜候凌晨會議紀要
英國央行公布利率決議及會議紀要
宋雲行紀要注(下)
「力學?探索?未來」——中科院力學所第十三屆公眾科學日活動紀要
會議紀要怎麼寫,職場小白看過來
上了年紀要吃肉 只是吃法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