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商業地產越來越不好做,「快」成了一個新要求。

靠著每年穩定在 50% 以上的在建面積供應比例,過去五年里,中國一直都是全球最熱衷於建設大商場的國家。僅僅是 2016 年,中國就冒出了 551 座大中型購物中心,建築面積總和超過了 4600 萬平方米。


乍看上去,這是一個高度繁榮的景象。但他們所依賴的線下零售市場,仍然沒有什麼復甦的跡象。怎麼才能將人重新吸引到線下的商場里,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在看電影、吃飯之餘,買上幾個小時東西,而且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回來再消費,成了所有購物中心都要討論的問題。


行業里已有的大部分解決方案,在越來越挑剔的一二線城市年輕消費者身上,也都失靈了。萬達廣場可能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所提供的「快時尚品牌+百貨商場+連鎖餐廳+電影院」的組合,現在只能算作是購物中心裡的「基本款」。正如我們在先前的 2017 年度洞察中所討論的那樣,講求購物體驗、能提供更多選擇、並根據消費趨勢的變化,進行靈活調整的商場,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2017 年,諸多商業地產將在上海開業。因為「上海市中心」(全國級商業中心)、「南京西路」(內地租金最昂貴的商業街),以及「太古地產開發管理」(在廣州、北京、成都有過數個成功案例的港資開發商)這些標籤,「興業太古匯」是業內亟待檢查成績的一個。

興業太古匯項目效果圖(如無備註,文內效果圖均由項目方提供)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好奇心日報》在 2016 年 12 月底採訪了「興業太古匯」負責租賃和管理的總經理李振輝、副總經理杜一莉,並作出了「商業地產快時尚化」的總結(你可以在文末看到更詳細的分析)。如果這是商業地產年輕化的有效措施,可以預計它會被快速複製。


傳統商業體的改造恐怕很難。建築體量較小、又與品牌長期綁定,使得這些傳統商場很難再引進更多的新品牌,即使是進行大規模的調整,對於業績的影響也十分明顯。

但興業太古匯的競爭對手依然眾多。從港資開發的新天地、K11、IFC、嘉里中心系列,再到內地商業地產的代表項目萬象城、大悅城,雖然業態組合不同,但差距在逐漸縮小。


它們的強項是速度。從 2002 年拍下土地至今,「興業太古匯」項目的開發時間長達 15 年,期間歷經了長時間的土地拆遷、由住宅社區轉型為商業綜合體、太古地產入股合資公司等一系列變化。


上海 K11 項目外景圖。圖片來自 K11 官方網站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興業太古匯」不是一筆小生意。按當年匯率折算,香港興業國際方面在 2002 年的拿地成本僅為 1.83 萬人民幣/平方米,但這一項目直到 2009 年才全部完成拆遷,耗資之巨直接導致了香港興業國際後來邀請太古地產組建合資公司,並為項目方申請了一筆 80 億元的銀行貸款。


更重要的是,15 年時間,商業地產和零售習慣已經經歷了數輪變化。比如居民消費力的急速增長、盛極而漸衰的奢侈品品牌、百貨業的崩潰、「 O2O 」概念泡沫的消退、大企業撤出 CBD、設計型酒店拓展市場……


這家商場即將在 2017 年上半年開業,它預示了哪些行業趨勢,以及還有哪些短板,以下是我們的觀察。


1、消費者和企業都在往郊外走,但衛星城的生意不會比市中心更好做

城市向外擴展、土地也不斷升值的過程中,價格較低的郊區住宅成了年輕人購置房產的幾乎唯一選擇。由此造成的「衛星城」、以及相關的社區商業需求,在中國的零售地產項目開發潮中,一度也成為了一種開發思路。


對於企業來說,核心商務區寫字樓的高租金也變得難以承受。仲量聯行在上海的相關調查顯示,這種「核心區租戶外遷」的辦公室租賃模式,已經有了不少大公司案例:原先位於核心商務區的羅氏、默沙東等葯企分別遷到了漕河涇和閔行;家樂福挪到了普陀;而像 WPP 這樣、原先最講究「跟客戶在一起」的廣告公司,目前則從市中心的靜安,搬到了火車站附近的「新靜安」。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但想要在近郊重新搭建起一個配套完善、有吸引力的 CBD,難度遠比交通和商業設施都發達的市中心要困難。


在上海,臨近機場和火車站的「虹橋天地」項目,在開業的 2015 年只為開發商瑞安地產帶來了 47 億港幣的租金收入,不足公司最有名的「上海新天地」項目的 16%;我們也曾提到過附近那座以奢侈品為主、但生意冷清的「 LV 大廈」——按照杜斌的說法,「即使是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浦西的恆隆、加上浦東的 IFC,就已經足夠滿足市場的需求了。」


但一旦能有開發商在南京西路這樣的地段,提供比競爭對手更便宜一些的租金、並盡量滿足裝修、機電等各類細微需求,大型企業依然有從郊區搬回來的動力。


2、更開放的布局,購物體驗要從「在大盒子里」變回「逛街邊店」


興業太古匯商場的另一個特點是「長」。由於是建在南北向的一個長方形地塊上,要想從整個商業體北端的南京西路、一路逛到南端的威海路,直線距離就有 500 米。如果是一個常規的「大盒子」購物中心,一圈逛下來就會感到疲憊。


商場方面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有好幾個。一方面,他們在北端更多地布置了體驗感較強的年輕化品牌,在南端則以偏成熟風格的品牌為主。這樣,你就可以將這個商場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分開逛。


另一方面,整個商場內部的購物路線,是一個長而扁的「 S 」型,這樣能夠保證購物時視野不會過於局限:既能夠看到南北兩端的大店,也能看得清對面的小店。


最後就是,在商場的設計中引入更多的自然光,這樣就不會讓人有分不清東南西北的壓抑感,而更多地有一種「在室外逛街」的感覺。


3、奢侈品都在收縮中國市場,購物中心因此失去的不只是「門面」


以恆隆廣場為代表,如今南京西路商圈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奢侈品及中高端品牌的密集程度。如果你從靠近靜安寺的嘉里中心,一路走到靠近吳江路的中信泰富廣場,在這些商場的外立面上,可以集齊 Burberry、Armani、Dior、Gucci、LV、Cartier、Prada、萬寶龍在內的幾乎所有奢侈品品牌。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但這樣密集布局奢侈品及輕奢品牌的機會,在一二線城市也已經少有了。根據市場諮詢機構歐睿國際的數據,隨著經濟放緩、反腐運動和人民幣貶值,中國奢侈品市場之前出現了連續三年的負增長。不少奢侈品品牌在降價的同時,也在收縮自己的門店布局,開始考慮在一座城市內,僅保留 1-2 家旗艦級門店。


重奢品牌的業務縮水,也順便影響到了大型商場中常見的輕奢品牌。杜斌向《好奇心日報》舉了南京西路中段、以重奢為代表的恆隆廣場,以及西段放滿了輕奢品牌的靜安嘉里中心的例子:


「輕奢其實不願意獨立存在,他們也喜歡扎堆,而且最好是跟重奢放在一起。因為消費者在短時間內有比較,才能顯示出輕奢的價格優勢。像恆隆廣場與嘉里中心,實際上走過去還有一點距離,如果能將這些輕奢品牌引入到興業太古匯里,應該是很好的選擇,而實際上,這個機會是被早開業的嘉里中心給搶走了。」


4、消費潮流的變化速度越來越快,反應速度和更新頻率也要跟上


李振輝對《好奇心日報》表示,南京西路的各類商業綜合體中存在一個定位空缺,周圍 20 萬白領對消費的需求在不斷變化:他們年輕、有不同生活體驗、本身有全球化視野。


興業太古匯也因此放棄了傳統的商業地產招商策略——把上千平方米承包給某一個高端品牌,迅速瓜分掉整個項目面積——而是採用以 150-200 平米的「中型店鋪」為主的思路,以期適應不斷變化的潮流和消費者需求。這樣,即使是押錯了潮流的方向,也有更大的調整餘地。


另一方面,幾個上千平方米的大商鋪,被留給了精品超市 City Super、英文書店 Page One,以及一家台灣瑜伽+動感單車館 Space Cycle。


「消費者比較挑,也非常懂得搭配,所以我們不會太偏重招某一個類型的業態,而是把整個業態分配得很均勻。小店鋪的優勢是將來可以快一點進行調整,如果三年後(註:在購物中心裡,品牌門店與商場的租約一般為三年)消費者的消費模式有所改變,我們也能夠更快調整以迎合他們全新的需要。」


5、要想改變消費理念和習慣,概念店和「首家門店」都只是第一步


14 個品牌首次入華、12 個品牌首次落滬、12 家主題品牌概念店——如果將這些全部放在一個體量稍小的購物中心裡,開業時應該是完全不愁人氣的。想想開出了國內第一家 Line Cafe 的 SOHO 復興廣場的情況,就知道了。


在興業太古匯的這些「中國首家」中,有 PUMA、McQ、Zwilling(雙立人)在內的一批大品牌旗艦店,也有類似 Garrett Popcorn 這樣做爆米花的小品牌。當然,已經披露的最有名的「首家門店」和「概念店」,還是那個 2700 平方米、能夠現場展示咖啡豆烘焙過程的星巴克甄選咖啡「烘焙工坊」。


星巴克方面公布的上海「烘焙工坊」效果圖。圖片來自星巴克官方網站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更多新品牌需要展示空間,他們都在尋找頂級商場的入駐機會。不管是新品牌的首次亮相,還是舊品牌通過概念店和細分門類尋找新的市場機會,都有可能吸引來一些嘗鮮的消費者。關鍵就是看誰能更快地吸引到品牌、並完成開業。


比如,這次興業太古匯引入的瑜伽褲品牌 Lululemon,在中國大陸的首家門店,就被陸家嘴的國金中心搶了先;而在興業太古匯的門店開出前,位於臨近商圈裡靜安嘉里中心的門店也會更早開業。


這都會讓商場損失掉一些講求新鮮感(或者是虛榮心)的消費者。


6、獨立開店的高檔化妝品越來越多,它們是新賣點


也是我們在興業太古匯的招商方案中發現的一個亮點:包括 La Mer、Jo Malone、雪花秀、YSL 等在內,更多你所知道的中高檔化妝品品牌,會在這裡開出獨立的品牌展示店,而不是選擇百貨商店櫃檯、或是 Sephora 這樣的化妝品賣場。


Sephora 位於上海南京西路的旗艦店,與興業太古匯僅相隔幾百米。圖片來自 LVMH 集團官網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按照李振輝的說法,在這個商圈裡上班的白領有 70% 是女性,對於化妝品的需求其實一直存在。但在這個消費品類上,商圈裡還沒有哪家綜合體是能夠完全滿足她們需求的。開出獨立門店的理由也很好理解:貨品更全之外,服務更到位、品牌效果更好。


根據貝恩諮詢公司的《2016 年中國購物者報告》,在各類快消品中,彩妝和進口護膚品確實屬於增長相對最快的門類。此前,他們都待在百貨公司一樓的櫃檯里,這裡除了現金、刷卡外,還有各種品牌預售卡帶來的消費。而獨立開店,則意味著要繳納更高的租金,以及要有更強的品牌傳播能力。至於是否能比以往賺得更多,就很難說了。


7、更大的活動場地,最好還要有專門的快閃店空間


相比於租約一簽就是三年的長期品牌店鋪來說,租約在 2-4 個月、甚至是更短的快閃店也是維持消費者新鮮感的一種手段。興業太古匯的每一層樓,都專門留了一點商鋪的位置,給各類品牌做快閃店,或是根據商場的季節性活動作為主題店鋪,「這樣能夠可以讓我們不斷去轉。」


但對於大部分商場來說,為此損失掉幾個鋪位的收入,有時也是需要下下決心才能辦到的事。所以,常規的解決方案是利用中庭或是廣場的空間,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臨時店鋪」。


興業太古匯北廣場空間效果圖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而如果是追求人氣和客流量,更見的方法還有販賣 IP ——從 K11 地下、曾經辦過梵高和莫奈展的常設展覽空間,到大悅城舉辦過的從 LINE、海賊王到熊本熊的角色主題展覽,都是這類思路的體現。


8、但在線上線下聯動這件事上,線下所能提供的資源還很少


至於各大商場品牌都在困擾的「如何做好線上生意」的部分,興業太古匯也沒有給出更有新意的解決方案。


這裡利用的都是商場方能夠調動的資源。但實際上如果對於線下消費的過程足夠滿意,很多人可能根本不會在意這類雞肋的積分體系,以及商場除了優惠活動通知之外發送的其他內容。


他們應該看到的趨勢是:在線上傳播、自帶粘性的內容、以及背後的社交體系,已經成為了品牌方聚攏消費者的重要手段。在服務品牌方之外,如何能更快地獲知消費者的感受、以及他們所認同的消費趨勢,可能才是商場最應該通過自有的線上渠道所解決的問題。


9、提高消費頻次,能讓人從早到晚都在這花錢的商場才有未來


曾經參與廣州太古匯設計的郝繼霖曾提過一個「四種人流」的說法,意思是有很強競爭力的商場,應該能在早上(上班前的時間)、晚上(下班後的時間)、工作日(商圈內白領)和周末(舉家購物、遊客)等四種不同時段內,都能吸引到足夠的消費者。


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寫字樓+購物中心」模式的商業綜合體模式相對更受歡迎,因為在樓里上班、消費力較強的白領成了最有保證的消費群體。在興業太古匯的商場中塞入了這麼多價格中檔的餐飲、零售和服飾品牌,最大的目的也就是增加他們日常在這裡花錢的機會。


但這也有可能讓消費者更快地對一個商場產生厭倦感。而且,由於堅持了傳統的上午 10 點-晚間 10 點的營業時間,諸如早晨的餐點、或是更晚一點的夜生活,看上去都無法在這裡得到保證。


在上海淮海路商圈內,也有以夜間購物為亮點的購物中心 iapm。圖片來自 iapm 官網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10、「快時尚化」到底是會成為購物中心的解決方案,還是新一輪擴張的噱頭?


商業地產諮詢機構 RET 睿意德的租賃服務部總經理杜斌對《好奇心日報》分析稱,若是能在三年前入市,興業太古匯不管是從招商的難易程度,還是後期的運營思路上,都有望能與淮海路商圈裡、由新鴻基開發的 iAPM 打個平手。


「 iAPM 當時正好踩中了這個行業所有關鍵的時間點:奢侈品消費還在高位、生活方式類品牌開始被廣泛了解、概念店和設計師品牌開始有人買單、餐飲比例不用做得過高……興業太古匯把這些好機會都錯過了。」


但不管是生逢其時、能夠搭配好各類業態的 iAPM,還是以中型商鋪為主、拉近消費者距離的興業太古匯,都有望成為更多購物中心未來參考的解決方案。


而一個高投入的成功項目,對於開發商來說,反而有望節約其之後在全國其他城市拿地、大規模複製類似項目的成本。這方面,正在全國落地的「新天地」,以及花了 5 億元改造的上海 K11,都是典型的例子。就在上海,新鴻基與太古地產,目前也分別握有「徐家匯中心」和「前灘項目」這樣的大體量待開發項目。


這是一筆需要綜合計算的帳。


題圖來源:GUCCI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忘了「消費升級」,如今線上線下商業最大的改變是「快時尚化」 好奇心 2017 趨勢洞察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地產生意做得好好的萬達,突然不想做了,王健林在打什麼主意?|Top 15 年度報道

開小店、做快閃,上海「興業太古匯」會成為商業地產最時髦的模版嗎?



手機沒賣好,小米 2016 在忙什麼? Top 15 年度報道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一本有關乳房的書,關於乳房的生物學、人類學和醫藥新聞學
紐約那個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要擴建,給147年的歷史加點料
特朗普的親密戰友彭斯搬了新家,但鄰居們不太好惹
漫改韓劇《心裡的聲音》,是讓人大笑的「真人泡麵番」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重回香港?大陸零售品牌與商業地產轉戰新戰場?
華潤萬象城、興業太古匯相繼開幕 區域型購物中心擴容 上海商業地產格局重構在即?
什麼是商業房地產?銷售模式是怎樣的?
商業地產的發展和新區板塊商業的崛起備受關注
董明珠又開炮:「家電企業搞地產是不務正業」!那格力地產咋回事?
為什麼「大家居賣場」的客流越來越小之六:地產商「精裝房」的影響
房地產企業商業模式創新
投資商業地產的風口來了?
無印良品菜市場開業,一家被時尚耽誤的地產公司
岳飛不但是偉大的民族英雄,還是宋代的商業地產老闆
做礦產、做地產、做工程的老闆們都跨界做農業,他們都是為了啥?
體育小鎮如雨後春筍,最後別成了地產商們的圈錢工具 | 產業專欄
地產趣聞:中國古代誰才是最大的開發商?!
租憑市場會成為地產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嗎?
董明珠:在家電行業,格力電器是唯一不做房地產的企業
倫敦房地產業的擴容、提效與空間改造
為什麼現在是地產人創業的黃金時代?
商業地產精選: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廈門牛庄文創園
複製化開發時代落幕之後 這家商業地產開發商找到了新的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