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份四季「養生年曆」,看過的人都給五星好評?????

一份四季「養生年曆」,看過的人都給五星好評?????




放煙花、搶紅包,大年初一,什麼才是走親訪友的最佳拜年禮?生命君特別奉上一份四季「養生年曆」,為你標註每個季節的養生防病重點。



2017






生命時報出品





受訪專家: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賀娟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 佘世鋒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江海濤







春季萬物復甦、陽氣開始上升,人的肝氣也變得旺盛,這一季的養生重點一是養肝,二是養陽。




吃甜養肝脾


春季肝氣旺,吃酸味食物可養肝,但不宜吃太多以免肝氣太旺傷脾胃。在吃酸的基礎上,佐以甜味食物,如大米、小米、燕麥、山藥、南瓜、胡蘿蔔、白菜等,可養脾胃。





食韭菜溫陽


陽氣充足可使人體免受疾病的侵襲,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春季宜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例如韭、羊肉、姜、蔥、土豆、紅茶等。




提肛振陽氣


提肛運動可固精益腎、提振陽氣。


做法:平躺在床上,兩手並貼大腿外側,鼻子吸氣的同時,用力收縮肛門及會陰部,稍停2~5秒鐘後放鬆。可每日做3組,每組30~50次。




防大怒傷肝


中醫認為怒傷肝,發怒、生悶氣都易產生「肝火」,引發血壓升高、頭痛、頭暈、中風、神志不清等癥狀。




慎熬夜傷氣


熬夜加班、通宵玩樂會嚴重耗損氣血,直接影響「肝藏血」的功能。「人卧則血歸於肝」,按時就寢、睡眠充足是養肝血的最好辦法。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以後的養生應以養心為重。




吃苦清心火


苦入心,苦味可清心火、消暑熱。夏季如果出現口腔潰瘍、口乾、心煩易怒等心火旺的表現,可吃適量的苦瓜、芥藍、蘆薈、苦丁等食物,需注意苦味食物性質寒涼,不宜長期食用。




綠豆湯除濕


夏季濕氣重,人們容易出現胃口差、腹瀉、舌苔白膩等暑濕癥狀。飲食上可常喝解暑除濕的綠豆湯,以及蓮子、冬瓜、赤小豆、綠豆、薏米等健脾除濕的食物。




拍後背養陽


夏季養陽宜「動靜結合」,拍打背部經絡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做法:站立姿勢,全身自然放鬆,一手拍打頸部及上背部,另一手拍打腰部和下背部,拍打50次,然後左右手換位置再拍打50次。




別貪涼受寒


不少人夏天喜歡吹空調、吃冷飲,這會讓寒氣在體內積累,出現腹瀉、拉肚子等癥狀。因此夏天要適當忌口。




勿過喜「傷心」


大笑、大喜會引起的血壓驟升,可誘發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突然發作。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注意控制情緒。




防大汗脫水


夏天容易出汗,但汗液過多會導致人體電解質紊亂。因此高溫天氣要避免外出,且劇烈運動後應少量多次補充淡鹽水,每次150~200毫升,一小時不超過600毫升。







秋天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期。立秋之後陽氣開始收斂,肺與秋季相應,秋季養生的重點是養肺。




吃酸防秋燥


立秋後適當多食酸味果蔬,如蘋果、石榴、葡萄、柚子、檸檬、山楂等,可以收斂肺氣,預防秋燥。




食百合潤肺


秋天最大的特點是「燥」,因此要多吃潤肺的食物,如白蘿蔔、百合、雪花梨、馬蹄果、鮮茅根等,這些食物能減輕口唇乾裂、喉鼻干癢和咳嗽等症。




多喝水養陰


根據「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宜養護人體的陰氣。水是生命之源,也最能養陰,一般建議每天飲水2500毫升。秋季隨身攜帶一瓶水,能及時補充水分。在水裡加點兒蜂蜜,還能起到潤燥的效果。




少辛辣護津


蔥、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容易消耗人體的津液,加重秋燥的癥狀,秋季應少吃。




忌悲傷傷肺


人在強烈悲哀時,會出現呼吸頻率改變、乾咳、氣短、音啞等「傷肺」的癥狀。緩解悲傷情緒,可多吃一些全麥食物、魚、肉類、黑豆、南瓜子等。







冬季人體陽氣潛藏,適合養精蓄銳。立冬之後進補能使營養物質最大限度地貯存體內、滋養五臟。冬季與人體「腎」相應,冬季養生重在進補、養腎。




葯膳補身體


葯補不如食補,冬季可以適當選用補身的葯膳,如芡實瘦肉湯。芡實100克,瘦豬肉150克。將兩者洗凈,一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調味燉熟食用。




泡腳驅寒氣


冬季防寒非常重要,而中醫認為「寒從腳下起」,因此暖腳在冬日尤為重要。每晚睡前用溫水泡腳(溫度以30~40℃為宜),有助消除疲勞,禦寒防凍,促進睡眠。




搓腰溫腎臟


雙手握拳,拳眼向內,置於腰帶以上,在後腰部位上下搓動36次。這個動作有溫腎壯腰、培源固本的功效。




戒急躁防病


冬天會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做事急躁會有危險。例如起床太急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吃飯太急會傷胃,運動太著急則容易拉傷肌肉。因此,冬季要忌急躁,做事要「慢慢來」。




勤開窗通風


冬季天氣寒冷,很多人習慣一直緊閉門窗,這會影響空氣流通,使細菌大量繁殖,讓人更容易生病。在沒有大風雨雪的天氣時,每天應定時開窗通風,每次20分鐘左右。空氣污染比較嚴重時,建議聽從當地氣象部門的建議。▲




本期編輯:張傑 美編:王傅佳




生命萌寵拜大年




這個春節,生命君攜自家「主子們」給您拜年啦~!連續9天,萌寵實力送「福」。願新的一年,「福」氣就在你身邊。




姓名:

茅千金,女,7歲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68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圖個「雞」祥 : 漫畫家筆下的雞年百態
前方高能!9個健康紅包,馬上領走「兌換」健康
啪啪時該關燈還是開燈?(這是一條可以聽的微信)
小年掃房,資深主婦也未必知道的清潔竅門
阿珍的日常

TAG:生命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聽說你還沒有一份四季「養生年曆」?
?二月二龍抬頭,養生也要"從頭開始"??一個動作防住病,一年無憂
四季養生 讓你一年四季少「害病」!「胖紙」說你呢?
怎麼四季養生?四季養生健康一整年?
這些傳了n年的養生流言竟都是假的!看看你做過幾個?
春天養生第一菜,吃的好,那一年的健康就有保證,你們都吃了嗎?
三伏天來啦!伏天養生,做好了一整年都少生病!
獻給爸媽【老年養生減肥法】大字大圖?一看就會?名家著述。
三伏天來啦!伏天養生八大重點,做好了一整年都少生病!
誰才是中華養生第一人?活了八百歲,影響五千年!
養生:這4碗養生粥收好了,夏天多喝一些,養你一整年!
長壽十年的黃金養生法,你知道多少?睡前養生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貴在堅持!
三伏天來啦,伏天養生八大重點,做好了一整年都少生病!
這些養生年貨,你都買了嗎?
春季養生,最忌諱這10個問題!你知道幾個?
「三伏天」養生,這些你做到了嗎?
一年四季喝枸杞?你們都錯了,冬季養生,枸杞根更合適
三伏天養生,一年僅一次,請珍惜
夏季養生「十最佳」全在這裡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