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樓宇烈: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

樓宇烈: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

儒家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那麼中國人文教育的精髓是什麼?現代人又能從中國古典的儒家教育中吸取什麼呢?


中國文化最鮮明的特點就是「人文」。「人文」這個詞是怎麼來的?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它最初是跟「天文」相對提出來的,在古籍《周易》的《賁卦·彖傳》中稱:「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句話後面的意思是,我們通過對天文的考察,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變化;通過人文,就可以教化天下,讓這個社會發生變化。所以,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

樓宇烈: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


那麼,用人文的方法來讓這個社會發生變化,究竟要變成什麼?就是把人們的惡習等各種各樣不好的東西化掉,從而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


什麼叫人文?「文明以止,人文也。」四書的《大學》、《論語》、《孟子》都特別講到,做人一定要懂得「止」,知道止於何處。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不同的身份了解自己應盡的義務,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去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那麼怎樣達到這個「止」呢?那就是靠文明,所以叫「文明以止」。


「文化」這個詞最初跟「物化」相對,文化是用文的方式去變化,物化是用物的方式去改變。文明呢,就是相對於野蠻、原始質樸而言,用文來明。《論語》中有這樣一段話:「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在中國文化里,文明就是教化,而教化的核心是讓每個人都能夠明白自己的身份;不光明白自己的身份,還要認同自己的身份;不光認同自己的身份,還要以此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

所以,通過教化,讓人明白做人的道理,規範人的言行舉止,去改變很多不良的社會習俗,來構建和諧的社會秩序,這就是中國人文教育的意義所在。而教化的對象就是人,以人為本。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體會到這一最簡單的道理。在家裡,如果家長要求家庭的每個成員都能盡職盡責,那麼這個家庭一定很和諧。一個企業、一個部門裡面,如果每個人都盡職盡責的話,那麼這個單位、部門也一定是有序和諧的。


我們現在常常念《三字經》。《三字經》一開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中的惡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人性中的善沒有得到發揚,才會出現惡。《荀子·禮論》有言:「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人有各種慾望,求而不得就要爭,就一定會發生混亂。要讓社會每個成員的合理欲求都能得到滿足,那就必須制定一種規則,這就是禮的起源。要讓這個社會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就必須制定禮來加以教育。


禮不是強制性的,不是通過外界來構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古論裡面講人與人之間有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種人際關係,這裡面父子、夫婦、長幼、朋友都是自然的關係,君臣關係是上下關係,但也可以在某種意義上轉化成內在的自然的人際關係。中國人的理念是建立在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基礎之上的,這些關係是不能顛倒的。一個人上有老、下有小,就有兩個身份:在子女面前是父母,在父母面前是子女。每個人必須認同自己的身份,只有認同了自己的身份,才知道在什麼場合是什麼身份,該遵循一些什麼樣的行為準則。

樓宇烈: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


進一步講,禮的核心是什麼?是不忘本。中國人強調一切都是自然生成的,有三個本不能忘。根據《荀子·禮論》所言,第一,「天地者,生之本也」,沒有天地哪來的萬物,因此天地不能忘;第二,「先祖者,類之本也」,沒有祖宗哪來的我們,中國人的生命觀是一種前後相續的生命觀,個體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繼續,所以不能忘祖宗;第三,「君師者,治之本也」,人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要跟動物區別開來,就必須懂得做人的道理,那靠什麼?靠老師的教育,靠國家的教育,君在這裡其實是國的代表,而不是君主。此外,君師中的「師」也是廣義上的,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老師,在社會教育中,各種各樣的新聞媒體也是老師。所以,過去每家每戶過年過節都要祭祖,國家有社稷壇、天壇、月壇,都是用來祭天地、祭祖的。通過祭祀,讓我們不忘本。


禮還有一個核心是什麼?是敬,敬重,敬畏。要敬重自己、敬重別人、敬重自己所做的事業。還有一個是畏,沒有畏,就可以無所不為了。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才會懂得有所不為。


所以,中國的人文精神,就是通過教化來讓人認識到自己的身份、義務,管束好自己。中國的人文主義是自覺自律的,這樣才能跟各個方面搞好關係:跟我們的生存環境搞好關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跟我們所處的社會各方人士搞好關係,達到人與社會的和諧;自己把內心各種各樣的慾望管束好了,達到身心的和諧。


中國文化這種以人為本的精神,對世界是有重大貢獻的。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以後,有一大批傳教者來到中國,他們把歐洲文化帶到中國,同時把中國文化傳回去。西方的思想家發現,中國文化不是通過造物者來震懾大家的,而是通過教育來讓大家認識到自己的責任義務,自覺自律地約束自己,這同樣維持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當時,歐洲有許多思想家都讚歎中國文化,比如伏爾泰、狄德羅等。因為在中國文化中,人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他們要用中國這種以人為本的文化去批判中世紀以來西方以神為本的文化。打倒神的絕對權威,由人來主宰一切,人類要用自己的理性,通過科技的發展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這樣的思想不斷發展。

到了20世紀,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此時,歐洲的思想家又開始反思:戰爭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很明顯,是資源財富的爭奪。這就意味著人的自我失落,人被資源財富、科學技術支配了。人剛從神的腳下站起來,又拜倒在物的腳下。所以兩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的許多思想家提出要樹立新的人文主義。而這種新的人文主義,還是要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尋找。


古人講:「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做一個君子,要非常警惕物對人的德行的損害,要提升德行,不能被物用。在中國的人文思想裡面,非常強調人文教育,核心就是人的自我德行的提升。很多人認為,人本主義是西方來的,卻不知道這其實就是中國文化最核心的東西。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


投稿或合作請聯繫:3210187736@qq.com


微信號:ruxue_qq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用一句詩形容你期待的2017,你希望是哪句
孔門庭訓:你知道孔子是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嗎?
娶媳婦太重要 長媳決定家庭興衰
東風吹雨小寒生 楊柳飛花亂晚晴
《菜根譚》:立身 高一步 處世 退一步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樓宇烈: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什麼?
張岱年: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五個字」道盡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修身和做人
唐詩與中國文化精神
樓宇烈:中華人文精神的兩大傳統
樓宇烈:中華人文精神的兩大傳統是什麼?
錢遜: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在修身和做人
中國傳統文化 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中國文化與基督精神(上)
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
從書法看中國文化精神
西部牛仔文化,為何會成為美國精神的代表?
中華文化:服飾文化精神文明內涵是什麼么?美學與變異!
文化 | 留學觀察:實證精神,成就了強大的英國
中式庭院,中國人專屬的精神和文化
超越傳統世俗文化 中國畫應守望什麼樣文化精神
中國繪畫是中國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
樓宇烈:自覺自律精神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根本特點
「容、度、類」:從三個漢字品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