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文化與基督精神(上)

中國文化與基督精神(上)

基督教在中國得到系統傳播,是近一百多年的事。研究中國教會歷史素有專精的林治平教授說:"時至今日,我們很遺憾地說,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仍滯留在排拒的階段中。基督教仍然是歐美的基督教,我們幾乎找不到什麽能在文化上解決歧見的方法,使基督教思想在中國生根,且成為中國人的基督教。"

基督教在中國遇到的阻力,本質上來自於文化。因而,這種阻力比政治壓力更潛在,更有韌性。這是文化的衝突。為什麽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就這麽難呢?這就涉及到中國文化與基督精神的差異。

一、中國文化一直缺乏宗教精神

中國文化特色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從歷史上看,中國文化一直缺乏信仰、缺乏宗教精神。

信仰是文化的核心肯定。信仰的指向是"意義","意義"的背後是"價值"。信仰是一個文化的價值系統。信仰是文化中那個"萬變不離其宗"的宗,是綱,是根本。

人的存在是需要意義的。"因為我活著,所以我活著",這只能是貓狗的存在狀態。人活著,一定要找出活著的意義。若沒有意義,人是活不下去的。信仰給人的生命以意義。正因為信仰這樣重要,所以耶穌提出的最大誡命才會是:"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馬太福音》22:37-38)就是說,耶穌明確告訴世人,最重要的信仰,就是對上帝的愛。

在中國文化中,思想的高度卻從來沒有達到對上帝的追求,也從來沒有屬於自己的真正的宗教。我們不但沒有對上帝的信仰,甚至,我們什麽信仰都沒有,連信仰的能力都不具備。

中國不是有佛教、道教嗎?那麽,我們來看看佛教與道教的情況。

先說道教。道教算是自己的土產,上面打著"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的標記。

但道教不是自然而然生長起來的,它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在這個外來宗教的刺激和啟發下,仿造出來的。它是中國文化與異族文化相抗衡的結果。

公元初年,佛教傳進中國。一百四十年多後,東漢張道陵創立了道教。這個人造的道教,沒有自己的教義。它開頭是向孔子的儒家找根據,找立足點,但被儒家抵制──《論語》說:"子不語怪力神亂"。不得已,又轉過來向老子莊子的道家,找理論支撐(參看范文瀾《中國通史》)。

道家是在野的學說,自然形不成儒家那樣的抵制。於是,道教就封了老子為"太上真人",封了莊子為"南華真人"。又把民間傳說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拉來作神仙。道教因而十分混雜,道教的八仙,整個是一個大雜燴,把不同朝代的歷史人物與傳說人物湊在一起,差不多相當於關公戰秦瓊。

而且,與世界其它成熟的宗教相比,它完全沒有其它宗教所具有的對彼岸的追求精神,它有的只是無信仰的實用文化中,對現實人生的渴望和追求:鶴髮童顏、長生不老;它的追求方式,也不是對自己內心的謹守,而是煉丹、服藥,甚至御女等手段。

所以,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從來都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宗教,這個仿造品,造得並不逼真。

佛教在中國這個沒有宗教信仰的土地上,也經過了漫長的從抗拒到適應的過程,是從東漢初年一直延續到宋代,大約一千年。可見文化的抵制非常強大。就像器官移植,排異反應非常強烈。

由於佛教的力量也很強大,所以,佛教與中國文化的衝突就特別激烈,反反覆復地建廟,毀廟。

到唐朝中期,鬥爭還很激烈。到了宋朝,佛教在近千年的與中國文化的衝突與融合中,與中國道家老莊哲學結合,形成了以辯證思維為特徵的禪宗,從此才開始與中國文化和平共處。

《紅樓夢》里,我們看到,一僧一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並肩出行,成夥伴了。到了這個地步,佛教也中國化了,失去了它自己的本來面目。禪宗,說白了,是中國特色的佛教。佛教禪宗對中國人的口味來說,已經變得十分可口可樂了。

中國人真的信玉皇大帝嗎?中國人真的信觀音菩薩嗎?表面看,中國一些老百姓信佛信得也很虔誠。許多地方,廟裡的香火鼎盛,商店裡都供著佛像。但這種信,是一種中國式的信,是求平安,求健康,求生兒子(送子觀音的香火特旺),求發財,求陞官,求子孫鴻運高照......哪個廟最靈驗,那個廟人氣就最盛。

許願、還願,這是最典型的功利心態,是一種"投資行為",一種交易心態。不是去信奉,而是去跟神討價還價,去討好處,而且還得先得了好處,後還帳----包賺不賠。

這裡展現的是功利的態度,實用的精神。每一聲祈禱,都包藏著個人的私慾;每一把香,都燃燒著人間的願望。佛成了受賄賂的對象和排憂解難的幫手。唐崇榮牧師說,中國現在就剩了一個信仰了----"錢"。信錢,為什麽?錢實用啊,錢是最有用的,"有錢能使鬼推磨"呀。

我們看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祈禱時說的是什麽:"天父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願你的旨意成全"。這是完全沒有私利的祈禱。耶穌禱告的,是成全"上帝的美意"、"上帝的安排"。是為上帝,不是為人,更不為自我。主禱文更是這樣說:"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二、中國人對自己文化的反思

由於沒有信仰,我們對自己文化的反思,也很難上升到應有的高度。

中國人對中國文化的反思,是鴉片戰爭時開始的。這是中國第一次在文化上遇見了對手,中國文化脆弱性的一面徹底暴露了。自我感覺良好的中國,居然是一觸即潰,不堪一擊;一向非常OK的中國,不OK了。這讓中國人驚醒了,中國人開始想,我們哪裡出了問題?

作為一個世俗性文化的民族,這個反思,自然最先從實用的角度看問題,從物質形態上看到差距:我們沒有堅船利艦,我們沒有洋槍大炮。於是,搞"洋務運動"。但甲午戰爭中,有著極大艦隊優勢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單純引進西方技術破產了。

於是反思進入到第二個階段,就是制度反思。我們有了堅船利炮還是打不過人家,原來是我們的制度不行。於是,有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

但雖然制度變了,我們還是失敗了。於是接下來就反思到文化層面,就有了五四運動。反思的內容是科學與民主!原來,我們除了要有工業、共和制度之外,還要有科學與民主這兩樣文化精神。

五四的反思,並沒能進行到底,就被抗日戰爭打斷了。後來中國八十年代的文化熱,實質上是接著五四運動對科學與民主的反思繼續往下走的。直到九十年代後,中國文化界的反思,才進入到了更高的層次:價值層面。

這時發現,西方科學精神與民主精神的背後,其實是基督教文化。也就是說,科學民主的背後,是全能的上帝。沒有上帝的光照,科學與民主並不能真正降臨。

科學與民主之所以發生在西方文化圈中,而中國自己之所以長不出來這兩樣東西,正是因為中國根本就沒有科學與民主的土壤,沒有上帝的光照,沒有基督教存在。這就是今天中國的文化精英學者們,從1860年鴉片戰爭苦思冥索了一百三十多年後才發現的真理。

這個真理就是----最高的真理,其實是上帝。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翰福音》14:6)。這短短的三句話,中國學者們找了一百多年,才找到。詩人舒婷有一句詩道:"那條很短很短的來路,我們走了很長很長的歲月。"的確,在缺乏信仰的中國,追尋上帝的路何等艱難!

學者們終於痛苦地認識到,單純的科學與民主,也不能徹底拯救中國。因為無論是科學也罷,民主也罷,都是人的文化形態,都是有限的。

在科學與民主之上,是上帝。如果你找不到上帝,只找到了科學和民主,是不行的。科學,是人與物的關係,民主是人與人的關係,都是此岸的存在。而基督教讓我們找到了人與上帝的關係,讓我們與彼岸、與永恆建立起了聯繫,也讓人類的精神上升到了至高點。遺憾的是,這,恰是我們文化中關鍵的盲區。

三、"自然主義"和實用主義

"自然主義"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中國的傳統經濟,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自然經濟",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這就使人在生存上的聯繫不夠緊密。所以,中國人之間呈現一盤散沙的特點。

老子的理想就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不相往來,沒有公共的活動領域,因此,中國人的公共意識無法培養出來。公德不夠,亂吐痰、損壞公共設施、假冒偽劣、哄搶公物,這些事就比較多。

在中國人與人的關係中,也同樣呈現這樣一種自然關係。人們之間最基本的自然關係是血緣關係,這就是中國文化的人際關係的基礎。於是,政治關係也比照來推。

在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種關係中,父子、夫妻、兄弟不說了,它本來就在血緣關係之內。但君臣、朋友關係里,沒有血緣的自然因素吧?我們也把它轉換成自然關係。

君臣關係是以父子關係來設計的,對君的忠相當於對父的孝;朋友關係是按兄弟關係來設計的。你看看古代的哥們,不都是稱兄道弟嗎?劉備是大哥,張飛是三弟。在古代中國,地方官被稱為父母官,言外之意,老百姓都是他兒子。老百姓管當官的稱什麽?"老爺"!用的是個親屬稱呼。

與"自然主義"相聯繫,中國文化的實用主義很突出。我們對價值的判斷典型的方式就是:"這有什麽用"?當年有人呼籲民主,不是就有高官怒問:"民主能當飯吃嗎?!"問得多麽具體!得有用到了能當飯吃的地步,擺著當畫看都不行。我們文化教我們對任何東西的價值都追問:"有什麽用"。學習有什麽用?"學而優則仕"。讀書有什麽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耶穌卻教導我們:"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要處處講實用。聖經中記載耶穌行了三十五次神蹟,沒有一次是為自己行的。耶穌受試探的時候,面對的誘惑是"萬國和萬國的榮華",他毫不動心。

受實用主義思維方式的影響,我們與西方文化的接觸中,有用的部分就最容易接受。五四時拿來的"科學"、"民主"這兩項,就是科學好接受,民主就不好接受。

就連我們對科學的接受,也是在技術方面接受得容易。在科學觀念、科學思想上,接受的還是不夠的。在中國人的理解中,一說到科學,就看到科學是先進的、科學是進步的,因為"科學養豬",豬就肥;科學種糧,就高產。

這是對科學庸俗化的解釋。只看到好處,只看到利益,沒看到科學的文化精神。科學精神中的實證主義,容易被中國人接受;但科學思想中"形而上"的一面,在中國沒能全面接受。

在今天的中國,不是把科學純粹當成是知識與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嗎?但科學更深刻之處在於,它是一種世界觀、人文素養、心靈的境界。

科學精神是以分析精神,用推理方法,去尋找事物的原因。上帝是世界的原因,上帝構成宇宙因果鏈條的頂點。所以,科學的本質,尤其是理論科學、基礎科學,是為了解讀上帝的奧秘。

從這個意義上講,對科學的真正了解,實際上與對上帝的信仰是一致的。科學作為人在此岸世界的一種探尋努力,是人接近上帝的一種方式。科學永遠不可能完全地解讀上帝的奧秘,"科學無止境",這一觀念的背後,是人的有限性與上帝的無限。

中國的實用文化,還體現在這樣一句口號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什麽?實踐是人的社會活動。人作為有限的存在,人的實踐怎麽能檢驗真理呢?

牛頓說時空是絕對的,萬有引力是客觀存在的力;愛因斯坦發現,時空是物質的存在形式,萬有引力是表象,是物質引起了空間的彎曲;玻爾又以測不準原理,反駁了愛因斯坦......今後,還會有發展。哪個實踐能檢驗出真理呢?實踐只是可以讓我們接近真理罷了。

無論如何,科學總能帶來直接的好處,跟實用文化能接壤,中國接受得容易。實用的東西,中國引進得很方便。到中國大城市看看,外國有的,我們都有了,甚至比他們還多呢!北京比多倫多看上去還豪華呢!

求好處,求發達,求富貴,這是我們急功近利之心所對準的目標。尤其在現在中國的經濟大潮下,追求財富之心,特彆強。豪宅、汽車、發大財,幾乎人人都渴望暴富,每個人都有一顆滾燙的發財心。

這種求物求利之心,使人們基本上仍然是用實用文化的眼光來理解現代化:現代化,富裕、強盛而已。這真的是一種很短視的眼光。

對於我們這個實用文化,接受西方文化時,非實用的、不能直接看到好處的,接受起來就難了。民主就很難進口。因為,民主跟這個實用的文化不容易接壤。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民主這玩意,我們不玩這個。

老百姓見了當官的叫老爺,哪敢想到跟官民主一回?阿Q腦袋一熱,說了一句"我和趙太爺是本家",就挨了兩個耳光。

中國歷代農民到了實在過不下日子時,就造反。他們喊的是什麽?不是民主,不是平等,他們喊的是"均田地",是《好漢歌》里唱的:"你有我有全都有。"我們歷史上所有的革命與運動,從來不把民主作為口號提出來(至少1989年以前是如此)。傳統的農民起義所提出的最有號召力的口號是"平均"。平均是我們的強烈願望。均田免糧是一種,打土豪、分田地是一種,吃大鍋飯是一種,論資排輩也是一種,我們的平均之心很強。在中國文化中,大家就把這個平均,看作是"公平"。再細看下去,這個平均,也是以自己不吃虧為平均。要是自己的好處比別人多,就不吭聲了,也就不去大叫不公平了。

聖經的原則是什麽?不是平均,而是"公正,公義"。公正、公義的原則,不是"大家都一樣"。《馬太福音》第二十章記載了耶穌所講的"葡萄園工人"的比喻:家主清早出去,僱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一天一錢銀子,10點出去,又雇了一批;12點出去、4點出去、甚至6點再出去,又雇了不同的幾批。算賬的時候,都是給一錢銀子。

那清早就被雇的就報怨。家主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上帝的公義,並不是人所謂的人人平均、人人一樣。

上帝真的很奇妙,當你不追求實用的時候,實用的效果會降給你;當你一心追求實用的時候,你可能什麽實用也追求不來。愛因斯坦搞相對論,他沒想到這東西能用上,他只是想通過這個研究,來了解宇宙的本質和奧秘。結果,相對論改變了世界,現在的核技術,就來自於他著名的質能轉化公式E=MC。

萊特兄弟搞飛機試驗的時候,沒想到飛機能運人運貨,成為世界一種重要的運輸工具。也沒想過要把這個專利弄到手,發大財。他們渴望的是人能像鳥一樣自由飛翔,他們簡直是為了玩。

我們追求了半天實用,追到了什麽?數數看,從電燈、電話、計算機、電視機,可以一直數到抽水馬桶,全都實用,沒一樣是中國人發明的。

沒有高遠的境界,最終會一事無成。正像耶穌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你越追求實用,越是什麽也追不著;你不求實用,一心追求上帝的真道,什麽都會加給你。千真萬確!

水泊梁山的英雄們,投奔梁山,實現了大家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願望。但他們建立起山寨的第一件事,就是排座次,分出大小高低來,完全按封建的等級文化來辦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牧笛之音 的精彩文章:

TAG:牧笛之音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文化的感恩精神
中國雕塑的演變與民族文化精神
徐文明:透析中國人的精神文化品質
《邊城》、《老人與海》與中西文化精神
明師對談: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
中國藝術的精神
梧桐的文化精神
翟玉忠:中國文化精神與當今世界
馬克思主義文化精神及其中國化、現代化
上海城市文化精神
家訓文化:中國人的精神門楣
儒家的精神(上)
中國文藝、中國書法的精神內核是什麼?
中華文化中的劍和劍道精神
中國茶道精神「清、敬、怡、真」
傳統文化的民族精神
《周易》成語與中華民族精神
中國書法的人文精神
契合中華文化精神的新型政黨制度
中國書論的審美特徵和藝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