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孩子叛逆、不聽話?與你的溝通方式脫不了關係!趕緊改

孩子叛逆、不聽話?與你的溝通方式脫不了關係!趕緊改

作為新手父母,當孩子在零到一歲的時候,我們最關注的是孩子吃什麼最有營養、吃什麼對大腦發育更好,更關心健康。


而當孩子到了兩歲左右的時候,我們開始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變化,想了解孩子為什麼那麼愛說不、為什麼開始不聽話。



孩子叛逆、不聽話?與你的溝通方式脫不了關係!趕緊改


當孩子去了幼兒園,我們會關注孩子的分離焦慮,當孩子適應了幼兒園,我們可能又會擔憂,為什麼孩子回來不願意講他在幼兒園裡的事情……


作為父母,我們會發現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己也在不斷地在重新認識自己,重新修改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我們會因為孩子有意識地成為更好的自己。然而,我們也深刻感受到,自己能夠影響孩子的就那麼幾年,但孩子的成長等不了太久,怎麼辦,怎麼辦?


本期《袋鼠公開課》,袋鼠麻麻有幸請到了兒童教育專家汪洋,她是一個五歲女孩的媽媽,是米來未來特聘講師,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和學校講師,是國際鼓勵諮詢師,目前專心研究親子教育和家庭教育主題。汪老師與我們分享並探索了: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如何做一個更好的父母,如何學會親子溝通的藝術~


孩子叛逆、不聽話?與你的溝通方式脫不了關係!趕緊改



案例分享:閉眼72小時的權利鬥爭


這是一個學員的案例。去年春節全家出國旅遊的時候,他四歲的女兒,不滿意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但是又覺得沒有辦法改變,當時是被迫同意了。然而,孩子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和堅持自己想法的決心,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時候裝病,謊稱「我眼睛睜不開了」。作為父母自然特別著急,不知道孩子眼睛裡進了什麼東西,所以趕快帶孩子去附近的醫院就醫。然而醫生告訴父母,孩子的身體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孩子留出的眼淚是清澈的。醫生說,你們需要關注一下,是不是心理問題造成的?


父母聽了之後特別生氣!雖然知道孩子沒有病自然是好的,但他們又特別希望能儘快按照旅行計劃進行,因此就使用各種方法,想要孩子打開眼睛。媽媽非常有耐心,跟孩子各種講道理,然而溝通了一個多小時,孩子只是哭,並不理會媽媽滿嘴吐沫子的溝通。爸爸媽媽著急的不行,後來乾脆就指責孩子,甚至是恐嚇命令,依然沒有用。


孩子叛逆、不聽話?與你的溝通方式脫不了關係!趕緊改



硬的不行?再用軟的方式去哄孩子,試圖讓孩子感覺好一點兒,儘快把眼睛睜開。但是依然無果!這個孩子足足閉著眼睛跟父母抗衡了72個小時。


大家可能都想知道,最終是用什麼辦法讓這個孩子把眼睛睜開的呢?


我們先來做一個練習,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景,比較容易會用到哪種溝通方式呢?請你把自己當作那個孩子,試想,如果你聽到我接下來要說的話,你內心的感受,會是什麼樣的?

如果我這麼跟孩子說:「媽媽覺得這個事不值得你這麼生氣,來睜開眼睛笑一笑,你笑起來多漂亮啊!」聽完了這句話,你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我好像試圖在覆蓋生氣的感受,似乎在用我的思維方式來定義你的感受,對嗎?相信在你的心裡,也一定會想:「你憑什麼說這事兒對我就不重要呢?」


如果這麼跟孩子說:「等你長大啦!你會遇到很多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按照你想像的那樣去做。」聽完了這樣的一句話,作為孩子,你的感受又是如何的?好像我在講一些大道理,這個道理說得冠冕堂皇,誰都應該會懂。但是在孩子的心裡,他一定會認為他特別沒有被父母理解。


體會完剛才的兩個方式之後,你會發現最不受孩子歡迎的交流方式,就是給孩子講大道理、說建議,因為那樣只會讓孩子感覺更糟、更差。在孩子的心裡他會想,「算了吧!我說下去有什麼意思呢?我跟他說了他也不會懂。」所以呢,你會發現,你越想跟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就越不買賬。


剛才那個學員的案例中,孩子聽到了爸爸媽媽的大道理和建議,孩子內心的真正想法就是:「跟你們說沒有用,我寧可就這樣一直哭鬧,直到你們閉嘴。」

後來這個爸爸媽媽意識到了他們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真誠地跟孩子道歉,並願意閉上嘴,坐下來傾聽孩子。從那一刻開始,那個眼睛閉了72個小時的四歲的女孩兒才願意睜開眼睛,告訴爸爸媽媽這兩天她是有多麼的難過和氣憤,並且傷心地大哭了一場。


作為成人,我們總是容易自以為是的把經驗總結成道理和建議給到孩子,覺得好像這樣能夠讓孩子少走彎路,免受挫折。然而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最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卻是:情緒被看到、給他表達的機會、請你閉嘴。


父母幫倒忙的溝通方式


1、否定感受、講大道理


就如同剛才我們所舉的例子,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也總是能聽到類似這樣的句話,「等你長大了,你就會明白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了」,「你就會知道,爸爸媽媽說的是對的了」……還記得當時你是什麼心情嗎?除了覺得爸爸媽媽很煩、很嘮叨外,想必也體會不到這句話的深意吧。



孩子叛逆、不聽話?與你的溝通方式脫不了關係!趕緊改



然而可笑的是,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寶寶後,也開始把自以為是的 「人生經驗」,總結成道理和建議給到孩子,然而我們卻忽略了,這些所謂的大道理,只是讓孩子在重複我們當年那種無奈又無助的感受而已。


2、責備和問罪


當孩子做某件事情時,如果稍微不稱爸爸媽媽的心意,很多家長就開啟了狂轟亂炸的責備和問罪模式。


再請大家做一個練習,把眼睛閉上,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孩子,在聽父母說話:


」你那臟手怎麼又摸到門上了?你怎麼老是這樣?你就不能做的好一點兒嗎?我都告訴你多少次了,你從來都不聽!來我給你穿上衣服吧,你看你笨手笨腳的……「


現在你的感受會是什麼?面對我的指責和問罪,你的心裡可能會嘀咕:「難道這門比我還重要嗎?好吧,既然你覺得我不聽話,那算了,我就不聽話好了。「也或許你會在心裡無數遍地去認同,」嗯,對!我就是笨,我什麼都做不好。「這就是孩子的思維。


我們會發現,身處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性格上不是特別內向,就是特別叛逆。所以,請各位家長朋友們,少一點責備和問罪,多一些認同。


3、威脅命令和恐嚇嘮叨


在家庭中,威脅和命令式的語言使用率是非常高的,因為它比較簡潔有力度。但是你會發現,往往你的態度越強硬,孩子們就會越反抗,為什麼?因為我們跟孩子的需求是有矛盾的,我們成人通常需要的是外表整潔、講秩序、講禮貌、按流程辦事兒,可是孩子在意的並不是這些。沒有幾個孩子會自願的去洗澡,也沒哪些孩子天生就會說「請」和「謝謝」,而且大多數的孩子都不喜歡刷牙。



孩子叛逆、不聽話?與你的溝通方式脫不了關係!趕緊改



如果你總是讓孩子去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兒:吃飯前去洗手,在外面小點聲說話,回到家裡把衣服掛起來,玩完之後要去練習漢字,你認真刷牙了嗎?你臉還沒有洗乾淨……與此同時呢,又總制止他去做一些他想做的事兒:別咬手指頭,別在床上吃東西,不要回來就把衣服扔在哪,別把叉子對著臉! ……這個時候,你與孩子之間的權力之爭就不可避免了。


這句話可能大多數家長都聽過或者甚至說過,「我現在數123,你要是不穿鞋的話,我就馬上丟下你自己走」。通常這樣的情況,對於一個兩歲的孩子來說,他感受到的不是規則,不是命令,而是害怕,在他的心裡,他覺得媽媽不要我了。


冬天到了,我們跟孩子說:「哎呀,你得穿上衣服,要不然會感冒的。」 霧霾天我們會無數遍督促孩子,「把口罩兒戴上,不然的話霧霾會進入到你的肺里,會讓你生病的」。這種警告,會讓我們孩子怎麼樣?本來他就生活在一個不安全的環境中,反而讓孩子對周遭的世界感到更加不安全了。


上面提到的幾種方式,都是我們會比較容易「順口而出」的一些交流方式,或者想讓孩子跟我們來配合的方式。


試想我們的孩子在那樣的過程中,會是怎樣的心情?我相信大多數的孩子,給我們的反饋大都是:拒絕合作,拒絕配合!


那有沒有一種方法是可以讓孩子跟我們配合的,又不會讓孩子有逆反心理呢?


下面跟大家來分享一些能夠贏得孩子合作的一些技巧。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並不是每一個技巧都適用於任何一個孩子,但這些技巧一定能幫我們跟孩子建立一個尊重的平台,而相互尊重又是合作的開始。


贏得有效溝通的技巧


1、學會傾聽和尊重


上面我們提到了,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不要說一些大道理或者是指責的話,我們需要做的是傾聽,但有的家長就要說了「我們跟孩子溝通不能只是閉嘴吧?不能只是傾聽吧?」沒錯,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只需要你陪伴在他的身邊,認真傾聽就足夠了。


但是當孩子需要我們給予他回應的時候,我們也要耐心地用「哦…」、「嗯...」、「這樣呀...」等語言來積極地回應他,以此來代替我們一貫用到的質疑和建議。這樣孩子就能夠在敘述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從而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的時候,我們試圖不讓孩子面對不舒服的感受。可是奇怪的是,我們越想讓孩子擺脫這種不舒服的感受,不管我們的態度有多好,孩子都只會更難受。比如,有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想要一個目前沒有的東西。家長往往在這時會給孩子解釋為什麼沒有,但是常常是我們越解釋,孩子越聽不進去。作為父母的我們就會覺得,這孩子太無理取鬧了吧!


舉個例子:


寶寶說「媽媽,我想喝牛奶~」


媽媽說「寶貝兒家裡沒有了,你喝酸奶吧!」


「不,媽媽,我就想喝牛奶!」


「我不是告訴你了嗎,家裡沒有!」


「媽媽,我就要!我就要!」


那通常這個媽媽會怎麼說呢?「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兒啊?明天媽媽再給你買不行嗎?」那我相信,這個時候得到的,一定是孩子撒潑打滾兒耍賴的狀況。


如果我們試著去理解孩子對某種東西渴望的心情呢?他們可能會有一些不同。我們可以用假想的方法去實現他們的願望,代替我們原來想要解釋的這種心理。


重新換一個情景:


寶寶說「媽媽我想喝牛奶~」


媽媽說 「哎呦,寶貝兒,可是現在家裡沒有牛奶,只有酸奶,我也真希望咱家能有。「


「可是媽媽,我現在就想喝牛奶!「


「嗯,媽媽聽得出你特別地想喝牛奶,我真希望能夠把超市的牛奶現在就變到我們家裡來。我希望你現在就想能喝到!「


「嗯……要不媽媽,你現在給我拿一個酸奶行不行?明天你再給我買吧!「


這是發生在我們家的一個真實案例。那你會發現,當孩子的需求被看到了,即使沒有物質上的一個滿足,但是從精神層面,孩子的感受被認可、需求被看到了,通常他們會更容易去接受這個現實。


2、請蹲下來與孩子溝通



孩子叛逆、不聽話?與你的溝通方式脫不了關係!趕緊改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經歷和苦惱,外出逛街時,本身自己就很累了,寶寶還總想讓你抱他,如果你沒有響應他,他就會很不悅,甚至是大聲的哭鬧。你可能會疑惑:寶寶平時在家不是這樣啊,怎麼一出門就總想讓我抱他呢?明明出來之前已經答應好了的,怎麼就說話不算數呢?


建議你不妨蹲下來,再看看四周,你就能明白了。因為在孩子的視線範圍內,只有無數條大人的腿,而誰又能在面對無數條腿的視線環境里,一直保持情緒平和呢。作為一個成人,我們是不太能夠想像:跟一個高你兩三倍的人去溝通,那種仰視和恐懼,尤其是當對方伸出手,指著你的頭,對你大吼和指責的時候。



孩子叛逆、不聽話?與你的溝通方式脫不了關係!趕緊改



作為孩子,他想讓你抱,只是想讓你帶他看跟你同樣高度的美好的世界。但是當我們成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總是用大人的高度去要求一個孩子情緒平和。


在腦科學研究的結論中,通常一個不滿25歲的成人,他的前額葉皮質是沒有發育成熟的,是缺少管理情緒的社交能力的,遇到問題,就容易像動物一般哭鬧、吼叫、逃避,甚至是大腦裝死。我們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一個幾歲的孩子呢?


真誠地呼籲所有的家長,在跟孩子的溝通時,能夠蹲下來,看看一米以下的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能夠用平視的目光跟孩子說話,要讓孩子知道,在溝通的態度上,我們是平等的。真正地去尊重這個身體高度跟我們相差很多、人格高度卻同等的孩子。


3、描述你所看到的、觀察到的事情


當別人不斷指出我們做錯的時候,通常我們都會有抵觸情緒。但是如果只向我去描述這個問題或者看到的現象,那我就比較容易集中在這個問題本身上。


所以,要使用描述性的語言。家長在描述問題的時候,事實上也是在告訴孩子該怎麼做?好處就在於避免了相互指責的過程,而讓每個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解決問題上。


比如說,我們可以講,「寶貝,牛奶灑了,我們現在需要一塊兒抹布。」


作為家長我們切忌的是,不要把主語變成「你」。如果你把主語變成了你,這個意思就大大改變了,就變成什麼呢?「你把牛奶弄撒了,我們現在需要一塊抹布。」那這種感覺呢,就好像是埋怨,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這個方法最好的運用就是讓孩子感覺到被需要,也就是我們常所說的價值感,當孩子有了價值感的時候,就能夠願意配合。


4、給予提示


孩子接受提示比接受規則更容易。當我們給孩子提示的時候,他們往往就知道該要做什麼。提示就好像是給孩子的一個禮物,可以讓他一直的去享用。在今後的生活中,他慢慢就會知道:牛奶不放回冰箱會變質;吃了水果之前,如果洗不幹凈,就容易生病;餅乾盒如果蓋不嚴,餅乾變潮就會……這樣的一些生活常識。


這個方法很容易上手,但是我們一定要避免在提示孩子信息後,再去說一些攻擊性的話,比如說「衣服應該掛在衣掛上,你怎麼總也學不會?」


這個要切忌,否則孩子的心裡就會認為「你是在故意挖苦我」。


5、用簡單的詞語表達


通常簡單的詞語要比你長篇大論的嘮叨更有用。


舉個例子,當孩子沒有按照你預定的時間上床睡覺,通常我們就會嘮叨孩子,「我已經跟你說過了,讓你九點睡覺,你怎麼就是不聽呢?你趕緊現在把睡衣換好上床去睡覺。」通常這樣的一些說話方式,小孩兒可能就會比較抵觸,不說話,不理你,大一點的孩子,他們的回應就是「媽媽請你現在閉嘴」。我們倒不如跟孩子簡單地說一句,「寶貝,睡衣」,「寶貝,去睡覺」。


孩子討厭嘮叨,對他們來說,越短的詞語,越容易記住,越有效。


6、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們試圖給孩子足夠的耐心,但是我們沒有必要永遠用和善,或者耐心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因為孩子本身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脆弱。作為家長,我也會有情緒的時候,他們其實更願意聽到作為父母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你可以對你的孩子說:「媽媽現在心情不太好,就不要過來打擾我,我需要平靜一會兒,但是我的心情不好跟你沒有關係。」只要是不受到攻擊,孩子是很願意與一個表達憤怒或者表達難過的人去合作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讓自己情緒平和,也會讓我們作為家長更容易關注、解決問題。


汪洋老師送給家長的話:


有人問,我們學習了這些技巧方法,是不是孩子就會一直聽我們的?那我的回答是:我不希望是這樣的。因為孩子不是機器人,我們的目的也不是用一些技能和技巧去控制孩子的行為。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進取心、主動性、責任心、幽默感等等這樣一些能力。


回到生活中,我們依然會繼續跟孩子在家庭的舞台上,上演不同的劇本。比如孩子的玩具丟了呀!小朋友吵架了呀!而且永遠不會缺編劇。現實生活與戲劇的不同就是,當劇院的大幕落下的時候,觀眾就可以回家休息了,但是作為家長,我們就沒有那麼輕鬆,我們需要每天去當觀眾、當演員,上演不同的關於傷心憤怒、沮喪興奮這樣的一些話劇。


我想跟大家說,沒有一勞永逸的溝通技巧,當一個方法不管用的時候,我們需要拿出更多的方法來使用。


對於你自己的孩子,我們只有自己細心地觀察,才能夠探索出:哪些方法是對你的孩子有用的?哪些方法是無用的?哪些是會讓她感到愉悅的?哪些會是讓你們感到之間有隔閡的?……


如果您還有孕期或兒童健康方面的相關問題,關注醫知袋鼠微信公眾號(jjkkczj),回復「問袋鼠麻麻+您的問題」即可,會有專業的醫生為您提供免費諮詢服務~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下面的「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知袋鼠 的精彩文章:

胎位不正只能剖?這幾種胎位糾正法很有效
醫知袋鼠科普專家團招募
「前七後八」是女性安全期?安全期真的安全嗎?
孕期出血是怎麼回事?真的是要流產了嗎?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控制不住情緒怎麼辦?其實你只需這麼做

TAG:醫知袋鼠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不聽話?是你沒找對正確的溝通方法
這樣和孩子溝通,想讓孩子不聽話都難吧
為什麼孩子不和我們溝通?臨考了著急
不是孩子不聽話,是你的溝通不到位
這樣才叫和孩子溝通,怪不得孩子越養越叛逆!
為什麼你們的婚姻爭吵不斷,你懂得溝通的技巧嗎?
婚姻好不好,看你們的溝通方式就知道了
溝通技巧:為什麼你的話別人聽不進去?
孩子總是不聽話? 其實是你不會和孩子溝通, 換個方式試試看!
不是孩子不聽話只是您的溝通方式不對,爸爸媽媽是不是也中招了
孩子不聽話,原來都是溝通惹的禍!
想讓伴侶重回自己身邊,不妨改變一下你們的溝通方式
別跟叛逆的孩子過不去,孩子叛逆期怎麼溝通
孩子不願意和你溝通,是為什麼
不是你的產品太難賣,而是你不會與客戶溝通!
家長趕緊停止這樣的溝通吧!繼續只會讓孩子更討厭你
請別給孩子貼叛逆的標籤了,是時候該解決親子溝通阻礙了
言不順,則事不成,你的職場溝通力能撐起你的夢想嗎?
孩子做錯事了,怎樣溝通他才不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