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胡希恕:如何學習《傷寒論》太陽篇

胡希恕:如何學習《傷寒論》太陽篇

太陽篇

《傷寒論》是學習中醫的必修課程之一,課時較多,學生學習時,一般花的力氣也較大,可是效果卻並不理想,雖然不能說沒有效果,但多數往往認為收穫不大,特別是認為難以結合臨床。本文即是傷寒大家胡希恕老師對傷寒論中「太陽病篇」的分享講課實錄,希望能對傷寒學子有所幫助。

胡希恕:如何學習《傷寒論》太陽篇

仲景這個書,他在頭一章「太陽病篇」筆墨費得相當多,全書共計 112方,咱們(在太陽病篇)講過的方大概是 74 個,我數一數,可見在全書佔了一半還多了呢!112 方嘛,這就佔了 74 方。那麼這個書對太陽病怎麼說的,現在我們根據這個書上(的內容),來略略地談一談。

我們看看這個題目,「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從這個題目我們就看出來了,古人對疾病,或者是辨,或者是治,都根據脈和症。這個症(編者按:古人書中的證和症往往寫成同一個字「症」)是癥狀的「症」,不是辨證的「證」。根據脈的形象,和全身的癥狀,而來辨證施治。題目的含義,我們看出這些來。

那麼太陽病是怎麼一個證候,怎麼一個脈象呢?他開始就說了,「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脈是浮的,同時有頭項強痛而怕冷這一系列的證候,就叫作太陽病,所以有給大家的註解說是太陽病的提綱。提綱這個意思就是,凡是太陽病,提綱挈領上來說它是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的,根據這提綱的意義,也就是我們辨證的一個證候,可以說是太陽病的特徵。那麼就是說我們在臨床上怎麼認識太陽病呢?這個病要有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者,我們就可以確斷它是太陽病。開始這一段說的是太陽病的形象,中醫只是這麼來看病,什麼道理,我們講完了再解釋,根據這個書,咱們現在這麼說。

胡希恕:如何學習《傷寒論》太陽篇

太陽病還有兩個類型,大概言之有兩個大的類型,一個是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這是中風。這個太陽病就概括了上面說的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了。(中風就是)說太陽病並且另外要有脈緩——這個脈緩,它就有脈浮了,脈浮緩了——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這是中風的一種證候。他說太陽病有兩大類型,一個就是中風。中風怎麼認識,也離不開脈和證候,他說發熱、汗出、惡風、脈緩。那麼太陽病那個證候具備,再有這個情形,這就叫

作太陽中風。

那麼另一個呢?就是太陽傷寒。太陽傷寒與中風不一樣,中風一開始就發熱,傷寒它也必發熱,但不是開始就一定發熱,所以他說「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他說這個類型叫作太陽傷寒。

兩個大類型,他說太陽病有這麼兩個類型,這我們在臨床上都是經常遇到的。

他說還有一種病,你不要拿它當作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所以太陽病必須要惡寒。這一種溫病,溫病就是表裡俱熱了,這個你千萬不要當太陽病來治療。所以底下接著說溫病發汗後就變成風溫了。里雖熱,他不實啊,下之也不行,用火攻更不行,把人治死拉倒。

胡希恕:如何學習《傷寒論》太陽篇

他這個主要不是講治溫病,那個(溫病)他將它擱到陽明病裡頭了。那麼在這他講的是太陽病,所以他是特別提出來兩個類型。所以溫病現在叫作「病」,同太陽病是同等對待的(編者按:溫病與太陽病均屬六經病之列,地位同等)。它不像中風、傷寒,中風、傷寒不叫作「病」,叫太陽中風、太陽傷寒。溫病形似太陽病,而不是太陽病,所以叫溫病,與太陽病是不同對待的(編者按:不能把溫病認為是太陽病的範疇)。這個很重要啊,所以溫病看著像表證,其實不是純表證。

另外,太陽病什麼時候發生呢?就是病之初作,一般熱性病的初作大概都是發生太陽病,所以開始有「傷寒一日,太陽受之」。那麼病之初作,它是表證。

但表證不光是太陽病,還有一種少陰病。所以他有那麼一節,「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太陽病就是發熱惡寒;「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那麼咱們在臨床上也是,遇到無熱而惡寒的這種表證,它是少陰病。這講的是太陽病,少陰病只略略解釋一下,就撂下了。少陰病等我們之後講少陰病時再說了。可在這我們可以看出來,表證裡頭有陰、陽兩種,陽性病者就是太陽病,陰性病者就是少陰病。他是明明白白在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太陽病就是表陽證,又是表證,又是陽證,是不是,這不是很清楚了嘛。

胡希恕:如何學習《傷寒論》太陽篇

然後我們再來往下看,太陽病的發作呀,是病的起始,這個病它要傳變的。所以他也說,太陽病,尤其我們前後看,在四五天、五六天的時候,常常由表傳半表半里而發生少陽病,咱們講的柴胡劑全是。你看看這個書都是四五日、五六日(傳少陽),這是一般。也有特殊的,十多天它才傳少陽也有,兩三天就傳少陽也有。但是最常見在四五天、五六天。它不但傳半表半里,也時常直接傳里,那都在六七天、七八天的時候,這也是一般,它由表直接傳里而發生陽明病。

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太陽病由表往裡傳,表裡相傳了,或者傳半表半里,或者傳里。這與《內經》的六經就不一樣了。他的書也引用那些話,但很少。但是我們這個太陽病講完了,總結(一下),你看到的意思還是這樣的。

我們看到有少陽病傳陽明,他(仲景)這個書沒有看到陽明病傳少陽。他用那小柴胡湯不行,服柴胡湯渴者,是屬陽明也,它轉屬陽明了,它由少陽病可以轉屬陽明。在陽明(病)它沒有轉屬少陽的,在太陽篇里也沒有(提到)。那麼它是表裡相傳,太陽病由表可以傳里,也可以傳半表半里。這是咱們講的太陽病,這都是根據這個書。

那麼他還說什麼呢?說病有並病。什麼叫作並病呢?就是太陽病傳里,或者傳半表半里,太陽病沒完,那個裡或半表半里病發生了。這兩個病,先得的病並於後面這個病同時發病了,這叫作並病。這個書(上)有的是,太陽病未罷,那麼它發病,這叫作並病。這也是太陽病里提出來的。太陽少陽並病,太陽陽明並病。其他也有並病,少陽陽明也並病,它由少陽傳陽明。那麼三陰病有沒有呢?也有啊,咱們沒講三陰,先不談三陰。

胡希恕:如何學習《傷寒論》太陽篇

在這裡頭還有一種合病,也在太陽篇里講了。說太陽陽明合病,太陽少陽合病,太陽少陽陽明合病就是三陽合病。合病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病的發作又有太陽病證,又有陽明病證,就叫作太陽陽明合病,這個同時發作的,一開始得病就這樣的。這個不像病傳的那個並病,那個(並病)是先發生這個,後發生那個,但是這個也沒完,那個還發作,叫作並病。合病呢,同時,一開始來病就這樣的,這在臨床上也很多,這叫作合病,全是這個書上說的。

我們講這個都叫形象講的,形象變化,太陽病的形象和太陽病的變化,就是上邊說的這些。另外,他講治療,治療是咱們講辨證施治了,當然得先辨太陽病。我們臨床上遇到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根據這種的脈和症,我們就辨他是太陽病。

太陽病了,你還得辨什麼?還得辨它是中風型,或者是傷寒型,也根據脈症。這裡面他常提到寒熱虛實,那麼可見在這個太陽病的基礎上,他還要詳細分析。分析什麼呢?寒熱虛實啊。這個書是不斷說啊,(以太陽病為例,僅辨別出中風、傷寒)還不夠,通過這兩個類型,還要往下辨。這兩個類型,原則是有了,要是中風型,必須用桂枝湯法。太陽中風,開始就用桂枝湯嘛,用桂枝湯這類的發汗法。要是無汗的傷寒型,就要用麻黃湯的發汗法。

胡希恕:如何學習《傷寒論》太陽篇

但是無論是中風型,或者是傷寒型,這個證候還是千差萬變的,那不是老那樣子,怎麼辦呢?還得因證而施,就是具體的事實具體分析,所以桂枝湯裡頭有很多加減方,麻黃湯裡頭也有很多的加減方子。還得根據寒熱虛實往下辨。辨到什麼為止呢?就是這個方葯恰好相適應了為止。

比方說吧,太陽中風這類的病,是用桂枝湯。那麼桂枝湯證,項背特彆強,項背強幾的,要加葛根。那麼如果這太陽病脈沉遲,裡邊虛,而且有寒的樣子,要加芍藥、生薑、人蔘新加湯,這(種情況)是很多了。可見仲景這個辨證,是由大的範圍逐漸縮小,最後是方的適應證,簡單言之就是方證。這個很重要,所以方證是辨證的最後一個尖端

那麼中風型,或者傷寒型,它恰好是中風那麼一個形象,就像書上說的發熱、汗出、惡風、脈緩,那你用桂枝湯是對的。但是它要再有出入,那桂枝湯就應付不了了,你還得往下辨,辨到什麼呢?就是這個方葯恰好適應為止。所以我們根據他辨證施治這套東西,我們知道了,他先辨六經,(比如)這個先辨太陽病了,然後再縮小,就是同中找異了。辨一個中風型或者傷寒型,因為大概言之太陽病就這麼兩個類型,然後再根據其他的一切情況再細辨,到方證為止的。所以方證在他這個書上來看,是辨證最後的一個尖端。

意猶未盡怎麼辦?有關胡老對《傷寒論》中「太陽病」的下半段總結,請繼續關注後續微信。

本文選自《胡希恕傷寒論講座》(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胡希恕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元宵節中醫教你健康養生!
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
「滾背法」,一招預防幾十種病,在床上就可以練哦
痛風患者,您該怎麼吃?
補腎鼻祖—金匱腎氣丸

TAG:雲南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學習《傷寒論》?
劉渡舟:怎樣學習《傷寒論》!
一文看懂《傷寒論》該如何學習
郝萬山:我來告訴你怎樣學習《傷寒論》!
輕鬆學習《傷寒論》
中醫祖師張仲景,醫者必讀《傷寒論》!
《傷寒論》學習札記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第五(四)
《黃元御三套》學習心得——悟道傷寒論
國棟解傷寒:《傷寒論》理論大道至簡
中藥湯劑如何服用?但看《傷寒論》如何說!
嘔吐,看《傷寒論》如何辨治!
郭子光:《傷寒論》真諦在於存津液
郝萬山講傷寒論:太陽病的分類提綱
劉渡舟:《傷寒論》中的七個寒熱錯雜方
陸淵雷醫案4則,《傷寒論》果然名不虛傳!
郝萬山講傷寒論:講陽明濕熱發黃證
聽裴永清先生講《傷寒論》:從「活學活用」,到辨識生薑與乾薑!
郝萬山:《傷寒論》柴胡劑的臨床應用
郝萬山:《傷寒論》柴胡劑的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