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哲學大麥茶(5)

哲學大麥茶(5)

置頂哲學園 好文不錯過


「哲學大麥茶」


每周更新 ·敬請關注

老蟬按


在這個「每個人都能流行十五分鐘」的碎片時代,有些人卻註定希望是時代的潛水員。他們時刻與時代保持著必要的距離,只有在氧氣耗盡前才浮出水面。


Sieg 曾經是這樣一個人,這是他在BBS時代的名字,那時,他在互聯網上縱橫捭闔,通吃文、理、藝術---寫小說,寫代碼,搞設計,跨界融合,無所不能,也一無所能,最後果然沉了下去,再也沒了動靜。


近日,在韓寒的ONE上,驚現新版《哲學水滸一百單八將》,立即聯繫七格,正是其十年反思後的新作。驚喜之餘,獲得七格授權發布,以饗哲園讀者。

哲學大麥茶(5)



來源:ONE


【作者按】十年之後,重新看自己年輕時寫下的這些魯莽文字,深愧當時年少氣盛、張嘴就來。所以這次絕大多數哲學家,基本都是推倒重寫了一遍。當年太無知,也太狂妄,好在現在有一次可以彌補的機會,讓我不至於終生懊悔。


也許再過十年,回頭再看這次所寫內容,依舊會啞然失笑,想就這點水平,還好意思普及哲學,但那也是十年後的自我批評了吧,至少我現在是認真校訂了每一篇,爭取讓每一個哲學家,歸位到他們應有的位置,當然,這裡面有我的哲學態度,這個態度是偏分析哲學的,偏數學物理的,儘管在校訂時,我努力提醒自己,不要太偏,要兼顧一些,要懂得平衡的藝術。但後來也就放棄這打算了。我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願望,那就首先滿足一部分人的願望,至少其中有我自己的願望。反正天下和我哲學態度相左的學者多的是,有他們在,我再怎麼偏激,到頭來終究是能夠中庸。

感謝小飯記得我曾寫過這些文字,他說他想讓one的讀者接觸一些不一樣的知識。讓這些哲學家在各種奇特的角度下被觀察與評價,雖然這是對哲學史的一次擾動,但是,我要讓哲學史能照進未來,就必須先點亮它的過去。


這些哲學家,他們有英雄有叛徒有君子有小人,可是在文字之外,他們將恢復他們在生活中的本來面目,不受任何後來者的評論影響,這是我對歷史舞台最小心也是最大膽的一次處理方式:在時間長河裡,任何過去的歷史都是電影,任何歷史中的人物都是演員,散場時,只請觀眾不要遺忘雨傘和皮包。


壹-拾貳


拾叄


龍樹 Nagarjuna

(生滅於2~3世紀)

哲學大麥茶(5)



在古印度,中觀哲學曾經顯赫一時,不過後來只有在藏傳佛教里,才比較多地保留了當時的原典,而流傳到今天,我們中國內地平時能接觸到的佛教,就是那種煙火繚繞中,看到渾身是金的菩薩就要拜的民俗文化,不要說和早期的原始佛教大相徑庭,就是和比較正宗的中觀派比,也是遠得恍若隔世。

中觀有個著名論斷,叫做「八不」論斷。這個論斷里,每個字你都認識,放一起念,你不一定明白它在說什麼: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可是,這麼不不不不不不不不(有強迫症的人,比如我,每次讀到這裡都要數一遍是不是八個),有什麼意義呢?把一切都否定了,一定是決定放棄治療了吧?


不是的。那時代的印度,各種思潮流派多如牛毛,佛教中觀派所面對的挑戰,不僅有來自婆羅門教的勝論、數論、聲論、正理派、吠檀多派、瑜伽派,還有比佛教更加苦行的耆那教,及時行樂的順世論,以及宣稱一切命定的生活派,此外,佛教內部的阿毗達磨等各個部派,也在彼此競爭,大家都在發表對這個宇宙是如何構成的見解,以及為何我這個見解是正確的意見。所以,怎麼才能上頭條,對當時的各大門派來說,是一件很燒腦的事情,力道不夠沒效果,過了,也一樣會被罵是炒作。


這個時候,有個叫龍樹的站了出來,他喊一聲,同學們,你們說的,統統都不不不不不不不不對,那大家的注意力一定會被他吸引的,為什麼呢?不是因為他有口吃的毛病,而是因為他黑白通吃,太殘忍了。你想,很多爭論的派別,本來互相之間是彼此水火不容的,比如,勝論主張因中無果,而數論則主張因中有果,這兩家是二律背反,只能贏一家的。人家是多麼盼望會有個第三方站出來,說句公道話,評判一句:說某某家的觀點是正確的啊。可現在倒好,來個龍樹,說既不是因中無果,也不是因中有果,把兩家不分黑白全都團滅,一副要屠盟的節奏。你說,別人能不安靜下來,等待機會把龍樹的中觀哲學給搞死嗎?


但龍樹很聰明啊,他只破不立,就是說他解決了別人在形而上學的思考中出現的各種語言上的問題後,自己卻很識相,不再建立任何形而上的體系,而是直接訴諸於每個個體的直觀能力,也就是般若波羅蜜,來破除遮蔽,證得解脫,因為真相就在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看見。也就是說:


受諸因緣故,輪轉生死中,不受諸因緣,是名為涅槃。


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


龍樹這套方法,其實是繼承了當年佛陀的智慧,那就是面對不可說的事情,就別再說了。不過,龍樹還是在說和不可說的邊界上,技巧很高地玩了一通危險的語言遊戲,應該說,能玩的他都已經玩過了,因為這個邊界範圍並不大:他把整個宇宙包括宇宙的觀察者,就是我們人類,都看作是緣起緣落生成的虛相,就像是放電影一樣,就像是夢幻泡影一樣,這樣,就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常駐的,包括空也不能永遠是空。因為你一旦定義了一個不存在,你就設定了一個可能會永恆存在下去的不存在,而這是中觀哲學所不能答應的。


但後面擠過來的中觀哲學派的大師卻越來越多,什麼提婆、佛護、清辨、月稱、寂天、寂護、蓮花戒等等,站的地方不夠了,難免說重複,也難免說漏嘴。這些大師裡面,唯一讓我看得起的是清辨,因為他很清楚中觀哲學的命門在哪裡:如果你把所有一切不管是存在,還是不存在,都統統否定,那面中觀哲學本身是不是也要否定?如果也否定,那你所否定的就全都滿血復活,如果不能否定,那和你聲稱否定一切的立場就自相矛盾。因此,清辨退了一步,承認經驗論上的存在是可以肯定的,中觀哲學只是否定那些經驗論背後的一切,即自性,或者就是後來康德所否定的所謂事物背後的不變的本質。


我認為清辨這個退讓在邏輯上非常明智,完全廓清了龍樹思想的真正意圖,絕非是月稱所譏嘲的邏輯匠活。與清辨相反,其餘那些破一切應成派的大師,在我看來,徒然是在展示他們的論辯智巧,就像是一群自宮高手,刀法高妙,最後終免不了給自己來上一刀。當然,寂護和蓮花戒的刀法更加複雜,因為他們從無著那裡繼承發展起來的瑜伽行思想,是更加難纏的一門手藝:萬法唯識。這門手藝,非常繁複,因為它用玄之又玄的第八識,也就是阿賴耶識,將屬於宇宙的意識,和屬於意識的宇宙,給互相聯繫了起來,讓我束手無措,只能膜。


相形之下,連說八個不的龍樹菩薩該怎麼造像,才能體現他的哲學精神,反倒更容易一些:將八個表示偏微分的符號排一圈,表示在這些個切空間里,我們都找對了方向,但我們就是舉步不前,只是做足姿勢,給足信息。這種似動非動、一觸即發的狀態,大抵與龍樹所說的境界,在視覺上相差不遠了吧,至於和李代數方面更進一步的聯繫,以後有機會寫數學家的時候,再細細說吧。


推薦閱讀:《中論》


拾肆


喬達摩 Gutama


(前624~前544年)

哲學大麥茶(5)



本來想把這個人抿去的,就跟抿去孔夫子一樣,因為他太有普渡眾生的情懷。情懷是哲學的死敵,太有情懷,哲學往往就成了宗教。但我思來想去,看在《十四無記》的份上,決定還是把他留下來,因為有時,決定一個人的去留,並不是完全取決於這人本身的成就,而是這人正好處於一個可以成就的時代。正如那誰所說,站在風口上,連豬都能飛起來,好吧,我承認這樣說佛教始祖喬達摩,實在是有些大不敬,畢竟他們都是吃素的,而且他的人品也是值得尊重的。但是考量他在學問上的成就,還是讓我們從一板一眼處著手吧,因此,請允許我們暫且忘記關於他是如來佛祖的神話傳奇,憋著性子,毫無驚喜地回到古印度歷史長河中,翻尋他作為哲學家的吉光片羽。


《十四無記》,是佛陀那個時代的十四個關於宇宙本體論在內的一攬子超驗問題,這些問題都沒有個現成答案,都是超出人類經驗的,所以叫做無記。它們分別是:


1、世界在時間上是有限?無限?有限且無限?非有限且非無限?


2、世界在空間上是有限?無限?有限且無限?非有限且非無限?


3、覺悟者死後是存在?不存在?存在且不存在?非存在且非不存在?


4、靈魂與肉體是同一?別異?


喬達摩對這十四個問號帶出來的問題是什麼態度你知道嗎?我告訴你:他支支吾吾,不太肯正面回答。直到問這個問題的人,把他逼得沒路可退了,他才告知對方,這些都是細枝末節,你這樣下去是沒法修得正道的。


這給後人留下無數的猜測和解釋。比較正統的辯護一般是這樣的:喬達摩覺得這些問題都是無解的。無論他選擇回答哪一個,都會落入當時提出這些問題的各學派預先設下的困境。比如,他要是回答,世界在時間上是有限的,那麼就等於在承認,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並不是恆常的,但否定恆常,會有虛無主義的危險;然而他要是回答,世界在時間是無限的,那麼就等於在承認,組成這個世界的基本要素,是恆常的,但肯定恆常,則是實在論的思路,是佛教的死對頭數論派他們的觀點。可是,他要是回答世界在時間上是有限的也是無限的,那就會陷入語義上自相矛盾的境地,而回答世界在時間上是非有限也是非無限的呢,則會一不小心再次滑入虛無主義,被不可知論者的嘲水淹沒。


一般人看到以上這麼個辯護,多半也就被帶過去了。但我不是一般人,我是一闡提人,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拎不清的人。我和那個當年向佛陀提出這些問題的那個叫鬘童子的傢伙一樣,都是永遠沒有成佛機會的大麻瓜。不過好在我不在乎修得正果,也不在乎什麼六道輪迴,這些東西既不能誘惑我,也不能威脅我,所以我願意打破砂鍋不賠錢地問到底:既然怎麼回答都里外不是人,但是因為這十四個問題是如此根本,那麼作為受人尊敬的喬達摩,你為何不當場就說出不能回答的理由,非要事後通過旁人轉述,才期期艾艾著如實道來?


喬達摩後來還是在其他敬奉者的懇切詢問下,回答了這個問題。他的回答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認為我們的語言仍舊是經驗世界的語言,那麼用經驗世界的語言去論述超驗世界的事情,勢必會讓慧根不深的人,循著回答進入錯誤的路徑,以為這就是走向解脫的道路,這個時候,無論這個回答是正確還是錯誤,這個人都將被無明遮蔽,無法徵得般若智慧。這也就是為何他對提問的那位鬘童子,態度不太友好的原因。


原來,喬達摩和我們的父母一樣,都有一種病,叫做「這都是為你好病」。


在近代科學還要等上一千多年的當時,這些形而上學的討論,本來是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直面這些問題,可以指引古印度文明更快進入近代科學的,但是,喬達摩為了謀取當時大多數人更多的幸福,就這樣寧願犧牲掉了對知識的無盡盤問。我不知道這樣的交易,從長遠看是不是更有益於人類。


此外,尊敬歸尊敬,該質疑的地方還是要質疑:出於門戶之見,教派之爭,喬達摩將其他學派的觀點,都認為是帶有獨斷論性質的教條主義,認為它們都不是解脫之道。可是,這種觀念本身,難道不也是獨斷的一種表現嗎?喬達摩哪裡來的自信,認為自己所證得的,就一定是千真萬確的呢?作為一種宗教,我可以理解這種對教徒無條件的心理威權,作為一種哲學,我對這種自信完全無法認同。佛陀曾用比喻,批評我這樣的執迷不悟者,簡直就是中箭了也不顧療傷,非要問清楚箭的形狀、材質,射箭人的生辰八字,造箭人的相貌如何等等。但我認為,正是這種把追求知識當做人生最大幸福的信念,才讓探索未知領域的人類,不至於和浩渺的宇宙相比,顯得過於渺小;也不會讓人類在探索知識的道路上,沒走出多遠,就被沿途各色宗教叫賣所吸引,並天真以為,信了它們就能立地成佛。


最後,讓我們輕鬆一下,看著這幅佛陀圖,回答以下十四個問題吧:


1、畫的是佛陀?宇宙?佛陀且宇宙?非佛陀且非宇宙?


2、畫的是過去?未來?過去且未來?非過去且非未來?


3、手機關機後這畫是存在?不存在?存在且不存在?非存在且非不存在?


4、畫與看畫者是同一?別異?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陳宗懋院士說:中國98%的茶都有農藥殘留,純屬自媒體炒作!
王毅推介雲南:雲南的普洱茶我每天都在喝
奶茶妹妹4萬塊Valentino裙子,鳳姐說她20塊就搞定...
中國風古茶壺,忒美!
茶會 | 憑什麼崩出天際依舊贏家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哲學大麥茶(6)
哲學大麥茶(4)
哲學大麥茶(8)
哲學大麥茶(9)
哲學大麥茶
覆盆子又稱奎、西國草、畢楞伽、大麥莓、插田包、烏包子《本草綱目大全-草篇》
《每日一天文圖4》大麥哲倫星系
范冰冰為李晨新電影猛干紅酒,阿里將斥資5億升級大麥網
高曉松威武:阿里巴巴投資5億元升級大麥網軟硬體
美帝擼劇哪家強?小米、iTalkBB、大麥3款電視盒子效果大公開!
生榨青汁,大麥若葉,3g×30袋
阿里收購大麥網、2017最具價值中國品牌榜發布、Airbnb宣布中文名「愛彼迎」
消脂健脾山楂大麥茶
顫抖吧!帕楚里亞1年350萬續約勇士,只差大麥基
國際科研團隊成功解碼大麥基因組圖譜 華裔科學家領銜澳研究
大麥老師教你初識 琥珀 蜜蠟 綠松石的等級?
減肥妙方——赤豆粥+大麥茶
一丈紅,大麥熟,學名叫蜀葵
大麥哲倫星系中的殼形氣體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