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任脉穴位一览表,难得好文,不可不读

任脉穴位一览表,难得好文,不可不读


任脉是人体14条经脉之一,属于奇经八脉,有着「阴脉之海」的称号。任脉起于小腹,止于眼眶,具有调节阴经气血、调节月经的作用。任脉共有膻中、关元、气海等24个腧穴,每个穴位又有各自的功能主治,具体这24个穴位该如何取穴、如何施治,又能分治哪些疾病呢?且看正文!


一、会阴(《针灸甲乙经》)



【别名】

屏翳。(《针灸甲乙经》)



【部位】

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针灸甲乙经》)




【取法】

男子在阴囊根部与肛门之间取穴;女子在大阴唇联合与肛门之间,屈膝仰卧取穴。




【主治】

遗尿、二便不利、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惊痫、溺水窒息、阴挺、痔疾、阴痒、阴痛、阴汗、阴肿、腹痛。




【治法】

针1~2寸,可用指针。




【附注】




1.本穴为任督脉,冲脉交会穴。(《针灸甲乙经》)




2.会阴指针,三阴交埋针治阳痿遗精有效。



二、曲骨(《针灸甲乙经》)




【部位】

横骨上,中极下1寸,毛际陷者中。(《针灸甲乙经》)




【取法】

在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仰卧取穴。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水肿、胞转不得溺、疝气、腹痛、阴中干痛、痫证。




【治法】

针1~2寸,灸5~10分钟。




【附注】




1.针刺任脉下腹部穴位时,先叫病人排空小便,以免刺中膀胱,以下各穴相同。




2.妊娠妇女,任脉腹部穴位均不宜针刺,以防止流产或刺中胎儿。


三、中极(《针灸甲乙经》)




【别名】

原,玉泉(《针灸甲乙经》);玉泉(《备急千金要方》)。




【部位】

在脐下4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

在脐下4寸,仰卧取穴。




【主治】

遗尿、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尿黄、尿浊、小便不利、五淋、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阴挺、赤白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胎衣不下、腹痛、水肿、疝气、奔豚、阴痒、阴痛、腰痛不得小便、尸厥、中暑。




【治法】

刺入1~2寸。对于顽固性遗尿可采用化脓灸。




【附注】




1.中极为任脉与足三阴之会穴。(《针灸甲乙经》)




2.本穴为膀胱经之募穴。




四、关元(《素问· 气穴论》)






【别名】

次门(《针灸甲乙经》);下纪(《类经图翼》)。




【部位】

在脐下3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

脐下3寸,仰卧取穴。




【主治】

阳痿、遗精、脱肛、虚脱、遗尿、小便不利、水肿、尿频、尿痛、尿急、尿闭、尿血、尿浊、五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阴挺、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疝气、奔豚、腹痛、胸胁痛、腰痛、腹胀、腹泄、眩晕、头痛、霍乱、痢疾、尸厥。




【治法】

针1~2寸,灸10~30分钟。




【附注】




1.本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2.关元为小肠经募穴。




3.本穴为全身强壮穴之一。




五、石门(《针灸甲乙经》)




【别名】

利机,精露,丹田(《针灸甲乙经》);命门(《类经图翼》、《针灸甲乙经》)。




【部位】

在脐下2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

在脐下2寸,仰卧取穴。




【主治】

崩漏、带下、经闭、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腰痛、胃痛、腹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疝气、遗尿、水肿、小便不利、奔豚、血淋、咳逆上气。




【治法】

针1~2寸,灸10分钟。




【附注】

本穴为三焦经募穴。(《针灸甲乙经》)




六、气海(《针灸甲乙经》)






【别名】

脖胦,下肓。(《针灸甲乙经》)




【部位】

在脐下1寸5分。(《针灸甲乙经》)




【取法】

在脐下1寸5分,仰卧取穴。




【主治】

腰胀痛、腹胀、腹痛、便秘、腹泻、五更泻、月经不调、崩漏、产后恶露不尽、经闭、痛经、带下、阴挺、遗尿、小便不利、水肿、遗精、阳痿、头痛、喉痹、胸痛、胃脘痛、虚脱、脱肛、痢疾、喘证、尿闭、疝气、淋证、奔豚、中风不语、霍乱吐泻、诸虚百损、虚劳不得眠、中暑、癔病。




【治法】

针1~2寸,灸10~20分钟。




【附注】

本穴有全身强壮作用,主治一切气机病变。




七、阴交(《针灸甲乙经》)






【别名】

横户,少关。(《针灸甲乙经》)




【部位】

在脐下1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

在脐下1寸,仰卧取穴。




【主治】

崩漏、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疝气、阴痒、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脐周作痛、腹满、水肿、二便不通、小便不利、奔豚、噎膈、衄血、吐血。




【治法】

针1~2寸,灸5分钟。




【附注】

本穴为任脉,足少阴经,冲脉之会。(《素问·王注》)




八、神阙(《素问· 气穴论》)






【别名】

气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气舍(《针灸大成》)。




【部位】

脐中。(《针灸甲乙经》)




【取法】

在肚脐正中,仰卧取穴。




【主治】

中风脱证、虚脱、久泻久痢、肠鸣腹痛、疝气、奔豚、五更泻、阴挺、脱肛、水肿、腹胀、落水死、短气、风疹奇瘁、淋证。




【治法】

一般禁针,隔盐灸。先将消毒纱布贴于神阙,然后填满食盐,在盐上用大艾炷灸,过热时可以提上纱布,片刻再灸,注意以不烫伤脐部肌肉皮肤为度。风疹奇痒,神阙火罐。




【附注】

神阙为全身强壮穴之一,具有回阳固脱、强身保健之功。


九、水分(《针灸甲乙经》)




【别名】

中守(《备急千金要方》);分水(《针灸大成》)。




【部位】

在脐上1寸。(《针灸甲乙经》)




【取法】

以脐中至鸠尾作7寸为标准,水分穴在脐上1寸,仰卧取穴。




【主治】

小便不利、水肿、肠鸣、腹泻、呕吐、腹痛、绕脐痛、转筋、腰脊急强、头面肿。




【治法】

针1~2寸,灸5~7分钟。




【附注】




1.腹部水肿甚则宜灸不宜针。




2.上腹部穴位不宜深针,尤以肝脾肿大者不宜刺穿腹壁,以防刺中

内脏。




十、下脘(《针灸甲乙经》)






【部位】

在脐上2寸。(《针灸大成》)




【取法】

在脐上2寸,仰卧取穴。




【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呕吐、反胃、脾虚食少、食不化、痢疾。




【治法】

刺入1寸。




【附注】

本穴为任脉,足太阴经交会穴。(《针灸甲乙经》)




十一、建里(《针灸甲乙经》)






【部位】

脐上3寸。(《针灸大成》)




【取法】

脐上3寸,仰卧取穴。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食欲不振、水肿、肠鸣。




【治法】

刺5~8分,灸10分钟。




十二、中脘(《针灸甲乙经》)






【别名】

太仓(《针灸甲乙经》);胃脘,上纪(《类经图翼》)。




【部位】

脐上4寸。(《针灸大成》)




【取法】

脐上4寸,仰卧取穴。




【主治】

胃痛、肠鸣、腹胀、呕吐、吐乳、泄泻、痢疾、黄疸、呃逆、反胃吐酸、便秘、疝气、脾虚食少、能食不化、霍乱吐泻、奔豚、温疟、喘息、失眠、头痛、癫痫、胸胁痛。




【治法】

针1~2寸,灸15~30分钟。




【附注】




1.中脘为胃之募穴。




2.本穴为八会穴之一,腑会。




3.本穴为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针灸甲乙经》)




十三、上脘(《针灸甲乙经》)






【别名】

胃脘。(《针灸大成》)




【部位】

脐上5寸。(《针灸大成》)




【取法】

在脐上5寸,仰卧取穴。




【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食少、食不化、反胃、呕血、吐涎沫、痰、头痛、眩晕、奔豚、癫痫、呃逆。




【治法】

针0.8~1.0寸,灸5分钟。




【附注】

本穴为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针灸甲乙经》)




十四、巨阙(《针灸甲乙经》)






【部位】

鸠尾下1寸。




【取法】

脐上6寸,仰卧取穴。




【主治】

癫狂、癫痫、心悸、反胃、呕吐、胃

痛、霍乱、吞酸、蛔厥、咳嗽、短气、心胸痛、胸胁支满、咯血、疝气、黄疸。




【治法】

针1寸,灸5~7分钟。




【附注】

巨阙为心经之募穴。(《针灸甲乙经》)




十五、鸠尾(《灵枢· 九针十二原》)






【别名】

尾翳。(《针灸甲乙经》)




【部位】

在臆前蔽骨下5分。(《针灸甲乙经》)




【取法】

在剑突下,脐上7寸,仰卧取穴。




【主治】

癫狂、癫痫、反胃呕吐、蛔厥、头痛、呃逆、胁痛、喉痹、心胸痛、哮喘、咯血、咳逆上气、腹皮痛。




【治法】

针0.5~1.0寸,灸3~7分钟。




【附注】

本穴为任脉之别络。(《针灸甲乙经》)




十六、中庭(《针灸甲乙经》)






【部位】

从鸠尾上行1寸陷中,中庭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

在胸骨正中线,胸剑联合的中点,平第五胁间隙,仰卧取穴。




【主治】

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呕吐、胸痛、小儿吐乳、反胃、饮食不下。




【治法】

沿皮针0.5~1.0寸。




【附

注】

任脉胸部穴位一般采用沿皮针刺。




十七、膻中(《灵枢· 海论》)






【别名】

胆中(《灵枢·海论》);元儿(《针灸甲乙经》);元见(《针灸大成》);气儿(《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上气海(《类经图翼》)。




【部位】

在玉堂下1寸6分横直两乳间。(《备急千金要方》)




【取法】

在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相当两乳之间,仰卧取穴。




【主治】

咳嗽、气喘、噫气、胃痛、吐血、噎膈、胸痛、腹胀、心痹、胸痹、乳难、缺乳、呃逆、乳痈、乳房痞块、癔病、衄血、胸胁痛、唾血、肺痈吐脓血。




【治法】

针0.5~1.0寸,灸3~7分钟。




【附注】




1.膻中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募穴。




2.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气会膻中。




十八、玉堂(《针灸甲乙经》)






【别名】

玉英。(《针灸甲乙经》)




部位】

膻中上1寸6分陷中,玉堂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

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三胁间隙,仰卧取穴。




【主治】

咳嗽、气喘、呕吐、心烦、胸痛、胸满不得息、喉痹、胸膺疼痛。




【治法】

针3~5分。




十九、紫宫(《针灸甲乙经》)






【部位】

玉堂上行1寸6分陷者中,紫宫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

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隙,仰卧取穴。




【主治】

咳嗽、气喘、咳逆上气、胸痛、喉痹、胸胁支满、吐血、咳唾脓血、食不下。




【治法】

针3~5分。




二十、华盖(《针灸甲乙经》)






【部位】

从紫宫上行1寸6分陷者中,华盖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

在胸骨正中线上,一肋间,胸骨角的中点,仰卧取穴。




【主治】

咳嗽、咳逆上气、气喘、喉痛、胸痛、胸胁支满。




【治法】

针3~5分。




二十一、璇玑(《针灸甲乙经》)






【部位】

从华盖上行一寸,璇玑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

在胸骨正中线上,胸骨柄中央,天突与华盖之间,仰卧取穴。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喉痹咽肿、食不化。




【治法】

针3~5分。




二十二、天突(《灵枢· 本输》)




【别名】

玉尸(《针灸甲乙经》);天瞿(《备急千金要方》)。





【部位】

在颈结喉下2寸中央宛宛中。(《针灸甲乙经》)




【取法】

在胸骨柄上窝正中,仰靠位取穴。




【主治】

咳嗽、咳逆上气、哮喘、暴喑、头痛、咽喉疼痛、呃逆、瘿瘤、噎膈、梅核气、衄血、风疹。




【治法】

针0.5~2.0寸,操作时采用仰靠位,先进针2分,再沿胸骨柄后缘向下针1~2寸。




【附注】

本穴为任脉、阴维脉交会穴。(《针灸甲乙经》)




二十三、廉泉(《针灸甲乙经》)






【别名】

本地(《针灸甲乙经》);舌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本池(《类经图翼》)。




【部位】

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针灸甲乙经》)




【取法】

在结喉上方,当舌骨的上缘凹陷中,仰靠位或仰卧位取穴。




【主治】

哮喘、咳逆上气、喉痹、喉痒、暴喑、舌痛、舌缓流涎、中风舌强不语、食不下、噤齘、瘿瘤。




【治法】

针3~5分。




【附注】

本穴为任脉、阴维脉之会穴。(《针灸甲乙经》)


二十四、承浆(《针灸甲乙经》)




别名】

天池(《针灸甲乙经》);悬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部位】

在颐前唇之下。(《针灸甲乙经》)




【取法】

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取穴。




【主治】

口眼斜、牙关紧闭、牙痛、龈肿、流涎、面肿、面痛、癫痫、暴喑、脊周作痛、消渴、衄血不止、头痛项强、目眩、落枕、腹泻。




【治法】

针3~5分。治疗婴幼儿腹泻配长强有良效。




【附注】

本穴为任脉、足阳明之交会穴。(《针灸甲乙经》)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投稿邮箱:zyysapp@qq.com (欢迎您原创投稿)



养胃、气血不足、高血压、白发

、过敏、

泡脚、脱发、薏米、贫血(补血)、咽炎、

养胃、脾虚、洗澡、口腔溃疡、口臭、宫寒

、薏仁粥的功效、调理脾胃、感冒

咳嗽、打嗝、失眠、怕冷、手脚冰冷、腰痛、

喉咙肿痛、祛湿、补肾、

身高体重表、蔬菜搭配禁忌、裸睡、手指按摩、痘痘、颈椎病、心血管病、

祛斑、补血、瘦腿、安全期、胸部自检、体寒、痛经、减肥、两性问题、内分泌问题、妇科问题、

健康测试、体质测试、标准三围测试(三围)、身体质量指数自测、标准体重


诊断

:手诊、舌诊、望诊、肾阳虚、肾阴虚、


穴位:

肾俞穴、睛明穴、人眼穴位图、眼部穴位、

足三里穴、云门穴、解溪穴、天柱穴、太渊穴、关元穴、涌泉穴、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大椎通,全身暢
為什麼女人胖在腰部?
膻中穴——舒緩胸悶、乳腺炎、少乳、缺乳症
累了一天回到家, 一個穴位就解乏!
視頻 | 35-55歲請注意!按一按這個穴位,讓你越活越年輕

TAG:穴位 |

您可能感興趣

任脈穴位一覽表,難得好文,不可不讀!
督脈穴位一覽表,難得好文,不可不讀!
要想身體好,這兩個穴位不可不多按
都說咽炎治不好,其實不然,沒事揉按這幾個穴位或可緩解,試試吧,或許有驚喜
這兩個穴位,按按就能美容!不可不知
艾灸時找不準穴位,效果一樣很好,你能嗎?
穴位 | 脾胃不好,還可以按揉三眼穴
艾灸不是針灸,不需要找到精準的穴位才能做!
不去醫院,不花一分錢!按這5個穴位,腿再也不痛不涼,告訴父母
稍微一動就出汗, 是身體虛了,中醫倆穴位按一按,不吃藥不打針恢復好
有一個穴位功效很強大,卻不能亂灸,否則會生病!
不可不知的經穴療法的注意事項,如何找准穴位很重要
不能不知这个养肝穴位,每天敲一敲,肝病不上门
這個穴位不起眼,治腰疼卻十分好用,請不要再忽視了
這個終極穴位可以巧治失眠,你一定想不到!
不去醫院,不花一分錢!按一按4個穴位,腿再也不痛不涼了
濕疹治不好可能是脾虛,按摩兩個穴位可調理!
有一個穴位,治療耳鳴效果不錯,你不妨一試
艾灸不懂穴位,記不住?這些有趣的規則讓你秒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