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養生問題「冷」思考 刻意養生小心後遺症

養生問題「冷」思考 刻意養生小心後遺症

養生問題「冷」思考 刻意養生小心後遺症



現在全國每年有1000多種健康類書籍,國人購買養生書籍的投入每年增加25%,但人們卻越看越困惑。其實,養生不是什麼複雜的事,而是人類本能的保護措施,是一種生活習慣,就像人口渴了要喝水一樣。

一、不知道該怎麼做飯了


如何辨別養生問題,不僅老百姓困惑,也是業內、媒體界困惑的話題。養生本來屬於生活中的基本問題,現在卻被一些人給講雜了、講亂了、講煩了,同一個問題出現了若干個答案。比如,有人說菠菜豆腐可以同煮,但也有人說這樣吃了就會出問題,弄得連老人都不會做飯了。現在,有5個養生問題需要澄清:


一是偷梁換柱,把各種說法都塞入養生。真正對人體健康有利的養生理念,符合老百姓的生活習慣並經過科學家們的提煉。可現在一些所謂的養生,很多是把過去文人著作中的一般說法或老百姓的個例拿來,冠以養生的帽子,造成養生亂象。


二是以偏概全,抽象中醫的個性化理念。天人相應觀、整體認識觀和辯證認識觀是中醫三大特點。中醫會根據人的地域、習慣、年齡等,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藥物、不同的劑量治療。大家全吃一種東西,肯定會出問題。

三是囫圇吞棗,混淆食養與食療的概念。食養看重的是食物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價值,在用量方面不甚講究。比如煮綠豆湯,可以抓一把也可以抓兩把來煮,食療則有嚴格的用量、禁忌症,把這兩個概念等同,人們往往就不知該怎麼吃了。比如,高血壓病人多吃芹菜有益,有的人就天天吃,家裡有血壓低的則一口不敢吃。其實,芹菜作為蔬菜,降壓作用很弱,不可能一吃芹菜血壓就降低了。


四是瞞天過海,誇大藥物或食物的作用。一些養生專家出於特殊的需要,把某一種食物、藥物包裝成萬能的,


五是混淆是非,迎合以補為尚的觀念。有人說現在有三大怪:男人全陽虛要補陽,女人全血虛要補血,六味地黃丸成了萬能保健葯。養生不能和進補劃等號,認為補比泄好的觀念是錯誤的,吃人蔘流鼻血,就是補出了問題;養就是調養、補養,包括心理因素、飲食因素、氣血因素、體育鍛煉因素、藥物因素等。


二、還是惦記「靈丹妙藥」


大眾關注養生類節目或話題時,特別容易被一些與自身知識儲備差別比較大的新鮮概念所吸引,希望只用一種方法就可解決所有健康問題。

養生熱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健康意識在提高,但養生觀念卻太落伍。很多人都有懶惰思想,總想一把鑰匙開所有的鎖,造成養生一哄而上的現象,比如吃綠豆、練甩手、拍手療法等。養生重要的是建立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可歸為5大類:


精神養生。現在很多人精神壓力大,到醫院檢查,所有的指標都是陰性,但就是睡不好覺、全身沒勁、吃東西不香、頭疼等,心理性疾病軀體化。廣州、上海、北京對長壽老人進行的調查發現,100個長壽老人有100種活法,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性格開朗、順其自然、知足常樂。


起居養生。中醫提倡睡子午覺,晚上11點之前一定要睡覺,中午睡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


飲食養生。很多病都跟吃有關係,如果飲食、營養搭配合理,什麼都不用補了。還有,早餐很重要。美國有一個調查跟蹤吃早餐和不吃早餐的人幾十年,發現不吃早餐的人在中年和晚年高脂血癥狀、肥胖發病率明顯高於吃早餐的。


適量運動。比較和緩的太極拳等運動,尤其適合老年人。

藥物養生。有了慢性疾病就需要藥物養生,但一定記住:虛則補之,實則泄之。


三、以為保健等於保險


刮痧、拔罐、針灸、藥物是中醫不同的養生方法和治療方法,治療周期和效果因人、因時、因地而不盡相同。刮痧、拔罐有一定保健作用,但不等於完全沒有風險,並不是人人適應,比如老年人歲數大了皮膚比較乾燥,小孩子皮膚比較嬌嫩,都是不適宜的。其治療作用也是如此,如果因為受寒了去拔罐,可能一次就好了;如果是老寒腿,可能拔一百次都不管用。


四、從迷信到怕被「忽悠」

各種「專家」太多,讓老百姓分不清,有的人怕再上當,對真正中醫專家的話也將信將疑。


以前,國家把精力主要投入到治療上,如購買大型儀器設備、修建醫院等,注重健康教育是近幾年的事。從中醫來講,預防疾病主要就是要學會養生。


這些專家的基本標準是:第一,有嚴格的醫學背景。第二,所講的是自己所從事和熟悉的專業。第三,專家所做的工作是公益性的,不是為了推銷某一種產品。符合這幾個條件的專家就不是忽悠的,當然,正牌的專家也會講錯話,但和忽悠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修持佛法的人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也不動其心
玄奘大師:求福者必敬凡僧尼
百法境界中的生滅觀修
善因善果,做到三件事,福報來找你
人遇不順怎麼辦?

TAG:南普陀寺 |

您可能感興趣

靜心養生
養生不必大「動作」 從生活小事談養生
男性養生湯要注意這些問題
養生應因人而異 健康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養花養心養生活,生活隨心而動
熬夜保健康 需要注意的養生問題
大笑養心,抑鬱「傷」心 注重養生,先要養心
養生不只是吃保健品,心理養生更為重要,探究養生的終極奧義
生吃泥鰍「養生」?感染寄生蟲是真
喝湯養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心臟養生主要養什麼?
做養生主 修「氧」生心
初夏養生要注意什麼 要預防菌痢小心脾胃
洞簫與養生
小滿如何養生_小滿養生注意哪些細節
養生必看 養生救命穴位
養生話題之三——養生要知根本
類養生核心思想—「十養」論述
養生須知 穀雨養生重點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