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閻錫山的用人之道,分而治之,相互鉗制!

閻錫山的用人之道,分而治之,相互鉗制!

閻錫山的狡猾和姦詐是出了名的,被人稱為「亂世狐狸」。


他統治山西長達38年,是山西的「土皇帝」,也是民國少有的「不倒翁」。


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地盤,在共產黨、國民黨、日本人之間玩兒著「在三顆雞蛋上跳舞」的遊戲,維護他在山西的統治地位。

之所以能夠這麼做,還在於他統御手下。


那麼,他是如何用人的呢?



閻錫山的用人之道,分而治之,相互鉗制!


(閻錫山)


1883年10月8日(清光緒九年九月初八),出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河邊村(今定襄縣河邊鎮)一個以經商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歲入私塾,讀過《三字經》等啟蒙讀物與部分四書五經。14歲輟學,隨父閻書堂(字子明)到五台縣城內自家開設的吉慶長錢鋪學商,參與放債收息及金融投機。1900年在一次投機中慘敗,負債兩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債。金融投機雖然短暫,但卻為閻錫山後來進行政治活動積累了原始經驗。


1902年,在太原當店員的閻錫山,考上了山西武備學堂學軍。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六月被官費保送到日本留學,入日本士官學校。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的影響下,閻錫山於1905年10月加入同盟會,曾會見孫中山並參與制訂了同盟會的「南響北應」的戰略決策,即同盟會在「南部各省起義時,須在晉省遙應」。從此,閻錫山登上了政治舞台。



閻錫山的用人之道,分而治之,相互鉗制!


(閻錫山)


與吳佩孚、張作霖等軍閥不同的是,閻錫山深諳「中庸之道」,具有獨特的思辨力和價值觀。眾所周知,作為儒家道德內核,中庸講究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和折中。《論語·雍也》有云:「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便是如此。即使在閻日、閻共及閻蔣矛盾惡化之際,仍能見招拆招,遊刃有餘,從容周旋於閻日、閻共及各個派系之間。 閻錫山戎馬一生,從小受私塾教育影響,很早便形成了一套哲學思維,他以儒家倡導的中庸視為圓點,從橫向縱向輻射開來。最明顯的是,閻錫山時常運用該哲學方法處置很多軍政及家族事務。


如閻錫山逢人常說:「人是有理性的,要待人以君子;人是有欲性的,要防人以小人。」還有一次,閻錫山問幕僚趙承綬:「什麼叫政治?」而趙引經據典,滔滔不絕。豈料閻錫山淡淡一笑:「沒那麼複雜!所謂政治,就是讓對手下來,咱們上去!」 閻錫山又問:「什麼叫宣傳?」趙依舊洋洋洒洒,談古論今。閻更加不屑:「沒那麼複雜!所謂宣傳,就是讓大家都認為咱們好,別人不好!」以橫縱方面簡化說理形式,通俗明了,一語中的,正是其人生哲學的典型寫照。



閻錫山的用人之道,分而治之,相互鉗制!


(閻錫山)


閻錫山任用幹部也是採取中庸之道,分而治之,不偏不倚,相互鉗制。


在文武官、不同派系間製造矛盾,一方面重用武官邱仰睿,向南京施壓。另一方面重用文官李冠洋,加強屬地管理。利用他們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中庸而治,達到「扣兩端而用其中」的效果,從其隨筆《閻錫山格言錄》里便可窺一斑。


但是,閻錫山最終逃脫不了覆滅的命運。

太原解放前夕,他逃到了南京,後來又逃到了台灣。到了台灣之後,他並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用,最後病死在台灣。


(每日漢字)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漢字 的精彩文章:

張作霖為啥能扳倒馮德麟,幕後黑手原來是袁金鎧!
閻錫山為什麼說,世界上最難的事,是對得起妻子?

TAG:每日漢字 |

您可能感興趣

曹操的用人之道
曹操的用人之道,不得不服!
康熙的用人之道
管理故事,孫權的用人之道
毛澤東的用人之道,反其道而行,不愧是偉大戰略家
從陳平看劉邦的用人之道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唯賢,放手
曾國藩的識人用人之道
劉邦得天下的六大用人之道
大耳朵劉皇叔的用人之道
看曹操、劉備、孫權的用人之道
諸葛亮用人之道:堪用盡忠身德者;方得大行
恍然大悟!《資治通鑒》竟還藏著這些用人之道的智慧?
孟嘗君的綠帽子和保身用人之道
從蜀中無大將:解析歷史上諸葛亮失敗的用人之道
為何粟裕和林彪在解放戰爭中最耀眼,取決於毛主席的用人之道
劉邦得天下的用人之道、知人善任最成功的歷史實踐、創業者值得學習和借鑒
解讀丨曾國藩的識人用人之道
歷史君王的用人之道:六顆人頭與兩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