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回光調息

回光調息

回光調息



宗旨只要純心行去,不求驗而驗自至。大約初機病痛,昏沉散亂,二種盡之。卻此有機竅,無過寄心於息。息者,自心也。自心為息,心一動,而即有氣,氣本心之所化也。吾人動念至速,霎頃起一妄念,即一呼吸應之。故內呼吸與外呼吸,如聲響之相隨。一日有幾萬息,即有幾萬妄念。神明漏盡,如木槁灰死矣。然則欲無念乎?不能無念也。欲無息乎?不能無息也。莫若即其病而為葯,則心息相依是已。

故回光必兼之調息,此法全用耳光。一是目光,一是耳光。目光者,外日月交光也;耳光者,內日月交精也。然精即光之凝定處,同出而異名也,故聰明總一靈光而已。


坐時用目垂簾後,定個準則,便放下。然竟放下,又恐不能,即存心於聽息。息之出入,不可使耳聞,聽惟聽其無聲。一有聲,便粗浮而不入細,即耐心輕輕微微些,愈放愈微,愈微愈靜,久之,忽然微者遽斷,此則真息現前,而心體可識矣。蓋心細則息細,心一則動氣也。息細則心細,氣一則動心也。定心必先之養氣者,亦以心無處入手,故緣氣為之端倪,所謂純氣之守也。


子輩不明動字,動者,以線索牽動言,即掣之別名也。既可以賓士使之動,獨不可以純靜使之寧乎?此大聖人,視心氣之交,而善立方便,以惠後人也。丹書云:「雞能抱卵心常聽」,此要妙訣也。蓋雞之所以能生卵者,以暖氣也。暖氣止能暖其殼,不能入其中,則以心引氣入。其聽也,一心注焉,心入則氣入,得暖氣而生矣。故母雞雖有時出外,而常作側耳勢,其神之所注,未嘗少間也。神之所注,未嘗少間,即暖氣亦晝夜無間,而神活矣。神活者,由其心之先死也。人能死心,元神即活。死心非枯槁之謂,乃專一不二之謂也。佛云:「置心一處,無事不辦。」心易走,即以氣純之;氣易粗,即以心細之。如此而心焉有不定者乎?


大約昏沉、散亂二病,只要靜功,日日無間,自有大休息處。若不靜坐時,雖有散亂,亦不自知。既知散亂,即是卻散亂之機也。昏沉而不知,與昏沉而知,相去奚啻千里!不知之昏沉,真昏沉也。知之昏沉,非全昏沉也,清明在是矣。

散亂者,神馳也;昏沉者,神未清也。散亂易治,而昏沉難醫。譬之病焉,有痛有癢者,葯之可也,昏沉則麻木不仁之症也。散者可以收之,亂者可以整之。若昏沉,則蠢蠢焉,冥冥焉。散亂尚有方所,至昏沉,全是魄用事也。散亂尚有魂在,至昏沉,則純陰為主矣。


靜坐時欲睡去,便是昏沉。卻昏沉,只在調息。息即口鼻出入之息,雖非真息,而真息之出入,亦於此寄焉。凡坐須要靜心純氣,心何以靜?用在息上。息之出入,惟心自知,不可使耳聞。不聞則細,細則清;聞則粗,粗則濁。濁則昏沉而欲睡,自然之理也。雖然,心用在息上,又要善會用,亦是不用之用,只要微微照聽可耳。


此句有微義。何謂照 ? 即眼光自照。目惟內視而不外視,不外視而惺然者,即內視也,非實有內視。何謂聽 ? 即耳光自聽,耳惟內聽而不外聽,不外聽而惺然者,即內聽也,非實有內聽。聽者,聽其無聲;視者,視其無形。目不外視,耳不外聽,則閉而欲內馳。惟內視內聽,則既不外走,又不內馳,而中不昏沉矣。此即日月交精交光者也。


昏沉欲睡,即起散步,神清再坐。清晨有暇,坐一柱香為妙。過午人事多擾,易落昏沉,然亦不必限定一柱香,只要諸緣放下,靜坐片時,久久便有入頭,不落昏睡矣。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江湖文化與丹道學術
丹法受授規則
道家養生築基功簡介
談談修行的這幾類人

TAG:內丹 |

您可能感興趣

丹道點竅:回光調息的正確方法
調息靜心防情滯
上座如何調息
【笛子兩頭吹】調息法
今夜送上一款治療失眠的調息法!
瑜伽風箱式調息法
瑜伽九大調息法
靜坐調息的特點
氣功養生重在調身、調息、調心
夏至:調息靜心 存養陽氣
漲姿勢!逆腹式呼吸有效調息!
生活│冥想中「調身」「調息」的基本做法
瑜伽的調息法和呼吸系統
夏至養生應注意調息靜心
道醫養生筆記丨夏至:調息靜心 存養陽氣
老師,瑜伽為什麼要調息?
獲得內在的正位——瑜伽調息法
解密美聯儲:究竟咋調息 對實體經濟有何影響
炎熱的夏至養生應著重調息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