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詳解《未來簡史》——假設、論證邏輯與基本結論

詳解《未來簡史》——假設、論證邏輯與基本結論

世界級暢銷書《人類簡史》的作者Yuval Noah Harari 的新書《未來簡史》英文版於2017年1月出版,中文版很快便由中信出版集團於2017年2月出版發行。

詳解《未來簡史》——假設、論證邏輯與基本結論


第一部分:智人征服世界。


回顧演化史,人類之所以能從一眾動物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人類有虛構的能力,尤其是虛構意義的能力,這使得人類低成本地構建大範圍的合作,從而放大人的能力,最終成為了地球的主宰。


核心問題:


人類與其他動物有何不同?

人類如何征服世界?


智人究竟是比較高等的生命形式,還是欺凌其他特種的地痞流氓?


論證


1.人類與其他動物有什麼不同?


信奉萬物有靈論的狩獵採集者,並不覺得比其他生物高級,人能否存活,有賴於理解和尊重周遭動物的慾望。

信奉有神論的農民,認為神承諾了智人的主導地位,可以剝削其他一切生物。比如基督教。


信奉人文主義的現代人,以人類福祉的名義作為現代工業化農業的借口。


2.人的特殊性到底在哪裡


回答一,人有靈魂。


但如果靈魂是演化出來的,則它是不可分割、永恆的實體這個和演化的本質相違背。

如果靈魂是突然降臨在人類身上出現的,無法想像他之前或他的父母沒有一絲一毫。


所以不成立。


回答二,人有心靈。


但如果一切都在我們的神經元網路中,何必有一個獨立的心靈。

如果心靈是高於神經網路的存在,那它究竟在哪裡?


所以不成立。


回答三,意義之網。


動物只能想像實際存在的東西,人可以想像主體間的東西,它們具有真實而強大的力量,如國家、公司、法律等。


人通過虛構的故事組織大規模協作,這是人類的力量被放大、主宰世界的根本原因。


案例:倭猩猩的社交


倭猩猩常常用性行為來紓解壓力,建立社會聯結。所以並不意外,他們之間同性行為也是稀鬆平常。如果倆群互相不認識的倭猩猩噴到一起,一開始會表現出恐懼和敵意,但是很快其中一群的雌性倭猩猩就會走出來,邀請陌生的倭猩猩別打了,來嘿咻吧。通常另一方都會接受這項邀請,不到幾分鐘,原本可能的戰場就成了歡場,倭猩猩用各種姿勢性交,甚至還會倒吊在樹上。


智人同樣很了解這些合作技巧,但是不管打鬥還是交配,只靠個人認知仍無法構成大規模合作的基礎。想解決希臘債務危機,辦法絕不可能是邀請希臘政治家和德國銀行家來打一架或者是雲雨一番。


核心觀點:


縱觀整個人類進程,7萬年前,智人發生認知革命,產生了語言,能夠將大量智人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更大更高效的數據處理網路,它比單個個人處理器更優越,能夠輸入更多的數據,也能輸出更優質更多的數據,能更好地指導他們的行動。


這一點讓智人擁有超乎其他人類及動物物種的關鍵優勢。對尼安德特人、黑猩猩或大象來說,或許它們能夠連接一個網路,但數量極其有限,遠不及智人。


到了大約5000年前的農業革命,發明了文字和金錢,進一步突破了語言的隔閡與限制。它能夠聯繫更多的人,使人類處理器數量急劇上升。加速了人口增長,讓更多人能夠生活在一起,形成密集的地方網路,並進一步建立了城市、王國或帝國。隨後的現代探險家、征服者和交易商,不斷在世界建立新連接,漸漸形成了覆蓋整個世界的緊密網路。


哥倫布剛剛發現新大陸,把歐亞網路和美洲網路相聯時,每年只有極少的信息能夠越過海洋,還得應付各種文化偏見、政治審查。但漸漸地,自由市場、法治概念或民主傳播,都在促進消除種種障礙。民主和自由市場之所以獲勝,事實上,是因為改善了全球數據處理系統,是數據決定了民主和自由。


讓人類主宰地球的不是智力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而是大範圍的靈活協作,促成人類在全球範圍內靈活協作的根本能力是——想像力。領導就是要激活一群人的共同想像,編製一個共同認可的故事,讓群體相信這個故事,形成信仰,從而組織他們進行大規模高效協作。


大多數人生活的意義,都只是存在於彼此講述的故事之中。在教堂結婚、結婚要戴戒指、初一十五燒香拜佛、在節假日放炮慶祝、過年給紅包等等的意義就在於我們的父母和前輩,鄰居和朋友都認為這有意義。人類會以一種不斷自我循環的方式,持續增強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確認,都讓這張意義的網收的更緊,直到你別無選擇,只能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事。


星座、易經、畫、鑽石、玫瑰、比特幣、米老鼠、可口可樂、釋迦摩尼和貓王這些都屬於互聯主觀的概念,都有一個高度認同的群體。


人類不僅可以跨性別、跨年齡、跨文化,跨種族,跨國界協作,甚至還可以跨越時空協作,我們的所有科學成就,其實就是與前人協作的結果,所有的這些協作,除了基於共同想像的很多虛構概念之外,還有一項重要工具就是」語言」,語言也是一種共同的互聯主觀,離開了人類的主觀意識,語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而即便說著相同語言的北朝鮮和南韓,他們的區別並不是氣候和山川,也不是基因和民族,而是他們分別相信截然不同的兩套故事。


通過文字和語言,人類不光實現了計算和存儲從大腦內走向大腦外,而且還實現了從單人計算到集體計算的跨越。人類的成功,是個體退化,集體進化的綜合結果。

詳解《未來簡史》——假設、論證邏輯與基本結論



第二部分,智人為世界賦予意義


最強大的意義之網就是宗教,不一定有神才是宗教;科學和宗教並不是矛盾的,而是各有分工。科學管事實,宗教管應當,可以密切合作。我們的現代世界,就是由人文主義(現代人的宗教)和科學技術的密切合作建立起來的。


核心問題:


人類創造了怎樣的世界?


人類為何如此深信自己不但控制了世界,還能賦予世界意義?


而人文主義(也就是對人類的崇拜)又是怎樣成為所有人最重要的宗教的?

詳解《未來簡史》——假設、論證邏輯與基本結論



論證:


1,什麼是宗教?


宗教是一套無所不包的故事,能夠為人類的法律、規範和價值觀賦予高於一般人的合法性,是最強大的虛構力量。宗教的定義應該是在於社會功能,而非是否有神。基督教,自由主義,納粹都是宗教。自由主義的關於人的特殊價值的論述,就跟宗教誡命的功能一樣。


2,宗教不是什麼


宗教不等於迷信,自己相信的,一定是「真理」;只有別人相信的,才會是「迷信」,只要人人都信,就沒有「迷信」一說。


宗教不是超自然,對於相信惡魔、神靈、精靈的人來說,這就是自然。


宗教也不是是否信「神」的問題。


宗教不等同於靈性,宗教是要鞏固世俗秩序,靈性是要逃離。


3,科學與宗教


科學想要打造可行的人類制度,必然需要宗教的協助。科學研究事實,但並不給出倫理判斷。


科學和宗教比想像的更容易妥協、合作,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科學最在乎的是力量。


現代歷史其實是科學與特定宗教(人文主義)達成協議的過程,現代社會相信人文主義,而科學不是為了質疑,而是為了實現它的教條。


作者認為,科學給出事實判斷,宗教給出倫理判斷。但宗教的倫理判斷,總是包含事實聲明的部分,是事實和倫理的結合。比如,「生命神聖是倫理判斷」,「生命是受孕那一刻開始的」是事實判斷,結合起來才是「就算受孕才剛一天,你也不得墮胎」。因為總有事實聲明的部分,所以科學會對倫理準則有影響力。關於墮胎問題,現在的爭論恰恰就是事實部分。


4,人文主義是我們的宗教


前現代的人相信自己活在某種偉大的宇宙計劃里,這限制了人類的力量,但也讓一切有了意義。與現代的契約是得到力量,讓科學接管世界,這同時就放棄意義。


但這個契約有一個漏洞條款,如果人類從整體宇宙計劃之外找到意義,就可以意義和力量兼得。人就找到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的教條


人文主義政治:選民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人文主義經濟:顧客永遠是對的。


人文主義美學:看得人覺得美,就是美。(杜尚的小便斗。)


人文主義倫理:感覺對了,就做吧。


人文主義教育:為自己想。


案例:杜尚的小便池


1917年,杜尚買了一個量產的普通小便池,宣布這是一件藝術品,命名為《噴泉》,簽了名,放到了巴黎博物館。這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里程碑。全球無數的美術老師讓學生們欣賞這個作品,並問他們,這是不是藝術?當學生們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老師說:只要有人認為是藝術,就是藝術;有人認為美,就是美。

詳解《未來簡史》——假設、論證邏輯與基本結論



這就是今天深深影響我們的人文主義觀念。在現代自由市場中,顧客意志取代了上帝意志。如果有幾百萬人通過自由選擇購買了公司產品,你憑什麼說他們錯了?


第三部分:智人失去控制權。人文主義的基石是人的自由意志和個人作為一個實體的不可分割性,人文主義的目標是為人謀取最大的幸福,完成目標的主要手段就是科學(針對的是在政治制度上已經沒有多少提升空間的社會,比如作者所在的以色列)。但是科學的進展會破壞人文主義的基石,即否定人有自由意志,否定人作為意義之網中一個主體的不可分割性。


核心問題:


人類還能繼續掌控世界、賦予世界意義嗎?


生物科學和人工智慧將如何威脅人文主義?


誰可能繼承人類的角色,什麼新宗教可能取代人文主義?


論證:


1,自由意志的瓦解。


自由主義的基礎是人有自由意志,這是事實聲明,事實聲明科學就可以介入。


如果在科學上人的意志行為是一連串的電化學反應,每個電化學反應都是前一項事件決定的,那最後達成的決定肯定也不是自由意志。


科學上還有一種可能,人得行為在微觀上是原子隨機運動造成的決定,當然這就是隨機,也不是自由意志。


根據演化論,動物的所有所謂「選擇」,都是基因演算法的反應。比如人看見美女產生的慾望,猩猩看見香蕉的慾望。也不是自由意志。


2,個人主義的瓦解。


自由主義認為每個人都有單一、不可分割的自我。


裂腦人實驗,發現自我是物理可分的。


冰水實驗,發現人至少有兩種自我: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


3,對於堅持人的神聖性,科學的回應。


生物是演算法。每種動物(包括智人)都是演化而成個的演算法集合。


演算法的作用不受組成物質的影響。算盤的算珠是鐵制或木製對運算沒有差別。


只要運算確實,硅基或碳基沒有差別,所以人並沒有獨一無二的神聖性可言。


4,科學是一件停不下來的事。


人文主義的價值觀追求人得福祉,盡頭便是永生和無限的幸福感。這個目標驅動現代經濟和科技不停地發展,以滿足這個追求。現代社會就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運轉的系統,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即便是專家,也只是各有所長,無人了解整個系統,沒有人知道剎車在那兒。

詳解《未來簡史》——假設、論證邏輯與基本結論



案例:非洲大草原上有個狒狒,它看到一棵掛滿香蕉的樹,但是也看到離樹不遠有一隻獅子。它要不要冒著被獅子吃掉的危險去摘香蕉呢?這其實是一個概率計算問題:不吃香蕉,餓死的概率有多大?去吃香蕉,結果被獅子吃掉的概率有多大?為了計算這個概率,狒狒需要很多的數據,比如關於香蕉的數據:香蕉離它有多遠,有幾根香蕉,有多少沒熟的香蕉。還有關於獅子的數據:獅子離它有多遠,獅子有多大,有沒有在睡覺,看起來餓不餓。當然還有關於狒狒自己的數據:我能跑多快,我有多餓,等等。


收集了這些數據以後,這個狒狒開始用大腦神經計算。如果它感到恐懼,其實就是大腦計算出的概率說,你去采那些香蕉太危險了。如果計算出的概率告訴它,你應該冒著生命風險去采香蕉,這時候狒狒就會感受到勇敢。也就是說,這個答案在狒狒看來,不會是一個數字,而是一種感受。但是狒狒的感受,比如勇敢或者說恐懼,在本質上就是一個計算過程得出的數據。這個在人身上也成立,人所以為的自由意志,什麼勇氣、洒脫,本質上都是計算得出的數據。你看到的人類現在和未來的所有選擇,都只是生物化學計算的過程。


結論:二十一世紀三種發展趨勢


赫拉利說,世界有三個趨勢,對應著人的三種不同命運。


人工智慧強大後,人作為一個工作者的經濟價值和軍事價值都沒有了,那麼政治經濟系統就會認為人沒有價值。


人類整體可能還是有價值的,但每個人作為個體是沒有價值的。


也許有些個體還是有價值的,但他們是經過生物學升級改造的「神人」。


人變得沒用


為什麼自由主義能成為歐美髮達國家的主要意識形態?


因為在工業化國家,人力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大工廠時代每個工人都特別有用,戰場上也是人越多越好。


重視每一個人,不僅僅是高大上的概念,也因為那時候的經濟和軍事需要每一個人。


如果以後不需要了呢?


現代戰爭越來越依賴高科技,網路戰甚至就是幾分鐘的事。


過去機器取代一些人的工作,人總是能發明新的工作,赫拉利說這可不是自然定律。


而現在的趨勢就是機器智能越來越比人更適合工作。比如股市的高頻交易、普通律師、醫療診斷等等職業,都會慢慢被機器取代,而且準確率和效率更高。


工業革命帶來了無產階級,現在人工智慧革命也會帶來一個新階層:一個對經濟和軍事來說都沒用的階層。


沒用自主的人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人將不再是最好的演算法,信息科學家已經寫出了越來越複雜的電子演算法。數學定律同時適用於生化演算法和電子演算法,兩者合二為一成為可能,動物和機器之間的隔閡將被打破,電子演算法有一天能夠解開甚至超越生化演算法。


機器學習和人工神經網路興起,越來越多的演算法會獨立演化、自我改進、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這些演算法分析的數據量是天文數字,遠遠超過人力範圍,而且它們也能學會找出人類找不出的模式、採用人類想不到的策略。


最早的種子演算法或許是由人類開發,但隨著演算法逐漸成長,自我演進,就會走出自己的路,前往人類未曾踏足的領域,而且人類也無力追趕。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會變得慢慢放棄決策權。計算機與我們的關係,大概分三步走:


演算法相當於我們身邊的先知,你有什麼問題問它下,但決策權在你手裡。


演算法相當於是我們的代理人,它告訴你一個大的方向和原則,它去執行,執行中的一些小的決策,它自己說了算。


演算法成了我們的君主,你索性什麼都聽它的。


也許有種人不受演算法控制,他們就是控制演算法的人。


變成「神人」


世界上總有一些精英是一直重要和有用的。演算法不能理解這些精英,也不知道他們有什麼需求,這些人才是世界的主人,站在演算法系統背後,做最重要決策的人。


普通人聽演算法的,演算法聽他們的。


而且他們不是普通的「智人」,而是利用生物技術主動升級了的人,成了「神人」。


世紀的醫療技術以治病為主,2世紀的醫療技術可能給人升級為主要目的。而且只有極少數富人能花得起這個費用。也只有極少數人,系統認為給你升級是值得的。


新「宗教」的誕生


基於科學實驗的判斷,加上世界三個趨勢的發展,21世紀正在醞釀新的宗教以取代自由主義的地位,作者說目前能看到的有兩個:


技術人文主義


數據教


科技人文主義認為今天的智人馬上就要成為歷史,我們要用科技創造出「神人」超人類,一種更優秀的人類形式。神人保留一些基本人類特徵,但同時擁有升級後的身體和心理能力,並且能夠對抗複雜的無意識智能(演算法)。因為無意識的智能正在飛速發展,所以人類如果不想集體淪陷,只能積極升級「心智」。


七萬年前的第一次認知革命,人類DNA有了一點點小的變化,大腦神經稍微調整了一下結構,我們就主導了地球。第二次認知革命可能會讓神人接觸到目前還難以想像的新領域,讓神人成為太陽系的主人。


過去幾百萬年,人類是升級版的黑猩猩,到了未來,人類可能變成放大版的「螞蟻」,個體價值不再重要,集體社會活動才更有價值。


黑猩猩也說:「我才不要進化成為人類呢,手無爬樹之力。在我生活的叢林里,人類個體毫無生存能力,弱爆了。還是做猩猩好,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搞母猩猩就搞,那裡那麼多限制,什麼一夫一妻制,狗屁!」


數據主義認為,宇宙由數據流組成,任何現象或實體的價值就在於對數據處理的貢獻。音樂、股市、文學、經濟、政治,蟻群、蜂群、菌群背後都是數據流的不同模式,都可以用演算法來分析決策。以前我們要把數據轉化為信息,信息轉化為知識,知識轉化為智能。而今天,數據量太大了,人類已經無法直接處理海量數據並形成信息,於是計算機演算法接管了數據處理的工作,而之後得出的的信息、知識,也就隨之成了計算機演算法的收穫,成了計算機的智能。


赫拉利用結婚來舉例:婚姻的選擇權由中世紀的牧師遞交給了人文主義時代的「內心選擇」——但在未來,接棒者也許是Google,「我會問它,約翰和保羅都在追求我,他們兩個我都喜歡,但兩種感覺不一樣。我真的很難理清楚。鑒於你知道的所有信息,建議我怎麼做?而谷歌會回答:我從你出生那天就了解你了。我閱讀了你所有的郵件,記錄了你所有的電話,知道你最喜歡的電影,你的DNA,以及心臟的所有歷史生物信息。我有你每次約會的精確數據,我可以向你展示你每次與約翰或保羅約會時的心率,血壓和血糖水平的實時圖表。而且我了解他們就像我了解你一樣。基於這些信息和我的高級演算法以及幾十年來關於數百萬對戀愛關係的統計數據,我建議你和約翰在一起,因為從長期來看,有87%的可能你和他在一起更滿意。」


共產主義本質上是一種市場信息集中處理的政治演算法系統,統一資源配置、統一商品定價、統一規劃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切;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是分布式信息處理的演算法系統。資本主義能夠贏得冷戰,是因為分布式數據處理的效果就是比集中式處理更符合當今這個時代。


政治科學家開始把人類政治結構理解成數據處理系統,民主和專制在本質上是兩套關於收集和分析數據(信息)的對立機制。而這種政治演算法系統正在失去對數據的控制,科技發展太快,政治系統升級太慢,權力出現了真空。即便是互聯網星期之後的若干年,各國政府開始意識到這個科技成果對社會和政治格局的影響力已經大到失控的地步,他們開始通過各項政策法規監控數據,管理數據,幾乎拿到了所有的數據,但這依然於事無補。就像打牌的時候明明知道對手有什麼牌,卻不知道怎麼搞的,總是一輸再輸。本質上,這是現有政治體系數據處理能力的欠缺。


未來還有很多新的科技會飛速發展,挑戰政治體系,尤其是人工智慧和生物科技,但現在的政治體系對此毫無警覺。選民和政要對生物學、控制論、資訊理論的認知不足成了巨大的瓶頸。民主機制已經不能給選民帶來權力,權力正在轉移,但不知道去哪兒了。英國選民想像中,是歐盟奪走了權力,所以他們脫歐;美國選民認為既得利益者壟斷了權力,所以他們支持反體制的候選人。可事實上,即便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權力也不會回到普通選民的身上。


科技有了神一般的能力,而政治卻依然短視而無知,這樣的搭配問題很大。納粹和原子彈爆炸的歷史告訴我們,權力不能交給狂妄自大卻無知的政治人物,那是一種災難。而權力也不能完全交給市場,因為自由市場演算法也不是萬能的,有時候反而是盲目的,在面對全球變暖的威脅或者人工智慧的潛在危險時,市場可能毫無作為。


當萬物互聯,所有數據都開放上網的時候,演算法不僅能知道每個人的投票意向,甚至還能從根本的神經原因分析為何某人投民主黨,另一個人投共和黨時,又何必舉行什麼民主投票呢?過去的人文主義呼籲:「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而現在的數據主義則呼籲:「聆聽演算法的意見!」


隨著機器學習和人工神經網路星期,有越來越多演算法會獨立演進、自我改進、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最早的種子演算法是人類設計開發的,但隨著演算法逐漸發展,就會走出自己的路,前往人類未曾踏足的領地,而人類也無力追尋。


但是,沒有人真正知道2050年的就業市場、家庭或者生態將會是什麼樣子,又或是哪些宗教、經濟和政治制度主導世界。這個世界的變化速度比以往更快,而我們又已被海量數據、想法、承諾和威脅所淹沒。人類正在逐漸將手中的權利交給自由市場、群眾智能和外部演算法,部分原因就在於人類無力處理大量數據。


未來谷歌、亞馬遜、facebook會不會幫我們作出更好的決策,取決於他們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會發展到什麼高度。一旦它們幫我們做出了更好的決策,我們就會進一步依賴它們,然後它們又有了更多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決策。所以在未來只要有足夠多的數據和正確的計算,也許就不需要你自己來做決策了。


————————————————————————————

詳解《未來簡史》——假設、論證邏輯與基本結論



延伸思考:


不管是二十世紀的中國人、中世紀的印度人,還是古代的埃及人,人類一直面臨著同樣的三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


這三大問題一直都是人類的心頭大患,一代又一代。人類向所有神明天使和聖人祈禱膜拜,也發明了無數的工具制度和社會系統,但仍然有數百萬人死於飢餓流行病和暴力。許多思想家和先驅於是認為,饑荒、瘟疫和戰爭一定是上帝整個宇宙計劃的一部分,抑或是出自人類天生的不完美。除非走到時間盡頭,否則永遠不可能擺脫。


但在第三個千年開始之際,人類開始意識到一件驚人的事,雖然多數人很少想到這件事,但在過去幾十年間,我們已經成功克制了饑荒,瘟疫和戰爭,當然這些問題還算不上被完全解決,但已經從過去不可理解,無法控制的自然力量轉化為可應對的挑戰,我們不再需要祈求某位生活,聖人來解救人類,而是已經相當了解怎樣預防饑荒,瘟疫和戰爭,而且通常都能成功。當然,有些時候還是會事與願違,但面對這些失敗,人類不再只是聳聳肩說:「沒辦法,世界就是這樣不完美,或許這是上帝的旨意。」


人類在減少了饑荒、疾病和戰爭之後,目標很可能是長生不死、幸福快樂,以及化身為神(擁有更強的身體和心理能力)。一開始,數據正是通過承諾滿足這些而得以傳播。而為了實現長生不死、幸福快樂、化身為神,我們就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遠遠超出人類大腦的能力,也就只能把權力交給演算法了。然而,一旦權力從人類手中交給演算法,人類就可能面臨另一種命運。


未來,如果我們將視野放大到整個生命,其他問題或者發展的重要性,都比不過以下三項彼此息息相關的發展:


1,科學正逐漸聚合在一個無所不包的教條之中,也就是認為所有生物都是演算法,而生命則是進行數據處理;


2,智能正與意識脫鉤;


3,無意識但具有高度智能的演算法,可能很快就會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


那麼,這三項發展便提出了三個關鍵問題。這三個問題涉及到全書的基本假設:


1、生物真的只是一堆演算法嗎?而生命真的只是數據處理嗎?


2、智能和意識,究竟哪個才更有價值?


3、等到無意識但更具備高度智能的演算法比我們自己更了解我們自己時,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詳解《未來簡史》——假設、論證邏輯與基本結論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飛微議 的精彩文章:

人與機器:機器人學五大定律
為什麼是我們,未來又如何?——讀《人類簡史》
機器演算法確實越來越了不起,可它能算出女人的心思么?
葛兆光:思想史的寫法(2)
吳飛:西方傳播法立法的基石——「思想市場」理論評析

TAG:吳飛微議 |

您可能感興趣

柏拉圖《美諾篇或論德性》開篇之問的翻譯與邏輯結構:兼評中譯本的紕漏
簡潔背後的複雜結構與邏輯
請將不講邏輯的文言文,移出語文教科書 | 短史記
農信社筆試邏輯判斷題的快解方法
馮學榮:讀史寫史,要講邏輯
如何讓文章構架完美,邏輯清晰?
邏輯推理基本知識
《創造財富的邏輯思維方式》試聽課
7月8日托福閱讀真題解析——用邏輯,肢解閱讀文章
文藝復興版《奇葩說》:一塊餅引發的「詭異邏輯」辯論會
在什麼意義上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是以《邏輯學》為「基礎」的
辯論中常見的邏輯謬誤
《聖經》關於地球和宇宙的這些描述,符合邏輯嗎?
他的思想代表了邏輯和語言 《走進計算機文化史》之六
哲學邏輯概論
數學中考解題慢、邏輯亂?因為基本定理沒掌握好
請將不講邏輯的文言文,移出語文教科書
耶魯教授:社科研究為何要以「實證和數理邏輯」為基礎
認知邏輯研究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