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五時(一)華嚴時
天台五時(一)華嚴時
文 / 然妙
天台宗的教義,最為耳熟能詳的就是五時八教,止觀雙運,本篇文章中,只著重介紹五時。五時,是天台宗將佛陀的一代教法,按照說法時間的順序進行五個階段的歸納總結,名稱的確立或按照大小乘經典,或按照地方,以此建立相應的名相。宋代孤山智圓法師做了個《五時頌》,以偈語的方式說明五時,文如下: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七年(或雲「共八載」)。
五時之最初,首先是華嚴時。根據大乘經典的記載,佛在菩提樹下初證正覺,在三昧中,為諸大菩薩說《華嚴經》,也就是「華嚴最初三七日」。
天台宗的教義,最為耳熟能詳的就是五時八教,止觀雙運,本篇文章中,只著重介紹五時。五時,是天台宗將佛陀的一代教法,按照說法時間的順序進行五個階段的歸納總結,名稱的確立或按照大小乘經典,或按照地方,以此建立相應的名相。宋代孤山智圓法師做了個《五時頌》,以偈語的方式說明五時,文如下: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七年(或雲「共八載」)。
五時之最初,首先是華嚴時。根據大乘經典的記載,佛在菩提樹下初證正覺,在三昧中,為諸大菩薩說《華嚴經》,也就是「華嚴最初三七日」。
《華嚴經》,根據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以及其他經論的記載,是龍樹菩薩入龍宮,發現有上、中、下三部(也稱廣、中、略三本)。《西域記》說,上本《華嚴》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有「一四天下微塵數品」,也就是將十個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塵那麼小的顆粒,一粒微塵算一首偈頌,一首偈頌或五言或七言,四句為一頌。想想這偈頌的數量就已經非人腦可以思量了。品的計算方法是一四天下,也就是一小世界,一四大部洲磨成的微塵數,一粒微塵算一品,這麼算,品數也不是人力所能及。因此,龍樹菩薩覺得,上本《華嚴》不是閻浮提眾生的智慧所能接受,為此默默地將上本華嚴依舊放在了龍宮。中本《華嚴》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頌」,分「一千二百品」,龍樹菩薩看完了,他覺得自己雖然有能力看,但世間人的智慧,還是不能接受這樣的數字,不能跟上中本《華嚴》的智慧,擔憂遭後人毀謗,依然是看完後就放下沒帶出來。下本是略本,有十萬偈頌,四十八品,龍樹覺著很不錯,符合我們的根機,就將之帶了出來,傳入人間。
《華嚴經》在中國的翻譯,第一次是東晉安帝義熙十四年(公元418),佛陀跋陀羅(漢譯覺賢)三藏法師在建康道場寺,由皇帝下詔翻譯《華嚴經》,佛陀跋陀羅是主譯,執事有上百人,費時四年譯成,共六十卷,三十四品。龍樹菩薩帶出的略本原有四十八品,這裡少了十四品;且原本分七處九會,譯本只七處八會,少了一會。這是最先翻譯的《華嚴經》,俗稱六十華嚴或晉譯華嚴。智者大師當時看到華嚴就是這一部,《法華玄義》、《法華文句》及《摩訶止觀》中,所引用的都是六十華嚴的經文。現如今,我們三皈依中念的:「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就出自六十華嚴的《凈行品》,而「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的名句,也是六十華嚴中出的。
第二次翻譯《華嚴經》是唐朝武則天時,武則天信佛,禮法藏大師為師,賜號賢首,稱賢首國師。武則天請賢首國師講《華嚴經》,覺得晉譯華嚴不是很完整,有些文字不夠理想,得知于闐國有全本《華嚴經》,於是就備好禮物,派遣人去迎請全本《華嚴經》及精通華嚴的實叉難陀法師來到中國。實叉難陀翻譯《華嚴經》費時四年,共八十卷,三十九品,七處九會,比六十華嚴多了一會。譯出後,武則天非常開心,尊敬異常,特別作了一首偈頌讚嘆,就是現在我們熟悉的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第三次翻譯華嚴,是唐朝徳宗貞元十二年(公元796),印度來的般若三藏譯了《四十華嚴》。這部經文詳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實際上是晉譯和唐本華嚴的最後一品《入法界品》的內容,只是更為詳細。四十華嚴前三十九卷與前兩譯的入法界品相同,第四十卷是《普賢行願》,為前兩本所缺失。所以,後人流通的《八十華嚴》,就將普賢十大願附後,成八十一卷。弘一法師研讀《華嚴經》,認為最好讀《八十華嚴》讀到五十九卷,《離世間品》讀完,換讀《四十華嚴》,共九十九卷,這種讀法,在中文《華嚴經》里算是最為周全的。
天台五時所指的華嚴時,教義上就是指《華嚴》頓教的思想。平素習慣說,「三七日中說華嚴」,但是根據古德的說法,認為第一個七日開演前五會,包括到兜率天講十迴向;第二個七日在他化自在天講《十地品》,直至《離世間品》;而第九會是第三個七日以後說的,所謂三七日後,可能是成道十年乃至二十年後才說,因為《入法界品》的序分中,已有舍利佛、目建連等尊者出場,而舍利佛、目建連是釋尊成道五、六年後才出家,既然《入法界品》中有提及,可見這一品是以後所說。有人認為第九會是般若時那段時間裡講的,因所說教理與華嚴部相同,就被收納到華嚴了。當然,這也只是一家之言,不能定論。
以上是為五時之華嚴時,第二時是阿含時。
長
按
關
注
大象佛學圖書館
微信號 : dxfxtsg

※【解讀】佛像的坐姿
※梁思成: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
※怎樣欣賞佛像(四)
※怎樣欣賞佛像(三)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天台五時(五)法華涅槃時
※天台五時(二)阿含時
※天台五時(四)般若時
※天台五時(六)通五時
※天台五時(三)方等時
※天台五時(八)五時與五味
※天台五時(九)《法華經》中的五時
※《天台五時》合集
※天台八教(一)五時八教的名稱由來
※綿羊毛和媽媽的周五時光
※宇宙下一站何去何從:神秘的第五時代
※長大後再次重逢的童星們,第三成人氣CP,第五時隔10年才相聚
※又瘦又美還吃不胖,最後又撒了一大把「狗糧」!「報君潮流眼」之超模裴蓓:演繹周一到周五時髦日裝!
※太清存神鍊氣五時七候訣
※智者大師對中國佛教的一大貢獻-五時八教的判教體系
※高鐵站票五時車程?人氣天團TFBOYS因怕遲到同擠一輛計程車
※太清存神鍊氣五時七候訣,有緣人得之!
※肝病死敵、天然解毒王,三不五時吃一點,橫掃肝毒更健康
※哈士奇一改習性玩深沉,三不五時給出瓊瑤式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