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如果說,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或者更準確地說,在新舊石器時代交替並存時期,玉器主要是作為一種「玉石不分」的生產工具和武器,那麼到了新石期時代中晚期,玉器因自身特質而受人們格外喜愛、甚至崇拜,而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禮儀之器,成為人們社會地位、權力和文化的象徵。這時的玉器,多用於祭祀天地神靈和死後隨葬用品,還有一部分變成日常生活中的飾品和辟邪用品。


良渚文化獸面紋三叉形玉器

原始社會特別是中後期,玉器在整個社會中用於宗教、權利、禮儀已很盛行,成為原始社會重要的特徵,並對後世玉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興隆窪文化玉錛


正如楊伯達先生在《古玉史論》中所指出的:「此長達6000年的玉文化已經了各個階段的發展,並逐步廣泛化、深化入,並終於成為文化主體,成為巫神媒介及華夏文明的第一塊奠基石。」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紅山文化三孔形玉梳背


這一時期,出土了一大批製作精美、形制規範、紋樣統一的非實用玉器,具有明顯的原始巫術內涵。比如距今4500—5500年前的凌家灘——良渚文化遺址,三號墓隨葬玉器120多件,其中璧24件、琮33件。琮是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不僅數量多,而且工藝精湛,基本形制有圓筒型和外方內圓型,體現了天圓地方的觀念,其「外八方像地之形,中虛圓,以應無窮。像地之德,故以祭地」。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開封市博物館商代玉牙璧

進入夏、商、周時期,玉器製作工藝技術長時間磨合統一,逐步形成了統一格調的禮玉文化。這一時期的玉器,其表現形式主要是用象徵的藝術手法,誇張雙眼以突出人物的神采,動態或立或跽(跪)均合程式。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陝西歷史博物館商代玉戈

玉材來自各地,同時和闐玉增多,成為王室、貴族的主要玉材。《周禮》記載的瑞玉有六種,蒼璧祭天、黃琮祭地、青圭祭東、赤璋祭南、白琥祭西、玄璜祭北。目前,出土夏代玉器較為集中的地方是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玉器長且寬大,薄而有刃,仿自工具或武器,但均不能實用,是統治者顯示威嚴和神聖的儀仗禮器。玉器是商代王室的專用品。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台北故宮博物院商代玉牙璧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旅順博物館西周龍形玉佩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旅順博物館西周魚形玉佩


商代玉器出土多的地方是河南安陽的殷墟,如1976年發掘的「婦好墓」。婦好是商代著名帝王武丁的妻子,死後受到厚葬,曾出土玉器755件,代表著商代治玉的最高水平。西周東周玉文化延續夏商王朝,山西侯馬晉國發現盟誓玉圭、玉片,上面寫著盟誓內容,證明了玉用於禮儀、慶典、祭祀的實際情況。這一時期的玉文化有了新的發展,由祭祀用具逐漸向君子藉以修養品德的用具轉變,「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彼其之子,美如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這種思想逐步成為崇玉、用玉的一整套制度。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故宮博物院戰國雲紋玉韘


到了戰國時期乃至秦漢,先有列國爭霸,後有連年戰爭,作為禮儀之器的玉器,使用中等級制度逐漸混亂,在形製造型上基本突破了禮儀器的限制,創造了精雕細刻、生動傳神、精緻靈巧的新型玉器。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陝西歷史博物館戰國玉磬


戰國時期的代表作有玉制多節佩、玉制龍首璜、玉制獸面紋琮、和闐黑玉帶鉤等。值得一提的是,漢高祖劉邦是一介農民出生,加之漢初百業待興,所以周朝興起的成組佩玉,雖然具有美感和禮儀作用,但製作困難,勞民傷財,佩帶時行走、勞作等極不方便,一度被嚴格禁止製作和使用。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漢代出廓璧


一直到漢武帝以後,隨著「絲綢之路」暢通,產自新疆和田的玉料大量運到內地,加上國力漸強,社會流行厚葬之風,玉器在日常生活和墓葬中大量使用。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故宮博物院南北朝雲虎紋玉璜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國家博物館唐代玉辟邪


兩晉、隋唐以及至五代、宋、遼、金以來,玉器作為禮儀之器的地位逐步降格了,而更多地變成了專供佩戴裝飾、陳設、觀賞、把玩的飾品了。禮玉地位下降的原因,根本上在於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及由此導致的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的變化。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天津博物館唐代兔形玉飾


應該說,在玉器發展演進過程中,陶器及後來的瓷器也在發展進步中。唐武德年間(公元618—626年),景德鎮有人將瓷器運至當時的國都長安城,進貢給唐高祖李淵,號稱假玉器。此後,瓷器類玉的說法貫穿以後整個年代。


大詩人杜甫就曾做詩稱:「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禮玉衰落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佛教文化的興盛。如果說,儒家文化崇尚玉器,而在佛教七寶中,紫金、琉璃、白銀、玻璃、珊瑚,甚至排在了瑪瑙、硨磲的前面,這就動搖了一直以來禮玉在人們心目中的神聖地位。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及至元、明、清之際,玉器從宗教、祭祀等神壇上走下來,更多地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裝飾品,各種形制和紋飾的玉器日益增多。用於佩戴和把玩的玉器,多是小巧可愛。用於陳設觀賞的玉器,則往往器型碩大。如清乾隆年間雕造完成的「大禹治水圖」,玉料采自新疆,重達5300公斤。



古玩那點事,玉器文化之發展



這一時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玉器由帝王和官府,逐漸走向民間。清代玉器得到了空前發展,不但數量多、做工精,而且大型的重器也多,品類、裝飾題材、雕琢工藝都進入了全面發展繁榮的階段,形成了玉器發展史上的最高峰,也為民間玉器技藝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藝術苑 的精彩文章:

看大師在玉石添了數筆,繆變神奇!
這些青銅器的名稱和市場價值

TAG:古玩藝術苑 |

您可能感興趣

茶文化的形成,茶文化的發展
紫砂壺事業發展的文化要求
古董古玩:中國藝術品市場要發展,那就必須走這條路!
中國古代玉器奇趣發展史
玄色之妙Ⅰ:黑釉瓷的發展演變
山西麵食發展的「那些事」
五彩瓷器的發展和特點
玄色之妙:黑釉瓷的發展演變與鑒賞
上海曌豐文化藝術發展為你講述漢劍王者之道
安化黑茶文化歷史與發展
秦大樹:瓷器化妝土工藝的產生與發展
中國詩詞文化的發展和誤區之陋見
石材雕刻藝術的發展歷史
宋代吉州窯瓷器的發展歷程及其工藝特點
平遙城牆:一部古代戰爭文化發展史
「戈壁雪潤」的綠色發展之路
從狂野的青銅器,到細薄如玉的瓷器—華夏文明的發展縮影
古天樂不來大陸發展的原因,有三處閃光點!
收藏說玉:玉鹿在歷史上的文化發展
風水大師袁天罡預測了唐朝的發展歷程,一句玩笑話成了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