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老子》精髓5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精髓5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與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為表顯一為裹藏之別而已。而道家在理論能力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則為中國哲學思想中所有其它傳統提供了創造力的泉源。


老子(約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


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老子》一書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論。

道家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與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為表顯一為裹藏之別而已。而道家在理論能力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則為中國哲學思想中所有其它傳統提供了創造力的泉源。以下五句話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

《老子》精髓5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諸事辦妥,老百姓都認為我本來就是這樣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說,完成功業的過程沒有受他人強制的感覺,是人們的本性使然。


人有趨利避害的本性;有被習慣左右行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習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創新,適時改變自己的習慣和習俗以適應外界環境的本性。


順著這些本性去完成功業,人們會覺得原本就如此,很順當,不會有牽強和被強迫的感覺和不滿。完成功業也就自然而然。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夠事半功倍的根據。

《老子》精髓5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曰:領導者的行事原則是做而不爭奪。正因為不爭奪所以普天之下的人們都無法與之爭奪。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商場之高手,也為而不爭。不爭者之所以反而得勝,正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無害於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爭而勝。

《老子》精髓5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適時終止可以不陷入危險的境地。因為沒有達到滿盈的程度,所以能夠在事物趨於破舊的時候浴火重生。


老子認為「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事物發展壯大而達到滿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漸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說它漸漸不再近於道了,不近於道就會早衰亡。因此領導者不應當過分追求壯大,使事物趨於滿盈而過早走向死亡。


反而應當注意發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於過早滿盈的程度,因而能夠從容創新,使事物在破舊死亡之前能夠浴火重生,脫胎換骨而處於有足夠發展空間的新狀態,因而能夠繼續發展。

《老子》精髓5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聰明。能勝人的稱得上是有力量,能自勝的人才算得上是強大。


因此呂氏春秋先己篇曰:「故勝人者,必先自勝,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務在自知。……敗莫大於不自知。」一個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勝之功力,就很難知人善任而進行有效的管理。


毛澤東曾說過:「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也將曾國藩作為自己的人生楷模,處處效法。獨樹一幟的曾氏之學,是對中國傳統優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結。


曾國藩一生「用將則勝,自將則敗」。曾之用兵,靠「敬」與「誠」兩字,廣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權,用將得當,屢建大功;勝則自傲,自將而一試身手,屢戰屢敗,至於數次自殺未遂。


正是這些磨難和經驗教訓使他逐漸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的哲理,達到「依天照海花無數,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夠自勝而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

《老子》精髓5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曰:不違反規律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還說:「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也就是說管理者治理企業,不可以違反規律妄為滋事,如果管理者經常大膽妄為,不斷滋事以彰顯自己的權勢,企業就難以治理。老子總結說「為無為,則無不治。」管理者的行為應當順應自然規律,不恣意妄為,要實事求是地尋求現實可行的道路,才能「無不治」。


老子還強調:「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規律就用以指導實踐,而不是用於空談。


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的最終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規律辦事,也就是所謂的「順其自然」、「因勢利導」。


圖片來源於作者【故宮博物院】,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END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史記》中發人深省的10句話!
冰心&吳文藻:傾心相遇,安暖相陪
毛澤東的十大讀書法
歷史上最早「雪中送炭」的人是誰?
龍應台:是誰在作賤我們的子女?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子為人之道: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的《靜之道》
老子——《道德經》中的七句名言,道盡人生真諦!
八句話,道破老子思想精髓!
六十二,老子《道德經》,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老子:可道之道,與不可道之道
《老子》十五言,道盡人生真諦!
老子經典名言,句句道盡人生真諦!
無為而無不為——老子識人之道
老子李耳去太乙山,紫真說了6句話,概括了《道德經》所有思想!
七十七,老子《道德經》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則說盜亦有道!
聖賢之道——老子的「人生三寶」
老子《道德經》名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聽老子講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解《老子》千古之惑!何謂: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
老子講天道,孔子講人道,莊子則說盜亦有道…
老子《道德經》處世智慧,莫要與人爭高下,聰明的人都這樣做!
頗得老子道法之人眼中修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