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上周日下午,未讀Club有幸邀請到四位在民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各有建樹的老師,結合「未讀·藝術家」新書《職人志:52位台灣頂尖手藝人的故事》,與上百位民藝愛好者們一同分享現代「守藝人」的「心」與「藝」。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下面就由未讀君帶大家


重溫一下這次講座的精彩內容吧!

一生懸命 · 大匠不斫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台灣資深民藝觀察家,古建築修繕師,獨立撰稿人 陳益宗


陳益宗老師早年從事古建築的修繕,之後逐漸開始進行文化創意工作,對傳統民藝的研究一做就是數十載。此次講座中,陳老師帶我們走進《職人志》,向我們講述了台灣手藝人們的工作日常。

「這兩個小女生能做出《職人志》這樣一本書,真的很不容易。我之前有聽朋友說,他在帶輔仁大學學生,那也知道有這樣一個專題,但我並沒有看到這本書,我一直到今年過完年,我才看到這本書,我看到這本書,我很感動。 」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台灣傳統民藝分布地圖


台灣民藝融合了中原傳統文化與日本匠人精神,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產物。就主題言,除了與生活有關的硯台編藝等,台灣民藝大部分與宗教有關,如玉雕、神像、寺廟彩繪等。就地理而言,鹿港和台南作為寺廟建築的集聚區,也是台灣民藝與職人的主要聚集區。就傳承方式而言,傳統的民藝一般是父傳子。一門手藝,不只是職人一生的工作,更是幾代人的薪火相傳。

除了對民藝技術的研究,與職人的交往也是文化創意工作的重要環節。一杯酒,一盞茶,設計者與與匠人之間的感情更近了,新穎的創意和傳統的技藝也得以契合。


談到台灣民藝的「工匠精神」,陳益宗總結道「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工作,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一生懸命地去磨練技巧。淮南子,大匠不斫,這是我一直奉行的原則,只要我做的東西,它要有一定的水平!」


做民藝的「觀察者」而不是「闖入者」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蝸牛》雜誌創始人之一,獨立撰稿人,藝評人 高登科


作為《蝸牛》雜誌的創始人之一,高登科老師更多地將目光投向民藝的主體——職人本身,向我們講述了職人的生活現狀,以及《蝸牛》雜誌作為民藝傳播者的理念與實踐。


「對於《職人志》兩位年輕作者的努力,我們也是十分推崇的。在2016年我們出的特刊,也是以《職人志》作為範本的。對於《蝸牛》雜誌來說,從2010年起步到現在做了很多民藝社會實踐,但是在我看來,《蝸牛》雜誌最大的價值就是讓大家發現大家都有能力做得很好,關鍵是大家都去努力。


江西婺源的竹編藝人石水生,貴州麻江楓脂染傳承人龍安珍,湖南夏布出口商譚智祥,高登科在講座伊始講述的三個故事中,主人公都不是非物質遺產大師,而是一些平凡的匠人。這些人的處境恰恰真實地反映了目前中國民藝群體的生活現狀。


「當你躲在那個相機的鏡頭後面去看人的時候,是非常不禮貌的事情。」為了成為一民藝觀察者而不是闖入者,高登科老師與同事們經常與當地手藝人同吃同住,走進他們的生活,發現傳統民藝真正的價值。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蝸牛》雜誌民藝實踐:「湊合」拼布


民藝也不應該是小行星式的傳播,也不應該是單純的浪漫化的一種想像,我們更應該在田野裡邊,然後去拿到藝術的東西,然後去和更多的人去分享價值。」 為了讓民藝重回大眾生活,蝸牛在傳統民藝的「審美性」價值和現代設計的「實用性」 價值方面做了「再設計」的實踐嘗試,使得尋常之物成為新的民藝衍生品,免於被時代淘汰的命運。


對談 & 交流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四位嘉賓現場對談


Q1.楊兆凱:關於民藝生活周的想法,陳老師能不能提提建議,您覺得該做嗎?


陳益宗:我覺得該做,很多東西跟現代生活是有距離的,所以相對這個會被失傳的,如何讓這些做民藝的這些人,所謂的職人,讓他去發展一些比較實用的東西,甚至我都不太贊成說這些民藝要去改變,甚至要去設計,就回歸到它最原始的生活化,這樣子,民藝才能夠延續下去。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陳益宗老師帶來的台灣手編筆袋


Q2:除了上面大家都提到的那種有一批級別比較高的手藝人能夠進入學校任教,其他的那些技藝沒有那麼高的手藝人,他們的生存方式是什麼?


陳益宗:那要看他做的是哪個方面,像做這些偏實用的,大家都生存得比較好,像那些刻佛像的,做跟信仰有關係的,那生存得都還是不錯的,那比如說做蓑衣的,這些那可能生活中的實用性就比較少。還有幫我做筆的那個人,他現在在種水果,現在因為經濟不好,一支筆要賣那麼高的價格,他沒有辦法生存,現在已經漸漸地在轉業,這個只能這樣子了!


觀眾:我最近在公司看到一些小片子,我們當時是去山西採訪的一些剪紙的手藝人,然後把他們的生活記錄下來,跟我們的產品形象放在一起,為產品做廣告的時候,我們沒有請大明星,而是把他們的這些生活記錄放在片子當中,然後我們把這些錢給他們,我覺得這種方式還是挺好的!


Q3:我們家幾代人都是做官式琉璃瓦的,現在因為做瓦對空氣環境有影響,原材料用的一些土質也會破壞環境,我爸爸要放棄他熱愛一輩子的事,我覺得很可惜。台灣也有人在做磚瓦,他們是怎麼樣繼續下去的?國家是否在政策上對我們還會有一些支持?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數字化中心負責人鄧雪晨


(左) 青年文保工作者學術沙龍「C太太的客廳」聯合發起人楊兆凱


鄧雪晨:剛才那個女孩談到她父親這門手藝的現狀時忍不住熱淚盈眶,作為從事這方面保護工作的人,我的心情一樣沉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十六字方針,首要的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有一些項目,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可能不可避免地會弱勢或者消亡,那麼現在第一個要做的事就是搶救、記錄。不管是政府部門也好,專業機構也罷,或者是傳承人自身,包括愛好者們,可不可以發揮我們自己的能量先把它搶救下來、記錄下來,至少可以留存具有一定文獻性質的,可供後人研究、挖掘的資料性的記錄。我們在現實工作過程中也發現這個問題,中國有這麼多的非遺項目,包括國家、省、市、縣級的項目,分布在全國各地,光靠政府機構的力量去記錄、去保護是遠遠不夠的,希望社會各方面,包括公眾,能夠發揮自身優勢,共同關注、一起努力。


李老師(觀眾):對於琉璃廠的議題,台灣有一個在華陶窯,它也是面臨轉型,這個窯廠的特色是,現在有很多的學校的學生,或者是一些團體,都會帶著孩子們去那裡學習。他是把它轉型成教育,還有一種傳承。其實這個琉璃廠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那它的規模肯定也很大,我覺得,台灣那麼小的一個地方,像這樣一個華陶窯,這樣一個小窯廠都可以做到這樣子,你們一定可以,但是要靠年輕一代去開發!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分享台灣華陶窯轉型經驗的李老師


陳益宗:我剛剛有提到的灣麗博物館,那個就是以教育為導向的,以觀光為導向的,雖然沒有辦法去燒傳統的磚瓦供應建築,但你可以走觀光的路線,可以走教育的路線,然後想辦法做一些跟觀光有關係的,現在台灣的很多工廠都變成了觀光工廠。


三個小時的交流與分享


有讚賞有質疑


有求助也有真誠的建議


民藝的保護和傳承道路還很長


一本《職人志》


讓真正關心和熱愛傳統民間藝術的人有聯結


願手藝傳承,匠心不改


編輯 = 曾曾 Lusa

「工匠精神,就是一生懸命地去愛你的工作」 點擊播放 GIF/9K



點這裡,看看職人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讀 的精彩文章:

《人類簡史》作者新書
臨睡前,你會讀什麼書呢?
這套書,每看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動

TAG:未讀 |

您可能感興趣

最好的藝術就是「工匠精神」的傳承
玻璃匠人的工匠精神:愛好成就自我
生病了堅持工作精神可嘉?不!這是在傷害你的大腦
匠人匠心:守一種精神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新工匠精神,不是抱守古人,而是讓傳統脫骨重生
匠心精神,一生做一件事,儘力做到最好
我的前?半生之醬子——「工匠」精神
好的婚姻,需要工匠精神
吹捧「工匠精神」的人都是不動腦子的蠢貨!
別自詡是「工作狂」了,弄不好是精神病!
人生一定要努力,努力是人生的一種精神狀態
看看德國電工是怎樣布線的,簡直就是藝術品,這就是工匠精神
沒想到「胖妞」的「皮膚」這麼好,這才是大國「工匠精神」的體現
工匠精神就是把自己打磨成游泳的刀鋒
好奇心是一劑精神良藥
「搖滾樂是我的生理需求,精釀啤酒是我的精神需求」 —和躺著的快叔一起喝一杯
得了精神病,我還能正常工作、結婚、生孩子嗎?
匠人精神學不來?工匠精神到底是啥?
一上床就興奮,是一種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