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鄭和下西洋去過的國家之說法各異

鄭和下西洋去過的國家之說法各異

鄭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鄭和下西洋去過的國家之說法各異


鄭和出生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馬哈只第二子,鄭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和僅十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走至南京,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永樂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馬和為菩薩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


在靖難之變中,馬和在河北鄭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鄭州,另一說為「燕京鄭村壩」,今日北京東壩村 )為燕王朱棣立下戰功。永樂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並升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1405到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宣德六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鄭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賜葬南京牛首山。

鄭和下西洋去過的國家之說法各異


第一次下西洋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正使鄭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萬八千餘人出使西洋,造長44丈廣18丈大船62艘,從蘇州劉家河泛海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門楊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區),後向爪哇方向南航,次年6月30日在爪哇三寶壟登陸,進行貿易。隨後到三佛齊舊港,舊港廣東僑領施進卿來報,海盜陳祖義兇橫,鄭和興兵剿滅賊黨五千多人,燒賊船十艘,獲賊船五艘,生擒海盜陳祖義等三賊首。鄭和船隊後到過蘇門答臘、滿刺加、錫蘭、古里等國家。


第二次下西洋


明永樂五年至永樂七年(公元1407—1409年)。永樂五年九月十三日,在鄭和回國十幾天後,就第二次下西洋了。主要訪問了占城、爪哇、暹羅(今泰國)、滿剌加、南巫里、加異勒(今印度南端)、錫蘭、柯枝(今印度西南岸柯欽一帶)、古里等國。於永樂七年夏七八月間回國。鄭和專程到錫蘭,對錫蘭山佛寺進行布施,並立碑為文,以垂永久。


第三次下西洋

1409年10月(永樂七年九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姚廣孝、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1411年7月6日(永樂九年六月十六)回國。


第四次下西洋


1413年11月(永樂十一年十一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迪,1415年8月12日(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


第五次下西洋


1417年6月(永樂十五年五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1419年8月8日(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回國。

第六次下西洋


1421年3月3日(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出發,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1422年9月2日(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第七次下西洋


1431年1月(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1433年(宣德八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1433年7月22日(宣德八年七月初六)返回南京。

鄭和下西洋去過的國家之說法各異



鄭和下西洋到過的國家


記錄鄭和七次下西洋所經歷的國家和地區名稱的史料較多,說法各異。


說法一:據鄭和撰劉家港《通番事迹記》及長樂《天妃靈應之記》兩塊碑文記載,有占城國、爪哇國、三佛齊國、暹羅國、蘇門答刺國、滿刺加、南天竺、錫蘭山國、古里國、柯枝國、忽魯謨斯國、阿丹國、木骨都束國、卜刺哇國,大小凡30餘國。「三十餘國」的國名和數字是鄭和親自提出的。但此二碑只舉了14個國家名稱,其餘的國家名稱不得而知。這些國家的名稱各種史書記載不一:據馬歡《瀛涯勝覽》載有占城國、爪哇國、舊港國、暹羅國、滿刺加國、蘇門答刺國、那孤兒國、錫蘭國、小葛蘭國、柯枝國、古里國、忽魯謨斯國、榜葛刺國、阿丹國、祖法兒國、溜山國、天方國、啞嚕國、黎代國、南浡國,共20國名。馬歡是鄭和的通事,通阿拉伯語,隨鄭和三次下西洋。這是他以親歷諸國所見所聞,回國後寫的記錄,是重要的史料。


說法二:費信《星槎勝覽》載有45國名。費信也跟隨鄭和四次下西洋。該書分前後兩集;前集記他親覽目識之國22國;後集記他采輯傳聞之國23國。22國名為占城國、賓童龍國、靈山、昆崙山、交欄山、暹羅國、爪哇國、舊港、滿刺加國、九洲山、蘇門答刺國、花面國、龍牙犀角、龍涎嶼、翠蘭嶼、錫蘭山國、小(口具)喃國、柯枝國、古里國、忽魯謨斯國、刺撒國、榜葛刺國。


23國名為真臘國、東西竺、淡洋、龍牙門,龍牙菩提、吉里地悶、彭坑國、琉球國、三島、麻逸國、假里馬丁國、重迦邏、(口具)泥國、蘇祿國、大(口具)喃國、阿丹國、佐法兒國、竹步國、木骨都束國、溜洋國、卜刺哇國、天方國、阿魯國。從費信所記國名來看,其中有些不是國家而是島嶼或地方名稱。


說法三:近80年來,不少學者進行研究和考證,其中梁啟超、朱偰為代表。梁啟超以馬歡、費信等書記載,加以綜合考證,早在1904年就撰《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一文,首先按地區列出了40國名。


馬來半島以東諸國,凡15國名:占城、靈山、真臘、崑崙、賓童龍、暹羅,彭坑、東西竺、龍牙門、交欄山、假里馬丁、麻逸凍、爪哇、重迦羅、吉里地悶滿。剌加諸國,凡4國名:滿剌加國、亞魯、九州山(原文缺一國名)。蘇門答刺諸國,凡7國名:舊港、蘇門答剌國、南浡里、那孤兒、黎代,龍涎嶼、翠蘭嶼。印度諸國,凡6國名:榜葛刺、柯枝、大小葛蘭(實為二國)、古里國、錫蘭、溜山洋。阿拉伯諸國,凡5國名:阿丹國、祖法兒、忽魯謨斯、天方、刺撒。非洲東岸諸國,凡3國名: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此外梁啟超還考證,鄭和還曾到達汶萊(浡泥國)、呂宋(菲律賓)。


說法四:朱偰於解放後著《鄭和》一書,他亦據馬歡、費信、鞏珍的記載和《明史》、《碑文》所載,更詳細加以歸納考證,提出了56個國家和地區名稱。屬於東洋者有琉球一處。屬於印度支那半島者有占城、靈山、昆崙山、賓童龍、真臘、暹羅,共6處。屬於馬來半島者有滿剌加、急蘭丹、彭亨(彭坑)、東西竺,共4處。


屬於南洋群島者有蘇門答剌、阿魯(亞魯)、那孤兒(花面國)、黎代、南浡、舊港(三佛齊)、淡洋、九州山、龍涎嶼、龍牙迦邈(龍牙犀角)、龍牙門、爪哇、重迦羅、吉里地悶、浡泥、假里馬丁、交欄山、麻逸凍(麻逸)、龍牙善提(龍牙菩提)、三島國(三嶼)、蘇祿國,共21處。屬於印度、錫蘭及其附近島嶼者有榜葛剌,瑣里(西洋瑣里)、迦異勒、柯枝、古里、小葛蘭(小(口具)喃)、大葛蘭(大(口具)喃)、南巫里、甘巴里、阿撥把丹、沙里灣泥、錫蘭、翠蘭嶼、溜山,共14處。


屬於波斯灣者有忽魯謨斯一處。屬於阿拉伯者有祖法兒、阿丹、天方,共3處。屬於非洲者有卜剌哇(比剌)、竹步、木骨都束、麻林、剌撒、孫剌,共6處。

鄭和下西洋去過的國家之說法各異



1405年到1433年的幾十年里,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共訪問了30多個國家,加強了中國人民與亞非人民的友好關係,顯示了中國人在造船和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術,證明在當時,中國在世界航海事業中居於領先地位。同時反映了當時中國作為一個封建大一統的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代表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最高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民說 的精彩文章:

關於太監,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被人欺負了怎麼辦?這個9歲的女孩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中國的四大美女、才子、才女、四大悲劇.......太齊全了!

TAG:一民說 |

您可能感興趣

鄭和下西洋,去過哪些國家?比哥倫布等人更遠的環球航行
鄭和下西洋,去過哪些國家?外國人眼中,比哥倫布等人更偉大
鄭和下西洋時打過的幾個國家,全部被征服
非洲國家,鄭和下西洋曾帶回長頸鹿,中國幫助修一條鐵路
鄭和: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下西洋的作用
鄭和下西洋見證了中國古代探索的輝煌
浩浩蕩蕩的鄭和下西洋為何沒把中國變成日不落帝國
鄭和下西洋與馬六甲的變遷
鄭和下西洋帶回了麒麟神獸,麒麟從此在我國安居下來
鄭和下西洋是為了什麼
美人魚的原型鄭和下西洋時或見過
幾乎同時起步,中國的下西洋為何輸給了西方的大航海?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大西洋東部史上最強颶風向愛爾蘭、英國奔襲而去
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為尋找一個逃亡的和尚而拜訪三十多個國家
明朝當時有多牛? 鄭和下西洋把一個國家的皇帝抓回來坐牢
鄭和七下西洋是為他?朱允炆下落之謎
「鄭和下西洋」?這部神機已經聲明遠播海外
鄭和下西洋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