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沈遠

沈遠是中國長期持續藝術實踐的女藝術家之一,為人低調,另一身份是著名當代藝術家黃永砯的夫人。兩人經常探討藝術,各自一直保持著獨立的思考和獨立的創作。與黃永砯取材於歷史的宏大視角相比,沈遠的創作卻將視角對準日常生活和其過往經歷,包括移民經歷、歷史記憶、語言的轉喻等。她通過女性特有的細膩和對材料的敏感,創作的作品溫和而深刻。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展覽開幕式現場(左起:郭曉彥、沈遠、李文華、邱志傑)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沈遠、黃永砯、汪民安、郭曉彥開幕對談現場


3月4日,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呈現沈遠個展「無牆」,在沈遠眼中「牆」是一個否定性的概念,是封閉、自我保護和拒絕他人的象徵。當今世界,在家與家、園與園、族與族之間正在重新築起高牆,沈遠的「無牆」便是以藝術家的自由意志對此趨勢的反思。此次展出藝術家的十一件作品,是沈遠在國內最大規模的個展,其中四件新作,七件舊作圍繞「無牆」展開,沈遠也將此次展覽視作自己多年創作的一個階段性總結。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最早的實踐者,沈遠的作品參與過85時期「廈門達達」和89現代藝術大展,但相比於時下對80年代純粹藝術精神的集體追憶,沈遠卻認為她的裝置創作在1990年移居巴黎之後才真正開始。

「我剛到法國時,無法用語言與別人交流,無法為自己表達思想,也無法為自己辯護。在這種情況下,內心比較壓抑,這一段經歷,我的印象很深刻,當時就像有一堵牆在我面前。」沈遠說。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1994年《白費口舌》首次展覽現場


而她推到這堵牆的方式,則是女性特有的柔中帶剛。在「無牆」展廳的入口處,牆邊嵌著一排用冰做的舌頭,「冰舌頭」給人的感覺很柔軟,但當冰逐漸融化後,即會露出其中深藏的刀,直指觀眾。這便是沈遠移居巴黎後於1994年重新開始創作後的第一件作品《白費口舌》,形象地濃縮她在跨文化轉譯中產生的語言困境。據沈遠解釋,該作品是一個過程,「從一個圖像到另一個的轉化;在我的裝置中,冰舌頭的融化解釋了過度浪費口舌如何會最終導致語言的缺失。」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沈遠「無牆」個展現場的《白費口舌》


國畫系出身的沈遠雖然在後來的創作中摒棄了國畫,但其作品中卻總透出「詩意」。如果說《白費口舌》是沈遠討論語言、移民文化的開始,那麼作為居住在異鄉的藝術家,沈遠更直接地面對今日世界的動蕩和變化並有著更強烈和直接的體驗。建牆與拆牆,是當前最受關注的辭彙。隨著美國大選的落幕,「牆」更是一個被人們從道義和現實的雙重意義上不斷關注和討論的重大問題。


恰逢北京民生美術館與沈遠探討展覽計劃時,世界經歷了如此的格局轉變。而如何在跨越政治邊界和西方話語的藩籬中為藝術拓展新的空間,也成為沈遠為本次個展創作新作的重要課題。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二分之議會大碗》木、鐵絲網、鐵 800x800x300cm 2017


深入展廳腹地,展牆均被觸目的鐵絲網代替,拒絕身體的穿越但視覺上又是穿透的。而視線前方首先被作品從被切成一半的《1/2議會大碗》(2017)割斷,這件裝置由三部分組成:大碗型的建築,碗內散落著大城市中典型的密集的貧民簡易建築,建築群落沿山依次而建;「大碗」,它既是人盛放食物的器皿,又隱喻世界常有的圓形建築所代表的力量協商裝置,在此被鐵絲網切開成一半,讓我們看到其中顯示的力量與存在的反差。」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無牆》水泥乒乓球桌、兒童凳子、樹枝、蟬殼 700x500x200cm 2017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藍色公路》 木、肥皂、非洲兒童自製玩具 900x300x125cm 2003


陳列於主展廳左側《無牆》(2017)則直接呼應了展覽主題,作品元素相當單純,三個乒乓球桌上,擺放了一些長有樹枝的小凳子,這些凳子來自鄉村小學,而樹枝上則爬滿了蟬殼。這件作品與放置於一個展廳的《藍色公路》和《課堂作業》共同表達了藝術家對兒童生存及教育的關注,儘管問題持久而殘酷,但在批評家汪民安眼中卻透露著些許希望。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沈遠 《課堂作業》鞭炮製作台、兒童凳子、鞭炮、燈 600x800x400cm 2011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我被視,我不被顯》 燈箱、鐵絲網、樹脂眼睛 900x800x250cm 2016


而《我被視,我不被顯》隱喻了歐洲的移民問題。鋪在地面的灰藍色大燈箱,上面是一些藍色的眼睛和幾個泄了氣的救生艇,觀眾必須通過一個狹長的雙重鐵絲網通道來觀看作品。這是一個反向的體驗,讓觀者身處國境線上。這個通道又連接起展廳的連綿的鐵絲網,串聯起觀者的體驗和思路。


沈遠的創作總是游弋於日常生活的樸素的場景、語言隱喻及轉換之中,在呈現大手筆和壯觀場景的同時,浸入一種輕盈、細膩而深沉的特質,而這其中也透露出某種複雜信息和語義。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沈遠2017年新作《黑鑽石》表現了印度婦女因宗教原因每年剃髮,卻因此成為商業工具的現實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仙游》 陶瓷、錄像 500x200x60cm 2008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南嶺史》 錄像、水彩 尺寸可變 2015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帽影》 綜合材料 尺寸可變 2015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井》模擬了福建土樓的造型,沈遠說,「在土樓中,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群體生活。水井象徵著人們共同的生活需要。」現在遺存的土樓已經少有人居住,而水井,在城市中幾乎已經消失。


- end -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藝術客》 021期 12/1月合刊


ISSUE021


歡迎廣大讀者前來訂閱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沈遠「無牆」:跨越文化隔閡的日常奇蹟 點擊播放 GIF/8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ope藝術客 的精彩文章:

如何做一個成功的巡展——肖恩·斯庫利個案分析
陳劭雄:那些看見和看不見的現實
性別邊界的漂移:赫馬佛洛狄忒斯與異裝者
張如怡:是一次佔領,而不僅是展示
郝量:訪古激活新知

TAG:scope藝術客 |

您可能感興趣

星系融合,跨越浩瀚太空的亘古之約
深夜奇譚:道士痴戀雪妖,跨越兩界的孽緣
跨越千年的青銅鏡,為古代燦爛的銅鏡文化而讚歎
崇山隔峻岭,跨越千里,我和千年長安的緣分
跨越心靈的柵欄
努力,跨越與兒童之間的鴻溝
跨越物種,跨越時間,或許動物之間的友誼更長久、更純真
跨越生死都無法驅散的陽光,在心中
跨越世紀的婚姻,楊振寧和翁帆
跨越性別,跨越輩分,跨越年齡,越南同性戀的幸福生活
跨越世紀的重逢:那些最終合璧的珍貴文物
中國新潛艇能無聲無息跨越太平洋巡邏?俄相信能震撼美國
【讀山閱水】跨越鴛鴦溪
哥譚市的英雄跨越世界後正式誕生——《蝙蝠俠:俠影之謎》
杜甫與李白的情義:穿過詩句跨越千年
拉比克·肖:跨越多種文化的轉身
韓雲波:別樣武俠風,黃易跨越的不止是「天道」
古蜀道,溝通川陝,跨越千年
跨越種族距離的愛戀,後代的世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