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太極拳大師南懷瑾先生之太極拳的「動中求靜」
太極拳系求靜,非求動,更實際地說,是於動中求靜。現在再作進一步說明,凡人在靜時,內心思想反而繁亂,此是大家所曾體認過的,一般人最怕寂寞。
因為思想無所寄託,老年人最怕孤獨,感到人生沒有依恃的悲哀,但是對於學儒、學佛、學道的人而言,寂寞乃一種享受,故能甘於寂寞,樂於清凈。這是對靜坐已入高深境界的人而言,亦只有少數修養高深的人能達到此種境界。
而生理的本能——生命的力量即在此清凈寂寞中發動,老子說:「萬物芸芸,各復歸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這是一切靜坐參禪的入靜境界,然此靜的境界,得來不易。
武術是人體在運動,不過雖是外動而內心反易得靜,以此求靜境,也同樣得到殊途同歸的妙用,利用這個動靜相應的道理而發明武術。
凡人體在勞動時,思緒反而不會紊亂,亦即有所寄託,若體不活動,無所事事,呆然不動,則反比死還難受,要不胡思亂想,亦不可得,孔子有言:「小人閑居為不善。」足見人身心理生理之本能,自然有其相互關聯互動影響的作用。
太極拳之原理也是如此,打太極拳是在動,由動中的體力勞動,進而漸漸達到內心清凈的境界。所以我經常以孟子的話來譬喻拳術的道理。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
學拳的人,無論南宗北派,都在勞其筋骨,靜坐、練功的人,亦是苦其心志,那些做英雄事業之人,則是空乏其身,三者殊途同歸。現在我們倘若能從勞其筋骨入門,自然也就可心志清凈,近乎道矣!
總之,太極拳是「動中求靜」,由靜而達到靜坐、內功所證到之境界,動靜相互配合,則於身心的健康大有裨益,這是必然而無可否認的。


※太極拳互為其根 互為其根在太極拳運動中的重要性
※放鬆是一門學問,太極拳講究放鬆
※李自成和皇太極,崇禎皇帝先打哪個?
※太極拳是上天帶給女人最好的禮物!
TAG:太極 |
※南懷瑾大師漫談太極拳
※太極拳與靜坐之太極
※太極大師王戰軍避談實戰:太極拳是最好的養生運動
※太極大師王戰軍直言練太極不能太急,堅信太極拳屬於武術
※大張侃太極:讓太極拳打開你的健康之門
※太極拳之「敬」與 「勁」
※淺談練習太極拳中的「松、柔」
※太極大師王戰軍強硬叫板格鬥狂人:太極拳是搏擊運動
※太極大師王戰軍:太極拳,是適合伴隨你一生的健身運動!
※太極大師王戰軍呼籲太極拳需要實戰,直言:練太極可以防身
※太極拳之中定
※太極大師王戰軍叫板徐曉冬:太極拳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運動
※太極大師王戰軍叫板格鬥巨星:太極操可健身,太極拳可救命
※「動中有靜」太極拳的鍛煉原則
※太極大師王戰軍叫板格鬥狂人:太極拳是未來最龐大的健康產業!
※孫劍雲演練太極拳
※哪派太極拳最好?練太極拳是為勁大?
※太極拳與樁
※太極拳大師吳圖南傳:四種太極打法
※一位大師淺談《太極拳與太極養生》自我修習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