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專家與兒科醫生教你分辨寶貝便秘
前陣子有一則有趣的新聞,台灣乳酸菌協會做了一項大規模的研究,針對一千多名學生,做排便習慣調查以及大便分析,研究結果小學生普遍便秘的情況嚴重,20%的小朋友有習慣便秘的問題,而其中5.6% 的小朋友更是一周排便不到一次,另外有54%的小朋友腸道老化十歲以上,顯示小朋友的腸道健康真是需要改善。
小朋友正常的排便狀況應該是如何?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了解什麼是便秘,就要先了解什麼是正常的排便,小朋友從出生到長成,除了身體漸漸長大之外,身體的所有器官包含腸道也是慢慢成熟,大便的狀況也隨著每個年齡層不盡相同。
我們就先來看看各個年齡層正常的排便現象:
出生第一個禮拜的嬰兒:
一天大約大便四次左右,大便是稀稀水水狀,喝母奶的嬰兒可以更多次,而喝配方奶的嬰兒次數會比較少些。
第二個禮拜到三個月大時:
大便的情形個體差異會非常明顯,平均而言,喝母奶的寶寶一天大約大便三次,呈現金黃色的母奶便,但是有些寶寶會每次喝奶每次大,一天大個七八次都是正常的,另外有些寶寶因為吸收完全的關係,一到兩個禮拜才會大便一次,只要大便是軟煳的,而且寶寶食慾正常都屬正常。
喝配方奶的寶寶:
則是平均一天大便2-3次,跟所選擇的配方奶也會有所不同,如果是喝豆奶或牛奶為底的配方奶,通常大便會比較硬,選擇喝水解配方奶的寶寶大便會比較軟,而且通常比較多次。
兩歲以上的寶寶:
大便習慣就會慢慢接近成人,一天平均一到兩次。
小朋友最容易發生便秘的三個時間點
知道了正常的大便以後,什麼樣的情況代表小朋友有便秘的問題,應該要注意了呢?
統計上來說,小朋友最容易發生便秘的時間點有三個:
嬰兒時期開始吃輔食時。
大約兩三歲開始如廁訓練時。
開始上學時。
小朋友排便習慣的觀察重點
大便的形狀:
寶寶的大便變成羊屎或是子彈狀,小顆小顆硬硬的,或是加上大便次數變少,就是有問題了。
大便的次數:
大便的次數改變,例如原本一天大兩次,變成兩天大一次,就要小心,但是如果本來習慣是兩天大一次的,就沒有問題。
大便伴隨而來的癥狀:
當小孩表示大便會痛,就有可能是大便太過乾燥粗硬,柔嫩的肛門無法負荷,嚴重一點還會肛裂流血,但小嬰兒不會說話,就要觀察大便時是否會疼痛哭鬧。
值得一提的是,小一點的嬰兒,因為腹壁肌肉比較薄,大便常常很用力,用力到滿臉通紅,好像很辛苦,常常讓家長很擔心他是不是便秘,這種情形是很常見的,只要幾分鐘內有大出來,而且大便軟軟的,通常都沒有問題。
如何觀察表達能力不好的幼兒是否便秘
而一兩歲的小朋友,表達能力還不太好,當有便秘的時候,因為排便會痛所以會想盡辦法忍住不要解便,這時家長可以觀察小朋友有沒有出現一些奇怪的行為,做為線索,常見的動作像前後搖晃身體,屁股和腿部肌肉用力僵硬,背部拱起來,墊腳尖走路,蠕動身體,或是奇怪姿勢的深蹲,有的小朋友做這些動作的時候還會躲在自己的角落裡,不讓人看見。通常小朋友出現這些行為,爸媽常常會以為他們是想要大便,大不出來正在努力,其實不是,這是小朋友恐懼排便,想要憋住的動作。所以發現這些不一樣的行為出現,身為家長的我們,就要開始注意了!
便秘的觀察是很重要的,以臨床上看診的經驗而言,很多小朋友因為嚴重便秘帶來求診時,都已經有很長久的癥狀了,只是癥狀時好時壞,很多家長或許因為忙碌,或是鴕鳥心態,想說再撐一下,結果便秘的癥狀就越來越嚴重。
早期的小兒便秘,絕大多數都可以藉由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來改善,早一點發現,就可以早一點介入治療,降低更加惱人的慢性便秘的機率。


※自然產還是剖腹?婦產科醫生:先考慮媽媽平安
※每十秒就有一個兒童餓死,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今天懷孕了嗎?淺談不孕症
TAG:巧育兒 |
※兒科醫生朱海嶠教您應對小孩便秘與肛裂
※兒科醫生媽媽:寶寶防晒怎麼做
※兒科醫生幫您分析寶寶喝果汁常見的三大誤區
※為何寶寶喉嚨總有痰?呼吸專科醫生教你如何祛痰
※兒科醫生媽媽:寶寶怕生有妙招
※溫哥華生孩子必讀:如何尋找婦產科專科醫生?與國內很大不同喲!
※兒科醫生媽媽:給有過敏寶寶家庭的建議
※兒科醫生揭開寶寶常感冒腹瀉的秘密
※皮膚科醫生教你認識和治療帶狀皰疹
※兒科醫生形象解讀 寶寶為什麼會過敏?
※科普:專科醫生解密尿毒症
※兒童的性教育應該交給兒科醫生
※法總統候選人養生秘訣:看骨科醫生、追《凡爾賽》
※給寶寶做「家庭醫生」
※兒科醫生媽媽:關於寶寶濕疹,你所想知道的一切
※兒科醫生媽媽:孩子生長痛怎麼辦
※寶寶便秘和消化不良?看看兒科醫生促進便秘的按摩手法
※寶寶長疹子傻傻分不清?皮膚醫生教你鑒別:這些兒童常見皮膚病
※兒科醫生如何識別和評估兒童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