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清明與道教的關係 天人合一安靈祭孤

清明與道教的關係 天人合一安靈祭孤

清明與道教的關係 天人合一安靈祭孤



清明在道教中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生存境界

在道教視野中,「清明」不僅僅是一種時令、節氣,或節俗或禮儀,而更乃是一種天、人和諧一體的理想生存境界。有道書釋曰:「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見污辱也」,即當世界處於「清且明」的狀態時,則呈現出萬物生全、諧和安寧的局面。更且,「清明」於道教中亦為一種內在的理想人格要求。《老子想爾注》言,「清靜能睹眾微,內自清明,不欲於俗」,即當人處於「清明」狀態時,則可以真切感受到到自我生命與大自然之間的融合為一,而精神自我也被擢升到一個無限廣域的境界。古代的「清明節」表現的正是這樣一種精神主題。

清明與道教的關係 天人合一安靈祭孤



「時令」作為清明節衍生的核心前提因素,內涵著中國人固有的「天人合一」、「循時而動」的哲學和生命倫理思維。對此,道教作出了較早、較明確地說明。《呂氏春秋·季春紀》載:「是月也(清明節氣所處的三月),生氣方盛,陽氣發泄,生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道書《太平經》更明確指出:「三月,盛德在九五,辰上及天之中,盛德時在外道巷,故萬物皆出,居外也」。道教認為,三月清明時節,陽氣初始遍佈於大自然中,還未入及土地與生命萬物體內之中。因而,當此之時,芸芸眾生皆應「積聚亦於外」,以汲取生命營養於自身。

清明與道教的關係 天人合一安靈祭孤



歷史表明,清明節流行的出遊、嬉春、掃墓的風俗,不僅蘊涵著傳統時令倫理的精神,而且與道教提倡回歸自然的生命倫理深刻地融合在了一起。如,唐蕭穎士《清明日南皮泛舟序》認為,清明時節人們到大自然中去,欣賞春天的美麗,享受生命的愉悅,謳歌天地造化的神奇,乃系發自於人之內在的「興情之極致」,「可以娛聖,澤表人和也」。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云:


林下愁春盡,開軒覽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我赤松家。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這首詩中的青鳥、赤松、丹灶、仙桃等意象,皆取自道教,可以說完全是通過道教的藝術視界來描繪清明節的情景。而詩中所表達的,正是對青春、生命的極度留戀。

清明與道教的關係 天人合一安靈祭孤


又如,宋代與著名高道白玉蟾交往甚深文人李處權,作《清明日席上呈諸友》:


佳節年年好,新春處處宜,


鶯花從自得,蒲柳頓先衰,


事過如驚夢,愁來劇亂絲,

神仙端可學,吾願問安期。


這幾句詩,雖然含有淡淡的愁緒,但亦很明顯地把清明節與道教的神仙信仰結合起來,表達出詩人追求生命永恆的情懷。

清明與道教的關係 天人合一安靈祭孤



而宋代文人史浩,更是受啟於道教內丹生命哲學思想,力求把清明節的生命情感主題,內化為一種深植於人們心靈世界的精神。他在《菩薩蠻·清明》一詞中吟詠道:


提壺漫欲尋芳去,桃紅柳綠年年事,


唯有列仙翁,清明本在躬,


何須從外討,皮裡陽秋好,


堪羨個中人,無時不是春。


「清明本在躬」,乃在於把清明節的精神訴求內化為自我心靈的內容,並進而普遍化為一種與道教生命倫理相一致的精神境界。


與此同時,清明節日體現出來的意境,亦深化了道人本身的生命體悟。如唐代高道施肩吾,即通過對清明節時令的感悟,充分表達了他對生命永恆的執著信念:


去歲清明霅溪口,今朝寒食鏡湖西。


信知天地心不易,還有子規依舊啼。


由上可見,歷史上清明節日里所內涵的精神主題,與道教的思想、情感、信義是非常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的。它們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極為深刻地塑造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生命倫理及精神氣質。

清明與道教的關係 天人合一安靈祭孤



道教法事是清明祭亡的重要載體


近世以來,清明節祭祖功能被強化和突出。而其間,道教的神學、儀式及生命倫理為其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力。


其一,道教為清明祭亡活動提供了儀式形態的支撐。


歷史來看,清明祭亡與古代上巳節的招魂續魄,寒食節的上墳祭掃有關。唐玄宗在開元二十年發布的詔令提到:「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寖以成俗」。不過,當時民間寒食日的「墓祭」形式,卻未能盡獲得當時官方與上層意識形態的完全肯定。

清明與道教的關係 天人合一安靈祭孤



及至宋初,朝廷官方的清明祭儀逐漸採用道、佛二教的儀式。據載,宋紹興十三年,朝廷「初築三殿,聖祖居前,宣祖至祖宗諸帝居中殿,元天大聖后與祖宗諸後居後。掌宮內侍七人,道士十人,吏卒二百七十六人。上元結燈樓,寒食設鞦韆……凡帝後忌辰,用道、釋作法事」。雖然唐代就有皇帝在宮廷內大行清明遊戲活動,但並未作為正式的「禮制」內容。而由此條記載看,「寒食設鞦韆」,並用「道、釋作法事」,似應成為了朝廷清明祭的重要內容。

清明與道教的關係 天人合一安靈祭孤



道教儀式作為清明祭的主要載體,應始於明朝時期。據載,「洪武三年定製,京都祭泰厲,設壇玄武湖中,歲以清明及十月朔日遣官致祭。前期七日,檄京都城隍。祭日,設京省城隍神位於壇上,無祀鬼神等位於壇下之東西,羊三,豕三,飯米三石。王國祭國厲,府州祭郡厲,縣祭邑厲,皆設壇城北,一年二祭如京師,里社則祭鄉厲。後定郡邑厲、鄉厲,皆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十月朔日」。後來清朝官方亦承繼了此一傳統。因而,明清時期,道教城隍廟宇舉行的「三巡會」,遂成為了清明節正式、大型的祭祀儀禮活動。「三巡會」主要包括祭厲壇、城隍出巡等儀式活動。屆時,從京師到地方,皆有規模很大,熱鬧非常的祭祀、表演活動。


「三巡會」的主要宗教功能是「祭厲」。所謂「祭厲」,即專門祭祀、撫慰那些無後人祭祀的孤魂野鬼。此恰與許多地方、民間的古老的「招魂」、「野祭」習俗(事實上,在許多地區,古代上巳、寒食節的祭亡活動,並不局限於對祖先或死去親人的悼念,而是對所有亡靈,或特別對孤魂野鬼的安頓。)是正相契合的。


因此,「三巡會」可以說是道教對古代中國民間清明悼亡的一種儀式整合形態。在此影響下,後世許多地方的民間清明祭祀的儀式活動亦多與「三巡會」相伴而行,融為一體。如,河北《萬全縣誌》(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載,「(清明)是日,城鎮城隍為本年之初次出巡,各家皆祭掃祖塋,添土於各冢」。《甘肅新通志》(宣統元年刻本)載,「清明節前,通行拜墓禮,為春祭。舁城隍神於厲壇,郡縣官設饌致祭,士民共禮之」。

清明與道教的關係 天人合一安靈祭孤



在當代,道教於清明節舉行的主要儀式活動是「清明普度黃籙法會」。該法會為民眾提供清明祭祀祖先,以及祈福禳災的儀式需求。道教的黃籙齋儀主要是專為超度亡靈而起建的度亡道場。宋代高道白玉蟾的《海瓊白真人語錄》言:「(黃籙齋)濟生度死,下拔地獄九幽之苦,士庶通用之」。此一由道教儀式所支持的清明節習俗活動,對現代社會的影響也日益深入、廣泛。


其二,道教為清明節祭儀提供了神學、生命倫理的支撐。


歷史上,與清明節有關的許多種儀式及節俗活動,往往皆因不合儒家禮教而受到上層意識形態及正統倫理的批評。例如,民間清明時節的「墓祭」、「上墳」習俗,就被歷代許多儒家學者指摘為「俚俗之祭也,非禮」;「焚衣野祭之類,皆閭巷人之事也」。然而,道教圍繞「墓地」而展開的祭祀、法術活動,卻極為豐富。道教以為,「葬者,本先人之丘陵居處也,名為初置根種。」。在道教中,祭冢、省墳、墓厭等,實乃其信仰活動中的必然之義。


因而,與儒家反對祭祀「野鬼孤魂」的主張相反,道教則視其為「積陰德」之舉。如《真誥》卷十二載:漢河南尹周暢,「好行陰徳,功在不覺。曾作河南尹,遭大旱,收葬洛陽城旁客死骸骨萬餘人,為立義冢祭祀之,應時大雨豐收」。道教還賦予「墓祭」以更為神妙的想像,「至孝者,能感激鬼神,使百鳥山獸巡其墳埏也」。在道教的影響下,古代清明墓祭還被賦予了養生的內涵。明張萱《疑耀》卷五載:


清明日上墓必以烏飯。其法:先以青礬漬米,搗楓樹葉染之;……道家謂之青精幹石(飠迅)飯。楊羲與許逺游書故服(飠迅),不即此物。陶隱居《登真訣》亦云:太祖真人有此法。

清明與道教的關係 天人合一安靈祭孤



這種清明製作「烏飯」、「青精飯」的習俗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流行的。如今,浙江、上海一帶仍流行有清明食「青糰」(實即「青精飯」一種)的風俗。


此外,民間的清明祭祀活動,實際上是包含了許多遊戲、娛樂活動的習俗方式。但古代官方儒家意識形態卻對清明祭祀活動加以規制——「不得作樂」。相反,道教卻賦予了民眾這些歡樂的活動與情緒以生命本真的價值和意義:「守善學,遊樂而盡者,為樂游鬼,法復不見愁苦」。


試看,清明時節當人們煮好青精飯、插上青柳枝,並為祖先的墳塋添上新土、載植好嘉樹;當人們走出家舍,沐浴在陽光下,盪起鞦韆,放飛風箏,並一同抬出城隍爺,踩著高蹺、舞著龍獅、戲弄著大小鬼神的時候,難道不是一種對真實生命的鮮活、美好的體驗嗎?難道他們不是呼吸到了自然氣息的芬芳,並因而使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聖潔了嗎?(作者:上海道教網蔡林波,來源:騰訊道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山碧霞祠 的精彩文章:

慶賀玄天上帝金闕化身盪魔大天尊聖誕
又是一年三月三 泰山碧霞祠廟會進香盛況
陽春三月,女神降世好時節
蘊德真人譚處端 三月初一誕
人生需要随缘

TAG:泰山碧霞祠 |

您可能感興趣

五嶽與道教的關係
清明與閏二月的關係
聖靈與傳道人是怎樣的關係?
尋找五色和道教的關係
依道奉行——道教戒律與道德的關係
明朝歷史中「悟空」與白蓮教的關係
淺談道家和道教的關係
十二生肖信仰與道教的關係
《歡樂頌》關關要嫁富二代,現實中的關關讓人羨慕
丹道動靜功和意念的關係
道教中的關燈散花科儀
林更新「密會」趙又廷基情四射,曝二人鮮為人知的非一般的關係
佛教 邪淫與財富的關係!
精神健康與伴侶關係是幸福的關鍵
同治皇帝明明是慈禧所生,為何與慈安的關係要好過慈禧呢?
聊聊安迪的愛情,細說安迪與三個男人的關係
論瑜伽與幸福的關係
端午節到底說「快樂」還是「安康」他與道教的關係!
從民間信仰「白鶴大帝」看仙鶴與道教文化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