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從古至今對於日本這個國家的稱呼變化

中國從古至今對於日本這個國家的稱呼變化

自古以來,中國以「華夷之辨」觀念視外族為禽獸,名字多用「獸」或「蟲」修飾,如「狄」、「蠻」、「戎」。而稱日本為「夷」、「倭」,帶個「人」字旁,使得當時景仰中國的日本人十分高興,認為中國畢竟把自己當「人」看。而今,許多中國人還用「倭」來代表日本以示輕蔑。國人給日本起的綽號最多,日本最重要的名字「日本」,也來自中國。那麼中國從古至今對於這個島國的稱呼有什麼變化呢?

東漢以來賜名為倭國

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公元前100年左右,在日本島建立了100個左右的小國,其中一個島國向漢朝派遣使臣。因為當時使者又矮又瘦又小,東漢光武帝劉秀就冊封其國為倭國,為中國的附屬國,因此也稱為倭奴,冊封其皇帝為倭王。中國皇帝對周邊少數民族有愛用蔑視性的稱呼的習慣,以此顯示天朝的權威。倭字本意是醜陋的、矮小的、瑣碎的意思。從此我們稱日本國為「倭的奴國」,日本人為「倭人」,一直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

倭字本意是醜陋的、矮小的、瑣碎的意思。從此我們稱日本國為「倭奴國」,日本人為「倭人」有的史書乾脆把日本人和我們東方周圍的少數民族統稱為「東夷」。「東夷」也就是「東面的野蠻人」。

唐朝唐玄宗開始稱之日本

日本,本意是「日出之國」,「太陽升起來的地方」。邏輯上分析,在日本本土看太陽是在東方海上升起的,因此最初日本人不可能稱呼自己的土地為「日本」。這應該是古代中國人觀看東方島嶼的感覺和稱呼,被對自身知之甚少的日本人借鑒。唐建立之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隨著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因此對「倭人」稱呼越來越反感。再加上崇拜太陽 的傳統,開始漸漸喜歡起「日本」這個國號了,於是,向中國皇帝提出改名的請求,唐玄宗時,張守節《史記正義》記載:「武后曰日本」。武后為女皇武則天,「日本」一詞正式出現。

明朝時期稱之倭寇

到了明朝,日本浪人勾結中國的海盜,對我沿海地域進行侵略和掠奪,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怒,將這些浪人稱之為「倭寇」在此「寇」當動詞,,表示「侵犯」。 照現代的翻譯法,倭寇就是「日本侵略」的意思。由於明朝倭寇影響的巨大和倭寇行為的長期性,長此以往,日本人整體被賦予了壞人的形象。在16世紀壬辰倭亂以及20世紀第二次中日戰爭中,人民都稱呼日本侵略軍為「倭寇」或「日寇」。而在往後的排日風潮中,倭寇和日寇更成為敵視日本人的用語。

19世紀末期稱之為小日本、日本鬼子

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國力大增,向外擴張之野心也空前擴張,甲午中日戰爭後開始對中國蠶食和侵略。日本全面侵略我國,燒殺搶掠、無所不為,激發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對日進行了浴血奮戰。中國人咬牙切齒地稱之為小日本、日本鬼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趣聞秘史之日本對中國稱呼有支納到中國的變化!
二戰日本相仿蒙古滿清統治漢人,給中國改了「稱呼」,結果日本險些亡國
一國對中國的一個稱呼,讓中國屈辱百年,被世界誤會
中國對日本的一種稱呼,讓日本至今感到恥辱,多次發表不滿
中國對日本的一種稱呼,至今還讓日本人感到恥辱,曾多次表達不滿
一國對中國的稱呼傳到另一國,讓中國屈辱近百年,被世界誤會
日語里對家人的稱呼
日本降書原文見過嗎:對中國這樣稱呼,天皇為啥不提中國名字?
日本給中國改了「稱呼」,以為能取代中國,結果下場遠比蒙古慘
中國所罵的日本鬼子,在日本眼裡並非罵人,稱呼還挺親切
此國用「外號」稱呼中國幾十年,中國用一場戰爭,讓它徹底改口
被國人稱呼的小日本,跟英國綜合實力一比讓人驚訝
曾是蒙古的大家族,百姓稱呼其:王爺,將半個世紀都獻給了中國
日本少壯派高官:希望中國人不要再稱呼我們「小日本」
在獨龍族的自然歷中 如何稱呼一年中的12個月
這國把中國當親人 「朋友、兄弟」那是對中國人的稱呼!
美國網友熱議:為什麼日本用中國起的名字稱呼自己?
日本天皇稱呼的演變,其實質是夢想著亡我中華的過程
首次曝光日本投降詔書,竟如此稱呼中國,狼子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