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艾灸穴位養生保健 但是這些點要注意

艾灸穴位養生保健 但是這些點要注意


本文導讀:艾灸是中醫的一種特色療法,那麼艾灸哪些穴位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在艾灸過程中,有哪些事項要注意?一起來了解下艾灸。


艾灸,大家並不陌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大家需要注意一些艾灸的方式,艾灸有助於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同時,利用艾灸,還可以進行養生保健,尤其是促進人體的免疫能力,平時我們需要注意艾灸的學問,這樣有助於身體健康,那麼,艾灸養生保健艾灸方法有哪些?



艾灸穴位養生保健 但是這些點要注意


第一、艾灸足三里


犢鼻穴下的三寸位置就是足三里穴,它和脛骨前緣有著一橫指的距離。簡單準確找到穴位的方法推薦,正坐屈膝,用手去摸取脛骨粗隆,在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一寸的位置便是。經常用艾針灸足三里穴可以具有補益脾胃、調和氣血、預防疾病的功效,只需要用艾條進行15分鐘的熏熱即可。


第二、艾灸命門穴

命門穴的位置在背後第二腰椎下方與肚臍相對的位置,是人生命力的中心,是元氣所聚集的地方,如果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可以起到補腎壯陽的功效,是保健強壯的重要穴位。只需要用艾條進行15分鐘的熏熱即可。


第三、艾灸關元穴


關元穴是位於我們肚臍位置下三寸的位置,這個是養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長期施以針灸可以使人體元氣充足,因為刺激這個穴位可以達到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的目的,並且能夠治療泌尿及生殖系統的各種疾病。用艾條進行15分鐘的熏熱即可。


第四、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我們腹部的正中線,肚臍上四寸的位置,用艾對此穴位的刺激,可以治療和調理胃部疾病。


艾灸穴位養生保健 但是這些點要注意



艾灸的注意事項


1、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施術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選用瘢痕灸時,必須先徵得患者同意。


2、臨床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於準確選定穴位,又有利於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3、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準。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更應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氣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郁產生不良後果。


4、灸治應用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證,應慎用灸法。



艾灸穴位養生保健 但是這些點要注意


5、施灸時,對顏面五官、心區、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對於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6、在施灸或溫針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造成皮膚及衣物的燒損。灸療過程中,要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掌握灸療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過,亦可引起灸傷。


灸後若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過大,可用消毒針從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後,再塗以龍膽紫藥水,並囑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數日後即可吸收自愈……對於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均應忌酒、魚腥及刺激性食物,嚴防感染。若有繼發感染,應及時對症處理。此外,尤其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灸治時,更應注意。


7、施術的診室,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煙塵過濃,污染空氣,傷害人體。艾炷或艾條灸治療結束後,必須將燃著的艾絨熄滅,以防復燃事故發生。


來源:99健康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003:督脈的循行路線和穴點陣圖
靈道穴:緩解治療失音、心痛、腕臂痛
這是一個神奇的穴位,早晚各5分鐘,你這一輩子就得不了腦中風!
南宋大盜活到99還跳房越脊,女人美容,只因這個穴位做了這件事!
一些你不知道的穴位!能幫助你緩解這些常見的疾病哦!

TAG:穴位 |

您可能感興趣

裸睡能養生保健 但要注意這幾點
男性養生湯要注意這些問題
要長壽 注意這些養生原則
立夏養生保健需要注意的兩點
針灸養生竟然會有這些注意事項
女人養生需要注意養護這五個部位
喝湯養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葯浴養生要注意的幾點
這三種養生茶飲雖好,但需要注意這幾點!
春季養生要尤其注意哪些問題
男性養生需注意 這些食物要多吃
沒事多搓搓「脖子」,它是養生保健的要點
熬夜保健康 需要注意的養生問題
小滿養生謹記的要點 注意健脾祛濕
有空多搓搓脖子,它是養生保健的要點
夏日三伏,養生保健要注意哪些事項?
小心身邊這些要命的養生法 不但不能養生還會折壽
男性養生要注意這5大要點
夏季養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