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一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一


推薦:《水滸傳》對《紅樓夢》:108將對108女?


文/丐丏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一



【作者簡介】遼寧新民人,1963年11月生人,市作協會員,編輯職稱,喜愛文史,些有文章見媒獲獎出版,現為國企管理人員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孔子每次去太廟,逮啥問啥,由此有人質疑他是否真的知禮。孔子反駁說:這正是知禮。——不知,問;知,亦問。有點兒虛偽。太廟以外,估計孔子也是會經常不恥下問的。當然,對於孔聖人而言,其存在的意義或價值不在於問,而在於答——那時候甚或之後幾千年來,有資格作答的似只其一人,其他芸芸眾生皆卑微懵懂問者。清人錢大昕說: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


一部《論語》,幾乎無篇不問,基本態是有問有答,包括自問自答;偶爾是有問無答,包括自問無答——答者以孔子為主,問者有弟子、君王、官吏等。


《論語》全篇120「問」,其中問得最多的是政、仁。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一



——問政


《論語》中直接問政的地方有10處;另專有《為政》一篇,但其中直接論政處並不多,其他篇倒有些直接或間接的論政之處。


1.季康子兩問政


《顏淵》篇記,魯國宰相季康子曾向孔子請教如何為政,孔子的回答是:政就是正,你正在先,誰敢不正!在《子路》篇,孔子進一步論到正:自身正,不令而行;自身不正,雖令不從。又說:如果自身正,那從政還有什麼難的?如果自身不正,怎麼能正人?這兩段說的都是一個意思:為官、為政先要身正。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做到、言行上出入最大的。《禮記·哀公問》中記魯哀公問政於孔子時,其亦曾以政就是正作答。《孟子·離婁上》中也曾談到政與正:行政有不順暢時,要先檢討自己;只有自身正,人們才能歸服。《管子·乘馬·陰陽》中亦談到:政不正,則事不可理也。可見,先賢都注意到正之於政的關係了。

正,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名正。子路曾試探性地問孔子:如果衛國國君請您去幫助治理國家,您首先要做什麼?孔子說:必先正名!正名,即確保名正,名不正就不能謀其政,名不正言就不順,言不順政就不能成。


至於為政何先,還是要因人因事因時而異。子路曾問孔子何先,孔子的回答是要尊重賢人、鄙視奸佞。孟子曾問孔子之孫子思何先,子思的回答是先予利於民。民見利而忘其他,讓利於民則民安。魏安釐王問何先時,大臣季文答曰唯在知人。知人還不夠,還要善任。何先何後,何主何次,需切實而定。何先不如正先。


《顏淵》篇中,季康子又一次以除惡揚善問政於孔子,孔子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君子之德行如風,小人之德行如草,風吹過,草必倒伏。你勸善,百姓自然行善。孔子很相信民眾的自覺。孔子還曾說過:為政以德行,你就像北極星,眾星必圍拱在你身邊。德乃正中應有之義。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一



2.齊景公問政


孔子對齊景公問政的回答是4個均兩言之的字,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也是《顏淵》篇中所記。這句話很有名,講的也是名正,主旨思想是強調尊長。在政壇,要講究尊卑關係,講究級別;這可能是官本位思想的源頭。幹群關係固當密切,但那也是強調差別下的密切。孔子這是當什麼人說什麼話。齊景公似略有所悟:善哉!假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尊卑失序,我可能連飯都吃不上了啊!


過了幾天,齊景公又問政於孔子時,孔子的回答是政在節財。這是就具體行政而言。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一


3.仲弓問政


《子路》篇記,要出任季氏私邑長官的弟子仲弓前來問政,孔子給出3點切實可行的意見:第一凡事要表率在先、打樣在先,然後再放手屬下;第二要寬容他們的小過小錯,不要求全責備、吹毛求疵;第三要舉薦、使用賢才,這其實應該是第一,但初來乍到,手頭尚無賢可舉。知人善任,知人需要時間,善任比較好辦。在其他場合,孔子還曾就為政告誡仲弓:外出要講究禮儀著裝,像要會見貴賓似的;役使民眾要謹慎小心,如舉行重大祭祀活動那樣鄭重。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一



4.子貢問政


子貢做過魯國、衛國的宰相。《顏淵》篇中,當子貢問為政,孔子也給出3點意見:足夠的糧食、兵力及民眾的信任。這三點二實一虛。《孔叢子·刑論》中,孔子曾說:民眾之所以生存,靠的是衣食;饑寒交迫而不為非作歹的,少見。所以,食第一是對的。


子貢進一步和老師探討:如果必不得已要捨棄一個,那這三者中先舍哪個?孔子說:先舍兵力。子貢又問:必不得已再捨棄一個,剩下的二者中先選哪個?孔子再答:捨棄糧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欲捨棄時,不是自尾而首、自輕而重地信、兵、食而是兵、食、信了!這是官方立場——當然一般的為官從政並不涉及兵。順序大亂而重信,孔子這是在搞愚官政策。如此,那民以食為天又作何解釋?民無食可以立嗎?無食則何信之有?漢賢王充也意識到這一點了:吃不上飯,信安得成?自古皆有死倒是真的,但民不畏死嗎?至於兵,又豈不知槍杆子裡面出政權!


——據林鵬在《足食足兵釋義》一文中考證,足食、足兵分別是就稅與賦而言的,去食、去兵分別是指減免田稅、軍賦;也就是說,此食、兵非通常之糧食、兵力之謂。


劉向《說苑·建本》中也曾記子貢問為政,孔子的回答是讓民先富起來,然後再教育他們——《子路》篇中孔子與冉有的一段對話的內容與此差不多。且不說有多少人是可以未教先富的,且不說富的面可達多大,一旦富了,人還會穩當坐那兒受教嗎?孔子的富而教之論至少可以說明3點:第一,最先富起來的往往是沒文化的;第二,沒文化不耽誤致富;第三,先富後教是可能而必要的。富而驕易,富而教難啊!


《孔子家語·致思》中記,子貢曾問治民於孔子,孔子告訴他要像用腐朽的韁繩駕馭車馬那樣小心翼翼的,也就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意思。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一



5.子張兩問政


《顏淵》篇中又記子張問政,孔子回答:勤奮不倦,忠於職守。忠、誠、信是一致的,要取信於民;在其位要始終如一,謀其政要表裡如一。


《堯曰》篇中,子張還曾就如何從政問孔子,孔子告誡他要遵循五美、摒棄四惡。五美即: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這就是中庸之道。四惡即:虐,不教而殺;暴,不戒視成;賊,慢令致期;有司,應給而剋扣。不施教而懲有罪,不督導而待其成,諭令遲而限期急,當撥付而故苛緊,這是今天也不陌生的4種官弊。昆德拉說:懲罰一個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的人,是野蠻的行徑。


《禮記·仲尼燕居》中也曾記子張問政,孔子以推行禮樂、講究尊卑作答。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一



6.子路問政


《子路》篇中,孔子應問回答子路的也是為政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要勤奮不倦。率先垂範,並不是要凡事親力親為。

子路也做過季氏宰,還做過蒲大夫。將赴蒲地前,孔子囑咐他要敬、正、靜:恭敬對勇莽,以柔克剛;而得眾必以寬容公正;恭敬、寬正且不浮躁就能贏得並報答君上。這又是3點。《孔子家語·致思》中記孔子與子路所言為4點:恭敬,寬正,愛恕,溫和而果斷。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一



7.子夏問政


《子路》篇中又記,孔子弟子子夏要任莒父地方長官,臨行向老師請教,孔子忠告他: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因小失大;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孔子的意思顯然是在提醒子夏:你新官上任,不要急於燒那三把火,同時眼睛不要老盯著無關緊要的小事小利。孔子這是在教子夏要冷靜、宏觀地看問題,要先摸清情況,然後從大處著手,綱舉目張。這講的是理念。估計子夏性急貪小。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一



8.葉公問政


《子路》篇中還記楚國大夫葉公問政,孔子建議說:近者說,遠者來。意思是,讓近處的人高興了,遠處的人自然就會來歸附。這講的也是理念。讓近處人高興是首要的,但怎樣讓近處人高興,孔子沒說;孔子一定估計到了,當官的誰都知道該怎樣讓身邊人高興——殊不知,如何管好身邊人更是個題兒。


孔子對諸問政的回答都是切實的、因人而異的,也都是不全面的,歸納一下,主要有身正、名正、任賢使能、誠信、教導、溫飽、保持良好用心及惠政的連續性、寬猛相濟、賞罰如律、高瞻遠矚、量力適時而動、不勞民傷財、不急於求成等十幾條。能夠在仕途上身體力行如上逐條,那也許是完美的,當然也是理想而難能的。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一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本草》植物志之鴨腳板草:冠名權在哪裡?究竟有多少「鴨腳板」
女子偷竊皇宮金杯,宋徽宗竟然龍顏大悅
《水滸傳》對《紅樓夢》:108將對108女?
晏幾道:柳岸痴情色一生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論語》中問得最多的是什麼?之二
《論語》: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就是……
《論語》中有這麼多被曲解的名言,一看嚇一跳
《論語》智慧:人這一世,最重要的就是對得起自己
《論語》中最引人深思的三句話,一定要知道!
《論語》智慧:人這一世 最重要的就是對得起自己
《論語》中這三句最簡單的話,世間竟無一人能做到!
《論語》中最引人深思的三句話是哪三句?
《論語》中的這五句話,我們誤解了兩千多年
為什麼叫《論語》?《論語》十五問
《論語》第一句,你讀懂了嗎?
《論語》中的君子準則 你中了幾條?
《論語》中有這麼多被曲解的名言
棉媽論語別解之一:我與《論語》
梁文道:《論語》第一句,你讀懂了嗎?
《論語》里的這句話,語文老師都教錯了!你卻記了一輩子!
《論語》之「問君子」:究竟什麼樣的人才是君子?
孔子後人做了啥惹得忽必烈怒斥道:回去再多讀幾遍《論語》吧
孔子最大的貢獻不是《論語》而是《十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