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手術顯微鏡+椎間孔鏡,雙鏡協作治療脊髓腹側腫瘤一例

手術顯微鏡+椎間孔鏡,雙鏡協作治療脊髓腹側腫瘤一例


手術顯微鏡是神經外科顯微微創手術所必不可少的手術器械,在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椎管內腫瘤等脊柱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中,手術顯微鏡更是神經外科獨有的也是同其他科室相比最明顯的優勢。椎間孔鏡是近年來使用逐漸較多的脊柱疾病治療方式之一,屬於脊柱內窺鏡技術,在脊柱疾病的診療中有著諸多優勢。


當手術顯微鏡遇到椎間孔鏡,二者會摩擦出怎們樣火花?當手術顯微鏡和椎間孔鏡用於同一患者的治療,又能創造怎樣的效果?我們通過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脊柱脊髓疾病治療組的一個病例來簡單介紹。



手術顯微鏡+椎間孔鏡,雙鏡協作治療脊髓腹側腫瘤一例


病情簡介


患者男性,34歲


主訴:頭痛伴四肢間斷性麻木1月

早期癥狀:頭痛、四肢間斷性麻木,無四肢抽搐,伴噁心、嘔吐


早期治療


1、在當地某醫院被診斷為「頸椎病」並相繼做過針灸、熱敷、推拿等治療,癥狀無緩解;


2、在某醫院被診斷為「頸椎管內佔位性病變」給予對症治療,癥狀未緩解。


患者就診於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脊柱脊髓疾病治療組,首先建議患者做頸椎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

影像學檢查



手術顯微鏡+椎間孔鏡,雙鏡協作治療脊髓腹側腫瘤一例



影像學解讀


核磁共振(MRI)顯示:頸1-2椎體水平椎管內可見類圓形軟組織密度影,境界欠清晰,大小約1.3cm*1.3cm*2.8cm,病變壓迫鄰近脊髓,頸椎椎體骨質完整。

治療方案


唐都醫院神經外科經過討論認為:患者手術指征明確,無明顯手術禁忌建議行氣管插管全麻下的「頸後路頸1-2椎管內佔位性病變切除內固定術」。


手術注意事項


1、手術應該儘可能全切腫瘤

2、手術中應該避免損傷脊髓、神經及動脈


手術主刀:李維新教授


手術助手: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脊柱脊髓疾病治療組成員


術後影像



手術顯微鏡+椎間孔鏡,雙鏡協作治療脊髓腹側腫瘤一例



解讀:腫瘤完整切除,無殘留


特色:手術中採用手術顯微鏡和椎間孔鏡協作的方式,保證腫瘤全切。


特色技術解讀


本例手術採用電生理檢測下的顯微鏡下手術,但是手術過程中為了能夠全切腫瘤在患者腫瘤深部(腹側深面靠中線)輔助了神經內鏡,因為神經內鏡可以用30度進行觀察。


手術顯微鏡+椎間孔鏡協作應用於患者的治療主要能夠解決單一技術難以通過直線操作觀測到的部位,通過雙鏡技術的協作,手術能夠保證腫瘤的全切!


目前,手術顯微鏡+椎間孔鏡的雙鏡技術多應用於脊髓腹側腫瘤以及顱底比較複雜的佔位的切除。


更多內容請點擊此處 我的診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26歲女生,肝上多發腫瘤,不是血管瘤,更像轉移,真相是什麼
這種河裡長的草是給魚吃的,沒想到人吃了有抗腫瘤的作用
此物煎湯或煮食,男人補腎,女人健腰!抗癌抗腫瘤效果好
體檢檢查出的「甲狀腺結節」,會是惡性腫瘤嗎?
小冷恐怖故事《它0》腫瘤里的怪物

TAG:腫瘤 |

您可能感興趣

佳能開發防抖技術,機身、鏡頭協作雙防抖專利曝光
多學科協作模式下炎症性腸病的診治
炎症性腸病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臨床與科研有機結合的平台
多人全息協作AR眼鏡面世,徠尼科技即將量產發布
術後突發肺栓塞危及生命 哈爾濱一院多科協作讓患者有驚無險
急診科消化科共同協作,困難插管病人得以順利洗胃
新生兒重度腎積水生命危急 多學科醫護團隊協作成功救治
上海:發揮好長三角檢察協作帶頭作用
完全免費的在線協作文檔,還能一鍵翻譯!
陳旻湖教授:炎症性腸病從1.0時代邁向提高診療水平新階段,規範化多學科協作診療是重要途徑
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與至本醫療建共享型臨床試驗平台
拉扯就完成編程的協作機器人鼻祖倒閉後,又重生了……
自動駕駛獨腿難走,還需人車路的全面協作
以醫技培訓和遠程協作為切入點,「一體雲康」想讓基層也能做好放療
受《從零到一》作者啟發,同心醫聯用複雜性協作模式來做醫療創新
靈動科技展示智能側跟登機箱及視覺倉儲協作AI機器人
雙屏協作兩開花:戴爾可拆卸雙屏筆記本專利現身
一文覽盡協作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倉儲機器人及工業外骨骼研究動態
汕頭盆協作品欣賞
「打造研究協作平台,推進學術互通交流」 ——「臨床腫瘤研學聯盟」成立儀式暨「肺」暢學堂濟南站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