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春困要健脾祛濕
俗話說「春日綿綿正好眠」 ,春困並非無緣無故。主要原因是春季天氣潮濕,造成脾胃運作失常, 使人疲勞乏力、 昏昏沉沉。所以春季防困最好健脾祛濕。
西方醫學沒有對人體濕氣做過準確界定,中醫對水濕及邪濕的研究則要深入許多, 濕性黏濁,所以古話說: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 」 春季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濕邪,濕邪最初侵襲身體時, 可能感覺到腦袋昏昏沉沉,像裹著一塊布,進而感到身體困怠、 四肢沉重、 渾身不舒適, 似乎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 微微怕冷怕風, 流清鼻涕等濕症。 當濕邪進入體表和關節, 下一步困擾脾臟,就會表現出胸悶腹脹、 食慾欠佳、 飯量大減等癥狀。而因脾虛運化不利, 致使 「內濕」時, 還常有口淡、 口黏乏味、 口渴卻不想飲水、 倦怠乏力等氣虛、 濕困的表現。 想要遠離春困, 可試試以下的幾種方法。
枕香防春困 葯枕療法又稱葯枕芳香療法,屬中醫「聞香治病」 的範疇, 人睡眠時頭頸部溫度可以使藥物的有效成分緩慢地散發出香氣, 這些香氣凝聚於枕部,通過鼻腔和皮膚進入機體,在安神的同時還能疏通氣血、調節腦部血液循環、 促進腦細胞代謝。 取合歡花、 石菖蒲、 葛根各等份, 上藥共研粗末, 和入冰片 8 克 (單獨包), 裝入 50 厘米×40 厘米的布袋內, 縫紉後鋪上枕巾。 一般 3 個月更換 1 次藥物。
運動配合藥物 萬物復甦的時節, 應多走出戶外活動, 進行一些適宜的健身鍛煉項目,這樣可以提高大腦的供氧量,進而緩解春困。 清晨散步、 做操、 跑步、 打太極拳, 對於振奮精神都十分有益。當然也可以配合藥物調理,中醫一般用行氣、 滲濕的藥物, 行氣葯比如陳皮、 砂仁、 白豆蔻, 它們就像吹起一陣風,讓體內的氣機運轉起來; 滲濕葯比如茯苓、 薏米,就像興修水利,把濕邪通過下水系統排出體外。
拔罐祛濕防困 拔罐是傳統中醫常用的治療法, 可以逐寒祛濕、 疏通經絡、 祛除瘀滯、 行氣活血、 消腫止痛、 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 從而達到扶正祛邪、 治癒疾病的目的, 而且拔罐操作方便,適合家中養護採納。艾葉味苦、 性辛溫, 具有溫經止血、 祛寒止痛之功效, 「以之灸火, 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因此,艾灸對春季除濕邪也有無法替代的良效。方音 / 文


※警惕:拔罐常見誤區
※咽炎日常如何調養 ?
※餐桌上預防幽門螺桿菌複發
※禽流感如何預防 ?
TAG:醫藥養生保健報 |
※拔罐祛濕要反覆?祛濕一定要健脾補中
※「春困」多因濕氣纏身,這六種食物祛濕又防困
※處暑養生:健脾祛濕,防燥養陰
※今日雨水,春捂防寒,健脾祛濕
※夏季養生 健脾祛濕很重要
※脾胃是健康的「根」!要祛濕先健脾
※中醫祛濕為什麼先健脾,哪些中成藥健脾祛濕效果好
※飲食養生重養肝,健脾祛濕防疾病!
※這味中藥,能溫中健脾祛濕,治療脾虛水飲痰濕病症!
※夏季炎熱濕氣重!吃什麼蔬菜健脾祛濕?
※痰濕體質危害健康!教你一招食療調理,祛濕化痰,擺脫痰濕困擾!
※舒肝化瘀健脾祛濕,七種疏肝健脾中成藥
※夏季吃豆,健脾祛濕還養胃
※燥濕傷脾胃怎麼辦?3種黃色食物祛濕降燥,增進食慾健脾養胃
※濕氣重,渾身病!經常吃這碗除濕安神湯,祛濕健脾效果好
※春季多雨,濕氣困脾!推薦兩個健脾祛濕方~
※蒼朮健脾胃,理氣祛濕,兼能祛風散寒!
※女人濕氣重炎症多,1碗「祛濕湯」祛濕健脾,告別濕氣和肥胖!
※濕氣重百病生!春天多吃這幾物,健脾胃祛濕氣,身體更健康
※脾虛的人濕氣重,在家自製一杯養生茶,健脾祛濕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