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僧侶與哲學家》,一場東西方哲學思潮的對談

《僧侶與哲學家》,一場東西方哲學思潮的對談

天氣漸漸轉暖,燈心兒趁著天兒好經常出去溜達。


有天,路過一家不大的書店,


書店門口,立著一塊「本月圖書銷售排行榜」,


排在第一名的書,就是今天燈心兒要推薦給大家的——


《僧侶與哲學家》。

《僧侶與哲學家》,一場東西方哲學思潮的對談



之前,燈心兒是不太會對「暢銷書排行榜」上的書籍感興趣的,


但這本書首先名字就吸引了我。


「僧侶」與「哲學家」這兩個角色放在一起,


必然會有很有趣的內容。

《僧侶與哲學家》,一場東西方哲學思潮的對談



打開扉頁,才知道,


原來這「僧侶」與「哲學家」是一對父子。

僧侶馬修·理查德是來自法國的一位生物學博士,從事分子生物學最尖端的研究。


但在人生充滿各種輝煌可能性的時候,他卻突然遠赴神秘的東方國度,在喜馬拉雅山麓跟隨藏傳佛教上師,探求古老的東方智慧。


而他的父親則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政治評論家、法蘭西學院院士尚·方斯華·何維爾


佛教、西藏、印度、尼泊爾、喇嘛…我們可以想像,在二十多年前,這些辭彙對於一個西方哲學家來說是多麼的陌生和遙遠。


任他如何思索,也無法明白,為什麼兒子會做出如此令人驚詫的人生選擇。


二十年後,父子兩人才再次相見。


在尼泊爾的加德滿都,這位藏傳佛教的僧侶和他的哲學家父親,


進行了一場為期十天的對談。


在這場對談中,不僅涉及了宗教,


更含括了社會、文明、生命等等重大話題。

這不僅僅是父子兩人相隔二十年後的重逢,


同時也是東方智慧與西方理性思維的一次碰撞。

《僧侶與哲學家》,一場東西方哲學思潮的對談



同時,更吸引燈心兒的還有本書的譯者——


著名劇作家、導演、藏傳佛教徒賴聲川先生。


他翻譯這本書,是受到馬修·理查德的邀請。


對於這個翻譯工作,賴聲川並不將它看成是一個好朋友委託的幫忙,


而是投入了極大的工作熱情在裡面。


無疑,賴聲川導演的翻譯,

這讓這本書更加吸引大家的關注。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讀一下賴聲川導演寫在書前的序,


聽聽他是如何看待這次十分「特殊」的對談的。


當自己愛子養到二十幾歲,拿到生物學博士學位,正要展開充滿各種輝煌可能性的人生時,突然有一天,他告訴你,他要出家,而且要到遙遠的喜馬拉雅山,你會做何感想?


法國著名哲學家及政治評論家,法蘭西學院院士尚·方斯華·何維爾,就碰到這個人生中極為特殊的難題。他的兒子馬修在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老師的教導下,以極優異的成績拿下博士學位,已經開始走向生物學界革命性的突破,突然之間,他決定放下這一切,放下他燦爛的家世(除了父親之外,母親是藝術家,舅舅是世界著名的探險家),到遙遠的國度,披上袈裟,剃髮為僧。


佛教、西藏、印度、尼泊爾、藏傳佛法、金剛乘、喇嘛……我們可以想像二十多年前,這些名詞對一位西方哲學家是多麼的陌生而遙遠。但是尚·方斯華必須面對,因為他兒子走了,去這些遙遠的地方,迎接這些陌生的事情。


馬修當年的決定,並不是因為他遭遇到什麼不如意或困境。簡而言之,他看到另外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一種充滿意義,令他振奮的生活方式。


從小,因為他父母的關係,他有機會接觸各種著名的思想家及藝術家,包括超現實大師布列東、音樂大師斯特拉文斯基、舞蹈大師貝夏特等,而他研究所的指導老師就是諾貝爾獎得主賈克柏。馬修如果想在世俗中走完人生這一遭,成績必定是可預期的優秀、燦爛。但馬修卻說: 「我一直有很多機會接觸許多極有魅力的人士。可是他們雖然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天才,但才華未必使他們在生活中達到人性的完美。具有那麼多的才華,那麼多的知識和藝術性的技巧,並不能讓他們成為好的人。一位偉大的詩人可能是一個混蛋,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可能對自己很不滿,一位藝術家可能充滿著自戀的驕傲。各種可能,好的壞的,都存在。」(第一章)


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光陰里,這一對父子各自在選擇的領域中努力。尚·方斯華編輯法國最具影響力的周刊、寫書。他所撰寫的知識性論述成為世界性的暢銷書籍。評論現代民主體系的《沒有馬克思、沒有耶穌》早已成為現代政治評論的經典之作。


而馬修在同樣的二十幾年之後,交出了一份迥然不同的人生成績單。閉關、修行,有十二年光陰,他朝夕跟在本世紀最偉大的藏傳佛法老師之一:頂果·欽哲仁波切的身邊,直到欽哲仁波切一九九一年圓寂為止。自己也出版了許多本佛法書籍的翻譯本,而他與生俱來的藝術才華並沒有浪費:多年來,馬修用他的攝影鏡頭捕捉他周邊經常令人不可思議的人與物,拍攝喜馬拉雅山區以藏傳佛法為中心的生活及祭典。記錄他老師欽哲仁波切的攝影作品《證悟之旅》,前幾年以精裝本問世,頗受好評。

法國媒體一直對這對父子保持好奇而不解的眼光,無法了解尚·方斯華和他出家兒子之間的關係,甚至有報道傳出父子之間二十多年來斷絕了關係,未曾說過話的謠言。


於是出版家安排了一次父子對談,讓兩人開懷暢談,討論當年馬修離家的原因及心情、討論他們定義中的生命意義、東西方哲學的異同、西藏的命運、人類的未來……這些對談成了這本《僧侶與哲學家》,是一次極富感性的理性對談,兩位知識分子之間,一對父子之間。


至於為什麼是我翻譯這本書,簡而言之,是馬修指定的。這並不意味我把這次翻譯工作視為一個好朋友拜託而做的事情,反而以極大的熱誠擁抱任務,投入翻譯工作。我和馬修認識多年。雖然我沒有馬修的良好因緣,可以和欽哲仁波切朝夕相處十二年,但仁波切圓寂之後,有一次馬修到台灣來,在我們家住了一段時間。幾年前,當馬修的攝影作品《證悟之旅》在美國出版,他曾邀請我幫忙出版中文版。可惜因為牽涉到攝影作品印刷問題,無法與原出版商談妥合約事宜。


去年,《僧侶與哲學家》出版了,馬修透過先覺出版社的同仁表示,希望我幫忙做翻譯工作。雖然我曾任專業翻譯,但佛法的翻譯是另一種挑戰,對錯差距可能造成一位修行者在修行上的偏差,責任非常重大。


因為我有太太丁乃竺在身邊,就不擔心這方面的問題。事實上,沒有她的幫忙,仔細校對,這本書的翻譯是無法完成的。另外要感謝藏語顧問張惠娟女士,以及幫我整理稿子的戴若梅和仇冷。


翻譯過程中,我和馬修一直通電子郵件,有一次,我跟他說:「不知為什麼,我感到你『指定』我翻譯這本書是非常有意義的,我感到這和我們跟欽哲仁波切的緣分有關。在他這一生中,你完成了你和他之間的緣,可惜,他在世時,我只是開始意識到我的緣。」 馬修回復說:「是的,真奇妙,在一方面,欽哲仁波切一生中所織出的關係,到現在仍然持續的在開花!」


《僧侶與哲學家》法文版出版後,已翻譯成二十幾種語言,影響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東、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橋樑,用聆聽的、容忍的、溫和的方式疏通雙方,讓東、西方人各自照鏡子,看看自己,看看我們這個世界,這個時代。


中文版出版前夕,我旅行到印度菩提伽耶,佛陀證悟之地,與馬修相會,並參加一次研習會。從台北一路的飛機上,我仍忙著做最後的校閱。進德里機場,過海關時,在擁擠的隊伍中,我吧旁邊站了一位法國女士。我驚訝地發現,她手上的正是《僧侶與哲學家》法文版。想他招手,取出我包裹的英文版和中文譯稿給她看。驚訝之餘,我們互相會心的微笑,彷佛明了彼此從此書中所得到的深切收穫。但願中文版讀者能夠得到我在翻譯過程中所得到跟感受到的一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甲和燈 的精彩文章:

你的人生很多時候浪費在閑扯淡上
與其討論生死,何不如想想如何珍惜當下
修凈也好,修禪也好,不論修什麼法門,要從你的心裡頭,先把貪嗔痴清除一下
天天喊著「斷舍離」,你,真的知道怎麼做么?
7歲女孩拯救數萬生命,用最純真無邪的愛,打動了全世界…

TAG:甲和燈 |

您可能感興趣

電影美學思潮與流派
見證歐洲文藝思潮,只為絕代風華的你
武郎中:中國近代重大社會思潮對中醫倫理的影響
干春松:如何理解「現代新儒學」思潮
著名天文學家王思潮先生去世
尹繼武 祁一方:歐洲恐怖襲擊背後的三種極端思潮
解放軍一戰法讓敵人是聞風喪膽,但在崇拜西方的思潮中一度被取消
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先生去世,網友:請在平行宇宙那邊繼續研究
如何理解「現代新儒學」思潮
5.當代西方思潮的共同特徵
悉尼一甜品店復古風格引追憶思潮
知禮與宋代「三教合一」之思潮
《新世紀福音戰士》論(八):《EVA》帶來的亞文化評論思潮
北京講座|當代思潮下的中法策展實踐
關於虐戀,李銀河說這是性思潮里的革命
現代性的歧路—清末民初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潮
春秋德禮思潮及其人文精神
左右不為難:高全喜、黃紀蘇、蕭三匝談左右派思潮(一)
多米諾體系之後的建築理念傳承與激揚——妹島和世的後現代思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