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華人科學家顧臻新成果:「智能」遞送胰島素,有效降低血糖48小時

華人科學家顧臻新成果:「智能」遞送胰島素,有效降低血糖48小時

5月7日,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雜誌上的一項題為「Red Blood Cells for Glucose-Responsive Insulin Delivery」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州立大學及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利用修改版的胰島素和紅細胞創建了一個葡萄糖響應的智能胰島素遞送系統(glucose-responsive 「smart」 insulin delivery system)。

華人科學家顧臻新成果:「智能」遞送胰島素,有效降低血糖48小時

顧臻教授

動物模型研究表明,這一新技術能在1型糖尿病小鼠中有效降低血糖水平長達48小時。「80後」華人科學家顧臻教授是這一研究的通訊作者。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通過用化學方法將胰島素綁定到一種稱為葡萄糖胺(glucosamine)的葡萄糖衍生物上。然後,葡萄糖胺能夠綁定到紅細胞表面的葡萄糖轉運蛋白上,有效地將胰島素連接到血細胞上。這一設計最終的結果是,產生了一個布滿胰島素分子的紅細胞。

華人科學家顧臻新成果:「智能」遞送胰島素,有效降低血糖48小時

科學家們希望,這些裝載了胰島素的血細胞能夠被注射到糖尿病患者中,發揮治療作用。在當前的這一研究中,研究小組在1型糖尿病小鼠中初步證實了這一想法的可行性。

一旦進入血液中,攜帶胰島素的血細胞會與它們的環境相互作用。如果血糖水平很高,葡萄糖分子會有效取代血細胞葡萄糖轉運蛋白上的葡萄糖胺。當葡萄糖胺從血細胞中釋放出來,胰島素也會隨之釋放。然後,胰島素能夠與肝臟、肌肉和脂肪組織中與胰島素受體結合,從而觸發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反應。

顧臻教授說:「簡言之,這是一個完全不會引起排斥的智能系統。系統在需要時發生響應,使血液中葡萄糖水平正常化。」

在這一研究中,科學家們將接受這一「智能系統」的治療小鼠與其它三組小鼠進行了比較:1)接受鹽溶液(saline solution)處理的小鼠;2)只接受修改版胰島素處理的小鼠;3)接受未修改版胰島素與紅細胞混合物處理的小鼠。

結果發現,接受「修改版胰島素-紅細胞智能系統」處理的1型糖尿病小鼠能夠在超過2天內顯著降低血糖水平。其它組小鼠的「最佳表現」是,血糖水平最初有所下降,但會在12小時內恢復到高血糖水平。

研究人員還在一組健康小鼠中測試了每一種藥物組合。結果發現,與其它藥物組合相比,「修改版胰島素-紅細胞智能系統」降低了低血糖風險。顧臻教授透露,研究小組正在探索利用無痛微針(microneedles)來遞送這一系統,而不是依賴於這一研究中所使用的傳統注射。

華人科學家顧臻新成果:「智能」遞送胰島素,有效降低血糖48小時

智能胰島素貼片

據了解,顧臻教授長期致力於智能遞葯體系的創新研發,曾入選MIT Technology Review雜誌評選出的2015年度全球傑出青年創新人物(35 Innovators Under 35)。研究小組開發出的「智能胰島素貼片」曾入選《科學》雜誌「2015年十大圖片」(Top 10 images of 2015)。

研究成果於2015年發表在PNAS雜誌上。關於「智能胰島素貼片」的原理、創新性、臨床轉化等問題,顧臻教授曾在接受生物探索採訪時進行了詳細的解答。詳見:專訪北卡大學顧臻教授:「智能胰島素貼片」或將終結糖尿病治療注射時代

近年來,顧臻教授研究組取得了一系列糖尿病治療研究成果。他曾從120多名全美頂級研究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由美國糖尿病學會頒發的2015年度「Pathway Award"大獎,成為了全美榮獲該獎項的6位傑出研究者之一,並獲得了162.5萬美元的科研獎金。去年,顧臻教授榮獲了2016年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

同年,基於上述「智能胰島素貼片」技術,研究小組又開發出了「智能β細胞貼片」。相關成果於去年4月23日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雜誌上(論文題目:Drug Delivery: Microneedles Integrated withPancreatic Cells and Synthetic Glucose-Signal Amplifiers for Smart InsulinDelivery)。

除了糖尿病,研究組還將「貼片」的概念應用到了癌症治療上。相關成果於去年3月發表在Nano Letters雜誌上(論文題目:Enhanced Cancer Immunotherapy by Microneedle Patch-Assisted Delivery of Anti-PD1 Antibody)。

華人科學家顧臻新成果:「智能」遞送胰島素,有效降低血糖48小時

研究中,科學家們首先將PD-1抗體與葡萄糖氧化酶一起裝入納米顆粒中,再將納米顆粒裝到微針中,最後將這些微針排列在貼片表面(上圖)。使用時,血液會進入微針,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產生酸,慢慢分解納米顆粒。隨著納米顆粒逐漸被降解,PD-1抗體即可被釋放到腫瘤中。

研究人員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測試了該技術,比較了微針貼片注射、將PD-1抗體直接注射到血液中以及將包含PD-1抗體的納米顆粒直接注射到腫瘤處三種方法的差異。40天後,40%經微針貼片注射的小鼠存活下來,且沒有檢測到殘餘的黑色素瘤;而對照組小鼠存活率為零。

此外,研究人員還檢測了一種雞尾酒療法,即將納米顆粒中同時填充了PD-1抗體和另一種免疫療法藥物CTLA-4抗體。採用微針貼片治療40天後,70%的小鼠存活下來,且沒有檢測到殘留的黑色素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逆轉肌肉衰老,幹細胞研究發現關鍵第一步
國內第3個PCSK9單抗申報臨床,來自一家成立不到3個月的公司

TAG:生物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1 U 胰島素可以降低多少血糖?
糖尿病的「4大剋星」,7天就能降血糖,堪稱「最牛胰島素」
飲食中有天然「胰島素」食物,多吃1豆1菜2補,降血糖降膽固醇
我國科學家成功找到了抑制胰島素活性的關鍵蛋白
科學家找到了糖尿病的病根,人類將要淘汰胰島素
6種食物是天然「胰島素」,糖尿病人平時多吃點,有助於降低血糖
糖尿病人福音:多吃3種天然「吸糖王」,降糖效果可能勝過胰島素
糖尿病:冰箱溫度可能會降低胰島素的有效性
血糖高的人,盡量少碰1物,吃多了血糖飆升,胰島素多了也沒用
每天多吃12克膳食纖維可以降低22%糖尿病風險,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三種食物是天然健康的胰島素血糖降低有幫助,糖尿病人要多吃
這4物是「降糖能手」,糖尿病人早餐吃,效果強過「胰島素」!
科學家發現,治療2型糖尿病的新葯,改善葡萄糖和胰島素的敏感性
少人知的1種樹皮,是「天然胰島素」,煮水喝,血糖穩穩降
它是純天然「胰島素」,多吃降糖有奇效,凈化血液,還降膽固醇!
科學家:生酮飲食能夠幫助抗癌藥抵擋胰島素的干擾
TCF7L2基因rs6多態性增加肥胖青少年2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發生風險:與β細胞功能受損及肝臟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有關
血糖高的人,水中撒點「它」喝,平穩血糖,或許堪比「胰島素」
286個慢病葯進醫保,報銷超七成,含胰島素、硝酸甘油等明星葯
雌激素降低胰島素抵抗和葡萄糖產生,降低了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