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練太極拳要不要用力?不用力太極哪來的力,如何實戰!

練太極拳要不要用力?不用力太極哪來的力,如何實戰!

練太極拳要不要用力?不用力太極哪來的力,如何實戰!



練太極拳要不要用力?這是每個練拳人都必須自思、自問、自答,誰都繞不開的問題。雖然回答各有說詞,但歸納起來不外兩種聲音:一種說「要用力」,一種說「不用力」。如果是涉拳不深的人隨便說說也就罷了,令人難解的是,對太極拳深入研練幾十年,在全國有影響的一些專家們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回答。這令廣大練習者無所是從。對這個長期如亂麻一團的問題,本人最近才理出了一些頭緒,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現與大家共同探討,不妥之處請給予指正。

一、「用力」的「用」字的兩種不同解讀


第一種解讀


「用」是需要、使用、運用的意思。行拳用力,就像繪畫用顏料,餓了用飯、喝水用杯、寫字用筆用紙一樣的用法。凡是運動,都是力的推動,太極拳運動也不可能例外。雖說用重量不用力量,但還是要從重量中釋放出力量;雖說用地心引力不用自身體力,但地心引力也是力呀!總之,練拳是需要力的推動的,無力就不可能產生運動。如果這樣解釋練拳「用力」,我看沒人反對。可惜的是,常人對「用力」一詞的理解完全不是這個意思,他們說:「用力」時不可能聯想到用自身重量和地心引力之類的概念。練拳實踐也證明,一說用力就是用體力,用筋骨之力,就一身緊張。所以,主張練拳不用力者不問用什麼力,一聽到「用力」二字就警惕,就拒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種解讀

「用」是加強,加多、加大的意思,就像「用功」指多努力,「用功夫」指多花時間、多費精力,「用勁」指再加一把勁似的。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用力就是「用力氣,使勁」,例如「用力喊叫,用力把門推了一下」。暗指原來用的力氣、使的勁不夠,需要加大力氣,多使一把勁。所舉之例也是說,小聲叫不行,必須加大聲音使勁喊叫;輕推門不行,必須加大力量推一下。這也是常人對「用力」的理解。按照這樣的理解「用」力練拳,就必須繃緊胸腹、鼓動筋肌。這就與太極拳重內輕外、重意輕力,重在自我修養和以柔克剛的特點相違背了。我看不只主張練拳不用力者反對,即使主張練拳要用力的朋友也未必完全同意。


二、肢體運行的三種動力


第一種是無加力意識的人體力。


即不能用「用力」一詞形容的人力,包括:


1、呼吸鼓盪力。呼吸本是不隨意肌收放推動的,但因呼吸會牽動兩肋、胸背、肩胛、橫膈、腰腹及身體重心,與隨意肌有一定的互動關係,所以應把呼吸作為肢體運動的一種動力來研究。

2、靜態支撐力。如站著、坐著、蹲著等保持一定姿勢所需的支撐力。


3、輕鬆運動力。如端杯喝水、使筷吃飯、飯後散步等輕鬆自然或悠閑自在的運行動力。


第二種是有加力意識的人體力。


是應以「用力」一詞形容的力,是對「用力」詞中的「用」字作為第二種解讀所「用」的力。這種力有三個特點:一是簡單,幾乎不需學,人人都會,甚至連動物都會;二是依靠增加心力合體力消耗而增加力度,比較笨拙;三是因體內各部分相互牽扯而內部自耗大,所以功效低。主張練拳不用力者反對練拳使用這種力。


第三種是無體力、自然力。

主要是指人體像山體泥石流滑坡、水流衝擊、物體墜落等運動現象的推動力,就是自身重量所釋放出來的力。重量是重力的量化,重力就是地心引力。用重量,用重力,用地心引力都行,都是一個意思。這樣說可能不太科學,但因為有因果關係,也算是約定俗成吧。除自身重量這個最方便、最經濟、最主要的行拳動力之外,自然力還包括慣性力、反作用力、槓桿力等一些輔助性、傳導性的力。


綜上所述,因為「用力」中的「用」字常被作第二種解讀,「力」字常被認為就是第二種力,如果說練太極拳「要用力」,就混淆了內家拳與外家拳的界限,會將練太極拳者導入旁門,所以,練太極拳還是說「不用力」好,說「用意不用力」、「用重量不用力量」好,這樣表達是非分明,一看就懂,能保持太極拳的純正性。


三、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第一種是主張練拳要用力者的現代思維方式。

他們首先從邏輯推理的角度認為,凡是運動都是力的推動,太極拳是運動,當然也是力的推動,是力的推動就要用力,不用力就沒有力,就不可能產生運動。這種說法的錯誤有二:一是把「是力的推動」等同於「要用力」;二是把主觀上不用力等同於客觀上沒有力。他們不知道還有不用力的力——地心引力。其次,他們從物理學定量分析的角度說,假如有一個合適的測力儀測量,每個微小的動作都是可以測出力學數據來的。再次,他們從生理解剖的角度說,人體每個動作都可以分析出是哪些肌肉收縮牽拉什麼骨骼生出來的力。所以他們理直氣壯地批評主張練拳不用力者說,明明用了力,又說沒用力,不承認事實,不尊重科學。批評者無視主觀用力與客觀有力的區別,不顧肌體力與自然力的不同,簡單地認為有就是有,無就是無,只要動了就是用了力。這不是太極拳應有的思維方式,倒像西方直指目標的思維方式。


第二種是主張練拳不用力者的傳統思維方式。


他們置身於祖國傳統文化的大環境中,站在陰陽哲理的高度,用辯證的、逆反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就不會得出「有就是有,無就是無」那麼絕對的結論。所以,他們反對「只有用力才能有力,只有用力才能練力」的說法。主張「有就是無,無就是有」,認為主觀故意用出來的肌體之力,不但不是太極拳所需之力,而且還會堵塞太極之力的通道,一輩子也練不出真正的太極勁來。此乃「有就是無」的道理。相反,真正的「武學內勁從虛無中來」(孫祿堂語),「用意不用力,……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楊澄甫語)。此乃「無就是有」的道理。他們還從太極拳的特點出發認為,太極拳重內輕外、重意輕力、重在以柔克剛的特點,包含了國人含蓄內斂的性格,重視自我修養的品格,以及「上善若水」、中正和諧的處世之道,是一種有很深文化淵源的本質屬性,是中國特色,不容改變,而「用意不用力」的練法,正是維護太極拳天姿國色特點所必須的手段。這是定性分析的思維方式。再從練拳的心理過程分析,他們認為:我練拳一無用力的心理動機,二無用力的心理體驗,憑什麼說我用了力!如果非要從力學的角度去分析,那就連端杯喝水、使筷吃飯、站著觀景、眼皮眨動都是力的推動,那就要說用力喝水、用力吃飯、用力觀景、甩力眨眼了。這豈不荒唐?


我們是討論具有祖國傳統文化名片作用的太極拳,只能按照我國民大眾的認識習慣去解釋「用力」一詞,按照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太極拳的本質特徵去「用意不用力」地研練。而不能用現代思維否定傳統思維,不能用科學理念批評哲學思辨,不能把其他武術的練法搬到太極拳中來。如果像西醫批評中醫不科學那樣,用現代的思維方式批評傳統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批評者自己就用錯了定律,就先不科學了。要明白「用意不用力」是太極拳區別於外家拳的重要標誌之一。丟了「用意不用力」,就是丟了太極拳的特色。


四、戒毒一樣戒力


練太極拳,「用力」是萬惡之源,「不用力」是效益之本。所以,王壯弘先生告誡我們:「練太極拳要養成戒『力』的習慣,像戒毒一樣地戒,不能說不戒就不戒了。要始終提醒自己戒『力』!」「人們說不用力不能打拳,我恰恰說不用力才能打拳。你用力,就不能像流體,不能像風,不能像水,不能像氣體膨脹,能量就出不來。」


「能量是哪裡來的?如果用你自己的力量肯定不對。世界上最大的能量就是地心引力。」


「膨脹也是靠地心引力,摻雜其他的力就不好了。」


「用重量不用力量。」


王薌齋先生也說:「身心不可用力,否則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則氣滯而力板,意停而神斷,全體皆非矣。」


馮志強先生說:「柔練為養,剛練為傷;……練意為養,練力為傷。」


其他許多太極拳家也有不少要求練拳不用力的論述。


不要怕松過頭會懈,從而想鬆緊結合著練;只要精神領起、周身貫通,就只有松不夠,沒有松過頭的問題。不要怕柔過頭會軟,想剛柔相濟著練,結果如李雅軒先生說的:「吾輩練拳,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而尚不能將身勢松得乾淨,如在練功時,心中先存一個剛柔相濟的思想,哪裡還能將身勢松得乾淨,而沒有一點拘滯彆扭之力呢?如這樣的剛柔相濟的練法,我相信一輩子也難以將身體松純凈了。」要長期堅持,須知練拳戒力就像長河之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必須時時、處處提醒自己戒力、放鬆,伸手出腳對稱松,進退顧盼如滑冰,落如渾水泥沙降,起如風箏向上升。


五、用「偏沉則隨」的智慧開發自身重量


這是「用意不用力」、「用重量不用力量」練拳,把動作「松」出來的方法。放鬆是有方向性的,可以向上、下、左、右、前、後等各個方向「放」松。在向各個方向的放鬆之中,向下松是第一重要的。向下松的反作用力就是向上松;向下松就像將提著的半塑料袋水放在地上,水就會產生向周圍的擴張力、膨脹力,這就是向四面八方松。只要掌握好了向下松,向其他各個方向的松也就同時產生了。向下松,就是憑著自身重量,順著地心引力向下走,就是「用重量不用力量」。向下松,體內意氣就像水中泥沙向下沉。因此,向下松也叫松沉,簡稱沉。沉,也不是全身各處沒有區別地一起沉,而是有的部位沉,有的部位不沉;有的部位先沉,有的部位後沉;有的部位顯沉,有的部位隱沉。沉的部位或是偏上、或是偏下、或是偏前、或是偏後、或是偏左、或是偏右,總之是偏於一邊,這叫「偏沉」。與「偏沉」相對稱的部位因反作用力或槓桿力作用關係必然偏輕。偏沉處為實,偏輕處為虛。雖然處處都有偏沉、偏輕的區別,但不同部位偏沉對全身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在全身各個部位的偏沉中,胯,特別是實胯的偏沉是最重要的,對全身的引動效果最明顯。因為胯是骨盤的主要構件,是腰身的底座、根節,又是下肢的根節是拳論所說的「腰腿間」的中心,兼具腰的主宰作用和腿的發動作用,兼具腰的中軸作用和腿的支撐作用,同樣是命意源頭和動作開關。所以實胯一偏沉,全身就像通了電、通了水,就活動了,就隨之動起來了。實胯偏沉,猶如開渠引水水自流,「這邊偏沉一點點,它就往這邊流,那邊偏沉一點點,它就往那邊流。偏沉,一點點起來了;偏沉,一點點下去了。」(王壯弘語)偏沉,動作就一點點自己走出來了。每個有重心偏移的動作,都應從原實胯偏沉開始,到新實胯偏沉結束,要細細地走過兩胯及其之間的每一個點,體會一路所經每一個偏沉點的感受,兩胯偏沉依次走,意氣如水貼地流。在兩胯交替偏沉的帶動下,全身一處自有一處沉輕變化,處處都隨偏沉、偏輕而動作。凡需向下走的部位,應憑藉自身的重量順偏沉之勢向下走;凡需向上升的部位,應借著其對稱部位偏沉的反作用力或槓桿力往上走;凡欲向前移重心時則偏沉前邊;凡欲向後移重心時則偏沉後邊;若欲左轉身則偏沉右胯右膝;若欲右轉身則偏沉左胯左膝;欲出步則偏沉實胯;欲出手則偏沉肩胛等等。任何動作都可以通過偏沉的方法松出來,千萬不要上抬下壓、前推後拽、左搬右扯地「用力」做出來。


推薦精典武式太極拳練功心法文章: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武式翟維傳談太極拳中的靜與松
看皇太極如何收服明朝五大降將,實現大清一統

TAG:太極 |

您可能感興趣

練習太極拳要不要用力?
與人交手真的可以不用力嗎?談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幾點體會
最好的感情,不必太用力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內涵
太用力的人跑不遠,太用力的愛不圓滿
大便太硬拉不出來,除了用力再用力還能怎麼辦?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意氣均來骨肉沉
瑜伽減肥用力量說話,不用力你如何會瘦?
人生,不要太用力
太用力的人,跑不遠
好的人生,不要太過用力
不想活得太用力
人生路很長,盡量避免太用力,太用力了跑不遠
不管在哪裡,都要好好用力生活啊
苦日子來了,做事要更用力,用錢要更小心!
太極拳為什麼不用力而有「大力」,可以以小搏大,以弱勝強?秘密在這裡!?附練太極拳者易犯的十大弊病
學習很用力,行動不給力?你需要一本《實用性閱讀指南》
太過用力的愛對方,都是不夠愛自己!
太用力的人跑不遠
好的人生,不必太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