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學醫「五字經」:從師誠、求知勤、臨證精、為醫德、立業專

學醫「五字經」:從師誠、求知勤、臨證精、為醫德、立業專

作者/劉炳凡

我生於汨羅江畔桃花洞的一個手工業者的家庭。父親是個篾匠,靠著手藝在長沙市勉強營生。我六歲時,隨母親來到長沙,與父親相依為命。父親一把篾刀維持一家生計雖甚覺拮据,但他唯恐後輩又成「睜眼瞎」,就節衣縮食供我上學了。我讀了四年小學,又念了三年「子曰詩云」,習作本上雖然留下了「甲上」連「甲上」的評語,十四歲時也不得不操起篾刀跟著父親去「賺飯」了。

我不甘心學業的中斷,一邊做工,一邊自修,生活迫使我走上了自學的道路。我懇求父親買來《康熙字典》,它便成了我無言的老師。我堅持做到四個「一點」:起早一點,睡晚一點,閑談少扯一點,分心的事少干一點。這樣,三年的工余時間,讀完了《古文觀止》、《資治通鑒纂要》、《古文辭類纂》、《唐詩三百首》、《史記精華》等等,然後走上了岐黃之路。

學醫「五字經」:從師誠、求知勤、臨證精、為醫德、立業專

從師要講「誠」

十六歲了,街坊鄰舍有的請我去編編竹器,也有的邀我幫忙做做「文筆功夫」。於是我被閭巷稱之為「篾匠秀才」。不少的公公婆婆向我父親進言道:「這伢子做篾匠真可惜了,何不叫他去學門『斯文藝』呢?」父母要我自已拿主意。思忖再三,我認為至善至樂莫過救人一命,於是表明願學做醫生。可憐天下父母心!父親終於咬咬牙說:「好,再貼幾年本!我去跟你尋個師傅吧!」次日清晨,父親特意去拜訪了當時一位比較著名的老中醫。回來後,垂頭喪氣地對我說:「你生錯了人家,沒有那個命!」原來那位老先生說:「窮不學醫,富不學道。李東垣跟張元素學醫花了一千兩銀子。你兒子要學嘛,看在街坊面上,師傅錢就算四百塊光洋吧!」這對於一個篾匠來說,那是全家不吃不穿也辦不到的!

事有湊巧,我母親患病了,請那位「大郎中」來診視,用了十幾塊光洋,病卻越來越重。有人說,不如請寄居在靜樂庵的柳四公來看看,花兩百文的「包封」也請得動的。果真,僅僅花費幾百文就藥到病除。母親說:「這位先生心地好,本事強,你能拜他為師該多好!」父親立即託人去求,柳四公哈哈一笑,說:「我袖口都開花咧,還帶什麼徒弟?」反覆說明原委後,他問:人沉靜吆?好學吆?讀了多少書?了解這些以後說:「現在還不談什麼師和徒,先把人帶來試試,三個月後再定吧!」於是,我解下腰圍裙,撣去渾身的竹屑,步入了幽深的靜樂庵。

柳四公名縉庭。只見他端坐在庵堂的太師椅上,雖衣履敝襤,卻古貌昂然。他看了看我,又問了幾句為人治學的話,就當即點了幾篇「藥性」、「湯頭」,叫我每天夜裡去庵中背誦。

三個月過去了,點的書都能背能講了。他才通知我父親正式「收徒」。父親問他,究竟要多少師傅錢,他說:「立張『投師字』吧。」

一張奇特的「投師字」:除了雙方和證人的簽名及一般套話外,就只寫了一個「誠」字。我還清楚地記得,他十分嚴肅地說道:「今日你拜我為師,不要你一分師傅錢,只要你一個『誠』字。」

什麼就是「誠」呢?他說了三條。這對於今天的新型的師生關係而言,大概是不必要了。但就其時其人而言,我認為義正理明、言簡意賅,有的仍然有著借鑒的價值。姑且錄之如下:

「一是對醫道要誠:終生只為此業,任憑有何艱難,有何風險,不得見異思遷。

二是對學問要誠:觸疑即詢,遇惑即問,不得不懂裝懂,淺嘗輒止。

三是對師要誠:「我乃孤單一人,年老力衰,設若四體不用,需得朝夕服侍;壽盡之後,應妥為安葬,立碑為記。」

頓時,我們父子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學醫也就在這一片赤誠中開始。

為了照顧我的家庭生計,柳老師讓我白天仍然做工,夜晚去庵里由他考核功課,每隔七、八天,集中疑難問題講解一次,這大概就是「勤工儉學」吧!三年業餘時間,他指點我按部就班地精讀了下列書籍:

第一、方葯類 《雷公藥性賦》、《湯頭歌訣》、《本草備要》、《醫方集解》。

第二、脈法類 《瀕湖脈學》、《脈經》。

第三、醫經類 《素問》、《靈樞》、《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

第四、臨證類 《醫宗金鑒》、《溫病條辨》、《溫熱經緯》、《幼幼集成》、《濟陰綱目》、《外科正宗》。

第四年春節,柳老師要父親給我做了一件長袍,說:「『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今年起,跟我去看病。」

柳老師出門沒有車馬,看病不要招待,診費便宜,藥費也輕。辨證論治相當準確,處方用藥法度甚嚴。可是,豪門大戶嫌他人窮葯賤,不大請他。因此,我們師徒經常出入在小吳門、流水溝、大西門牆彎子一帶窮苦人家。接觸的病例很多,病種也很複雜,而且遇到不少大症,險症,這可真是十分寶貴的實踐條件。

在跟師應診中,柳老師反覆強調「一證一得」。有一次,出診天心閣,患者是一對姐妹,同時患麻疹。其姐發熱面紅,目赤畏光,苔黃紋紫,疹點已現而色紅;其妹面白身冷,微微汗出,偎在母親懷中,苔白紋青,疹點隱隱可見而色淡紅。我當時認為都應透疹,都可給以宣毒發表湯。柳老師卻說,前者固可,後者斷不可!而改用了桂枝湯,並且再三叮囑病家,只能煎服一次。走出門來,他說這兩個孩子當晚都可以出齊疹子,次日果如其言。我對用桂枝湯思而不解。柳老師道:「善診者,先別陰陽;臨證時,須知順逆。慎思之,明辨之,而後方可言立法處方用藥。」接著他剖析道:其姐順證顯見,法當辛涼宣透,故用宣毒發表湯以助之,其疹自透;其妹正氣不足,營衛失調,表邪未解,疫毒內攻,故用桂枝湯解肌發表,調和營衛,則陰證見陽,其疹必透,若再服一次,就會助熱傷陰。這樣「一證一得」的學與練,事半功倍,效益明顯。有時在化險為夷的病例的「思」與「辨」的過程中,真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不幸的是,那年冬天柳老師一病不起,我晨昏侍奉,心中惶惑。一天,他臉色蠟黃,喘息不止,斷斷續續地叮嚀著:「我不行了,最後教你幾句話:要熟讀《傷寒論》,掌握『散溫(麻桂)、燥溫(姜附)、清溫(白虎)、瀉溫(承氣)、保胃氣、存津液』十四字訣。」隨著,親手將他珍藏的書籍以及平時使用的杵缽交給我,並說已經託了另一位老師繼續教我,希望學而有成。這位具有真才實學而郁不得志的老中醫,就這樣默默地離開了人世。我虔誠地殯葬了他,並年年清明節都去祭掃一次,以不忘為我業醫奠基的那個「誠」字。

求知必講「勤」

正在為失去良師而悲傷之際,在落星田開設「紅十字醫院」的楊春園醫師找到了我的家,說他是受柳四公的重託而來的,邀我去他那裡一邊讀書,一邊協助應診。

來到門庭若市的小小醫院,抬頭一看,大門上懸掛著一塊黑底金字的匾額,上書「有仲景風」四個大字。原來這裡是當時長沙中醫界名流聚會之所。進了書房,看到一個連著一個的滿滿的書架,我又意識到這裡是老師多、病例多、書籍多的求知的好地方。

跟隨楊先生僅僅一年,但這是使我大開眼界的一年。很多前輩,如吳漢仙、曾覺叟等,都是在那裡拜識的,很多疑難雜病是在那裡見識的,《傷寒廣義》、《皇漢醫學》、《全國名醫驗案》、《中國醫學大成》等很多醫籍是在那裡讀到的,在當年《衛生報》發表的一些文稿也是在那裡撰寫的。

一九三三年,我二十二歲,家裡要我單獨開業。通過伍春輝先生的介紹,我加入了國醫公會,獲得了處方權,就在東長街的篾店裡應診,自題為「仲山醫社」。

次年七月,濱湖大水,災民成千上萬逃到長沙,聚居在韭菜園、孤兒院一帶。饑寒交迫,傷寒、霍亂、痢疾蔓延不息,屍暴於道,目不忍睹,哀鳴之聲,慘不忍聞,政府視而不顧。民眾激於義憤,自發組織賑濟。國醫公會立即響應,決定派我與另兩位醫師組成「巡迴義診隊」,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

一連三個月,早出晚歸,看病不少,記得每隔兩天公會就要進一疊百頁一本的「義診處方箋」來。每天診務結束之後,就把當天遇到的典型病例記錄下來,並且力求理、法、方、葯記載完備。現在有一部分臨證筆記就是當時留下的。

一九三八年九月,日本帝國主義入寇岳陽,長沙一片焦土,迫使我只攜帶著部分書籍和讀書隨筆匆匆返回故鄉,並在鄉里開業。可恨日寇連窮村僻壤也不放過,整天狂轟濫炸。只好天天和老老少少一起鑽岩洞,在洞里我常找個透光的角落坐下來,邊看邊寫,堅持學習。在家鄉四次淪陷期間,我蹲在岩洞里不僅溫習了和新讀了大量的醫學書籍,而且還涉獵了不少文學書籍,記下了十二萬字的讀書筆記,寫成了《醫著菁華》初稿。

我體會到,求知必須具備「勤」字和「恆」字。求知的途徑無非有三條,而這三條途徑都要用「勤」字去開闢。

第一是向書本學。不僅要系統地精讀中醫經典著作,而且要廣泛地閱讀各家學說及各地書刊雜誌,以便能理清源流,增進新知,了解學術動態。每讀一書,應將要點、疑點、難點簡明標記,獲得解答即時筆錄。運用於臨床後,有所心得,又隨時小結,分門別類加以整理。步入醫林以來,我共寫下學習筆記近一百萬字,有一部分取自絕版或孤本。凡是已經摘錄的資料,能夠一翻即得。這樣做,就不至於臨陣磨槍了。記得逃避日機轟炸時,很多小孩因躲進山洞幾個月而致雙目失明。我一查資料,立即認識到病因是「濕蒙清竅」,就重用「治目盲,燥脾去濕宜用」的蒼朮為主組方,使絕大部分患兒復明。如果平時不積累資料,猝然以杞菊之類投之,是難以畢其功於一役的。

第二是向老師學。誰是老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不僅要向前輩學,也不妨向後輩學,不僅要向同行學,也可以向群眾學。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學人之長,補己之短。我是隨身帶著筆記本的,以便有師即學,有聞即錄,學習「博採眾方」的辦法,曾積累秘方、驗方、偏方、單方十餘本,後來編成了《民間單方驗方選輯》。有許多經濟簡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葯,確實是醫典未載,師道難傳的,並且給人以啟迪。例如,在搞血防工作時,湖區老太太傳授的吊墈黃泥水調濕敷的「泥療法」,可以速退小兒高熱;到雲南參觀中草藥展覽時,我向老專家請教獲得五種秘傳白葯配方受到啟發,自製「三藤湯」(常春藤、雞矢藤、雞血藤)對腫瘤之氣滯血瘀的疼痛和風濕阻滯的關節劇痛,均能收到良好的止痛效果;從一位老草醫那裡學來的治白喉的經驗中,我推演出用蛞蝓、地虱婆治療上顎混合瘤及唇癌,不僅使病者免受手術之煩,而且療效鞏固。如果固步自封,而不勤於學習和採集,又怎能擴大自己所知的領域呢?

第三是從實踐中學。如何辨證,如何施治,徒有理論而無實踐,那是海市蜃樓,頂看不頂用。例如,對於子宮功能性出血和某些惡性腫瘤出血的治療,醫家見仁見智,各有所長,而我採用歸脾湯加蒲黃炭、靈脂炭、荊芥炭,臨床醫師們重複運用後確認療效顯著而稱讚為「劉氏三炭」。其實,這個方法不是我憑空想出來的,而是在長期的實踐中比較、分析而得到的。

臨證要講「精」

臨證五十年來,我深深感到,要成為一個知深識博、得心應手的中醫,除了學好四部經典著作,使學有根底外,還必須在臨證中孜孜不倦地追求一個「精」字。要精於求理,精於立法,精於組方,精於擇葯,而其根本是精於辨證。

任何一個病症的產生,必有其因;任何一個病症產生之後,必具其症。如何在四診合參中準確地抓住證征,進而無誤地審證求因,明陰陽,分表裡,別寒熱,辯虛實,分清標本,明確診斷,這就是臨證的關鍵。

怎樣透過複雜紛紜的癥狀來明確診斷呢?個人的心得是:在比較牢固地掌握了中醫基礎理論的前提下,可以按如下四個步驟進行:

第一,抓住主訴,聯繫諸症;

第二,詳詢病史,追索病因;

第三,細探四診,逐一排疑;

第四,縱觀整體,反覆求證。

也許,這是老生常談。但這恰恰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最易疏忽,最難精通的基本功。因此,應十分認真的苦練,切忌主觀臆斷,自以為是。

有一次,病人以「咽喉疼痛有異物感」的主訴求治。檢視前醫用藥,均系一派寒涼的除熱祛風之劑,連投不效。追詢病史,便溏、遺精、渴喜熱飲而下肢冷。察其面色無華,脈細,舌淡紅,苔薄白,咽峽並不紅腫,口流清涎。此乃脾腎兩虛,是所謂「不腫不紅不壅塞,忌寒忌刺忌攻風」的「虛火喉痛」,寒涼之品豈能獨擅其功?法當引火歸原,補腎益脾。主以八味桂附丸,重用健中之淮山,加以溫脾之白朮,連服數劑,諸症悉除。用「八味桂附丸」者,乃「柔劑養陽,爐中復灰」之意;加白朮者,乃健脾燥濕而脾腎同治。由此可見,小恙尚須明於辨證,大證、險證更應精於辨證。

除了辨證求「精」之外,立法、處方、用藥等也要求「精」。例如,白朮是補脾益氣燥濕之品,陳嘉漠卻指出它「善閉氣而痛症忌投」。多年來,我摸索著當用白朮而有禁忌者,若與陳皮同用則氣不滯,若與藿香,白蔻為伍則能糾白朮之壅,若與丹參歸芍相配則大便不閉,若用靈脂、蒲黃相佐則痛症可投。這就打破了白朮的禁忌框框,使它也「揚長避短」了。

甚至,在藥物的劑型、服法上也要求「精」。例如,治療口腔惡性腫瘤,我常用蛞蝓(鼻涕蟲)、地虱婆(鼠婦)以化毒;治腹主動脈瘤、閉塞性脈管炎,常用水蛭、地鱉蟲、蜈蚣等蟲類以通絡,其療效雖然滿意,但其氣味難聞,患者入口即吐,只要加入三分上桂同煎,取其芳香以辟穢,即可達到安胃的目的。又如晝日懨懨欲睡、夜則煩躁不眠的患者,給歸脾湯加熟地黃,令其上午服第一煎發揮參芪之力以解其睏乏,晚上服第二煎顯示歸地之功以助其睡眠。不探究這種因氣味厚薄而制宜的服藥方法,就不能獲致益氣安神各擅其功的療效。

為醫勿忘「德」

為醫,不僅要具有精良的技術,而且要具備高尚的品德。這裡,只想談談個人感受較深的兩點:

第一,為病人服務要全心全意。這,既非粉飾之詞,更非政治口號,而是必須畢生身體力行的醫德。在應診中,應該要求自己做到:耐心地傾聽主訴,詳細地詢問病史,專心地進行四診,精心地求出診斷,細心地組方用藥,詳盡地交代服藥宜忌。更重要的是,無論病人地位之高下,性別之男女,年歲之長幼,外貌之妍媸,家境之寒裕,關係之親疏等,均一視同仁。否則,不敗於醫之技,而將敗於醫之德。

另一方面,不要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接受病人的禮物。為什麼?接受了一次禮物,就暗暗滋生貪婪之心;接受了一個病人的禮物,其他病人也會或出於感激、或出於有所需求,甚或出於迫不得已來投其所好。這樣,把救死扶傷的高尚的人道主義逐漸變成了卑賤的利己行為。所以,醫者和病者之間,是千萬搞不得「物質刺激」的。去年,我治癒的一位疑難症患者在春節前寄來了一個包裹,並附上一封熱情洋溢的懇求收受禮物的信,我當即原物寄還,並附了一封婉謝的信。今年,一位國外僑胞之子久患精神病,在海外遍治無效,寄養於長沙,由我治獲初驗。其父不但寫信給我所領導表示感謝,而且致函於我,問需要什麼。我復函說:「一根燈草也不要!」我相信,凡是立志為病人服務的同志們,都是不會把醫療技術當作變相的商品的,都會是不以受饋為榮而以受饋為恥的。

第二,處世持身,要「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同行生嫉妒」這句話,是自私自利者的真實而典型的寫照。我們的國家要實現四化,我們的中醫事業要發展,就必須堅決地、徹底地根除這箇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惡習。其實,嫉妒別人,對己、對國家、對事業均有害無益。韓愈早就指出過:「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個人體會到:處世持身,「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格言。

立業貴在「專」

解放後,我曾擔任過從鄉至地區的中醫教學、科研工作,但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臨床中醫。我深深地感受到:術貴專攻。

當然,我服從了黨的分配,叫幹什麼就幹什麼。但是,在乾的時候,結合自己的專業,努力鑽研,堅持不懈。五十年代,剛剛參加革命工作,黨派我搞防疫,我即從事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各種傳染病(如天花、麻疹、痢疾、乙腦、白喉等)的中醫防治研究,總結民間經驗寫出了各種《防治手冊》,因而獲得人民政府的獎勵。六十年代,黨派我擔負晚期血吸蟲病的治療研究,我住到湖區,挖掘民間導水驗方,用「九頭獅子草」及自製的「復方防己黃芪丸」治療單純性腹水,用益氣、養肝、健脾、利尿的方法治療複雜性腹水,並且搜集血防戰線老中醫經驗,結合自己的實踐,將積累九年專題研究之所得寫出了《晚期血吸蟲病腹水分型辨證論治》,因之有幸獲得了中央衛生部的嘉獎,七十年代初期,黨派我研究惡性腫瘤的中醫治療,我從「治病必須治人」悟出「留人治病」的道理,堅持「脾(胃)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的學術思想與治療原則,著重探求《內經》廣義的治本思想和李東垣的《脾胃論》、朱丹溪的《格致餘論》,趙養葵的《醫貫》,以窮其源而暢其流,用之於臨床,從而提高了惡性腫瘤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例如,有一腦腫瘤患者,頭劇痛,眼復視,且具頑固性嘔吐。西醫確診後,認為必須手術切除,並告患者家屬,手術的結果可能是「一死二殘三苟延」,患者不願手術而來就診,我用中藥和胃降逆、滋陰養腎、平肝潛陽,堅持服藥五個月,現愈已三年,療效鞏固。

經歷使我明白:樹立熱愛中醫專業的思想是極為重要的。處於無論如何繁忙的時候,千方百計不要丟掉了這個「專」字;任何殊榮,任何挫折也不要讓自己動搖了這個「專」字。我為了督促自己做到這個「專」字,曾刻了一枚印章蓋在自己的書籍上,其辭是:「學問思辨」,目的是篤行不懈。我毫不懷疑:任何一個有志於中醫事業的青年醫者,不管資歷如何,條件如何,只要專業、專心,「鍥而不捨」,則「金石可鏤」。



約稿啟示:歡迎各級醫務工作者,尤其是中醫針灸臨床、教育、科研人員投稿,一經發表,支付高額稿酬。投稿郵箱:wfasedu@qq.com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培訓中心(北京世針傳統醫學培訓中心)是北京市民政局註冊,教委備案的國家最早從事中醫、針灸、按摩的培訓機構,2016年被中國社會組織評為5A級機構,三十年來培養了大批國內外中醫針灸人才。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廣渠門內夕照寺街東玖大廈B座7層

課程諮詢微信:13811920563

責任編輯:水生木

學醫「五字經」:從師誠、求知勤、臨證精、為醫德、立業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初夏槐花入饌香
青蒿的魅力 中醫的榮耀
這五個都是氣虛的表現 這樣調理效果好
女孩痛經怎麼緩解 推薦三大按摩法
夏季如何美白 美白食物有哪些

TAG:傳承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向「無語良師」學醫德大愛
醫德
論中醫的醫德及操守
醫德是習醫立業之本
天津醫科大學:開展生命教育 培養學生醫德
隨筆:醫德和患德
劉渡舟:醫術是醫德的一部分
白癜風名醫袁雄用醫德醫術捍衛健康·守護夢想 寫在首個「中國醫師節」即將到來之際
「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患者錦旗表心意致謝白淑芳主任
劉渡舟 | 醫術是醫德的一部分
這家醫院連續5年獲評群眾滿意醫院!劉懷民教授獲評醫德醫風標兵
醫術是醫德的一部分
常嗲雜談:醫聖張仲景的醫德思想
世家秘方,醫德無垠——訪黃家中醫骨科傳承人黃淑雪
北京國丹白癜風醫院院務公開:傳遞正能量 彰顯好醫德
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醫德醫風楷模鄭光敏
嶺南中醫世家|鍾玉池:自將醫德化品性,傲然風骨世代承
傷寒名家劉渡舟:醫術是醫德的一部分
名醫在身邊|大醫德為先 專訪煙台名中醫藥專家姚繼紅
2017年度第二屆「醫德醫風標兵」和「醫療技術尖兵」風采秀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