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晚上總是失眠,中醫如何辨治?

晚上總是失眠,中醫如何辨治?

點擊關註:醫壽延年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提供可靠、精緻的閱讀服務!

不寐亦稱失眠,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種病證。「不寐」,始於《難經》,《內經》稱失眠為「目不暝」、「不得眠」或「不得卧」,睡眠和覺醒是陰陽轉化的結果,即「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機體只要能維持這種正常的轉化功能,就能維持正常的睡眠和覺醒。

中醫認為,如果陰氣和陽氣轉化的規則遭到破壞,便可導致不寐。引起不寐的原因很多。「不寐證雖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蓋寐本孚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正氣之虛耳。」

「心主神」,因此心是不寐的主要病位。凡是能影響心神的原因都可引起不寐,如正氣不足引起心失所養,火熱熾盛擾心或突受驚駭引起心神不安,都是不寐的常見原因。心與其他臟腑如肝、膽、脾、胃、腎有密切關係,不寐的發生也與其他肺腑的病變有密切關係,不管是心失所養,還是熱擾心神,或者心神不安大多數由其他臟腑病變,引起的陰陽、血氣失和所致。

1.治療原則

首先要分虛實,在補虛瀉實、調整臟腑氣血陰陽的基礎上,輔以安神定志,是本病的基本治療方法。實證宜瀉其有餘,如疏肝解郁,降火滌痰,消導和中。虛證宜補其不足,如益氣養血,健脾、補肝、益腎。實證日久,氣血耗傷,亦可轉為虛證,虛實夾雜者,治宜攻補兼施。安神定志法的使用,要結合臨床,分別選用養血安神、鎮驚安神、清心安神等法,並注意配合精神治療,以消除緊張焦慮,保持精神舒暢。

2.分證論治

2.1肝鬱化火:急躁易怒、不寐多夢、甚至徹夜不眠,伴有頭暈頭脹,目赤耳鳴,口乾而苦,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而數。治法清肝瀉火,鎮心安神。

方葯龍膽瀉肝湯。

2.2心火偏亢:心煩不寐,躁擾不寧,怔仲,口乾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瘡,舌尖紅,苔薄黃,脈細數。治法:清心瀉火,寧心安神。

方葯硃砂安神丸。

2.3氣失和不寐:脘腹脹滿,胸悶暖氣,暖腐吞酸,或見噁心嘔吐,大便不爽,舌苔膩,脈滑。治法和胃化滯,寧心安神。

方葯保和丸。

2.4痰熱內擾不寐:胸悶心煩,泛惡,暖氣,伴有頭重目眩,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清化痰熱,和中安神。

方葯黃連溫膽湯。

2.5心脾兩虛:多夢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頭暈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華,舌淡苔薄,脈細無力。治法補益心脾,養心安神。方葯歸脾湯。

2.6陰虛火旺:心煩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軟,伴頭暈,耳鳴,健忘,遺精,口乾津少,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而數。治法滋陰降火,清心安神。

方葯六味地黃丸合黃連阿膠湯。

2.7心膽氣虛:心煩不寐,多夢易醒,膽怯心悸,觸事易驚,伴有氣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脈弦細。治法益氣鎮驚,安神定志。

方葯安神定志丸合酸棗仁湯。

另外。如見病人有舌淡苔白,口乾不欲飲,或肢冷畏寒等陽虛之症,治療時可酌加制附子,磁石,棗仁,遠志,乾薑等葯,此為溫潛法。

3.常用中成藥

3.1補中益氣丸(片):失眠伴有不同程度的氣虛癥狀,如神疲乏力,舌體胖,舌邊有齒印,脈象弱等。通過益氣昇陽,調整脾胃,使卧得安。

3.2控涎丹(子龍丸):痰滯及水飲內停所致的失眠,用控涎丹祛痰逐飲有顯著的療效。

3.3礞石滾痰丸:飲食不節,濕熱生痰,痰擾心神而致失眠,可用礤石滾痰丸治療,效果較好。

3.4藿香正氣丸(水):芳香化濕,解表和中,內傷濕滯之失眠症者均可運用。

3.5五子衍宗丸:腎水不足,不能上濟於心陰則導致失眠。五子衍宗丸有滋腎填精作用,治療腎陰不足導致心腎不交之失眠症。

4.治療失眠的偏方及養生

心脾兩虛:症見失眠頭暈,心悸氣短,口淡無味,不思飲食。酸棗仁15g、豬心1個,燉熟後服用。茯神20g,生雞子黃1枚。將茯神水煎後取汁l碗。對人雞子黃l枚攪勻。

臨睡前先以溫水洗腳,然後趁熱服下藥液,即可安眠。党參、酸棗仁各10g,炙遠志5g,水煎取汁,分早晚飲服。每天1劑。炒酸棗仁10g。搗碎,水煎取汁,臨睡前半小時飲服。

陰虛火旺:症見頭昏腦脹、心煩失眠、手足心發熱、盜汗、口渴、咽干。麥門冬、夜交藤各10g,五味子6g,水煎取汁,分早晚服。每日1劑。麥門冬、天門冬各10g,炙遠志5g,水煎取汁,分早晚服。酸棗仁6g、夜交藤10g、合歡皮6g,水煎取汁,分早晚服。酸棗仁、柏子仁、麥門冬各10g,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心膽紊虛:症見虛煩不眠,入睡後易驚醒,心神不安,膽怯恐懼。遇事易驚。夜交藤、鮮竹茹各10g,牡蠣20g,水煎取汁,分早晚服。天麻、白朮、半夏、酸棗仁各5g,水煎取汁,分早晚服。每天1劑。白芍藥60g,雞肝1具(搗爛)。將白芍藥水煎取汁,再放人雞肝內調勻,蒸熟後服食。炙遠志、丹參、茯神各10g,水煎取汁,分早晚服。每天1劑。

胃中不和:症見失眠、胸腹脹滿、曖腐吞酸、噁心嘔吐、大便秘結。半夏10g、秫米30g,水煎取汁,分3次服。大黃、甘草各3g,硭硝5g,水煎取汁,分兩次服。適用於大便秘結者。焦山楂、神曲各10g,陳皮、枳殼各5g,水煎取汁,分兩次服。

5.預防與調攝

本病因屬心神病變,應注意精神調攝,做到喜惡有節,解除憂思焦慮,保持精神舒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按時睡覺,不經常熬夜,睡前不飲濃茶、咖啡和抽煙等,並改善睡眠環境;加強體質鍛煉,勞逸結合,對於提高治療失眠的效果,改善體質及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均有促進作用。

長期失眠是一種病症,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即藥物治療。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中醫智庫」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是如何辨治老年痴呆,又有什麼解決辦法呢?
中醫如何辨治口乾?不全是陰虛引起
歷代中醫六淫辨治綱要匯總,很實用,看完之後就懂了
《失眠的經方辨治之四——更年期失眠》
飲食作息不規律,用眼過度出問題——看中醫如何辨治
中醫辨治不寐醫案
冠心病的中醫辨治
中醫辨治心衰血瘀證經驗
施今墨辨治心血管病的經驗,就是4點
看國醫大師周仲瑛如何辨治口乾症
腳氣太重,需分型辨治,同時配合這些方子治療,可輕鬆解決
眩暈辨治就3點,清晰明了
中醫辨治耳鳴
中醫辨治小兒多汗
中醫家·笑談中醫 | 王致效:常見病辨治精講線上課
脂溢性脫髮的中醫辨治
心咳的辨治
以簡馭繁,辨治過敏性紫癜
中醫辨治腎病發熱驗案
仝小林:痛風,尿酸高,就從這5點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