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人物:中國篆刻史上最牛的小老頭

篆刻人物:中國篆刻史上最牛的小老頭

讀完程邃的經歷和作品之後,我們應當記住那位在明代活了38年,在清代活了47年,大力發展印學,以鐘鼎古文入印,力嬌文何舊風,開創新徽派,徽宗的宗師,有清一代,垢道人程邃開徽宗一脈,成為清代篆刻史的開端,但縱向看清代篆刻史,最值得一看的篆刻大師卻是我下面說的這個小老頭。篆刻人物:中國篆刻史上最牛的小老頭

(丁敬畫像)

看,這個畫像中,丁敬是一個瘦小枯乾的小老頭,在程邃死後的第四年,丁敬出生了,由丁敬時期向前看,我認為丁敬是中國最牛叉,最可愛,最有個性的篆刻人了。丁敬(1695-1765)字敬身,號鈍丁,硯林、硯叟、龍泓山人等,浙江錢塘(杭州)人。說丁敬牛叉,是因為他有前人未達到印學成就:

一、丁敬是對秦漢以來將中國印學從三代到宋元真正打通的第一人;

二、丁敬是影響中國印壇二百年(從晚清到民國)的「浙派"的流派創始人;

能取得這樣的成就,源於丁敬這個人的自有品性,這些品性之中,篆刻初學者都能經過思考,學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關於下面的兩首論印詩,我專門寫過文章,具體可見我的微信公眾號:三個小布丁,這裡不再深入解析那兩首詩。)

1、勤奮

其實這根本不算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品性,因為自古以來,任何一個成就大事業,或者成就大學問,大藝業的人,勤奮基本都是賴以成功的重要基礎個性。

我們現在學篆刻,大部分人的問題在於不勤奮,不知道努力方向的有,這是理論上的不勤奮;知道方向卻不肯下功夫去實操練習臨摹、創作的,這是在實踐上的不勤奮;每天臨一方印,但卻懶于思考,進步緩慢的,這是思考上的不勤奮。

談到丁敬,他的勤奮是全方面的,丁敬自小家貧,這裡的生計全靠父親賣酒的收入,但是丁敬自小就知志向學,經籍之餘尤其醉心於藝事,他是當時杭州著名詩詞團體「吟社」的重要成員,他還沉迷金石考據學,學成後,精於鑒別,秦漢銅器、宋元名跡,古玩善本都能「入手立辨,如數家珍」。這些「功夫」當然來自於他的勤奮,他每於「春秋佳日,杖履在西湖周遭的山水之間,尋訪經幢、墓碣、摩崖、嵌壁文字,攀其峭陡,剔蘚披藻」,並且「得見前人妙跡,終日勿忍去,必親自氈椎摹拓,志書查證。」

當然,他於篆刻一道的勤奮更加突出,不然就不會有下面我們提到有篆刻上的成就。

2、創新

創新用普通人的白話叫做對古人和前人的「不服」。

丁敬時代,汪啟淑集同時名家為他所刻的印章數千方,輯成《飛鴻堂印譜》(這是我最不推薦買的印譜)四十卷,此譜中所集印章,多是受程邃印風影響的作品,而浙江盛行的是林皋綿密挺秀的印風,林皋在印學上承接汪關,這一脈的特徵在於光潔,形式上追秦漢,但卻不深究秦漢印的內在精神,於是丁敬「不服」,他一改程邃的沖刀為切刀,印面筆畫多由切刀切出生澀感,你沖我切,你光潔我生澀,但他的不服,不僅是刀法形式上的,而且丁敬抓住了秦漢印的「神韻」這一精髓,他在「王德溥印」的邊款里說「秦印奇古,漢印爾雅,後人不能作,由其神流韻閑,不可捉摸也。」

篆刻人物:中國篆刻史上最牛的小老頭

(丁敬刻「王德溥印」及邊款)

什麼光潔平順,在丁敬這裡不用,照樣刻得出神韻閑雅的秦漢印印式作品。

自元吾丘衍、趙孟頫開始倡導復秦漢之古,避宋元屈曲之弊的理論以來,文彭、何震等明代大家以及近處的程邃都力避宋元習氣,甚至稍沾點宋元氣息,均為當代印人不齒,丁敬對印壇這種風氣「不服」,他寫了一首詩:

「古人篆刻思離群,舒捲渾同嶺上雲。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漢家文。」

他認為唐宋人的印章里也有大量可以汲取的營養,也自有它的妙處。在秦漢唐宋印風格的深度消化之後,丁敬創造出了一種具有自我風格的印章:

篆刻人物:中國篆刻史上最牛的小老頭

(丁敬刻「詩正」)

篆刻人物:中國篆刻史上最牛的小老頭

(丁敬刻「丁敬身印」)

篆刻人物:中國篆刻史上最牛的小老頭

(丁敬刻「杉屋吟箋」)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是丁敬在秦漢精神風格之下,加入唐宋印字法的獨特個性下的「有個性的漢印」,「不服氣」才有了丁敬的創造,於是有了「浙派」。

大凡學篆刻,特別是刻元朱文印之後,對《說文解字》的小篆字法到了迷信的地步,丁敬又「不服」,他又寫一首詩:

「《說文》篆刻自分馳,嵬瑣紛綸眩所知。解得漢人成印處,當知吾語了無私。」

丁敬認為,文字學和藝術用字之間是存在差異的,他明確提出篆刻用字標準應當放寬,標準應當與研究漢字造字規律和詮釋字義的《說文解字》分開。他的這一見解,對浙派印風的最終形成,除去從朱簡那裡繼承發展來的碎切徐進的刀法之外,這一點是決定性的。浙派篆的用字多是秦摹印篆和漢繆篆體系下的,浙派的短切徐進、鈍朴奇崛,風格遒勁,高古清剛的印風自此形成。

綜上所述,以上三方面的「不服」其實都基於丁敬的創新思想,也正是由於這幾個方面的思想創新,丁敬才由此開創了影響中國印壇兩百餘年地「浙派」。

初學篆刻,也該學習丁老頭這種「不服氣」的精神頭。

3、耿介

丁敬流傳下來的作品並不多,這是因為他生性是個耿介清高的人,他的作品,從來不肯隨便給人,他自己志書說「非性命之契,不能得其一字也。」啥意思,你如果不是生死之交,一個字也不會給你。傳說他刻印是「貴人求其刻印,輒吝不肯與」,如果是達官貴人找到他刻印,他堅決不給刻,他的印章作品,獲得者大都是其摯愛親朋,一個怪老頭,作品從來不肯給外人。

在那個時代,「學而優則仕」是讀書人,學藝人的生命歸宿。到了四十二歲那年,也就是乾隆元年,在經歷了雍正皇帝十三年勵精圖治之後,清政府統治漸趨清明和順,於是乾隆朝廷在民間收集名望素著的藝術家,設立博學鴻詞,丁敬因為在詩文書畫、金石篆刻的各方面的名聲響亮,被薦舉應試,這其實是他作藝術家身份順利進入仕途的最佳機會,但丁敬卻拒絕了,這個小老頭覺得閑來飲酒作詩,興到書畫治印,清貧而自得其樂,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篆刻初學者心裡要記得這樣的一件事,你的心讓你選擇了篆刻,篆刻也會給你你想要的快樂。這也是我們要從丁敬那裡學到的。

丁敬之後的明清印人,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這些大宗師級的印人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從浙派刀法、字法開始學習篆刻,他們從丁敬這裡廣泛吸收營養,最終皆成大家,我們有理由相信,丁敬是他們的發矇「宗師」。

(【布丁說篆刻】之21,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讀印:黃牧甫「寄齋」,一方經典滿白
篆刻實際操作:粗談識篆與篆法正誤
篆刻入門:如果只說臨摹,該臨哪些印?
篆刻學習,我們該向齊白石學些什麼?
篆刻人物:程邃

TAG:談藝錄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篆刻史上的小清新—宋元押印
宋元押印,中國篆刻史中的小清新
小林斗盦:當代中國篆刻陷入混亂、迷惑境地
漢磚,來自民間的篆刻藝術!
宋元押印,篆刻史中的小清新
共刻石頭 篆刻篇「心」
印人傳:中國篆刻界第一位集大成的篆刻家
中國的印章與篆刻藝術:方寸之地 氣象萬千
齊白石的篆刻藝術
篆刻作品欣賞:鼻祖文彭的篆刻
清寧——國石篆刻藝術
講真!齊白石最牛的不是繪畫,而是篆刻藝術
印人傳:中國篆刻的重要轉折人物——鄧石如
印人傳:明代篆刻「三橋派」的中堅,詩書畫印俱佳李流芳
篆刻入門:介紹幾本學習篆刻史的書
藝壇春秋:積澱人生——我的篆刻小史
關於篆刻的一些小故事
篆刻——古人的二維碼
印人傳:被篆刻界公認的篆刻鼻祖真的是個名流
印人傳:連同小妾都是篆刻家的明代印人梁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