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用情至深的《祭侄文稿》,一起學習疏密變化之智慧!

用情至深的《祭侄文稿》,一起學習疏密變化之智慧!

用情至深的《祭侄文稿》,一起學習疏密變化之智慧!



顏真卿《祭侄文稿》行草,縱28.2厘米,橫72.3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技法分析


疏密變化,是經典中常用的變化手法之一。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比起王羲之行書,對於疏密變化的運用,要更強烈、更明了些,除了對字中部空間的明顯強調以外,局部細節也有明顯的用心。下面從作品中挑選一些字例,來體現顏真卿對於疏密變化的處理的智慧。

用情至深的《祭侄文稿》,一起學習疏密變化之智慧!


用情至深的《祭侄文稿》,一起學習疏密變化之智慧!


用情至深的《祭侄文稿》,一起學習疏密變化之智慧!


用情至深的《祭侄文稿》,一起學習疏密變化之智慧!

用情至深的《祭侄文稿》,一起學習疏密變化之智慧!


用情至深的《祭侄文稿》,一起學習疏密變化之智慧!


用情至深的《祭侄文稿》,一起學習疏密變化之智慧!



情感分析

用情至深的《祭侄文稿》,一起學習疏密變化之智慧!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


一篇祭文背後的英雄壯歌


這篇文稿作於安史之亂之時,當時其兄杲卿在常山作太守,堅決反抗安史叛軍,後來被叛軍包圍,杲卿在孤城與敵人奮戰六天,最後終因彈盡糧絕,在常山被攻陷,敵人威通呆卿投降,杲卿寧死不屈,便發生了下面這段故事:


安祿山大擺宴席,群賊相陪,接待顏杲卿,企圖軟化他。顏杲卿不為所動,既不吃也不喝。


安祿山說:"你原是個參軍,是我任你為常山太守,又贈袍於你,為何反我?"顏杲卿問道:"你原是個牧羊兒,是聖上有恩於你,你為何叛國?!"安祿山說:"我是奉旨征討楊國忠。"顏杲卿又問:"你自立燕國,自封帝也是奉旨嗎?"


安祿山被問的張口結舌,惱羞成怒,拍案大叫:"你降不降?!"顏杲卿也拍案大喝:"死不降賊!"安祿山又以高官相誘說:"你若降我,立封為相;若不降,立即斬首。"顏杲卿回答:"大唐命官,豈能和叛賊為伍?"安祿山惡狠狠的問:"你不怕死?"顏杲卿坦然回答:"我為國而死,名垂千古,你叛國作亂,遺臭萬年。"


安祿山大怒,命人把顏杲卿綁在洛陽天津橋的柱子上。安祿山又問:"降不降?"顏杲卿堅定回答:"死不降賊。"安祿山一聲大叫"砍!"劊子手一刀砍在顏杲卿胳膊上,頓時鮮血淋漓。又問:"降不降?"回答仍是:"死不降賊!"又砍一刀,又問一句:"降不降?"顏杲卿挺胸昂首,大聲曆數安祿山勾結羯兵,叛國作亂,分裂社稷,塗炭百姓的罪行。


安祿山被罵得面紅耳赤,無地自容,瘋狂的令劊子手割斷了顏杲卿的舌頭。安祿山又問:"降不降?"顏杲卿用儘力氣,一口鮮血噴在安祿山臉上,顏杲卿在含糊不清的罵聲中死去,時年六十五歲。


這天顏杲卿的幼子、侄子以及同伴袁履謙,都被截去手腳。叛將何千年的弟弟在旁邊,他們便含血噴他的臉,結果"因加之臠"。查"臠"這個字,意為小塊的肉,酷刑極為殘忍!


乾元元年(758)安史之亂平息之後,顏真卿特地派人尋找杲卿一家,杲卿的屍骨沒有找到,只找到了他的幼子季明的屍骨,顏真卿雙手捧著侄兒的骨灰,想起季明在戰爭中經常往來於平原,常山之間傳遞情報書信,機敏勇敢,英姿勃勃,恍如昨日,禁不住老淚縱橫,心中激起對叛賊的無比義憤,又感於家族的覆滅,因而撰文作祭揮筆寫成《祭侄稿》。


塗抹與心跡


相信不知道其中奧妙的看官,第一眼瞧見這篇歪歪扭扭,塗塗改改的文字後也在懷疑這看似雜亂無章的書法,憑什麼成了為歷代文人津津樂道的天下第二行書?

用情至深的《祭侄文稿》,一起學習疏密變化之智慧!



悲情所至筆凝噎,無心作書化血淚,要說這第二行書的最大亮點,那便是用情至深了可以說一個"情"字,讓所有的技法,都變得不再晦澀難解,作為草稿的《祭侄文稿》全文共234字中,就有30餘個塗抹過,而塗塗畫畫的原因,就是作書之時,顏真卿早已被滿心的痛苦所淹沒,全然少了平日的淡然謹慎。


圖文 | 源於網路


編輯 | 漁公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的精彩文章:

他師從張大千,被譽為是承接古今的工筆花鳥畫家!
楊培江水墨作品展,將在5月20日榮寶齋美術館展出!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

您可能感興趣

顏真卿的《祭伯父文稿》和《祭侄文稿》哪篇寫的更好
顏真卿《祭侄文稿》最妙用筆之法「篆籀」,深入剖析「篆籀」之道
顏真卿《祭侄文稿》,一篇祭文背後的英雄壯歌!
《祭侄文稿》里的他們左右了大唐命運!安史之亂里你不知道的事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聊聊顏真卿,以及他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背後的故事
當代書家臨顏真卿《祭侄文稿》,功力如何?
顏真卿《 祭侄文稿》,美!
《祭侄文稿》引起如此焦慮,發生了什麼?
《祭侄文稿》赴日惹爭議,跨國「文化交流」能否有更妥當的方式?
都有誰,在《祭侄文稿》旁寫起了小楷?
顏真卿《祭侄文稿》,一代書法大家的悲憤之作,背後的辛酸誰能知
深入《祭侄文稿》,掌握顏體行書精髓
顏真卿與安祿山的恩恩怨怨,割親之痛促成《祭侄文稿》
無緣欣賞《祭侄文稿》,不妨品味《大唐中興頌》
《祭侄文稿》赴日參展爭議:被民族主義情緒裹挾的文物保護和利用
是誰在《祭侄文稿》旁寫起了小楷?
大開腦洞!假如《蘭亭序》和《祭侄文稿》會說話,他們會說啥?
微史記|顏真卿《祭侄文稿》背後的歷史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