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腳崴時如何判斷嚴重性?
第一:崴腳到底是咋回事兒?
我們平時俗稱的「崴腳」,其實是踝關節周圍韌帶的損傷,可能是韌帶過度拉伸,也可能是韌帶的異常壓縮。崴腳後會感到疼痛、腫脹、活動受限、摸上去發熱,而且有淤血(皮膚變紅或變紫)。這些其實都是由於受傷後,局部組織發生急性炎症反應導致的。而炎症因子進一步刺激了腳踝部的神經,導致了疼痛。需要注意嚴格意義上的崴腳只是韌帶的損傷,不是骨折。
第二:跑步崴腳後如何第一時間判斷傷情的嚴重程度?
1、剛扭傷時,走路是否強烈的刺激性疼痛,著地就疼痛的非常厲害,並且關節腫大。如果有這個情況要第一時間去醫院拍片,排除骨折的因素。
2、如果足踝還能活動,腫脹、疼痛也不明顯,屬於輕度扭傷,可自行處理。需要注意的是:按、揉都是不對的,用紅花油或雲南白藥等塗抹,貼膏藥等也是不正確的做法。科學的做法是遵循「RICE」原則。
3、如果當時足踝腫痛並不明顯,只有輕微瘀斑,隔天開始明顯腫脹、疼痛,甚至站立困難,說明可能存在韌帶損傷,屬於中度損傷,應選擇就醫。
4、如果扭傷後足踝快速腫大,而且無法自由活動,局部疼痛明顯,很可能韌帶損傷較為嚴重,甚至有可能已發生骨折或關節脫位,要儘快去醫院處理。
第三:崴腳後不當回事,小心變成習慣性崴腳
許多人在第一次崴腳時,不會太當回事。殊不知,踝關節是人體唯一承受全身重量和起支撐平衡作用的關節,其受傷就會牽涉全身。如果在未徹底恢復的情況下又進行運動,刺激了還未修復的肌肉軟組織和韌帶,使損傷後的踝關節反覆受損,最終導致習慣性崴腳。
要解決習慣性崴腳需要打破「扭傷—關節不穩—再次扭傷」的惡性循環。也就是需要全面練習踝關節周圍前群、後群、外側肌群,才能有效增強關節穩定性。下面教大家幾招鍛煉踝關節周圍肌群的方法:
1、站姿提踵
患側腳掌踩在台階上,足跟及足弓在台階以外,從充分勾腳體位,用力提踵直到充分綳腳體位。每天1次~2次,如果力量有限,可在上肢協助下完成。
2、抗阻勾腳
以皮筋為阻力,遠端固定,套在腳上,從伸直位盡量用力勾到屈曲位,稍作停頓,慢慢放開。反覆做20次,休息30秒,共做4組~6組,每天1次~2次。
3、抗阻綳腳
以皮筋為阻力,近端固定(手握),套在腳上,從屈曲位盡量用力綳到伸直位,稍作停頓,慢慢放開。反覆做20次,休息30秒,共做4組~6組,每天1次~2次。
4、抗阻足外翻
坐在床上,膝關節屈曲,雙腿、膝關節、足跟併攏,腳面稍綳直,用皮筋套住兩腳,患腳用力外翻,動作標準、數量同上。


※腳崴了到底該冰敷還是熱敷?做錯了後果嚴重!
※腳崴了怎麼辦?關鍵第一步要處理好!
※腳崴了如何快速恢復,一個超實用的方法,輕鬆恢復腳的自由!
※腳崴了怎麼治好的快 腳崴後正確的處理方法
※腳崴了怎麼辦 腳崴了這樣處理
※搞笑漫畫:趁女友腳崴了,背起她就往這地方跑?
※看著都疼!米切爾90度崴腳瞬間,解說:戰士啊,腳崴成這樣了還能打
※打光子彈的機槍還不如燒火棍腳崴了可以當拐杖
※腳崴了,真的只是小事一樁嗎?
※腳崴了是該冰敷還是熱敷?
※腳崴了,竟然會讓她命都沒了!
※腳崴了——肺栓塞了——人沒了!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究竟怎麼發生的?
※打籃球把腳崴了?你可長點心吧!
※皇帝生病大臣們趕忙去探望,一位因跑的太快腳崴了,險中保住一條命
※周立波拄拐杖現身街頭,腳崴傷特別嚴重劇痛,呼籲公眾關愛殘疾人
※皇上病重大臣們趕緊進宮覲見,有個大臣路上把腳崴了反而逃過一劫
※我胖胖胖,腳崴崴崴
※賈玲學張小斐翹二郎腿,結果表演完畢之後真的把腳崴了
※噩耗!勇士當家球星一開場就腳崴,慢鏡顯視右腳快90度折彎
※打氣排球腳崴6小時消腫見效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