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明朝違反慣例,皇帝多用二字之名?

為何明朝違反慣例,皇帝多用二字之名?


作者丨胡丹


今天講點歷史知識


古代皇帝的名字,多數都是一個字。比如唐代,名字為二字的皇帝就兩位:太宗李世民和玄宗李隆基。而這兩位還都是意外繼位。宋代,名為二字的皇帝只有開國之君太祖趙匡胤一人。然而明代卻顛倒了過來,除了第二代篡位的成祖朱棣,其他人的名字都是兩個字。這是為何呢?

(1)為什麼古代皇帝多用一個字的名字?


皇帝取名是有講究的,最重要的是,字不能多。


你猜為啥?


因為古代有避諱的規定,皇帝的名諱(御諱)用字,其他人是不允許用的。比如唐太宗叫李世民,「民」就不許別人用了。但民是常用字,不用又不行,怎麼辦呢?辦法是找一個字來代替它。唐代用「人」來替換「民」,所以唐代人所稱的「人間」,其實是「民間」。

麻煩吧!


因為有這個麻煩,所以歷代皇帝取名,一般有兩個大的方向:


第一,盡量只用一個字。如宋代,除了開國打江山的太祖趙匡胤,後代都是一個字。他們多數都是繼位後改名的,如太宗,本名「光義」,當皇帝後改名為趙炅。宋代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即位前名都是兩個字,繼位後才改為一個字。


第二,名字盡量用生僻字,不用常見字。


比如西漢宣帝,原先有一個在當時極普通的名字:病已。他即位後,就宣布改名為劉詢。他下詔說:「天子之名,難知而易諱也,今百姓多上書觸諱以犯罪者,朕甚憐之」,所以改名為較為少用的詢字。


為何明朝違反慣例,皇帝多用二字之名?



我為什麼說「兩個大的方向」,不說規則呢?因為皇帝改名固然有為百姓方便的,但天子多任性啊,他們改名的理由五花八門,才不大守「規則」呢!我一位供職於故宮博物院的朋友曾專門研究過皇帝的名字——書名就叫《皇帝的名字》,總結出六種皇帝改名的原因,便民只是其中一種而已。


(2)為什麼明代皇帝之名多用兩個字?


明代皇帝,除了明成祖朱棣的名字是一個字,其他都是兩個字。這在歷史上漢人王朝中是比較少見的。

朱元璋的頭幾個兒子都生於稱帝之前,那時他可能還沒想得太長遠,但他已經知道,對於貴人來說,一個好名字的重要性。所以他本來叫朱重八,便自己改名為朱元璋,字國瑞。他去世的爹,名叫朱五四,也替老頭子改了,叫朱世珍。來軍中投他的外甥李文忠、侄兒朱文正,也都是他給取的名,都是兩個字。


看看,朱元璋本人、他爸爸、他外甥侄兒,都是兩個字,可他的兒子們,從長子朱標開始,朱樉(秦王)、朱?(晉王)、朱棣(燕王)……卻都只一個字,其中緣故,並不清楚,但他給孩子們取名,已有規律可尋,比如他們名字里都帶一個木字旁。


到大明王朝的第三代,又全是兩個字的名字了。


第三代最先受封的,是朱元璋的侄孫、靖江王朱守謙(朱文正子),名字就是兩個字。他名里那個「守」字,是靖江王那一系藩王的「派」。

朱元璋在洪武六年初編的《祖訓錄》里,已經為他十幾個兒子的子孫們,分別擬了「派」。比如太子朱標的兒孫輩的派,為「允、文……」,所以朱標之子建文帝就叫朱允炆,朱允炆的兒子叫朱文奎、朱文圭。


建文這一系的帝位,後來落到四房燕王那一支,燕王子孫的派是:


「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所以從朱棣之子仁宗開始,名字分別為:高熾(仁宗)、瞻基(宣宗)、祁鎮(英宗)、祁鈺(景泰帝)、見深(憲宗)、祐樘(孝宗)、厚照(武宗)、厚熜(世宗)、載垕(穆宗)、翊鈞(神宗)、常洛(光宗)、由校(熹宗)、由檢(崇禎帝)。


朱元璋為後世子孫擬定了二十代的派,每一代都規定了第一個字(「派」),皇子生了,只需要取後面一個字就可以了。可惜的是,就像有網友說的,剛剛走到「由」,才一半,大明就滅亡了。


派的用字,不避諱。比如明武宗叫朱厚照,他的堂弟朱厚熜(即後來的嘉靖帝)就沒避武宗的「厚」字,因為「厚」是朱棣第六代子孫共同的派,不必避諱。但明代皇帝名字中的第三個字要避,比如朱厚照的照,一般就寫作「炤」。如果嚴格一點,形近的字也要避諱,比如朱厚熜即位後,重用張璁,熜、璁字本不同,可以不避,但張璁做了大學士後,覺得不安,主動請求避諱,便由皇帝賜名為張孚敬。


可以說,明代皇帝用名的主要變化,就是採用了派,所以形成了兩個字的帝諱。但由於派不必避諱,所以差不多還是一個字。


歡迎關注「皇帝不稱朕」微信公眾號:hdshuoshi(皇帝說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皇帝說史 的精彩文章:

崇禎帝:凄苦莫如母親節
姓張的看過來:老張家人多勢大,為何出不了一個天子?
明朝人偏好「鮮肉」:想做美官?先刷臉蛋兒

TAG:皇帝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日之子》中選手對無字歌進行填詞,是否違反了賽制?你站誰?
此人是抗美的第一槍神,為何違反了紀律,彭德懷卻給他記大功?
龍珠:鳥山明設定的四大法則,誰違反誰倒霉,破壞神也不例外!
古代的「見危不救罪」有多嚴重?既違背道德,又違反法律
龍珠,鳥山明設定的五大禁忌,誰違反誰會死,全王也不例外
朱棣奪取皇位後,違反一項祖制,為明朝滅亡埋下禍根
古代也有交通法,被稱為「十二字」方針,一旦違反要依律治罪
白磷彈為何違反人道主義而被禁用?真相原來是這樣
清朝曾有祖訓不允娶葉赫女人為妃,咸豐帝為何違反祖制娶慈禧?
老美指責這倆武器違反戰爭規則,我國罕見強硬反駁,霸氣!
美國扔下兩顆原子彈違反人道主義?不這樣做其實更慘無人道
魔道祖師:四千條藍氏家規,忘機堅守十六字,羨羨唯有這條沒違反
奴才二字雖充滿貶義,普通漢臣卻不能用於自稱,一旦違反後果嚴重
此大將敢違反趙匡胤的第一道聖旨,還恐嚇宰相,卻為何能得善終
企鵝號:特朗普見英女王時3次違反禮儀,不懂規矩還是故意冒犯?
此女違反律例嫁給太子,死後皇帝抱著遺體不放,三年還不準下葬
千古草聖」于右任:寫字,我絕不遷就美觀而違反自然
你的文字違反有關規定,必須刪除
同樣違反禁令,馬謖街亭失利被斬,為何諸葛亮卻殺不「動」關羽?
五八年,毛主席定了一項規矩,如今依然在執行,無人敢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