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重慶男子作品被國外多家博物館收藏 傳承非遺文化

重慶男子作品被國外多家博物館收藏 傳承非遺文化



重慶男子作品被國外多家博物館收藏 傳承非遺文化


龍正東製作 角雕工藝品。


「在牛角上雕刻,能夠細如絲髮而不易折斷,薄如蟬翼而不易破損……」這樣令人驚嘆的角雕技藝來自角雕工藝美術大師龍正東。經過他的傳承和研發,墊江角雕不僅成為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屢獲全國大獎,而且還走出國門,被多個博物館收藏。現在,他開始培訓角雕人才,希望能將這門技術傳承下去。


手巧善鑽研 成為角雕大師


墊江角雕以珍稀名貴的中國南方和東南亞地區的白牛角為原料,利用牛角的天然色澤紋理,採用中國畫的構圖設計,以浮雕和鏤空的藝術手法展現各種圖案,並用中國民間奇特手工藝雕刻成精美藝術品。


「能與角雕結緣,並成為一輩子的事業,是我的興趣使然。」今年53歲的龍正東說,19歲時,他跟隨父親回到墊江,進了當地的工藝美術廠工作。從小就愛畫畫的他對工藝美術廠的雕刻產生了興趣,沒等到廠里安排崗位,他就跟著老師傅自己練了起來,沒幾天就上手了,有些雕刻比老師傅雕得還好。

就這樣,他學習起了雕刻,因為手巧、愛鑽研,6個月學習期滿出師後,他就開始獨立完成作品,並開始自己設計新產品。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因為手藝精湛,龍正東被提拔為工藝美術廠生產科長,然後當上了副廠長,主抓工藝技術和生產。


讓角雕工藝煥發新生


後來,因為經營不善,龍正東所在的企業破產了,具有百年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墊江角雕被迫中斷生產,職工下崗後生活困難,龍正東非常痛心。2006年,他成立了翔龍工藝品公司,叫回企業的70多名失業員工,重新開始生產墊江角雕產品。他不斷改進生產流程,提高技藝水平,開拓國內外市場,讓墊江角雕重新成為墊江縣的一張名片。


為了提高角雕工藝藝術性,他研發了多項製作工藝,使牛角「細如絲髮而不易折斷,薄如蟬翼而不易破損」。2008年,他研發出「角類防蟲、防腐、殺菌消毒處理技術」,並成功技改了雕刻工具和設備;2013年,他研發出「細微噴砂打磨拋光技術」,降低企業成本30%以上。

2006年,龍正東的角雕作品《筆筒》榮獲首屆工藝美術作品展金獎;2008年,角雕《酒具》榮獲中國9屆國際工藝大師作品展精品獎銀獎;2009年,角雕《酒具》工藝品榮獲中國44屆國際禮品展「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銅獎。


他的作品最大特點是,可在牛角上再現新重慶的景觀、三峽風貌等,具有觀賞性和收藏價值。


帶徒傳藝 傳承非遺技藝


現在,龍正東的工藝品公司年產值達500多萬元,他的作品兩次參展上海世博會,並被多個博物館收藏。他還多次隨中國代表團到美國、德國、英國、韓國、泰國、埃及等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展演,產品暢銷歐美、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


龍正東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希望這項角雕技藝能傳承下去。為此,他積极參加市縣相關行業部門的項目策劃、研究、設計和技術管理,並主持行業技術標準的制訂、重大項目技術規範的編寫等,並在全國推廣應用角雕工藝成果。在他的努力下,角雕技藝項目2007年獲評為墊江縣級非物遺產,2009年又獲評為市級非物遺產。2015年,「龍正東首席技師工作室」成立;2016年,「龍正東市級高技能專家工作室」成立。

現在,龍正東已帶徒傳藝26人。今年,他與墊江縣人社局、縣職業培訓學校、縣文化路小學簽訂了角雕技藝教學培訓協議,開設角雕專業,傳承這門非遺文化。


本報記者 雍黎 圖/本報記者 苑鐵力


人物檔案


龍正東 墊江縣翔龍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工藝美術師

榮譽


重慶市民間工藝大師、龍正東市級高技能專家工作室專家


(重慶晨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晨報 的精彩文章:

龍正東:在牛角上雕刻重慶景觀
男子身上長出幾個小包塊 以為得了癌嚇得寢食難安
這個曾經的重慶霸主 入選特種郵票了
華岩寺的傳說 馬龍修廟化緣求木料
重慶藝術家傅文俊個展在歐洲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行

TAG:重慶晨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匠造銅藝的「前世今生」
傳承國粹民俗文化·拯救經典文娛遺產
非遺進校園 文化有傳承
六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賞石藝術傳承保護示範單位」聯袂入駐眾享珠寶平台
著名畫家劉若禪 國家文化傳承人物
傳承歷史:中國各地博物館之「極品」
探索文物歷史,傳承中華文化——《國家寶藏》
國韻文化 經典傳承
文化精品陶瓷傳承文化
針尖上的絕藝——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綉傳承人龍女三九
走進國家博物館,傳承中華文明遊學之旅
弘揚工匠精神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收藏熱」助力非遺傳承
傳承中國文化與文學
書法家鄉村捐贈文房四寶 鼓勵學生傳承國粹
博物館裡過大年 品味文化促傳承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看楚文化的傳承
蕭 放︱民間文學經典與民族文化傳承
器型之美 匠心而作——訪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李細妹
百家「爭鳴」文藏脫穎而出,精品內容助力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