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入佐芽詠美訪談(三)——特效師的職業發展路線

入佐芽詠美訪談(三)——特效師的職業發展路線

入佐芽詠美訪談(三)——特效師的職業發展路線



圖片來源:Anitama

【受訪嘉賓資料】


入佐芽詠美(Irisa Chiemi)


專業負責動畫中的特殊效果。MADHOUSE時代以《東京教父》的特效師身份出道。之前在推特上解說動畫特效工作,引來矚目。主要參加作品有《夏日大作戰》、《進擊的巨人》系列、《甲鐵城的卡巴內瑞》、《銀魂》系列、《喬喬的奇妙冒險》系列等等。之後轉入旭工作室,目前則為自由身。


採訪日期:2017年3月17日

採訪地點:咖啡西武


給角色化妝


——之前我們談的基本是對於物品做的特殊效果,一般對於角色是不是不怎麼做特效處理?


入佐主視覺圖和雜誌上刊載的版權繪都會加特效。而這些圖的製作名單里也都會寫特效師的名字。比如說《飆速宅男》就會配合原作的封面圖風格,用水彩筆觸的粗豪風格給圖加特效。當然了,如果要用特效對風格做大幅度的改變,那肯定就要去和影碟發行商、作畫監督還有負責這幅畫的原畫師和上色師去討論確認。


——《甲鐵城的卡巴內瑞》裡面有一個職位叫做化妝動畫師。這個職位感覺就是給會動的角色追加特殊效果的職位吧?

入佐這確實有點接近。當然那邊我個人並沒有參與,但是我覺得一些重點場面和角色表情感覺都有做細節加強。也就是說,分工情況是主化妝動畫師主要負責角色,我則專門負責給武器和小物品加特效。


——一般而言,特殊效果的負責人不太會在正片中給角色加特效?


入佐是的。就算加也只有靜止畫鏡頭。給會動的角色加特效的工作量實在太過巨大,以當前的動畫製作日程是很難安排開來的。所以給角色加的質感一般都是以攝影做的整體處理為中心。


特效師的希望


——您在推特上針對特殊效果進行的解說,除了是面向動畫粉絲外,應該也有向其他部門的創作者們傳達信息。那麼接下來能否請您從特效師的立場出發,提一下您對於其他部門人員的需求和希望?我想應該還是存在很多特效獨有的辛苦的。

入佐好的。首先有一點,特效相關工作一般容易被放到優先順序較低的位置。比如說食物的特效,餐桌上放著的所有食物,有炸的有湯的,質感都不一樣。調整特效時需要考慮這其中的平衡,作業內容相當繁重。而且還有一點,除非畫面中的食物和主線劇情有關,否則單單只是當背景過場的話,很多情況下食物的色彩不會由色指定來設計,而是交給上色人員自行判斷自己塗。這很容易造成一個問題,就是上色人員也喜歡把這種麻煩工作放到最後才做。於是非常困擾的一點就是,負責上色的經常會到最後關頭才把上完色的料理鏡頭一股腦兒扔給我(笑)。我們也會對製作進行提意見,希望把這類場景優先製作,但是作畫和上色從他們自己的角度出發,肯定會優先其他的重要鏡頭,只能說其中有很多無奈……。


另外還有一種很困擾的情況就是不好好看設定,在沒把握物體構造的情況下就下筆勾線塗色。比如說汽車的座椅上經常會加特效,然而我經常遇到座椅構造和零件隨著畫面角度變化而發生改變的詭異情況(笑)。這種情況下就算加了特效,最後被打回重畫的可能性也很高,所以我們會盡量指出有問題的地方,然後返回作畫進行重畫。


——除了上色和原畫外,對於演出那邊有沒有什麼想說的?如果單集演出對於特殊效果的理解度不高的話,想來很容易造成大問題。


入佐確實發生過演出在不知道特效難在何處的情況下隨意把繁重工作派給我們的情況(笑)。但是,如果是一位能夠充分為各個部門考慮的演出,就算他不懂特效,也同樣會在開會時針對需要注意的點向我們詳細提問。只要能創造出這種相互交換意見的環境,那麼哪怕演出沒有針對特效的專業知識,也不會發生什麼麻煩。反過來說我們最怕的就是糊裡糊塗不管不顧先邁步子的演出類型,我已經好幾次吃過苦頭。這種做法會導致初期留下隱患,之後定時炸彈大爆炸的情況。所以我們希望演出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多問我們,問到搞清楚為止。

——對攝影那邊又有怎樣的要求呢?


入佐近來攝影負責接近特效工作的情況越來越多,但由於每部作品的演職員表裡特效一般只會上一兩個人,這就會造成大家認為畫面上的特效全都是我一個人做的。所以如果攝影在不和特效一方確認的情況下就給畫面加特效還播送了的話,很有可能造成這些特效被誤會成我們特效師的工作。如果我自己做的東西評價不高那我也只能虛心接受,但是如果是別人的工作導致自己評價下跌這種飛來橫禍的話,老實說我也有點困擾……。


如何成為特效師


——這期訪談的讀者中也有有志於動畫業界的年輕人。您能否為我們介紹一下,如果想當動畫特效師,目前需要經過怎樣的職業發展路線?


入佐老實說我也不懂。而且特效本就是一個很多作品甚至都不會去設置的職位,所以現在行業內專研特殊效果的人就我個人所知幾乎不存在。印象中更多是由攝影或是上色的團隊中能畫畫的人來兼任特效。


——那麼說來有名的特效師也比較少?


入佐前文中提起過谷口團隊的谷口久美子,以及在Production I.G負責過《攻殼機動隊》等作品的村上正博都比較有名。這兩位都是能夠上OP字幕的大師,我也受到兩位很大的影響。但是這兩位都是賽璐珞時代就已經成名,所以他們的經歷對於現在數碼時代的特效職業路線的參考性也有限……。


——您是說數字化之前,也就是2000年之前的賽璐珞時代的特效職業路線更為簡單易懂?


入佐我雖然不是太清楚賽璐珞時代的情況,但聽說當時特殊效果是以部門形式存在的,進入部門就能當上專業特殊效果師。當時特效除了要加畫現在的質感之外,還需要用噴槍畫各種水花啊煙塵什麼的物理效果,所以無論是每部作品所需的工作量還是部門人數都遠大於現在。相對的,現在效果相關都可以在攝影流程用粒子和3DCG進行對應,不用特效出手,這導致通往專業特效師的路線比起過去狹窄了很多。所以一般而言,就如我剛才說的,要麼先從和攝影上色的兼任開始,然後逐漸走向專業特效師;要麼就去某些設有專業特殊效果部門的公司。其實可以查一下作品的ED中的演職員表,看看哪些公司能接特效的,然後再去諮詢他們也是一條路。


——那麼入行後,特殊效果的職業發展一般是怎樣的規劃?要往上走的話一般是怎樣的路線?


入佐這個也沒有什麼規定好的路線。基本上大部分情況下是一個人擔任一部作品,一個人就能做完一份工作,所以自身的發展還是會因為自身的期望值和所擁有的目標而發生很大的改變。畢竟這是一門技術工作,如果想要把這一行做到頂,那麼近年來的CG和作畫的混合作品很多,我覺得可以邊學CG的知識邊做大量的常識,而這種上進心和持之以恆的學習對於我們這一行一定是需要的。不管怎麼說,這一定是一個需要工作時常常考慮自身未來展望的重要部門。


——非常感謝您長時間接受我們的採訪。通過您的採訪,我們的讀者應該也能夠了解到動畫特殊效果這份工作的內容。最後請您為中國的動畫粉絲,以及有志特殊效果職業的年輕人說幾句。


入佐特效很大程度上依託於個人的判斷,所以依靠個人的努力,畫面效果也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使得特效成為了一個自身技術可以直接反映在作品之上的充滿魅力的部門。雖然很少被人提到,但是動畫的任何畫面都包含有隻有特效才能做到的各種創意。如果大家能夠通過這次訪談的機會來更多關注我們的工作,那我會非常高興。


(完)


採訪人介紹


高瀨 司(Tsukasa Takase)


動畫評論社團「Merca」主宰。動畫評論家、編輯、撰稿人。在《EUREKA》等日本雜誌發表評論,為各種動畫·漫畫·插畫媒體供稿及擔任訪談記者,並擔任「SUGOI JAPAN」動畫部門評委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奧特系列通鑒╳本家特攝列傳:特攝的特有體制
Anitama新聲:要死就一定要死在星期三
《在這世界的角落》專題:配音

TAG:Anitama |

您可能感興趣

吉姆精英化路線的發展——吉姆指揮官型
科學家繪製幹細胞發育路線圖
產業技術路線圖及其在高新技術產業戰略中的意義
中科院科學家研究給出中國行星探索路線圖
皖南新四軍的北移路線問題研究(三)
普華永道&思略特:消費升級下烘焙行業發展趨勢及成功路線
淺談滲透測試人員職業發展路線
皖南新四軍的北移路線問題研究(二)
發達國家先進材料領域發展路線簡介
全球十大徒步路線 領略秀麗風景
皖南新四軍的北移路線問題研究(一)
先進位造業發展路線圖 電子信息、5G、醫藥、節能等產業將獲支持
李易峰綜藝、劉昊然路線、《蝸牛與黃鸝鳥》女主、陳鈺琪發展
普京國情咨文勾勒俄發展路線圖
蔡徐坤將發布原創歌曲,網友:新歌曲風走抒情路線
李彥宏的普羅路線
中國版的勞斯萊斯 紅旗L5開啟限量、定製化的路線
李冰冰斯坦森主演的《巨齒鯊》,走的是視效動作路線
觀光、運動、文化、登山,2條獨家路線帶你領略錫東新城的高顏值
亞泰隊長現場觀戰皇馬 隊友調侃:新賽季走馬塞洛路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