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三聯生活周刊》加入知識付費賽道,閱讀社交App「中讀」長了張知識付費的「網紅臉」?

《三聯生活周刊》加入知識付費賽道,閱讀社交App「中讀」長了張知識付費的「網紅臉」?

在低調運行一個月後,《三聯生活周刊》新媒體產品「中讀」5.1.1版正式在蘋果商店和各安卓市場上線。


這個定位於「內容發布和付費知識閱讀的社交平台」的新產品在一個月測試期中已經交出不俗的成績單:


基於品牌欄目封面故事衍生的音頻課程產品「封面課」上線以來共被訂閱超過5000份,其中和封面故事《我們真的擁有親密關係嗎?》同時上線的20分鐘音頻課「通往真愛之路」,由心理領域知識網紅、美國加州註冊心理諮詢師陳兌主講,被訂閱1700多份。上海服裝周特邀評論員冷芸從著衣減法哲學的角度來教你《如何穿對衣服?》的音頻課也在一周內訂閱千份。

《三聯生活周刊》加入知識付費賽道,閱讀社交App「中讀」長了張知識付費的「網紅臉」?


中讀app日前又上線《苗千·和你一起讀科幻》,並同時成立了「苗千科幻讀書會」的線上社群和「中讀薦書團」。中讀上線的第一本音頻書,由《三聯生活周刊》知名記者、被前主編朱偉稱為「周刊收藏的『社會心理學家』」的陳賽推出,她通過自己閱讀童書的經歷和每個父母和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分享《大人的幽默和孩子的腦洞》。接下來,將有《聽郎朗「談」琴》、《和小貝一起讀外刊》等一批課程入駐中讀平台。這意味著喜馬拉雅、知乎、得到、分答四大平台引發的知識付費熱潮繼續升級,作為老牌知識提供商的《三聯生活周刊》正式加入賽道。

《三聯生活周刊》加入知識付費賽道,閱讀社交App「中讀」長了張知識付費的「網紅臉」?



《人民日報》、36氪等多家媒體和業內研究人士注意到了這個知識輸出的資歷悠久、低調起步、又起手不俗的新媒體產品,並給予了高度關注。《人民日報》在一篇報道數字閱讀現狀的文章中點名了這個新上線的產品稱,「打開『中讀』手機App,可以看到封面故事、訂閱專欄、一周熱門等欄目,匯聚了專欄作者、意見領袖、知識紅人的作品。這是三聯生活周刊最近建立在手機端的數字閱讀平台。文章質量很高,體驗不錯,值得付費購買。」一位業內人士評論說,「這段時間看到了相當多的知識課程和知識付費產品上線,值得特別一提的,是一個還不太出名,但很有意思的現象:《三聯生活周刊》推出了『中讀』。」


除了付費專欄,中讀還聚合雜誌、書籍在內的深度閱讀內容源,在作者、出版物和讀者之間建立一個生產、發現、消費優質知識產品的內容生態平台和在線出版平台。


中讀App不僅讓用戶可以訂閱知識明星,還鼓勵用戶成為明星,鼓勵用戶在閱讀每一條內容的同時去寫下他們的感受。中讀已經上線「讀感周刊」第一期,刊載一些精彩的用戶文章和用戶在閱讀時的精彩評論。中讀將提供這些優質內容刊發紙刊「生活圓桌」、「讀者來信」、「個人問題」等知名欄目的綠色通道。

《三聯生活周刊》加入知識付費賽道,閱讀社交App「中讀」長了張知識付費的「網紅臉」?



內容產業發展到知識變現,實際上,仍然在做加法。知識付費課程中大量的心靈雞湯和成功學,讓人們更加焦慮。中讀希望做知識的減法,在幫助人去焦慮。這也是中讀強調社區性的原因。無交流不閱讀。閱讀時是安靜的,但在這個空間之外,在這個空間的前後左右,人們需要更多的討論、互動和分享,需要同道中人的互相推薦,讀感溝通。這些基於閱讀創造出來的內容,會加快知識和文本的傳播,幫助人們節省閱讀和獲取知識的時間,也會幫助人們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讓交流更深入,讓學習更有效,讓閱讀更上癮,也是中讀的題中之義。所以中讀是一個社區。一個優質內容創造和交流分享的社區。

《三聯生活周刊》加入知識付費賽道,閱讀社交App「中讀」長了張知識付費的「網紅臉」?


「知識經濟的C2B」是中讀對這一輪知識付費熱潮的理解。「互聯網是知識的過濾器,創造知識的機器。現在媒體、內容、教育三種形態的融合的現實非常清楚,由於內容產品可以通過互聯網更便捷的直接交付,收入規模化,它越來越會成為最受關注的產品方式。供給側改革的實質是供方要去適應需方。 對知識互聯網的未來,我們無比樂觀。」中讀App負責人說,「一本雜誌和他倡導的生活」是《三聯生活周刊》1998年提出的廣告語。「從開始,我們所希望的這個媒體是能在新聞、文化與生活之間找到一種關係,找到一座有自己特色的橋樑。而在這種關係中,新聞與文化是兩個前提。」他說,「新聞有一個通俗的大眾理解,戰爭是新聞,災難是新聞,但真正對你有觸動的新聞,是你在哪兒買房子,你的孩子上學能不能選一個好學校,那是人類恆定的持續性力量。我們希望找到,並能跟這種恆定性的持續需求接軌,和我們所處的文化、生活對接。因此《三聯生活周刊》從開始便希望新聞只作為前提,由此我們開始一段觀察、發現、了解、理解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以及我們自己的柴米油鹽與喜怒哀樂。在這過程中,發現世界並認識自我——生活,永遠超越我們的想像。」


「講講我和三聯的那些事兒」 · 獲獎讀感


中讀在5月9日發起了在中讀APP上寫讀感,「講講我和三聯的那些事兒」的徵文活動,一周以來,我們收到了大量讀者熱情洋溢的讀感留言。經過遴選,以下三位用戶脫穎而出,最終獲得了我們提供的獎品——每人一套「雞缸杯」對杯。本周內,我們的編輯會和您電話聯絡領獎事宜。

《三聯生活周刊》加入知識付費賽道,閱讀社交App「中讀」長了張知識付費的「網紅臉」?



@Unica:


初中以來,《三聯生活周刊》就是我必買的雜誌,現在我已經馬上就要大學畢業了。中學的時候學習壓力很大,於是幾乎每天都在期盼著最新一期的《三聯》,而《三聯》,也為年少的我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大門。時光真的過得好快,現在的我馬上就要大學畢業了,感謝《三聯》一直以來的陪伴。令我印象最深,也最感動的一期,是關於Bob Dylan的那一期三聯。一直以來,他都是我最愛,最敬佩的音樂家。 Dylan用美國傳統歌曲開啟了新的詩意表達。Blowing in the Wind可謂是我的音樂啟蒙。他唱道,答案在風中飄。而現在,Dylan已經70多歲了,可是他依舊沒有停歇,依舊在尋找著答案,尋找著自己的心中嚮往。我想《三聯生活周刊》也是這樣,它一直在尋找,一直在探索,在不斷的傳承中一直在引領我們去發現新的世界。


@火狐狸:


往事已在十年紀念刊徵稿時回憶過一回。而今又是十年,自己的孩子都已從襁褓嬰兒長成可以倚靠的少年,曾經熱鬧的論壇也隨著溝通媒介的變化而成為歷史,但今天再回望與周刊的邂逅,竟然還是那麼清晰。

不用提周刊的清新可人,話題熱力,時尚周全,——這都是當年一見鍾情的推手,只說因周刊而認識相交的朋友,個個真摯有趣,熱情豐滿,十幾年來,皆能持定目標,篤力前行,並有所成就,他們就是對周刊最大的標榜,也讓我時刻能見生活之美好,生命之姿彩。


周刊以完善生活為追求,我想,它該是我終身的陪伴,因為人到中年,生活正在向我表露真相,展示魅力,悲喜交織下,有周刊,人才不孤單。


@黑森林的鹿:


按正常來說,我是個新讀者,因為我實在不敢說有多了解三聯;但是按我自己說,我和三聯神交已久,或者說初見鍾情。


初次結緣是在大一,學校圖書館。理工科985,圖書館雜誌區也是一片《汽車之家》《航天技術》之類。那天我扛著數學作業,找了個座,上面有一本雜誌,就是三聯。我冒著寫不完作業的風險,毅然決然地決定翻一翻這本被拿到自習區的雜誌。記得那時看的是一篇講台灣茶人的故事,讀完我就再也沒心情寫數學作業了:一篇文章怎麼能寫得這樣好!筆觸細膩又不乏價值態度,行文精緻而又能條理清晰:總之,是我所信仰的文章氣象。從那天起,我的文科夢又復活了。


它本是死過一次的,在高考文理分科的背景下,閱讀和寫作基本等於《作文素材》 鳳頭豬肚豹尾。「雜誌」這個存在,已經是過去的回憶了。回憶里我長期訂購的雜誌是《讀者》,從小學起,用那種讓大人認定我應該學理的逐字閱讀的勤奮和較真,一篇一篇,一本一本地讀。直到高中畢業,賣廢紙時半人高的雜誌倒有大部分還沒開始讀。這在戀物的我是一個陰影,從此不訂紙質雜誌,因怕沒來得及讀就面臨分別,像辜負了編輯。


在理科教育和數字化衝擊下,我幾乎也已經相信「紙媒已死」,曾經引以為豪的語文「感知力」也逐漸蒼白,直到那天在圖書館,被三聯破除了這種鈍感。原來,還是有一群人保持了對生活的關懷,有一群人依舊倡導著他們的信仰,而這,不就是我曾經的心嚮往之嗎?


是的,那次之後,我便常惦記著這本「倡導生活」的雜誌,甚至牛犢心緒,立志要做三聯的編輯。然而現在我距離這一目標豈止「尚遠」啊。論閱讀,碎片化的思考已失去了太長的耐心,論寫作,不是陷入個人情緒的囈語就是炫耀多次轉手的牙慧。就連寫這麼一篇小感,也是文不對題啰里啰嗦。


但我還是執拗地相信,相信心中那個倡導的力量罷!不然也不會在一個個忙碌的空隙,停下來,覺得生命不該廝磨在現在做的事上。感知生活的渴望一直潛藏在心底,時不時就會冒出頭,提醒我,嘿,方向在這兒呢。


好吧,管我會不會成為三聯的編輯呢,但這條路我認定了。

本周精選讀感


林奕含之死:一場文學幻夢的自省


德藝雙馨何其難?從孔子不作僅述的《論語》到今天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國兩千年文化始終逃不出對倫理道德的的認識和追求,且一心嚮往立德立身立言。


@過期作廢


張充和:一生愛好是天然


漢思對充和的繾綣已經超越了丈夫對妻子的濃濃愛意,這愛已然是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深迷戀,甚而依戀。從物質的愛升騰到精神的愛!這愛全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充和先生在一生天然愛「好」里,滋養著自己,更影響著漢思,而漢思也一直默默精心呵護著這朵精緻的「梅花」。


@過期作廢


異事消夏筆記


「消夏」一詞,本來是帶著幾分慵懶的,此身還是在「夏」;奇談消夏,本來半眯著的眼逐漸緊張得睜大,此身就脫離「夏」了。


@黑森林的鹿

《三聯生活周刊》加入知識付費賽道,閱讀社交App「中讀」長了張知識付費的「網紅臉」?



昂貴的紅


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我們沒有奢侈品牌,因為我們的歷史上似乎沒有針對穿著、用品等劃分等級使用的制約法規,制約的只有價格。


@短毛妞妞兒


點此下載中讀寫讀感


or識別圖中二維碼,下載三聯「中讀」APP


溫馨提示:


中讀APP已升級至5.1版本


請各位用戶及時更新APP


or關注中讀微信號:lifeweekerclub


"中讀"現已全面上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推薦你一個讀書會,讓科幻帶你飛
為什麼北京春天的飛絮治不好?
國、產、安、全、感
珠寶沉默不語,卻比任何語言更能打動女人心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月榜圖書┃付費:互聯網知識經濟的興起
你為什麼會中「三聯中讀」知識付費的「槍」?
沃閱讀全新知識付費平台「閱視界」上線 ,于丹等知識明星入駐
知識付費與中產自渡指南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新世相營銷課」遭封號 知識付費為何被指傳銷?
出版社探索知識付費之路
稿稿平台:內容藍海下的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 普遍意識
《翠鳥》范讀及知識匯總
「知識付費」里的那些套路
「知識付費」 用韓語怎麼說?
第一期:關於知識付費和互聯網人設的8點思考
知識付費的焦慮
去偽定製 為知識付費
互聯網知識付費:或將成為下一個「風口」
聽說最近流行知識付費?
《周易》知識——《乾卦》
詩詞欣賞:辛棄疾八首《卜運算元》,能讀過三首就算知識淵博了!
知識付費內容要有「乾貨」
《火星救援》里的冷知識,長見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