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的年輕人,我為什麼不建議你擠地鐵上下班?
作者:洛洛莉ya,90後,簡書寫作者,旅行、閱讀、攝影、美食,致力於精緻文藝生活的旁觀者。公眾號:洛抒享(luoshuxy)新浪微博/簡書/豆瓣:洛洛莉ya。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經驗
心理
觀點
技能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大V說了一句話:
「
擠地鐵雖然省錢,但其實很費精力。而當你在沒錢沒時間的時候,精力是你最大的財富。
」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腦海中浮現了我在深圳上班的時候,早高峰時間擠地鐵,絕望的看著每一趟車都是沙丁魚罐頭一樣的擁擠場景,總是被嚇退好幾步,又被後面蜂擁而至的人潮給衝到門外。在看到這句話之後,深以為然。
當時上班,我6點半起床,卻無法避開高峰期的時候擠地鐵,好不容易踩點到了辦公室,卻蓬頭垢面,被周圍的同事一陣憐憫的眼光注視,被部門主管明裡暗裡暗示過好幾回:新來的幾個實習生啊,剛來,新東西又多,自己不努力學習,怎麼行?
要是每天都為了多睡幾分鐘,早上連妝都不化,怎麼讓人相信,也沒有時間來學習提升吧。
天知道,我每天那麼早起來,不是為了擠地鐵,在汗臭味與包子味的複雜空氣里,然後精疲力盡的開始我的一天的工作,就算對這份工作再熱愛,也抵不過疲憊身軀的超負荷。
後來來到上海,公司附近10分鐘的路程,有一個專門供公司員工租住的小區,環境一般,卻距離公司近,方便上下班,只是房租較貴。
開始剛來的時候,我選擇距離公司較遠的地方居住,為了省下一點房租費,每天擠公交上下班,浪費在路上的時間都快兩個小時。
一段時間以後,看到時間管理和碎片化閱讀建議的文章,於是,嘗試在路上看本書什麼的,卻發現,除了搖晃的扶手和來回飄蕩的身體,竟然沒有一個間隙是可以坐下來看本書的,將大部頭的書塞在背包里,我掙扎了兩次,就再也沒有帶上過它。
那半年裡,錢並沒有省下來多少,反而萌生了絕望的情緒,上班的感覺一點都不美好,除了要應對複雜的人事和繁複的工作,一想到下班了還要坐一個小時的公交車,整個人到家就已經攤倒在床上,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下班的心情也沒有比上班時候好多少。
於是,在半年後,毅然搬到公司附近的公寓樓,即便是貴了50%的房租,卻節約了每天兩個小時出來,我花一個小時做可口的飯菜,用另一個小時閱讀寫作,竟然在不知不覺里,寫下了十多萬字。
更多的時間用來自己支配,能夠讓精力得到更加充分反而利用
。
這個功利性的社會裡,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在書店裡掃一眼,都是教我們怎麼利用好時間和工具,讓自己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更早一步取得成功。也許,雞湯濃郁的成功學,有時候會很反胃,但是裡面提到一點,卻很正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花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才能保持卓越。
如今看到:
以為坐地鐵是最省錢的一種方式,殊不知,卻是最浪費精力的一種方式時,深以為然
。
在二十幾歲的年齡里,除了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生活充斥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如何將平淡的生活,過出詩一般的精緻,需要知道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
不知道是誰說過:
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活著不是只為了工作。
為了省錢,擠地鐵上下班,是一種生活方式;找一處距離公司近的地方居住,節約來回的時間精力,將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給自己的大腦一個舒適的空閑時間用來學習和充電,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無法去評判哪一種生活方式最適合誰,卻可以建議後一種生活方式在長遠看來,更加有利於成長和收穫。
我的同事Ada,從來到上海,就住在附近的小區。她曾經經歷過幾任不愉快的奇葩室友,卻終究沒有放棄與人合租,去遠一點的地方租住一個稍微便宜點的單間。
她每天打扮的朝氣蓬勃,光鮮亮麗,清新的妝容,得體的衣服,與我當時來公司時,大夏天裡擠了一小時的公交以後,帶著一股特有的公交早餐氣息飄到公司相比,映襯的我就像一隻醜小鴨。
她看著我狼狽了幾周,疑惑的問我:「為什麼要選擇住那麼遠?附近的房租也不是特別貴。」我抱著一杯薑茶,在下雨天里,哆哆嗦嗦的說:「因為便宜啊!」
她看著我說:「多少人因為這點便宜,失去了最有價值的幾個小時。」
原來,她每天早上與我一樣6點半起床,卻可以在家坐半小時瑜伽,優雅地吃個早餐,聽著早餐新聞,優哉游哉的來到辦公室,還是來的最早的,然後做好一天的工作安排,在大家陸陸續續的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她還可以看幾頁專業書籍。
半年後,她就從主管升至總監,不僅僅是她業績突出,我想,更重要的是她對於自己時間和精力的把控。
她從來不加班。在6點左右就收拾辦公桌下班了,當日的工作進度已經列好放在辦公桌上,明天的工作計劃,也一併做好放在日曆上。
有一次我下班早,跟著她去家裡拿專業書,她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完全看不出合租房的三不管的布滿灰塵的地面。拿了書,她給我做了一頓飯,然後在跑步機上慢走10分鐘,然後開始當日的閱讀時間。
我尷尬的還在想著,我是不是得走了,不然快要趕不上公交車了。她看著我的神色說,沒事,一會兒給你打車回去,比公交車快。
她建議我搬到公司附近住,可以多一點社交圈子,也可以節約出公交時間,來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說:「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其實普通人也可以卓越,利用好時間,並長久的堅持下去,也會在某一領域變成專家。
「我可以在公交上看看書啊。」我暗自得意的說。
「捫心自問一下,你真的可以摒棄周邊的嘈雜,看下去嗎?就算看下去了,又有多少是真的吸收了。
別騙自己了,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真正的努力,是可以以結果來衡量的。
真的能夠在公交或者地鐵看進去書的人,是那些意志力超強的人,一般的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她一語道破。「這個社會,不是拼誰更努力就會成功,不要讓自己陷入廉價的思維模式,眼光長遠一點,就不會只關注到即刻的好處,而忽略了它是否能夠持續下去,產生長期效果。
很明顯,為了省錢,擠地鐵上下班,只能帶來短期的金錢利益,卻損失了長期時間帶來的附加價值
。」我在她的一席話之後,打車回家,在車上,做了搬家的決定。後來發現,這個決定無比的正確,我在這後來幾年的時間裡,利用下班後的時間,閱讀了100多本書,寫了十多萬字,更是與周邊的同事有了更多的接觸,拓寬了自己的生活圈子,不再局限於每天下班就著急擠公交回家,回家後蓬頭垢面,火急火燎做飯洗衣,忙完後倒床上就睡,第二天重複前一天的茫然。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經說過:「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的『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和事業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需要做的,是
提升時間的使用深度
。知名知乎精神的代表人采桐說過:
保持一項愛好,讓它在時間的深度和長度中慢慢生長,可能會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
年輕人,為什麼不建議你擠地鐵上下班。因為,感覺那樣是在浪費生命。
推薦閱讀
關注「
職場實用心理學
」,回複數字109
,查看4月3篇熱門文章
1、《《人民的名義》把人分9層,你屬於哪一層?》
2、《為什麼有錢人的妻子都相貌平平》
3、《工作5年,我必須告訴你職場中最大的兩個謊言》


※《歡樂頌2》告訴你:他是不是好男人,看這3個標準就夠了!
※《歡樂頌》一場打臉的愛情,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關於《摔跤吧!爸爸》,你沒看懂的是……
※如果你是曲筱綃,你會不會那麼拼?
※1秒鐘能搞定的事情,為什麼要折騰半天?
TAG:職場實用心理學 |
※如果你還沒超過50歲,建議你多穿這樣「減齡裙」,年輕二十歲
※沒過50歲,建議你多穿這「小碎花」裙,減齡不止7-8歲
※女人若過了40歲,建議多穿高檔裙裝,不僅優雅,還能年輕10歲
※有哪些送給20歲年輕人的建議?
※瘦到90斤的人,在眾多的減肥建議中,都提到了這3點!
※45歲中年女人的建議:「再忙也要打理自己,這3點不能當兒戲」
※他們聊了60多小時,引一億人圍觀,留給我們這100條人生建議
※倘若你沒有過45歲,建議挑這樣的A字裙,18年超流行,美翻了
※離職阿里4年後,我給年輕人的7點建議
※假如你120斤以上,建議你多穿這種大碼裙,顯瘦「萬倍不止」
※日本20歲女生都在背什麼包?這些顏值超能打的千元美包,建議時髦的年輕妹子們都點進來了解一下
※一個月從160斤減到130斤,不是不可能,而是不建議
※假如你有40歲,建議你穿A字裙,搭配平底鞋,美麗又年輕十歲
※難道去看人山人海?這是一份2018年「不建議」你去旅行的目的地清單
※2018年最權威的10大防癌建議,快來對比下,你滿足了幾條?
※女人到了40-60歲,建議穿這幾款減齡媽媽裝,穿上氣質又減齡
※大年初一拜年,建議70後80後女人都買這幾款美爆了的裙子
※2018年只剩80天,農民朋友還要進城買房嗎?這三個建議很接地氣!
※生不生2胎,10年前和10年後,專家的建議是一點都沒錯!
※假若你過了45,建議多穿高檔裙,不僅實惠,還讓你年輕不止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