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學問和學術

學問和學術

學問和學術

作者:張俊東

北京大學書法碩士,中國書協會員,著名書畫家、書畫評論家

學問和學術

最近一個時期,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當代很多作書畫理論、甚至有的不局限於書畫理論在其它領域亦被公認為很有「學問」的人,在他的筆下我們卻很難感受到文化的氣息,更不用提有什麼書卷氣和文人風骨。

我覺得這裡面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把兩個概念——學問和學術弄混淆了。對此,我沒有做過考據,也沒有查閱大量的資料,但我的感覺學術這個詞最早不是中國創作的,是引進西方的一個外來詞。我們中國的老祖宗們不喜歡、不習慣用這個詞,也不符合我們中國傳統的哲學、文化觀念。為什麼,學術是一種科學、是一種技術,不要求自己做的研究和自己的人聯繫在一起,在學術中我們很難找到作者的影子,所以某一個角度講,學術是機械的、死的。而我們中國老祖宗所一直強調的學問一詞則不同,這一概念所蘊含的內容告訴我們不僅要學,而且要問,要向師長問、高人問,還要不恥下問,要問天問地,更重要、更關鍵的還是要問自己,反思自己的靈魂,「每日三省吾身」就是一種問,通過這種不斷的自問、自我反省,使自己的知與行結合起來。也就是說一個做學問的人不能只是做機械的知識研究,要把學習、體會到的知識和境界與自己的人生聯繫在一起,自己認識到了正義、崇高的事情和境界,一定要以實際行動去向那個境界追求,即使達不到,畢竟在接近。這樣做學問就不是簡單停留在知識層面的學問,而是把人生境界不斷提高的學問,所以把學問作深入的過程也就是人生境界不斷提高和升華的過程。

但開篇提到的當代很多所謂的大家其實作的是學術而不是學問,他們可以做幾十萬字的理論、學術研究,卻從沒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研究和人生聯繫在一起,即使自己認識到了正義、崇高的事情和境界,自己也不去按照「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的要求去踐行,這就使自己的研究和人生境界相脫離,無論研究作得多大多深(如果不能和人生境界聯繫在一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也很難作的有多深,大多都是資料的運用和文字的拼湊而以),都不能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書畫審美所要求的人書俱老、「人品即書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這些都是對人的要求,也就是說,書畫作品的境界和格調其實是人的境界和格調的一種自然外溢和流露,人的境界不高也不會有高境界的作品產生。這是古代先哲一直強調、一直一以貫之要做學問的原因,試想在中國書畫史上的大師們哪一個不是大學問家。

做學問和人生境界、格調聯繫在一起,所以就會涉及到文人風骨。所以簡單推斷,真正做學問的人一般會有文人風骨。而作學術的人就不一定,所以會發生我們一直很崇敬的一個作大學術的人在見到一些高官、巨富時會滿臉堆笑、點頭哈腰,讓諸如我們這些後生的人驚詫莫名,這樣的事情在真正做學問的人身上何時有過,我們又怎會期望這樣做學術的人能創作出高格調的書畫作品,那是我們自己的腦子出了問題。

所以在當代,很多被稱為理論家的人會堂而惶之地說創作和理論是兩回事、兩個領域。如果按照學術細分,誰都知道是兩個領域,但為什麼不能把自己的理論研究在自己的創作中有所體現呢,能做到那樣不是更好嗎?有的作理論、作學術的人會說,我的理論研究成果是指導別人的。真是可笑,自己的理論連自己都指導不了,怎麼指導別人,也許別人受過你理論的啟發,但一定是人家結合了自己的創作實踐、自己的人生感悟、體會、情感、境界之後的一種升華,這已經不是你的理論,而是人家的一種學問了。

所以,我覺得應該把學問和學術區分一下,我也更提倡中國書畫專業的人多做一點與人生境界更有意義的學問。

2007年1月15日晨於六鋪炕蝸居


為什麼去批評?

學問和學術

為什麼去批評,不批評不好嗎?

大多時候的批評都會帶來別人的不滿意和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難道是為了對藝術的熱愛和所謂的正義感?為什麼一定要用自己的感覺和標準去衡量別人呢,難道自己的觀點和審美就一定是高明、正確的嗎?除此以外,沒有更深入的分析和更高明的評鑒嗎?難道自己面對藝術的時候就沒有一次說過違心的話?

想來,有過,真的有過。

那為什麼還要去批評?

很多次、無數次的問自己,不去批評不可以嗎?也很多次理性的停下手中的筆,但還是很多次不能控制自己要去說出自己不同觀點、感受、體會的衝動和想法,似乎失去了理性和控制。當然不是指就批評主體展開的藝術批評創造和批評過程失去理性和控制,而是要去批評的想法和衝動失去理性和控制。

認真的想來,之所以還要批評的原因是因為愛。

藝術究竟是什麼?

有的人說是美,藝術品是為美服務的。我總是很懷疑。

那麼美又是什麼?

如果人的心中沒有愛,沒有情感,這種純粹精神層面的美還存在嗎?

因而,藝術應該是一種愛,對他人的愛,對自然環境的愛,對自己的愛。藝術品應該是一種愛的結晶。

一個真正的批評者一定是大愛之人。不懂的愛自己、不能超越對自己的愛就不能更好的愛別人,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批評者。

美國的一位老人莫里說過這樣一句話:「許多人過著沒有意義的生活。即使當他們在忙於一些自以為很重要的事情時,他們也顯得混混慵慵的。這是因為他們在追求一種錯誤的東西。你要使生活有意義,你就得獻身於愛,獻身於你周圍的群體,去創造一種能給你目標和意義的價值觀」。

我們是否想過,我們為周圍的人們作了什麼,為自己從事的專業作了什麼,在面對真理、面對正義、面對權威、面對後學、面對私利、面對偽藝術、面對偽藝術家的時候,我們心中還是否有對他人的真愛、對藝術的真愛,我們是否還能正常的發出我們真誠的愛的聲音。因為善意的批評才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愛。

是不是愛別人,是不是真誠的面對藝術,只有自己的內心最清楚。包括自己,一定要經常問問自己是否真的熱愛藝術,是否真的愛他人、愛自己,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批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批評。

2006年11月8日夜於京華六鋪炕蝸居


藝術需要表現什麼?內心的真實

學問和學術

內心是喜悅的,就表現喜悅好了;內心是悲壯的,就表現悲壯好了;內心是痛苦的,就表現痛苦好了......一定不能為了表現什麼而表現什麼,離自己的內心世界越來越遠,那將是徒勞和可悲的。藝術需要真實,情感和感受的真實!

—話短精鍊。

學問和學術

學問和學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藝術的本質
魏晉墨跡 管窺前賢筆法
「帖」怎麼臨:三招,四秘訣,五要,六法
蘇軾《久留帖》,《跋王晉卿藏挑耳圖帖》《廷平郭君帖》等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大陸新儒學的發展方向——「政治儒學與心性儒學」學術研討會綜述
道醫學的學術方法
歷史與學術並存的名校學府——-岐阜大學
學術史視域中荀子的崇學觀及其與孟學的分野
「媒介研究的學術勞工」國際學術研討會: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
陳文學:提高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創新能力
蔡方鹿:宋代學術發展趨勢——經學的理學化
夏志宏:學術不端與學術管理
學術界醜聞!與中國學者鬧糾紛的海德堡大學坐實「誇大學術成果」
學術大發展時代,歷史學學科建設如何開展?這些學者有話說
清華大學學術新秀張學強:我與鋰電池的故事
美術與設計學院學術報告
何新:儒家學術坏於朱熹的偽學
西湖大學工學院首次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訪
學術會議 |「浙學傳承與當代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浙江省第四屆學術年會浙學專場
智慧學習學術研討會舉行
謝伏瞻: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用嚇人的視頻進行學術研究,不顧學術倫理為何變為學術經驗?
江怡 「大國學」架構中的「漢語學術對話神學」
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研究與學術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