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樓夢》里的陶淵明之一

《紅樓夢》里的陶淵明之一

《紅樓夢》里的陶淵明之一

作者:子凡shine

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這是一個社會動蕩紛亂的年代,卻是一個思想繁榮生髮的時代。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學成為官學。

但是,魏晉時期,兩漢經學趨於沒落,玄學成為風靡當時的時代思潮。玄學之名來自老子《道德經》中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學將《道德經》、《莊子》、《周易》稱為「三玄」,是玄學的主要思想體系。它是以老莊思想為骨架,從兩漢繁瑣的經學解放出來,企圖調和「自然」與「名教」的一種特定的哲學思潮。

彼時道教和佛教也非常流行。道教稱老子的《道德經》為《道德真經》,莊子文為《南華真經》,將老子作為道教的神頂禮膜拜。雖然玄學與道教都尊崇老莊著作,但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有很大的不同。道教是一種宗教信仰,追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玄學崇尚老莊重視自然的思想,清靜無為,貴在自然。

佛教與道教並行,道教屬於本土宗教,而佛教屬於外來宗教。佛教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尚無定論,一般認為是東漢永平十年(67),漢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迎請迦葉摩騰、竺法蘭等僧至洛陽,在洛陽建立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南北朝開始中國佛教進入興盛發展階段,佛教已遍布全國,北魏《洛陽伽藍記》記載洛陽城中寺廟鼎盛時達到1367所,北方的長安僧尼超過萬數。

陶淵明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自然會受到時代思潮的影響,他少年時期也是接受的正統的儒家教育。例如他的《飲酒詩》中有「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但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加以思考地吸收融匯,形成了陶淵明獨特的自然觀。

陶淵明一生的思想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他的思想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他的生活是山水田園間自然的躬耕自足的生活;他的詩篇也大多為不事雕琢,自然隨意之作。

所謂大道無痕,大音希聲,陶淵明的一切看起來都是自然而然的,但卻是人生和修為的最高境界,是古往今來多少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紅樓夢》里的陶淵明之一——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公元406年,陶淵明已逾不惑之年,決心不再入仕,躬耕自足的生活。他寫下了《感士不遇賦》,其中有這樣一段:咨大塊之受氣,何斯人之獨靈!稟神志以藏照,秉三五而垂。或擊壤以自歡,或大濟於蒼生;靡潛躍之非分,常傲然以稱情。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

公元427年,63歲的陶淵明沉痾日重,作《自祭文》:茫茫大塊,悠悠高旻,是生萬物,余得為人。

陶淵明的這些作品都是感慨自身命運遭際的,其中體現了對自然主義哲學觀的接受和認同。他認為大地秉受自然之氣,生化萬物,人也包括在萬物之中,但人是萬物之靈。人稟受神情意志而擁有智慧,憑三才五常之道而留名。有的歸隱,有的出仕,無論隱居還是出仕,都合乎本分,各適其情。

陶淵明所言「大塊」即大地。來自《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意思是說無邊無際的大地的造物作用所發出的能量之氣息啊,發出來之後就被叫作風。

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為立論宗旨,以「天」為天道觀的最高範疇。以「氣」為核心範疇,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元氣自然論。《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其中有這樣的內容:

天地,含氣之自然也。

萬物之氣,皆稟元氣。

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夫天覆於上,地偃於下,下氣蒸上,上氣降下,萬物自生其中間也。

……

王充認為天地萬物,包括人都是由「氣」而生的,「氣」有「陰氣」和「陽氣」,有有形和無形,人、物的生都是「元氣」的凝結,死滅則復歸元氣,這是個自然發生的過程,萬物的生長是「自然之化」。天地、萬物和人,都是由同一的充塞於宇宙中的氣形成,而且是在運動的過程中形成。

在《紅樓夢》中也有類似的思想表達:例如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賈雨村講到了「天地生人」:

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余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大惡者,則應劫而生。運生世治,劫生世危。……清明靈秀,天地之正氣,仁者之所秉也;殘忍乖僻,天地之邪氣,惡者之所秉也。……所余之秀氣,漫無所歸,遂為甘露,為和風,洽然溉及四海。彼殘忍乖僻之邪氣,不能盪溢於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結充塞於深溝大壑之內,偶因風盪,或被雲催,略有搖動感發之意,一絲半縷誤而泄出者,偶值靈秀之氣適過,正不容邪,邪復妒正,兩不相下,亦如風水雷電,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讓,必至搏擊掀發後始盡。故其氣亦必賦人,發泄一盡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再偶生於薄祚寒門,斷不能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倡。如前代之許由、陶潛、阮籍、嵇康、劉伶……此皆易地則同之人也。

賈雨村所言之人也是氣化而生,不同的是,他進一步將人和氣進行了分類,人分為仁和惡兩種,氣則相應地分為正和邪。天地間的正氣變化而生成大仁之人,救世盛世;而天地間的邪氣則化成大惡之人,亂世敗世。但是現在屬於太平盛世,天地之地都聰明靈秀的浩然正氣為主,但偶然也會有邪惡乖僻的邪氣,兩兩相遇,正是「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這些氣不能自行消失,自然會賦予人,就會幻化出萬千大眾化的人。按最通俗的說法,就是有的人大概邪氣多一些,有的大概正氣多一些。其中他們稟賦了天地間靈秀正氣多一點的人,也絕非凡品,一定會有某些比較突出的地方。例如陶淵明,賈雨村就將其歸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的逸士高人,是稟賦天地聰俊靈秀之氣多一些的人物。

《紅樓夢》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借史湘雲和丫鬟翠縷的對話表達了陰陽二氣論:

史湘雲說道:「天地間都賦陰陽二氣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變萬化,都是陰陽順逆。多少一生出來,人罕見的就奇,究竟理還是一樣。」

翠縷道:「這麼說起來,從古至今,開天闢地,都是陰陽了?」

湘雲笑道:「什麼『都是些陰陽』,難道還有個陰陽不成!『陰』『陽』兩個字還只是一字,陽盡了就成陰,陰盡了就成陽,不是陰盡了又有個陽生出來,陽盡了又有個陰生出來。」

翠縷道:「這糊塗死了我!什麼是個陰陽,沒影沒形的。我只問姑娘,這陰陽是怎麼個樣兒?」湘雲道:「陰陽可有什麼樣兒,不過是個氣,器物賦了成形。比如天是陽,地就是陰;水是陰,火就是陽;日是陽,月就是陰。」

這段話重複表達了天地萬物都是由氣而生,或正或邪,陰陽順逆,可以結合賈雨村的理論理解為,陽氣和正氣對應,而陰氣和邪氣對應。

進一步體現了氣化萬物的過程和規律。「陰盡了陽生,陽盡了陰生」,雖然分出了陰陽正邪,說起來是兩個,實際上仍然是一個,當事物發展到一個極端,就會逐漸走向相反的方向,直至走到另一個極端,如此循環往複。

在《紅樓夢》中有很多類似的表達:樂極悲生,人非物換;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等等。

陰陽二氣說的代表性著作是《淮南子》,這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主要思想還是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思想,雜糅了陰陽家、儒家、墨家、法家的一些思想學說在內。《淮南子.精神訓》記載:「古未有天地之時,惟象無形,窈窈冥冥,茫芠漠閡,澒濛鴻洞,莫知其門。有二神混生,經天營地。」「二神」即陰陽二氣,在天地開闢以前,陰陽二氣混生在一起,道是一團混沌物質,是一切現象之「太一」,即最初最原始的存在。

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老莊,到兩漢,到魏晉,一直到清代的曹雪芹,其道家思想或許在不斷地衍生分化,或不斷地完善加強,或持續地融匯雜糅,但是其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當然其中有唯心的成分)卻是一以貫之的,並且一直影響到今天號稱為新新人類的思想和行為,只是或許你還沒有意識到。

思想是有傳承的,文化是有根的,那是流淌在每一個中國人血液里的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凡小築 的精彩文章:

TAG:子凡小築 |

您可能感興趣

綉輝煌王熙鳳——《紅樓夢》讀書心得之服飾一
《紅樓夢》里賈雨村的黃粱夢
《紅樓夢》里香菱之呆和薛蟠之呆
《紅樓夢》里賈府的姨娘之最
夢籬笙簫:《雍正王朝》與《紅樓夢》
《紅樓夢》里賈璉的奮鬥史
陳寅恪與《紅樓夢》
我讀《紅樓夢》之薛寶釵
《紅樓夢》之我見
《紅樓夢》的文化內涵(一)
《紅樓夢》之—賈元春
《紅樓夢》《霸王別姬》《夜半歌聲》《西楚霸王》《卧虎藏龍》《七劍》《赤壁》……,這些電影布景原來都是他畫的
從《紅樓夢》讀懂中國的古典明清傢具
《紅樓夢》——曹雪芹
庄雲蔚 紅樓夢語之三
《蔣勛說紅樓夢》
《紅樓夢》里被寧府坑了的賈蓉
《紅樓夢》的禪意啟示
那些青春里的小曖昧——《紅樓夢》
《紅樓夢》《霸王別姬》《夜半歌聲》《赤壁》……這些電影布景原來都是他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