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中語文文化常識專題39題

高中語文文化常識專題39題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受禪,也叫禪讓制,,即群體中個人表決,以多數決定。

B.闕是宮門兩側的高台,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長子繼承製.君位只能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D.乞骸骨,自請退職的意思,即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

1.C(繼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長的兒子)

2.下列對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驍騎校」、「歷遷協領」、「擢烏里雅蘇台將軍」的「授」「遷」「擢」,分別為「授予官職」、「任職」和「提陞官職」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緒改元」中的「同治」「光緒」是廟號。廟號是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

C.原文「如關內生靈何」中的「關」,在古代指函谷關,這裡泛指邊關。

D.文中「謚忠介」的「謚」是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一般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迹與品德修養進行評價。如稱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

2.B(3分)(解析:B.「同治」「光緒」是廟號錯,是年號.)

3.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1998年全國高考題)

A、九品中正制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

B、國子監的掌管人員為祭酒、司業,進國子監讀書的統稱為監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舉取士。

D、天乾和地支循環相配得60組,古代既可用來紀年,也可用來紀日。

3.c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學,古代設於京城的最高學府。博士,古代設置的國家最高學位。

B.知貢舉,主試者稱為「知貢舉」,就是「特命主掌貢舉考試」的意思。

C.經筵.是指漢唐以來帝王為講經論史而特沒的御前講席。

D.循吏,正史中記述的那些重農宣教、奉公守法、愛民富民的地方官。

4、A(「博士,古代設置的國家最高學位」錯,「博士」在文中是官名。)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調。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學校,後也泛稱學校或教育事業。《孟子》中有:「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C.國子監是中國古代的中央官學,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而非教育行政機構。

D.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

5、【答案】C【解析】國子監,也是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

B.「振恤」,即賑濟與撫恤,即面對災荒來襲時,各級政府和民間做的相應的反應和對策。

C.「詔」先秦時代上級給下級的命令文告稱詔。秦漢以後,專指帝王的文書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獲得」,「仕」意為「官職」,「致仕」指獲得官職。

6.D(「致仕」指官員辭職回家)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貞元,年號。年號是我國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號。

B.明經,漢朝出現的選舉官員的科目,始於漢武帝時期,至宋神宗時期廢除。被推舉者須明習經學,故以「明經」為名。

C.謚號是朝廷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屍骨能回到故鄉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回老家安度晚年。這是古代官員請求退休的萎婉說法。

7C【解析】朝廷不會給平民封謚號。(3分)

8、(原創題)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即科舉時代稱殿試考取的人,舉進士,指參加進士科考試。

B.諫議大夫,秦代置諫議大夫之官,專掌議論。隋唐仍置諫議大夫,分屬門下省與中書省,另設補闕和拾遺。唐代的諫官有權力駁回明顯不合理的詔書。

C.廟號是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唯一名號,如高祖、明宗、太宗。

D.字指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

8C(唯一錯誤,可以有多個廟號)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國子監,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關,在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府。

B.教授,學官名。始於宋代,為講解經義、掌管課試的一種文職官員。

C.禮部,中國古代官署,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貢舉、戶籍等事項。

D.受禪,是中國古代推舉部落首領的一種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舊皇帝讓給的帝位。

9.C(戶籍應該是由戶部掌管)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學校。太學博士是學校里學位最高、學問最淵博的人。

B.憂,又稱丁憂。古代官員的父母死去,官員必須停職居喪,期間不準為官。

C.爵,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中國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拜,本是一種禮儀,後來引申為接受官職或封賜,受職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賜。

10.【答案】A。【解析】古代太學博士是學校的主持和講授者,不是一種學位。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明帝太和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

B.拜,按一定禮節授予(任命)官職,一般用於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C.緣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觀念為基點,正犯本人和相關親屬連帶受罰的原則。

D.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稱,來指官員辭職歸家。

11、A(科舉考試從隋朝開始,「魏明帝太和年間始」錯誤,應為「隋煬帝大業年間」)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廟號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後的趙光義稱太宗。

B.「遷」指陞官,但也有作一般調動講的,如「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

C.古代表示任命,授予官職的詞語有「拜、除、授、賞、封」等等。「除」是去舊職授新職。

D.薨,古代稱諸侯之死。後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稱薨。《禮記·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12、A(中國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還有廟號、謚號、尊號和年號。這些稱號多見於史書。廟號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

1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後不久父親起的,名是成年時舉行冠禮後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經死去的的父親。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對先皇的稱呼。普通人稱自己已故的父親為「先考」;已故的母親稱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稱「考妣」。

C.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脫帽。冠禮是古代成年男子滿18歲舉行的象徵獨立和成熟的儀式,備受重視。笄禮是年滿16歲的少女所舉行的象徵可以婚配的儀式,在冠禮、笄禮之後男子就可以冠發、女子可以梳髻。

D.《漢書》,又名《前漢書》,東漢范曄所著,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全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漢書》語言莊嚴工整,多用排偶,遣辭造句典雅遠奧。

13.B(A項應為「名是出生後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後才起的。C項「冠禮」為20歲,「笄禮」為15歲。D項應是班固編撰。《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顏師古二度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14.下列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理寺,中央司法機構。北齊定製,歷代沿置,掌司獄定刑,長官為大理寺卿,文中的周三畏和薛仁輔都曾擔任大理寺卿一職。岳飛和岳雲被捕後都關押在大理寺的監獄中。

B.黃河在古代被稱為「河」或「河漢」,習慣上人們把注入外海外洋的稱為「河」,把注入內湖或內海的稱為「江」。文中所提到的「河北」,指的是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域。

C.宋代實行重文抑武的國策,文官地位比武將要高,宰相的權力比較大。文中的秦檜,為了控制諸將,特意把岳飛、韓世忠、劉錡等人的軍職罷免,轉為文官。

D.雅歌投壺,是古代秦漢以後貴族內部的吟詩與遊戲活動,雅歌謂歌《雅詩》,投壺就是將箭矢投入到裝有小豆的小口壺中,能夠投中者即獲勝。後常用以指武將之儒雅行為。

14B解析:「河漢」指的是「銀河」,「人們把注入外海外洋的河流稱為江,把注入內湖內海的河流成為河」。

15.下列對文中內容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3分)()

A.古人有名有字。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時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字是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時所取,以便和人交往時用來自稱。

B.陛下是對帝王的稱呼,古代不敢直稱帝王,轉而稱呼他殿前階下的人,以此表示尊重。

C.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謙卑的自稱,百姓也可自稱為「臣」,後來用作臣下對君的自稱。

D.卿早期是古代對人的敬稱,適用範圍較廣,後來多用作君主對臣下的稱呼。

15.A.(古人自稱時稱名,人相敬而呼,必稱其字。)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殿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宮廷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策問一場。

B.中書舍人、給事中、吏部尚書是古代官職;「政和』』、「建炎』』和「紹興』』是皇帝年號。

C.行伍,我國古代兵制,十人為伍,五伍為行,後用「行伍」泛指軍隊。

D.補,指官員由候補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職。

16、C【解析】D項應為「五人為伍」。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釋褐,脫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節,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執符節以為憑證。

C.服闋,古代守喪期滿除去喪服,謂之服闋。子為父、父為長子、妻妾為夫、未嫁的女子為父都要服喪三年。

D.贈,這裡是皇帝為已死的官員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員往往非正常死亡。

17、D(「而受封的官員往往非正常死亡」錯誤,過於絕對化。)

18.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嘉祐二年進士第」中「第」指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進士」是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調任官職的詞語很多,「拜中書舍人」指「授予中書舍人一職」,「徙明、亳、滄三州」指「調任明州、亳州、滄州知州」。

C.「丁母艱」是指母親去世,回鄉守喪。守喪有一定的時間規定,這在古代是一種孝順行為,表明當事人對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經」指六部儒家經典著作,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們是《論語》《詩經》《尚書》《禮記》《樂經》《周易》。

18.D《論語》不是六經

19、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寫道:「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從材料看,在我國這一傳統節日里,人們主要是祈盼(C)

A.婚姻美滿B.合家團圓C.健康長壽D.子嗣興旺

相關知識:九九重陽節,老人節

20、如果要從《史記》中查閱有關秦末農民大起義中陳勝的相關歷史資料,應查閱該書中的(B)

A.本紀B.世家C.列傳D.書

相關知識:《史記》分本紀(以帝王為中心的歷代大事記)、年表(帝王將相年表)、書(記述政治、經濟、天文、地理等方面制度)、世家(諸侯王的事迹)、列傳(官僚、士大夫、名人的傳記)。全書的中心是本紀、世家、列傳。陳涉世家(農民起義領袖建張楚政權)、項羽本紀(推翻秦、西楚霸王)

21、中國歷史上紀年方式多種多樣,直到中華民國時期才統一使用公曆紀年。《梅花嶺記》中寫道「順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都圍急。」此處採用的紀年方式是(D)

A.天干地支紀年法B.帝王年號紀年法

C.王公年次紀年法D.年號和干支兼用

22、農曆每月的十五,按照特定稱謂紀日法叫做(B)

A.朔B.望C.既望()D.晦

註:農曆每月初一為朔,十五為望,十六為既望,陰曆每月最後一天為晦。

23、干支紀年是中國古代曆法的一大發明。2009年1月26日我國進入農曆己丑年,也即進入了牛年。有位先生與新中國同齡,他的生肖應是(A)

A.鼠或牛B.牛或虎C.虎或馬D.上述說法都不對

相關知識:天干地支紀年方法:換算方法

方法一:1、公元後的紀年換算

按下列順序記住天干、地址與數字的對應關係: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法則:天干在前,地支在後

天干就是公元紀年的末尾數字

公元紀年除以12的餘數為地支

例:2006尾數6丙2006/12餘數2戌

所以2006年為丙戌年

注意:(1)如果某一年尾數為0或該年除以12餘數為0,則取天干之第10位「庚」和地支第12位「申」。如公元120年為庚申年。

24、《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是參加了(A)

A.鄉試B.會試C.院試D.殿試

25、我國古代科舉考試在殿試後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布告,因用黃紙書寫,故稱黃甲、金榜。考中進士就稱金榜題名。與「金榜」有關的進士科、殿試、天子門生,分別開始出現於(D)

A.隋朝、北宋、南宋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D.隋朝、唐朝、北宋

相關知識:【童生試】也叫「童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才)。第一名叫案首。

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後發布正、副榜,(桂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杏榜)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並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金榜)

26、先秦和秦漢文學中常出現「關」和「山」,如「關中」、「山東」等。請問「關」和「山」分別指哪那道關和哪座山(D)

A.山海關和泰山B.雁門關和太行山

C.玉門關和賀蘭山D.函谷關和崤山

相關知識:秦漢時普遍用地處崤山谷地的函谷關、潼關作為區分東、西兩大地域的界標,分別稱關東、關西。(也有以太行山為界的)(關東出相,關西出將)現在的關東在今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四盟市(蒙東源於東北),地處祖國東北方,自古以來,就泛稱〃東北〃,而明以後又俗稱〃關東〃,直到當代仍在民間盛行。唐代亦指洛陽。(山東也有稱太行山以東的)

27、下列作品中不是以謚號來命名的是(A)

A.《聊齋志異》B.《王文公文集》

C.《歐陽文忠公文集》D.《范文正公文集》

28、好漢宋江、林沖所受的刑罰是(A)

A.黥刑B.臏刑C.宮刑D.劓刑

相關知識:

墨在罪犯面部、耳後、頸項、手臂上刺刻後塗以墨的刑罰,是最輕的刑罰。戰國時秦稱為黥刑(在臉上刺字),廣泛適用,並與其他刑罰相結合。

劓割掉鼻子的刑罰。重於墨刑,輕於剕刑。起源於夏,周代廣泛適用。

刖斷足的刑罰。也稱剕刑。重於劓刑。春秋戰國時普遍施用。齊國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現「屨賤踴貴」現象,踴就是刖足者穿的鞋。秦及漢初,罪重者斬右趾,罪輕者斬左趾。

宮男子割勢、婦人幽閉的刑罰。

臏刑,剔去膝蓋骨的刑罰。

29、「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禮節的方式。在拜禮中,禮節最重的是(C)

A.空手B.頓首C.稽首D.肅拜

相關知識:九拜-稽(音同其,三聲)首(最重)、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肅拜

稽首,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在後。是拜禮中最重者。

頓首,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於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是拜禮中次重者。

空首,是兩手拱地,引頭至手而不著地,是拜禮中較輕者。這三拜是正拜。

振動,是兩手相擊,振動其身而拜。

吉拜,是先拜而後稽顙,即將額頭觸地。

凶拜,是先稽顙而後再拜,頭觸地時表情嚴肅。

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稱「雅拜」。

褒拜,是行拜禮後為回報他人行禮的再拜,也稱「報拜」。

肅拜,是拱手禮,並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禮。推手為揖,引手為肅。其實也就是揖。這是軍禮,軍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肅拜。其他幾種拜禮都是正拜的變通。

30、五嶽中「東嶽」指的是(B)

A.華山B.泰山C.嵩山D.衡山

相關知識:東西南北中,泰華衡恆嵩,魯陝湘晉豫,五嶽多奇峰。

31、下列關於古代音樂的說法正確的是(A)

A.古人把「宮、商、角、徵、羽」稱為五音。

B.古代各種民間音樂和外來音樂被稱為「雅樂」。

C.《陽春》、《白雪》都是古代秦國的歌曲名。

D.《六幺》是唐朝有名的古箏曲名。

相關知識:五音亦稱「五聲」。指中國五聲音階中的宮、商、角、征、羽五個音級。《管子·地員》載:「凡聽羽(yoh)如鳴馬在野,凡聽宮(kiung)如牛鳴窌中,凡聽商(sjang)如離群羊,凡聽角(kruk)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五音相當於現行簡譜上的1、2、3、5、6。唐代以後叫合、四、乙、尺、工。「五音」最早見於《孟子·離婁上》。「五聲」一詞最早出現於《周禮·春官》

「雅樂」的意思即「優雅的音樂」。雅樂是中國古代的宮廷音樂。雅樂的體系在西周初年制定,與法律和禮儀共同構成了貴族統治的內外支柱。以後一直是東亞樂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宮廷雅樂樂譜在中國已失傳,只有韓國、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

《陽春白雪》是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盪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現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liùyāo《六幺》又名《綠腰》、《錄要》、《樂世》,是唐代有名的大麴(琵琶曲)之一,」此曲的結構有「此曲拍無過六字者,故曰《六幺》」的說法。(陽春白雪---下里巴人)

3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

A.古時把貴族稱為右族或豪右,貧賤者居住之地稱「閭左」。

B.古時座次、坐向規定嚴格,一般坐北朝南為「尊位」。

C.避諱實際上是一種反映封建禮法的忌諱,主要分國諱、家諱兩類。

D.古人諱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

33、指出內容有錯誤的一項(A)

A.古人常用某些詞語作為年紀的別稱或解釋,如「垂髫(tiao)」指童年,「不惑」指四十歲,「黃髮」指老年。(長壽老人)

B.《孔雀東南飛》中「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的「人定初」指二更剛開始。

C.古代「社」指土地神,「稷」指穀神,帝王所居,左宗廟,右社稷,以時祭祀,十分看重,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D.古代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稱「國子監」,入監讀書的人稱為「監生」。

相關知識: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後也泛稱學校或教育事業。「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大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漢代始設於京師。漢武帝還下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太學和郡國學主要是培養統治人民的封建官僚。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或兩者同時設立,均為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明朝由於首都北遷,在北京、南京分別都設有國子監,於是設在南京的國子監被稱為「南監」或「南雍」,而設在北京的國子監則被稱為「北監」或「北雍」。

34、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C)

A.「三綱」是封建時代的一種道德規範,後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禁錮人們思想的封建教義。

B.在古代,「親戚」中的「親」主要指(族)內親,「戚」指外親。

C.兩股著地、伸直兩腿、形似簸箕的坐姿叫做「長跪」,挺直上身而跪叫做「箕踞」。

D.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禮叫做「封禪」。

相關知識:「箕踞」指臀部既著地或著物,兩腿又張開。「箕踞」和「踞」被視為無禮。「長跪」「跽(危坐」)則是臀部離開腳跟,腰板伸直,上身聳起。

35、中國古代有避諱制度,要避免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時,須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項屬於這種情況的是:(A)

A.漢初改「相邦」為「相國」B.唐初改「內為「中書省」

C.北宋初改「昌南鎮」為「景德鎮」

D.明初改「大都』為」北平」

相關知識:避諱種類

【國諱】指舉國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須遵循的避諱

【家諱】家諱,是家族內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

【內諱】實際上也是家諱,所不同的是指避母祖名諱

【憲諱】指對上司官員的名諱

【個人諱】顧名思義,就是對自己名字的避諱。

避諱的對象有四類:

一是帝王,對當代帝王及本朝歷代皇帝之名進行避諱,屬於當時的「國諱」或「公諱」。

二是諱長官即下屬要諱長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諱

三是避聖賢,主要指避至聖先師孔子和亞聖孟子的名諱,有的朝代也避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之名,有的還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四是避長輩,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諱」或「私諱」

避諱方法:主要有三種,即改字法、缺筆法、空字法。另有避名稱字、改變稱呼.為了盡量克服避諱帶來的弊端,減少諱字,封建帝王採取了兩種約定俗成的取名方法:一是大量採用單名,二是採用冷僻字取名

忌諱產婦稱「紅人」,月內不能串鄰走舍;古人諱言大、小便,常有說法有「更衣」、「出恭」、「解手」等;古人諱言「死」《禮記·曲禮下》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hong)、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36、「豆蔻年華」和「弱冠之年」分別指女子和男子的歲數是(D)

A.13、18B.15、20C.15、18D.13、20

相關知識:人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2至3歲稱孩提。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

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1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破瓜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摽梅之年。

男子

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之年。40歲稱不惑之年。50歲稱知命之年(半百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70歲稱古稀之年。80歲稱杖朝之年。90歲鮐背之年

80至90歲稱耄耄之年。100歲樂期頤。

另外,還有稱童年為總角或垂髫,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37.古代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位卑處下位。而古代建築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後室。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是南向為尊,因此皇帝聚會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B)

A坐東面西B坐西面東C坐南面北D坐北面南

相關知識:堂內座位尊卑順序依次為:南面(座在北而面朝南)、西面(座在東而面朝西)、東面(座在西而面朝東)、北面(座在南而面朝北)。(左卑右尊)

表現在官職上,就是貴右賤左。所以,「右遷」是升職,左遷是貶職。,

室內座位最尊的是東向(座在西而面朝東),其次是南向(座在北而面朝南),再其次是北向(座在南而面朝北),最卑是西向(座在東而面朝西)。(左尊右卑)項羽在鴻門宴中就是如此安排的。

38、在稱呼上,古人常常把幾種特徵雜在一起來稱呼,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請說一說前兩人的稱呼依次是用其什麼。

A、籍貫、姓、名及字

B、籍貫、姓、字及名

答:(A)

39、傳說中的我國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後成為中國的別稱。陸遊詩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下面列出來的哪一個不屬於九州?

A、中州、B、揚州、C、梁州、D、荊州

答:(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中作文 的精彩文章:

TAG:高中作文 |

您可能感興趣

2018江蘇語文作文題-語言
大美語文:文言文中的文化小常識
第543期語文學人·王尚文專輯講究語文品質,自古而然
語文 學語文 教語文
100道語文必考文學常識
「讀」語文,「品」語文
語文「日常積累」丨當語文牽手傳統文化
【詩詞語文課】15.風李嶠
我評18江蘇語文卷
語文之美和語文教育
語文新課標72篇古詩文:《報任安書》
教師編之語文真題解析
歸到文字始有光——《項脊軒志》教學鏡頭及點評 《語文學習》2018.4
高效預習語文——新語文教材必背古詩文大全
語文考試中常考的中國文學常識
部編版5—6年級語文上冊知識要點複習
何謂語文及語文教學——沿著古典文脈前行
小龍語文習作題1-我的好朋友
大語文竇昕:立思辰大語文助力中華優秀文化傳承
語文文學常識,語文老師都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