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為什麼沒有出現太監干政的情況

清朝為什麼沒有出現太監干政的情況

近年來的宮廷戲深受大家喜愛,而這些宮廷劇里總少不了太監的影子。而當我們在點評歷朝宦官時,會發現閹黨之禍,漢朝、唐朝、宋朝都有,但都沒有像明朝這樣猛烈的;漢朝、唐朝、宋朝都有干預朝政的宦官,但沒有宦官當家的朝政。明亡於宦官干政,這是晚明一大批士大夫的共識。如何不讓宦官干政,這成了擺在清朝統治者面前的棘手問題。

從結果上來看,清朝歷史上都沒有出現太監干政的現象,朝政被穩穩抓在在皇帝手中,文官集團輔助皇帝處理好國事,根本看不到太監參政的影子。不得不承認,清朝皇帝們在處理太監問題上頗有建樹。那麼清朝是如何解決宦官問題的呢?

一、清朝降低了太監的官階品級,並建立了複雜苛刻的太監等級制度。太監內部層層約束和牽制,一心忙著內鬥,就沒有多餘的精力來結黨營私,玩弄權術。

二、清朝禁止太監入朝為官。明朝時期,王振、劉瑾、魏忠賢等大太監之所以權傾朝野,是因為掌握了東廠等具體的行政機關,擁有錦衣衛這種准軍事機構。而清朝的大太監,比如李蓮英,哪怕他極得慈禧太后恩寵,也沒有擔任行政職務,與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張之洞這些文官比差的太遠了。

三、有意貶低太監的地位。康熙皇帝曾直言:「太監最為下賤,蟲蟻一般之人。」事實上,清朝太監的地位也確實如此。生前在宮中做牛做馬,可死了以後,有的甚至連喪葬費都出不起,只能一張破席子卷出去,葬於荒山野嶺。

四、清朝斷絕了太監與外面的關係。乾隆剛繼位時,就下令嚴禁太監在宮內討論政事。太監違反了這個禁令,是要腦袋搬家的。這樣一來,太監就跟外面斷了聯繫,權力再大也沒了用處。

五、從制度上限制太監權力。明朝太監與皇帝朝夕相處,皇帝下達命令,都是由「司禮監的太監用硃筆記錄,再交內閣撰擬詔諭,交由六部校對頒發。而清朝則將太監與皇帝隔開,皇帝之下是內務府。內務府之下,才是管理太監的「敬事房」。這樣以來,皇帝就算想重用太監,也沒那麼容易。

六、嚴格限制太監的數量。明朝皇宮中太監最多的時候超過10萬之多,而清朝的太監數量就遠遠不及。清朝初年,皇宮裡的太監大約只有1000多個。後來,隨著宮廷規模的擴大,太監數量有所增加,但也基本上控制在3000人左右。這麼一點人,就算想要搞事也不成氣候啊。

太監是伴隨著皇權而生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處在權力的漩渦中心,蘊藏著巨大的政治能量。清朝統治者對太監干政問題處理得相當成功了,太監沒能在朝堂上興風作浪,因而後人容易忽視清朝在這方面的作為。這正是清朝統治的高明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晴雯一語道破寶釵心意
古泗州城到底是如何沉入洪澤湖的
亂入紅樓:老太太的幽默

TAG:新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從順治開始,清朝就出現大太監,為何整個清代卻無太監干政
清朝既未有太監亂政,又未有外戚干政,為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明朝為什麼未出現外戚干政現象?
看看乾隆有多狠,就明白,為何清朝從來沒有過太監干政!
明朝為什麼沒出現外戚干政的局面呢?只因朱元璋做了這一點
明朝為什麼是太監干政?為何太監權利這麼大?
為什麼整個清朝都沒有宦官干政?因為乾隆做了件非常重要的事
歷朝歷代都有宦官干政,為何整個清朝從無一例,統治者怎麼做的
歷朝歷代都有宦官干政,為何整個清朝從無一例,統治者怎麼做的?
慈禧掌權之後,為什麼朝廷中沒有慈禧娘家人,沒有外戚干政的現象
明代是如何有效扼制外戚干政的?這些制度又是何時開始敗壞?
清朝為何防止宦官干政,出台了哪些措施?
朱元璋立下規矩不準太監干政,結果卻沒效果,問題出在這四點
為何所有朝代都有宦官干政,而清朝能做到一例宦官干政都沒有  
朱元璋發誓太監不得干政,為何明朝依然上演宦官專權,全因此漏洞
朱元璋明明禁止太監干政,那明朝為何還會被稱為太監王朝呢?
朱元璋嚴禁太監干政,為何大明朝還是毀在太監手裡?
為何咸豐帝明知慈禧要干政,卻不殺了她,難道真的是愛上了她
朱元璋立下規矩不準太監干政,為什麼明代還是出了魏忠賢!
朱元璋反對太監干政,可為何明朝還會發展成為最龐大的太監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