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開山鼻祖:吳經壺
關注「紫砂壺收藏」這裡有最專業的紫砂知識
於明代的紫砂陶器,顧景舟先生有極為精闢的概括。
他說:「與供春同時,還有四大家:董翰、時鵬、趙梁、元暢(一曰元錫)。
可惜他們的作品,連明代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和清代吳騫的《陽羨名陶錄》兩書,都說沒有見過。
在四、五百年後的今天,更無從評說了」。時大彬「為後世留下稀世傑作」,實是「鳳毛麟角」。
「在時大彬同時或以後的幾位砂藝作者他們僅留姓氏於經傳,都未見確切可信的傳品,無法評點」
吳經起源
984年南京中華門外谷里油坊橋明代司禮太監吳經墓中,出土了一把紫砂壺。
在眾說紛紜的有關紫砂壺起源的故事中,惟有它具有確切無疑的古老身份,也與典籍記錄的早期的紫砂壺特徵相似:
捏築為胎,腹半尚現節腠,與其它陶器放在一起燒成,不免沾缸壇油淚」。
既難得又湊巧的是,這把壺的形制與明代畫家王問的《煮茶圖》中的煮茶非常相像,提梁把手和壺腹幾乎一模一樣。
而王問正是嘉靖年間的進士。這說明這種壺是可以用來煮茶,也可以用來沖泡的。
吳經提梁壺是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中華門外,馬家山的明代司禮太監吳經墓。這裡曾出土過一把紫砂壺,人稱吳經壺。
吳經深受明武宗的寵愛,卻也正如明代多如牛毛的亂政太監一樣,吳經也是個為虎作倀之徒。
但是,吳經應該是喜歡喝茶的,否則不會至死都把紫砂壺帶著。
如今看去,這是我國目前唯一有確切紀年可考的嘉靖早年的紫砂器,對於鑒定供春時代的紫砂器具有借鑒意義。
吳經壺造型豐滿,給人一種沉穩博雅的韻味之感,是愛壺收藏者必不可少的經典壺之一。
這把茶壺是最早的紫砂材質見證,造型古樸,自然也是一把名手之作。
一旦這樣的寶貝到手,吳經到死都不放手了。
也恰恰是他的貪焚,保存了這把最初的物質形態,一朝得見天日,也就成為歷史見證。
這是司禮提督太監本人怎麼囂張跋扈、橫行霸道都無法預料到的。
中國人飲茶的方法在歷經幾百年後,到了明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再沖點、煎煮而是簡化手續,進步到沏泡了。
這個變化過程的時間段,大致從1531年到1595年。在這個時間段上的出土的吳經壺,自然對茶飲方式的改變和紫砂壺的起源具有認知意義。
演變到現代,有的為了泡茶方便把提梁改為了環形把手。
作品欣賞
關於我
若願與我為友可加微信,驗證暗號:壺友


※紫砂壺壞了,到底扔不扔?
※壺型解說:大彬如意
※壺型解說:龍帶壺
※紫砂經典名家:明清紫砂家之陳子硅
TAG:紫砂 |
※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荊浩
※吳門畫派開山鼻祖的山水情
※「吳門畫派」的開山鼻祖·沈周(一)
※邢窯:白瓷鼻祖勝霜雪
※寫意花鳥開山鼻祖——徐渭作品欣賞
※江湖書法開山鼻祖:太極張三丰!
※驪姬:原來她才是宮斗戲的開山鼻祖
※紅茶鼻祖——正山小種
※淺探楷書源頭,拜訪開山鼻祖
※大字鼻祖、榜書之宗《泰山經石峪》
※中國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
※風水鼻祖——郭璞
※石窟鼻祖——武威天梯山石窟遊記
※魯菜的鼻祖——博山菜
※「石窟鼻祖」有證據:甘肅天梯山石殘像或為漢地最早石窟造像
※他來自黃土高坡,卻是蘇州開山鼻祖
※原來林志玲和大S才是土味女孩的開山鼻祖!
※鐵山摩崖石刻:大字鼻祖,榜書之宗!
※萬里茶道始於武夷梅溪 紅茶鼻祖出自桐木青樓
※正山小種被稱為世界紅茶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