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校園性侵案」啟示:適度給予孩子人性灰度的教育

「校園性侵案」啟示:適度給予孩子人性灰度的教育

關注和置頂噼啪聊聊,一個會聊天的公眾號

GIF/1K

前天去看了一場百老匯原版音樂劇《魔法壞女巫》。舞台華麗,效果一流,老少皆宜。

一場演出,有人看到了閨蜜之間的相愛相殺,有人看到了超越外表的靈魂真愛,也有人看到了突破世俗壓力之下的自我成長。

我個人覺得這個劇特別有魅力的一點,還在於複雜多變的人設:外表邪惡的女巫也有本真和純良,人見人愛的白富美也有自私和虛榮,看上去浪蕩放縱的公子哥一旦遇到真愛,反而情比金堅……這個劇里,沒有一個角色是絕對的「好人」或「壞人」

很多其他優秀的作品也都如此。

例如去年看過的最好的動畫片《Zootopia》,裡面的動物形象也都是顛覆傳統的,有著利爪獠牙的猛獸內心反而很溫柔,最後的大反派,是看上去溫和無害的食草動物。

這些刻意塑造的形象,都在告訴小朋友們一個道理:人性是複雜的,別輕易看外表,也別輕易給人貼標籤。這種關於人性灰度的教育非常重要,重要到甚至可以救命。

前段時間大家都看到一則很沉重的新聞,台灣的女作家林奕含,長期受到抑鬱症的折磨,最後自殺。讓她病症不斷加重的誘因之一,是少年時曾經被一位老師性侵的黑暗經歷。

林奕含的照片,很多人都看過了。長相甜美的一個姑娘,有點神似奶茶。她的很多照片里,都笑的很溫柔很恬靜,誰能想到這麼一個外表陽光的姑娘,內心卻脆弱而冰冷。

林奕含的不幸,固然在於偶然遇到了狼師,但是她成年以前受到的自我保護的教育太少,對於人性的複雜認知也不足夠,這也是她悲劇命運的共同推手。

她在自殺前的一段採訪中曾經袒露過自己內心的疑惑。

讓她覺得絕望的並不是被老師性侵這件事本身。而是老師在女學生面前展示的博學多才的形象,在引誘她的過程中所用的各種詩意的情話,和她成熟之後慢慢咀嚼出這段關係的不堪相比,有著巨大的反差。她把小說中的老師類比胡蘭成,他們都有一樣的風流,一樣的才華,也同樣會用非常優美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道德困境」:

「我已有愛玲,卻又與小周,又與秀美,是應該還是不應該,我只能不求甚解,甚至不去多想,總之它是這樣,不可以解說,這就是理。」

--胡蘭成自傳《今生今世——我的感情歷程》

這話要是換一個粗人來說,其實就是:

我既想跟吳媽睏覺,又很想睡李姐,我特么才不管你們怎麼想呢。

但是在頗善言辭的才子嘴裡,這種慾望就被粉飾成了一種略帶無奈的優柔美感,以至於以愛玲姐為代表的女文青們,特別容易沉迷於這種病態的美感,並且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就怕流氓有文化。

所以,最後擊垮了林奕含的,其實是她自己信仰的坍塌。她是一個很「迷信語言」的人,在她之前的認知里,「人言為信」,她不能接受的是,真正熱愛著中文的人,怎麼能運用精美的語言,去修飾自己簡單而粗暴的慾望。這讓她對文學和藝術本身產生了質疑:是不是文學和藝術,只是一種巧言令色的虛偽?

沉醉於一個人的才華,結果發現他的所有情話只是為了騙自己上床。愛著文學和藝術,結果發覺它們也可以是修飾畸形思想的手段,這確實挺讓人沮喪。

然而,當我看到這段訪談時,我仍然有種深深的遺憾:林奕含和我認識的不少「乖乖女」一樣,天真而純良,她們從小到大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保護,但是她們對生活的殘酷、對人心的複雜是嚴重低估的

比如在林奕含之前的理想世界裡,熱愛文學和藝術的都應該是非常正直善良的人,這就是典型的貼標籤。事實是,隨手翻翻各種偉人的私生活,你會發現不少偉大的作家、科學家,在私德上都是有跟主流社會不甚相容的一面。

慾望和道德之間的掙扎,是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面臨的困境,不論他是什麼身份,皆不能倖免。

如果她的成長和教育中,如果能少些非黑即白,她的人生,會不會有些不一樣?如果父母在適當的時候,撤出自己是孩子保護傘的角色,引導孩子了解一些人性的複雜,讓他們多一些保護自己的意識,會不會能夠改寫一些事件的結局?

校園性侵案啟示之一:世界上本沒有絕對的好人和壞人,更不存在【好人臉】和【壞人臉】

從前,我們只要一談起校園性侵案中的老師,多少都有種思維定式。要麼是偏遠鄉村裡,由於師資力量有限,混進教師隊伍中的敗類,他們素質很低,形容猥瑣;要麼是腦滿腸肥,油光滿面,利欲熏心,把黑手伸向小學生的無良校長。

但是這幾年屢屢曝光的性侵事件中牽涉的老師,卻也有不少是林奕含所描述的這種「名師」,他們不但長相溫文爾雅,在專業上也有著自己的建樹。

林奕含書中所寫的老師「李國華」,對應的是現實中的台灣補習名師陳星,本名陳國星。從公布的照片來看,他已經快60歲了,還保養的很好,稱得上相貌堂堂。

有熟悉他的學生是這樣評價他的:陳星很有個人魅力,上課幽默,沒有什麼架子,在沉悶的升學年代,他是唯一能讓學生上課不打瞌睡的老師。

在這宗事件中,老師的形象是很顛覆「猥瑣狼師」人設的,他風流倜儻,幽默風趣,專業素質過硬,很容易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好感。

近些年,大陸也曝光過多起名師涉嫌性侵學生的案件。

央視曾經做過的一檔節目,有數名男生聯名舉報華東師大二附中物理老師張大同,曾經以單獨輔導、給學生檢查身體為名,對多名男生進行了猥褻。

這些男生當年對自己的經歷只是覺得疑惑和羞恥,都默默的隱忍下來。畢業十幾年後,他們已經身為人父,自己的孩子也到了入學年齡。他們才反思自己當年的隱忍對於罪惡也是一種縱容。

他們實名在微博上徵集舉報線索,結果發現這位名師對學生的侵犯,已經延續了幾代學生,如果不被揭發,還會一直持續。

事件一經爆出,很多學生都不敢相信。張大同在他們的心中,是「金牌教師」,教學水平極其出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對學生也是非常和藹和關心,當然,也並沒有人知道,這種關心裡有多少成分,實際上是在物色值得「單獨輔導」的對象。

可悲的是,張大同的行為卻並不在法律制裁的範疇內。因為相關法律對女性的保護比較全面,也覆蓋了14周歲以下的男童。14周歲以上的男性如果受到性侵犯,是沒有適用罪責的。所以張老師只是被所在學校除名了,在法律上他卻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而且由於他教學水平實在太高超,離開了學校之後,還有很多培訓機構爭相聘請他去講課。

在國外,被爆出性侵未成年人醜聞的,除了有知名的教授,也有著名的橄欖球隊教練、市長議員,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要輕易的相信一個人的外表,也不要將一個人的專業、名望等同於他的私德。

校園性侵案啟示之二:

有很多灰色地帶是職業道德所不能覆蓋的

林奕含自殺之後,陳星老師先是銷聲匿跡很多天,後來被輿論追的緊了,出來發了個聲明。大意就是,他確實曾經是林奕含的補習老師,雙方出於自願,曾經「交往」過一段時間。後來由於女孩的父母發現並干涉,就分手了。

他在聲明中特別指出:林奕含在和他交往之前就患有抑鬱症;雙方交往的時候已經並非師生關係;這段關係他妻子是知情的,並且已經諒解。

整個聲明中不見歉意,只有撇清。他還順便控訴了輿論已經給他的家人帶來了困擾和傷害,卻沒有提失去了女兒的林家父母受到的是什麼樣的傷害。

他的邏輯很簡單,雙方發生關係的時候既已不是師生,女生又是自願的,就是樁普通的婚外情而已。連我太太都諒解了,你們還有什麼可指責的。至於她的病情乃至後來的自殺,這跟我完全沒有關係啊。

他好像完全沒有想過,以已婚老師的身份,去引誘一個未成年或剛成年的女生,在當代社會道德的框架里,本身就是有原罪的。

在這個年紀的學生,大多數在心智上還遠未成熟,對於很多事都是似懂非懂,以他們對老師的敬重,又很容易習慣性的服從,甚至有的已經被侵犯了,都是完全懵逼的,不明白老師對自己的行為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不少校園性侵事件里,老師都不需要去「強」暴學生,學生也自始至終都沒有反抗的行為,如果再加上言語的安撫和哄騙,懵懂的少女還會覺得老師是和自己在談戀愛。在她們逐漸成熟之後,「當過小三」這個事實會讓她們自己陷入一個很難堪的境地,一句「出於自願」,也完全可以堵住她們的嘴。

在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里,很多地帶都是灰色的,並非職業道德所能全面覆蓋。比如說,老師給哪個學生開小灶多些,對哪個學生批評多些,有評優交流的名額會推薦哪個學生,究竟該不該體罰,罰到什麼程度,似乎也都沒有一個在職業道德上來說涇渭分明的規定,也就有了很多「可操作的空間」。

至於師生戀,也是個模糊地帶。在過去,師生戀曾經是可以被傳為美談的,但隨著很多師生關係是披著「戀」的外衣,實則有權力濫用的潛規則之嫌,美國很多大學已經明令禁止師生戀。但是即使按照「非師生關係」才可以戀愛的原則,不是直接師生關係,但是有沒有權力的影響,利用涉世未深的女學生對男老師崇拜的情感來發展戀情究竟是不是合適,男老師和年滿多少歲的女學生可以戀愛,這些都是有很大爭議的話題。

正是因為這些灰色的地帶,很難用已有的職業道德和私人道德去約束、去規範,更需要學生自己有更全面的認知和自主的判斷。一句話:即使是老師,TA也首先是人,其次是個男/女人,然後才是老師。不能奢望所有人靠職業道德超越人性局限。

對於家長來說,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這個現實的世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 該有的性教育還是要有。比如什麼叫隱私部位,涉及到隱私部位即使是老師、熟人也絕不能碰等等基本的保護意識。

第二, 家長自己不要被名師的頭銜蒙住雙眼,多留意那些「英國性侵兒童逃犯在中國當外教」等訊息。

第三, 別絕對強調「一定要聽老師的話」,讓他們對老師尊敬,但不必盲目崇拜。別簡單粗暴的告訴他們「這個是好人」、「那個是壞蛋」,多鼓勵孩子進行辯證思考。

多點人性灰度的教育,幫助孩子們備點對抗黑暗侵襲的準備和獠牙。好處是他們最後會成為現實的理想主義者,他們會認識和接受這個世界的不完美,還仍然努力的活著,而不會變成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對「世界」抱有各種修飾過的美好的期望,然而事實上「世界」並不曾許諾我們任何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噼啪聊聊 的精彩文章:

TAG:噼啪聊聊 |

您可能感興趣

父母該如何向孩子普及性教育
家長尊重教育的程度,決定了孩子受教育的程度
父母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培養孩子教育孩子的思路
女人變性成男人,婚後為不能生孩子的妻子生孩子
何時生孩子最合適 男性吃這些提高精子質量
愛孩子、愛父母,是人性與天性
原生家庭究竟怎樣影響孩子的性格?
抱怨教育體制並不能改變孩子的教育結果——讀《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
溫暖而堅定,給孩子的「廚房教育」
父母說話的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人生維度
邯鄲校區家庭教育講座:傳遞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
老人溺愛孩子會讓父母的權威喪失——讀《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
管教熊孩子,極端懲罰合適嗎?
父母婚姻的默契度,決定了孩子的快樂度
中國家庭式教育「潑冷水」,澆滅的是孩子的勇氣和信心,別這樣對孩子
教育孩子,總是忍不住和老人發生衝突怎麼辦?
孩子的攻擊性,愛人的攻擊性
生孩子是了解人性的最好途徑
兒童教育危機四伏,當心你的孩子正被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