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焦慮,夠「健康」嗎?

你的焦慮,夠「健康」嗎?

前兩天,我的一個朋友,自己創業開公司的Y同學遭遇了一次令他感到驚心動魄的經歷:他就像平時一樣坐在辦公室里處理工作,突然之間就覺得胸口發緊,心慌手抖,喘不上氣,頭暈噁心,幾乎馬上就要失去意識。由於他之前有過哮喘的病史,於是他趕緊拿了哮喘的噴劑吸了幾口,然而並沒有什麼用。他在椅子里癱了大概十幾分鐘,好不容易等心跳平緩下來了,才勉強能掙紮起身。不過,他也已經累得渾身無力,更別說繼續處理工作了。

對自己的健康問題十分關注的Y同學立刻去了醫院,一通檢查做下來,卻壓根沒發現他身體有什麼大問題。

在微信群里跟我們吐槽發牢騷的時候,Y同學也順帶例行地感嘆一番公司最近經營狀況不佳眼看就要倒閉的言論。這番話倒是讓我猜到了他遭遇的情況到底是什麼。

Y同學經歷的,其實就是一場典型的驚恐發作。這是焦慮帶給我們的各種癥狀中,軀體反應最明顯也是最劇烈的一種。關於它的好消息是,由於強度太大,所以這種發作是不會持續太久的,一般常見的持續時間是幾分鐘,最長也不過一兩個小時,之後就會自然緩解。而壞消息是,對於驚恐發作,儘管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用抗焦慮葯來控制它的癥狀發生,但是並沒有辦法徹底根治這種問題——除非,你解決了自己的焦慮問題。

「但是我現在創業沒法不焦慮啊!每天那麼多事都堆在面前,而且生活作息也完全沒辦法規律,怎麼可能不焦慮嘛。」Y同學說的,當然是現實中他所面臨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看起來似乎也確實無解。那麼,他是不是真的就只能繼續忍受現狀呢?

當然不是啦!所以我們接下來詳細地談談焦慮這檔子事吧。

沒有焦慮,我們可能活不到今天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現在,幾乎每個人都被重重的焦慮包圍著。從還在襁褓中的嬰兒到耄耋之年的老人,沒有誰能夠從焦慮之中逃走。每個人在提到焦慮的時候都是一臉不爽,恨不得找個世外桃源躲將進去,徹底把焦慮從自己的生活中趕出去才好。但似乎只有為數不多的人認真思考過,焦慮的積極作用。

事實上,焦慮其實是弱化版的恐懼。通過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我們會發現焦慮和恐懼所帶來的神經反應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它們都激活了大腦的杏仁核,都會令我們心跳加速,呼吸變得淺而短促,血壓升高。因此,如果我們要理解焦慮的意義,就必須先理解恐懼對我們的意義。

在進化過程中,所有不懂得在捕食者和自然危害面前感到恐懼的生物,幾乎無法逃脫滅絕的命運。比如呆呆傻傻的渡渡鳥,還有對人類毫無畏懼的梟鸚鵡,前者已經徹底滅絕,後者也瀕臨滅絕。所以,會害怕,是所有動物保命的第一要訣。

不會害怕人類的渡渡鳥最終難逃滅絕的厄運

當我們感到恐懼的時候,實際上是由於大量的腎上腺素分泌,激活了我們體內的「戰或逃反應」。這種反應帶來的一系列軀體感受,隨即就和我們的遠祖面臨的各種生存危險掛上了鉤。再下次遇到同樣或是類似的威脅時,不需要經由大腦皮層進行思考再採取對策,而是直接經由杏仁核和邊緣系統激活軀體反應。

可以說,在人類千萬年的進化史中,凡是那些不懂得恐懼,或是不太會恐懼的個體,都已經由於各種原因喪失了繼續傳遞基因的機會。能夠存活至今的人類,幾乎必然的是那些容易感到恐懼,甚至在沒有明確的威脅出現之前依然保持警覺的個體。

而那種「沒有明確威脅出現時依然保持警覺」的感受,實際上就是我們現代人總結出來的,最常見的情緒困擾——焦慮。

所以,當你為焦慮感到困擾的時候,其實也應該感謝它的存在。如果沒有焦慮的話,你的老祖宗可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已經死了,哪裡還會有你呢?

適度焦慮,有利於我們做得更好

到了現代社會,焦慮對我們是不是就只有負面作用了呢?恰恰相反,適度的焦慮其實會讓我們在面臨各種需要應對的問題時,表現得更好。

還是用Y同學作為例子吧。

作為一個創業者,Y同學最經常在群里打滾哭嚎的一件事情就是「哎呀要死了公司要倒閉了」。然而從他創業至今大概已經兩三年,我們沒見著他的公司真的倒閉,倒是看他隔三差五就給我們在群里秀一把公司最近的項目成果什麼的。所以可見「公司倒閉」至少在現實層面並沒有真的發生,只是停留在Y同學的焦慮之中而已。

但反過來說,如果一個老闆壓根不在乎自己的公司是不是面臨倒閉或者被淘汰出局的危險,他很可能也並不會去關心公司經營的各個方面,也不會設法為公司開拓市場拓展人脈,更不會時刻關注重要項目的進展……總而言之,如果沒有「公司可能要倒閉」這個焦慮,Y同學的公司可能真的早就倒閉了。

不過,焦慮到驚恐發作,顯然就有問題了。畢竟,處於驚恐發作下的人,連日常工作都難以好好處理,更別說要見客戶、談投資、整頓公司管理工作了。

耶克斯-多德森曲線

換句話說,就是當你的焦慮水平過高或者過低的時候,你的表現都不會太好。只有當焦慮水平適中時,你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得到最佳的行為表現結果。因為焦慮水平過低時,意味著你沒有太強的動機去做這件事,自然也不會有很好的表現;而焦慮水平過高時,由於你的注意力已經不再關注需要應對的問題本身,而是轉而去關注自己焦慮的各種內容,所以同樣無法有很好的表現。

說回到Y同學的例子上,其實他要解決問題並不是要做到」不焦慮「,因為如果他真的不焦慮了可能公司就真的倒閉了。他要做到是」把焦慮控制在一個恰當的範疇內「,從而既能激發起自己的動力,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才能,又不至於由於過度焦慮而導致驚恐發作,結果反而什麼都做不了。

控制焦慮,需要長期有意識的訓練

在講」如何控制焦慮「之前,我們需要先認識到焦慮產生的原因。

既然焦慮是一種弱化版的恐懼,那麼毫無疑問,它的來源和恐懼一樣,來自於你意識到了威脅的存在。這個威脅既可能是直接針對你的生命的風險(比如自然災害、戰爭爆發、暴力搶劫等等),也可能是針對一些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事物或是他人(比如擔心家人的生命安全,擔心工作出錯被解僱等等)。簡而言之,焦慮的產生是源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也就是有一個不太明確的威脅存在。

那麼是不是有不確定的威脅就必然導致焦慮呢?很顯然並不是這樣的。我認識的另外一位自己創業的S同學,他是個家裡非常有錢的富二代兼拆二代。對S同學而言,開一間遊戲公司只不過是自己的一個業餘樂趣罷了,所以不管是項目進度還是公司管理,他也並不十分上心。儘管他和Y同學一樣面臨著「公司可能會倒閉」這個威脅,但很顯然,S同學病沒有因此感到焦慮。

所以,組成焦慮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關注。

只有你關注的事物,特別是那些讓你全情投入的事物,它們的成敗興衰生死存亡才可能會令你提心弔膽。所以有些事情對於我而言可能壓力山大,但對於其他人就只是不足掛齒的小事。不同的關注程度,會導致我們對威脅的評估產生不同的結論,也就最終令我們產生了程度不同的焦慮。

只有你既關心又感到有威脅的事情才會讓你焦慮

分析到這裡,我想各位聰明的讀者應該已經多少猜到了一點關於控制焦慮的辦法:

既然焦慮=威脅+關注,那麼如果我想要降低焦慮度,就可以選擇改變對威脅的認識,把原本是威脅的事情重新定義為非威脅(比如:雖然丟了工作我會有經濟損失,但這畢竟不是世界末日),要麼就是減少關注度(比如: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不管改變了哪一個,都能夠改變你當前感受到的焦慮程度。

所以再簡化一下,就是我們已經快說成老生常談的那句話:讓你焦慮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對事情的認識和評價。

那麼還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立即、馬上、快速地讓當前正處於高度焦慮狀態的人快速恢復平靜呢?

當然是有的啦。

當你已經處於高度焦慮的狀態時,實際上是激活了自身的交感神經系統,也就是激活了人類本能中的「戰鬥或逃跑反應」。所以,要想從這種高度焦慮的狀態中脫離出來,暫時地先降低當前的焦慮程度,那就需要激活你身體內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將「戰鬥或逃跑」轉化為「消化和休息」狀態,自然就不那麼焦慮。

關於具體的轉化方法,倉老師之前已經寫過一篇從「戰鬥或逃走」到「放鬆和消化」,專門給大家講了具體可以操作的方法,所以這裡就不多說了。

最後要再重複一遍:適度焦慮有益行動表現,過度焦慮傷心傷身。所以,大家平時一定要多多練習放鬆技巧,同時學著多改善自己對事物的認知,盡量把焦慮控制在一個恰到好處的範圍內哦。

【另外,壹心理的螢火蟲編輯麻煩重新私敲我一下,謝謝】

倉鼠老師的心書房

每周五更新,關於心理學的科普和講解,有問題也可以留言提問。

歡迎關注倉鼠老師的心書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倉鼠老師的心書房 的精彩文章:

TAG:倉鼠老師的心書房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焦慮嗎?
我的焦慮,你明白嗎?
如何治療你的焦慮?
太不容易!白領的焦慮你懂嗎?
「焦慮」竟然對健康有如此大危害,你還焦慮嗎?
你焦慮嗎?我們又該如何正確的看待焦慮?
您有焦慮、乏力、失眠么?注意有可能亞健康了哦?
蔡康永:你的「焦慮」情緒正在拖垮你
你有焦慮症嗎?
焦慮症影響身高!你還敢焦慮嗎?
焦慮!抑鬱!真是心裡有病嗎?
你是焦慮症的「候選人」嗎?
被胡瑋煒拋棄,你「身份焦慮」 了嗎?
我們總在「焦慮」,如何活出不「焦慮」的人生呢?
你真的有「努力焦慮症」?
焦慮症的這些癥狀,你有嗎?
你的焦慮,是否都源於不作為?
如何控制焦慮?別讓焦慮毀了你的人生!
作為媽媽的你,認識焦慮的自己嗎?
你焦慮嗎?這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