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李白系列之一
在前五期文章中,我們陸續解讀了陶淵明的身世和名詩名句。如果大家有興趣回顧,可以在「歷史消息」中查看前五期的文章。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解讀李白。
李白(701──762),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是涼武昭王暠的九世孫。李白自幼讀書很多,少年時代喜歡結交俠、道、隱士,喜遊歷。開元十三年(725),李白出蜀漫遊,至安陸被前朝宰相許圉師家招為孫女婿。此後數年以安陸為中心,四處漫遊,廣交朋友。
天寶元年(742),玄宗召李白入朝供奉翰林。天寶三載(744),他被賜金放還,從此離開了仕途,又開始漫遊。在洛陽遇見已經33歲仍蹭蹬未仕的杜甫,三度同游,交情很深。
隨後李白以梁園(開封)為中心生活了十年。此後十年,仍到處漫遊。安史之亂期間,李白曾隨永王李璘軍,後因此獲罪,被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李白行至巫山,遇大赦,旋即返回。
上元二年(761),李光弼率百萬軍鎮臨淮,抵抗史朝義,李白曾請纓從戎,途中因病返回金陵,因生活無著,又投奔族叔李陽冰,次年病重,枕上授稿李陽冰,賦《臨終歌》而卒,年62。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一生寫過九百多首詩。關於李白的種種,國內的學者都做過很多研究,他的真實出生年份、他的祖籍、他的出生地、還有他的生活經濟來源都存在疑問和爭議;道家和儒家文化對他的精神世界有何影響?他為什麼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他是什麼原因被皇帝放還?他為什麼不願意回去家鄉?
我們接下來幾期將跟隨著中山大學張海鷗教授一起來探究李白的人生以及他的詩篇。
*************************教師簡介****************************
張海鷗,復旦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詩教學會會長、中國蘇軾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詞學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古代文學學會秘書長、廣東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研究中國古代文學,詩詞學,寫作各體詩歌。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北宋詩學》、《水雲軒詩詞》等著作十餘種。2015年獲評中國「最有影響力詩人」。


TAG:逸仙在線 |
※《無根樹》系列解讀:真一之氣
※解讀《脾胃論》系列之:李氏加減十三法
※解讀三國十五之「袁曹起兵」
※《無根樹》系列解讀(一)
※解讀三國十一之「宛城之戰」
※解讀三國二十之「孫策之死」
※塔羅:如何進行單一牌的解讀
※高清解讀宋畫之美!
※解讀紅樓之茶話淺談妙玉
※六十四卦圖解之訟卦解讀
※《王羲之草訣歌》解讀(一)
※解讀三國二十五之「劉備求賢」
※解讀三國九之「孫策立業」
※王羲之的憂國之思——王玉池解讀《王略帖》
※解讀漢代釉陶之銀綠釉
※王羲之《草訣歌》解讀
※陳丹青再談素描,解讀「藝考」黑幕是國情導致
※荊軻刺秦的另一種解讀
※解讀十二星座心裡那些事
※解讀:經費短缺緣何成為孫中山讓位袁世凱的原因之一